⑴ 求高中语文版课文目录,全部
这个挺好这个很好的,你怎么写的呀?这个语文很好呀,嗯,数学语文,这就真好看,真棒,嗯。我要关注你,谢谢你啦,谢谢大家,大家也好,你们也好。
⑵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专册属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⑶ 高中语文课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
1、《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文学教育家孙绍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在鲁迅散文中无疑是抒情的双璧之一,文章针对现实的批判和赞颂,既有战斗性也有抒情性。
文章藏匿锋芒,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就成了鲁迅杂文的一大创造。《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就这样带上了杂文的特点。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2、《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3、《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是现当代中国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旷达的生活情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挚细腻,文笔清秀柔婉。
4、《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这篇文章被选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必修四》等课本中。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⑷ 高中语文课文
滕王阁序
唐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⑸ 高一语文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
死水
赞美
3 *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
预言
窗
孤独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动物园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第二单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7 我与地坛(节选)
8 花未眠
散文的艺术魅力
第三单元
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0 我有一个梦想
11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 * 我的呼吁
第四单元
13 《呐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宽容》序言
16 *《名人传》序
综合性学习 民居文化
第五单元
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 触龙说赵太后
第六单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2 寡人之于国也
23 * 劝学
24 * 秋水(节选)
文言实词的特点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感受与思考
大胆开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单元 想像与联想
文明得体——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单元 再现与表现
第四单元 个性与创新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简化字总表
我也要升高一老,,我弄到书老,我也襄樊的,,你要不相信就算了
⑹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语文”二字是谁写的
在我国抄历史上,有一门课,可谓源远流长,虽极受重视,却未独立设科。文、史、哲、经,政治、道德、伦理乃至自然,浑然一体。后来人们叫它“语文”。当然,在它取得“语文”这个名字之前,还曾叫过“国文”、“国语”等。到2004年,它已经百岁华诞了。
⑺ 小学 初中 高中语文课本上所有的唐诗宋词
莲都区小学语文学科推荐背诵古诗文
一年级上册
yǒnɡ é cǎo
咏 鹅 草
tánɡ luò bīn wànɡ tánɡ bái jū yì
【唐】 骆 宾 王 【唐】白 居易
é é é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鹅、鹅、鹅, 离 离 原 上 草,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yí suì yì kū róng
曲 项 向 天 歌。 一 岁 一 枯 荣。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yě huǒ shāo bú jìn
白 毛 浮 绿 水, 野 火 烧 不 尽,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红 掌 拨 清 波。 春 风 吹 又 生。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lù chái
登 鹳 雀 楼 鹿 柴
tánɡ wánɡ zhī huàn tánɡ wánɡ wéi
【唐】 王 之 涣 【唐】 王 维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白 日 依 山 尽, 空 山 不 见 人,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黄 河 入 海 流。 但 闻 人 语 响。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fǎn jǐnɡ rù shēn lín
欲 穷 千 里 目, 返 景 入 深 林,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更 上 一 层 楼。 复 照 青 苔 上。
jiānɡ nán
江 南
hàn yuè fǔ
汉 乐 府
jiānɡ nán kě cǎi lián 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yú xì lián yè jiān yú xì lián yè dōnɡ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yú xì lián yè xī yú xì lián yè nán
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
yú xì lián yè běi
鱼 戏 莲 叶 北。
zènɡ wānɡ lún
赠 汪 伦
tánɡ lǐ bái
【唐】李 白
lǐ bái chénɡ zhōu jiānɡ yù xínɡ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ɡ tà ɡē shēnɡ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ɡ lún sòng wǒ qínɡ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mǐn nónɡ mǐn nónɡ
悯 农 悯 农
tánɡ lǐ shēn tánɡ lǐ shēn
【唐】李 绅 【唐】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chūn zhònɡ yí lì sù
锄 禾 日 当 午, 春 种 一 粒 粟,
hàn dī hé xià tǔ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汗 滴 禾 下 土。 秋 收 万 颗 子。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谁 知 盘 中 餐, 四 海 无 闲 田,
lì lì jiē xīn kǔ nónɡ fū yóu è sǐ
粒 粒 皆 辛 苦。 农 夫 犹 饿 死!
wànɡ lú shān pù bù qīnɡ mínɡ
望 庐 山 瀑 布 清 明
tánɡ lǐ bái tánɡ dù mù
【唐】李 白 【唐】杜 牧
rì zhào xiānɡ lú shēnɡ zǐ yān qīnɡ mínɡ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lù shànɡ xínɡ rén yù àn hú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mù tónɡ yáo zhǐ xìnɡ huā cū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jué jù yǒnɡ liǔ
绝 句 咏 柳
tánɡ dù fǔ tánɡ hè zhī zhānɡ
【唐】杜 甫 【唐】贺知章
liǎnɡ ɡè huánɡ lí mínɡ cuì liǔ bì yù zhuānɡ chénɡ yí shù ɡāo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yì hánɡ bái lù shànɡ qīnɡ tiān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chuānɡ hán xī lǐnɡ qiān qiū xuě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mén bó dōnɡ wú wàn lǐ chuán èr yuè chūn fēnɡ sì jiǎn dāo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一年级下册
悯农 古朗月行
(唐•李绅) (唐•李白)
春 种 一 粒 粟, 小时不识月,
秋 收 万 颗 子。 呼作白玉盘。
四 海 无 闲 田, 又疑瑶台镜,
农 夫 犹 饿 死。 飞在青云端。
敕勒歌 江上渔者
(北朝民歌) (宋•范仲淹)
敕勒川,阴山下。 江上往来人,
天似穹庐, 但爱鲈鱼美。
笼盖四野。 君看一叶舟,
天苍苍,野茫茫。 出入风波里。
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池上 江雪
(唐•白居易) (唐•柳宗元)
小娃撑小艇, 千山鸟飞绝,
偷采白莲回。 万径人踪灭。
不解藏踪迹, 孤舟蓑笠翁,
浮萍一道开。 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 游子吟
(唐•贾岛 ) •孟郊
松下问童子, 慈 母 手 中 线,
言师采药去。 游 子 身 上 衣。
只在此山中, 临 行 密 密 缝,
云深不知处。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七步诗 忆江南
曹植 (唐•白居易)
煮豆燃豆萁, 江南好,
豆在釜中泣。 风景旧曾谙。
本是同根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
相煎何太急。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年级上册
风 竹里馆
【唐】李峤 【唐】王维
解落三秋叶, 独坐幽篁里,
能开二月花。 弹琴复长啸。
过江千尺浪, 深林人不知,
入竹万竿斜。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塞下曲
【唐】王维 【唐】卢纶
人闲桂花落, 林暗草惊风,
夜静春山空。 将军夜引弓。
月出惊山鸟, 平明寻白羽,
时鸣春涧中。 没在石棱中。
夏日绝句 绝句
【南宋】李清照 【唐】杜甫
生当作人杰, 江碧鸟逾白,
死亦为鬼雄。 山青花欲然。
至今思项羽, 今春看又过,
不肯过江东。 何日是归年。
回乡偶书 宿新市徐公店
【唐】贺知章 【南宋】杨万里
离别家乡岁月多, 篱落疏疏一径深,
近来人事半消磨。 树头花落未成阴。
惟有门前镜湖水, 儿童急走追黄蝶,
春风不改旧时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枫桥夜泊 示儿
【唐】张继 【南宋】陆游
月落鸟啼霜满天, 死去元知万事空,
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悲不见九州同。
姑苏城外寒山寺, 王师北定中原日,
夜半钟声到客船。 家祭无忘告乃翁。
别董大 元日
【唐】高适 【宋】王安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天下谁人不识君。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即事 春游湖
【清】郭麐 【宋】徐俯
浅浅芦花短短扉, 双飞燕子几时回?
渔翁遥唤牧儿归。 夹岸桃花蘸水开。
不知应得前滩响, 春雨断桥人不度,
惊起一群小鸭飞。 小舟撑出柳阴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雨过山村
【唐】王维 【唐】王建
独在异乡为异客, 雨里鸡鸣一两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竹溪村路板桥斜。
遥知兄弟登高处, 妇姑相唤浴蚕去,
遍插茱萸少一人。 闲看中庭栀子花。
牧童诗 庚申正月游齐安
【宋】黄庭坚 【宋】王安石
骑牛远远过前村, 水南水北重重柳,
短笛横吹隔陇闻。 山后山前处处梅。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未即此身随物化,
机关用尽不如君。 年年长趁此时来。
村夜 月夜忆舍弟
【唐】 白居易 【唐】杜甫
霜草苍苍虫切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村南村北行人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明荞麦花如雪。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年级下册
早发白帝城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王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江陵一日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岸猿声啼不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轻舟已过万重山。 西出阳关无故人。
暮江吟 梅花
(唐•白居易) (宋•王安石)
一道残阳铺水中, 墙脚数枝梅,
半江瑟瑟半江红。 凌寒独自开,
可怜九月初三夜, 遥知不是雪,
露似珍珠月似弓。 为有暗香来。
从军行 夜宿山寺
(唐•王昌龄) (唐•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危楼高百尺,
孤城遥望玉门关。 手可摘星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敢高声语,
不破楼兰终不还。 恐惊天上人。
春夜喜雨 凉州词
(唐•杜甫) (唐•王之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黄河远上白云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片孤城万仞山。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羌笛何须怨杨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儿垂钓 墨梅
(唐•胡令能) (元•王冕)
蓬头稚子学垂纶, 我家洗砚池边树,
侧坐莓苔草映身。 朵朵花开淡墨痕。
路人借问遥招手, 不要人夸颜色好,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史留清气满乾坤!
塞下曲 凉州词
(唐•卢纶) (唐•王翰)
月黑雁飞高, 葡萄美酒夜光杯,
单于夜遁逃。 欲饮琵琶马上催。
欲将轻骑逐, 醉卧沙场君莫笑,
大雪满弓刀。 古来征战几人回。
长干曲 春雪
(唐•崔颢) (唐•韩愈)
家临九江水, 新年都未有芳华,
来去九江侧。 二月初惊见草芽。
同是长干人, 白雪却嫌春色晚,
生小不相识。 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日
(唐•李益) (宋•朱熹)
回乐峰前沙似雪, 胜日寻芳泗水滨,
受降城外月如霜。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何处吹芦管,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出塞
(唐•白居易) (唐•王昌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秦时明月汉时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万里长征人未还。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但使龙城飞将在,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年级上册
绝句 春望
【唐】杜甫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风花草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泥融飞燕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沙暖睡鸳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幽州台歌 相思
【唐】陈子昂 【唐】王维
前不见古人, 红豆生南国,
后不见来者。 春来发几枝?
念天地之悠悠, 愿君多采撷,
独怆然而涕下。 此物最相思!
前出塞 忆江南
【唐】杜甫 【唐】白居易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江南好,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风景旧曾谙。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日出江花红胜火,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早梅 题临安邸
【唐】张谓 【南宋】林升
一树寒梅白玉条, 山外青山楼外楼,
迥临村路傍溪桥。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知近水花先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疑是经冬雪未销。 直把杭州作汴州。
采莲曲 宫中作
【唐】王昌龄 【唐】李白
荷叶罗裙一色裁, 兰陵美酒郁金香,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玉碗盛来琥珀光。
乱入池中看不见, 但使主人能醉客,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不知何处是他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竹枝词
【南宋】陆游 【唐】刘禹锡
三万里河东入海,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五千仞岳上摩天。 闻郎江上唱歌声。
遗民泪尽胡尘里, 东边日出西边雨,
南望王师又一年。 道是无晴还有晴。
正月十七夜 村晚
【清】袁枚 【宋】•雷震
满窗月色满地烟, 草满池塘水满陂,
千点寒鸦一客眠。 山衔落日浸寒漪。
梦里忽惊蝴蝶影, 牧童归去横牛背,
梅花飞过枕函边。 短笛无腔信口吹。
游园不值 绝句
【南宋】叶绍翁 【南宋】志南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一枝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大林寺桃花 碛中作
【唐】白居易 【唐】岑参
人间四月芳菲尽, 走马西来欲到天,
山寺桃花始盛开。 辞家见月两回圆。
长恨春归无觅处, 今夜未知何处宿,
不知转入此中来。 平沙万里绝人烟。
三年级下册
浪淘沙 惠崇春江晓景
(唐•刘禹锡) (宋•苏轼)
九曲黄河万里沙, 竹外桃花三两枝,
浪淘风簸自天涯。 春江水暖鸭先知。
如今直上银河去, 蒌蒿满地芦芽短,
同到牵牛织女家。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乐游原 蜂
(唐•李商隐) (唐•罗隐)
向晚意不适, 不论平地与山尖,
驱车登古原。 无限风光尽被占。
夕阳无限好, 酿得百花成蜜后,
只是近黄昏。 为谁辛苦为谁甜?
登飞来峰 明日歌
(宋•王安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飞来山上千寻塔,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不畏浮云遮望眼,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书湖阴先生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王安石) (宋•杨万里)
茅檐长扫净无苔, 毕竟西湖六月中,
花木成畦手自栽。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一水护田将绿绕,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两山排闼送青来。 映日荷花别样红。
芙蓉楼送辛渐 易水送别
(唐•王昌龄 ) (唐•骆宾王)
寒雨连江夜入吴, 此地别燕丹,
平明送客楚山孤。 壮士发冲冠。
洛阳亲友如相问, 昔时人已没,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日水犹寒。
长歌行 宿建德江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唐•孟浩然)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移舟泊烟渚,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日暮客愁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野旷天低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秋浦歌
(唐•刘长卿) (唐•李白)
日暮苍山远, 白发三千丈,
天寒白屋贫。 缘愁似个长。
柴门闻犬吠, 不知明镜里,
风雪夜归人。 何处得秋霜。
迢迢牵牛星 送别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唐•王维)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山中相送罢,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日暮掩柴扉。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春草明年绿,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王孙归不归。
杂诗 马诗
(唐•王维) (唐•李贺)
君自故乡来, 大漠沙如雪,
应知故乡事。 燕山月似钩。
来日绮窗前, 何当金络脑,
寒梅著花未? 快走踏清秋。
遗爱寺 竹石
(唐•白居易) (清•郑燮)
弄石临溪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寻花绕寺行。 立根原在破岩中。
时时闻鸟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处处是泉声。 任尔东西南北风。
望岳 题李凝幽居
(唐•杜甫) (唐•贾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年级上册
十七日观潮 七绝•观潮
【宋】陈师道 毛泽东
漫漫平沙走白虹, 千里波涛滚滚来,
瑶台失手玉杯空。 雪花飞向钓鱼台。
晴天摇动清江底, 人山纷赞阵容阔,
晚日浮沉急流中。 铁马从容杀敌回。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冬夜读书示子聿 山居秋暝
【南宋】陆游 【唐】王维
古人学问无遗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少壮工夫老始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绝知此事要躬行。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酒泉子
潘阆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滁州西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韦应物 【唐】韩 愈
独怜幽草涧边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
上有黄鹂深树鸣。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 最是一年春好处,
野渡无人舟自横。 绝胜烟柳满皇都。
石灰吟 江南春
【明】于谦 【唐】杜牧
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里莺啼绿映红,
烈火焚烧若等闲。 水村山郭酒旗风。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南朝四百八十寺,
要留清白在人间。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逢李龟年 逢入京使
【唐】杜甫 【唐】岑参
岐王宅里寻常见, 故园东望路漫漫,
崔九堂前几度闻。 双袖龙钟泪不干。
正是江南好风景, 马上相逢无纸笔,
落花时节又逢君。 凭君传语报平安。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⑻ 有没有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文唱成歌的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文唱成歌的有很多,具体有一下古诗:(清)曹雪芹:红楼梦.葬花(简谱),枉凝眉,红豆词
(宋)欧阳修:万叶千声 (简谱)
(宋)聂胜琼:有时知我此时情 (简谱)
(宋)范仲淹:芳草无情(简谱)
(宋)辛弃疾:欲说还休 (简谱)
(宋)岳飞:小重天 (简谱)
(南唐)李煜:独上西楼(简谱)几多愁(《虞美人》)
(魏)曹植:七步诗 (简谱)
(唐)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简谱)
(宋)姜白石:淡黄柳
(宋)秦观:鹊桥仙.七夕
(唐)李商隐:别亦难
(宋)叶清臣:留别
(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宋)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
(明)陈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唐)张 继:枫桥夜泊
(宋)姜白石:古怨
(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
(宋)陆游:诉衷情
(元)元问好:问世间,情是何物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
(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唐)杜牧:江南春
(唐)杜牧:清明
(唐)杜牧:山行
(宋)秦观:鹊桥仙(七夕)
(唐)李绅:锄禾
(汉)刘彻:秋风辞
(宋)秦观:忆王孙
(宋)姜白石:扬州慢
(明)“词林摘艳”:山丹花
(南唐)冯延已:红满枝
(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孟浩然:春晓(配曲之一)
古曲填词歌: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忆江南
孟郊:游子呤
孟浩然:春晓(配曲之二)
柳永:相看泪眼(《雨霖铃》)
欧阳修:人约黄昏后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发白帝城,静夜思,春思 ,关山月,春夜洛阳闻笛声,子夜吴歌,清平调三首。
柳宗源:渔歌(配曲之二)
白居易:长相思,花非花
苏轼: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 (简谱版),大江东去(赤壁怀古)
欧阳修:浪淘沙
蔡文姬:胡茄十八拍
近代人佚名词:苏武牧羊
岳飞:满江红
北朝民歌:木兰辞(配曲之一)
北朝民歌:木兰辞(配曲之二)
王维:阳关三叠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一笑傲》词:夺泥燕口
柳宗元:渔歌(配曲之一)
郑板桥:坚劲歌
古诗:采桑曲
⑼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小说节选,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庆幸有了这样的一个“宁馨儿”。
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到了进中学的年纪。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
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而且他不相信这种传言会成为事实。原来他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曾经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这样地过了一个月,有一天也是在晚上,父亲又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成了家,应该靠自己挣钱过活了,也免得别人说闲话。我把你养到这样大,又给你娶了媳妇,总算尽了我做父亲的责任。以后的事就要完全靠你自己。……家里虽然有钱可以送你到下面去继续求学,但是一则你已经有了妻子,二则,现在没有分家,我自己又在管账,不好把你送到下面去。……而且你到下面去读书,爷爷也一定不赞成。闲在家里,于你也不好。……我已经给你找好了一个位置,就在西蜀实业公司,薪水虽然不多,总够你们两个人零用。你只要好好做事,将来一定有出头的日子。明天你就到公司事务所去办事,我领你去。这个公司的股子我们家里也有好些,我还是一个董事。事务所里面几个同事都是我的朋友,他们会照料你。……”
父亲一句一句平板地说下去,好像这些话都是极其平常的。他听着,他应着。他并不说他愿意或是不愿意。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转:“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话也不说。
第二天下午,父亲对他谈了一些关于在社会上做事待人应取的态度的话,他一一地记住了。两乘轿子把他们父子送到西蜀实业公司经营的商业场的后门。他跟着父亲走到事务所去,见了那个四十多岁有八字须的驼背的黄经理,那个面貌跟老太婆相似的陈会计,那个瘦长的王收账员,以及其他两三个相貌平常的职员。经理问了他几句话,他都简单地像背书似地回答了。这些人虽然对他很客气,但是他总觉得在谈话上,在举动上,他们跟他不是一类的人;而且他也奇怪为什么以前就很少看见这种人。
父亲先走了,留下他在那里,惶恐而孤独,好像被抛弃在荒岛上面。他并没有办事,一个人痴呆地坐在经理室里,看经理跟别人谈话。他这样地坐了整整两个多钟头。经理忽然发见了他,对他客气地说:“今天没有事,世兄请回去罢。”他像囚犯遇赦似的,高兴地雇了轿子回家,一路上催着轿夫快走,他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家更可爱的了。
他回到家里,先去见祖父,听了一番训话;然后去见父亲,又是一番训话。最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妻又向他问长问短,到底是从妻那里得到一些安慰。第二天上午十点在家吃过早饭后,他便到公司去,一直到下午四点钟才回家。这一天他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而且在经理和同事们的指导下开始做了工作。
这样在十九岁的年纪他便大步走进社会了。他逐渐地熟悉了这个环境,学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而且逐渐地把他在中学四年中所得到的学识忘掉。这种生活于他不再是陌生的了。他第一次领到三十元现金的薪水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着欢喜和悲哀,一方面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另一方面却因为这是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可是以后一个月一个月平淡地生活下去,他按月领到那三十元的薪水,便再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了,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
这种生活也还是可以过下去的,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虽然每天照例要看见那几张脸,听那些无味的谈话,做那些呆板的事,可是他周围的一切还是平静而安稳。家里的人也不来打扰他,让他和妻安静地过他们的家庭生活。
然而不过半年他一生中的另一个大变故又发生了:时疫夺去了父亲,他和弟妹们的哭声并不能够把父亲留住。父亲去了,把这一房的责任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家的妹妹和两个在学校里读书的弟弟。这时候他还只有二十岁。
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他为死去的父亲而哭,他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渐消去,在父亲的棺木入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他的年轻的肩上。在最初的几个月,这个担子还不算沉重,他挑着它并不觉得吃力。可是短短的时期一过,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箭便开始向他射来,他躲开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射到了他的身上。他有了一个新的发见,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虽然他的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里究竟还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他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这个大家庭是由四房组织成的。他的祖父本来有五个儿子,但是他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在现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这一房外,三叔比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对他不大好,尤其是四婶因为他的继母无意中得罪了她,在暗中跟他这一房闹得厉害,五婶受到四婶的挑拨,也常常跟他的继母作对。由于她们的努力,许多关于他或者他这一房的闲话就流传出去了。
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想,这样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四婶和五婶,再加上一个陈姨太,她们永远是那样的女人。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于是他又发明了新的处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说是处家的方法。他极力避免跟她们冲突,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他对她们非常恭敬,他陪她们打牌,他替她们买东西。……总之,他牺牲了一部分的时间去讨她们的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
不久他的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这虽然给他带来悲哀,但是他也觉得心里轻松一点,似乎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些。
又过了一些时候,他的第一个婴儿出世了,这是一个男孩。他为了这件事情很感激他的妻,因为儿子的出世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喜。他觉得自己已经是没有希望的人了,以前的美妙的幻梦永远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然而现在他有了一个儿子,这是他的亲骨血,他所最亲爱的人,他可以好好地教养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得到了一点安慰。他觉得他的牺牲并不是完全白费的。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地六月初大罢市的新闻。本地报纸上又转载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里的文章。于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那些新奇的议论和热烈的文句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压倒了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并不经过长期的思索就信服了。于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等都接连地到了他们的手里。以前出版的和新出版的《新青年》、《新潮》两种杂志,只要能够买到的,他们都买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也被那个老店员从旧书堆里捡了出来送到他们的手里。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他们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两个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进步些。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其实他并没有读过托尔斯泰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只是后来看到一篇《呆子伊凡的故事》。
“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的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这种生活方式当然是他的两个兄弟所不能了解的,因此常常引起他们的责难。但是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他看见儿子慢慢地长大起来,从学爬到走路,说简短的话。这个孩子很可爱,很聪明,他差不多把全量的爱倾注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应当由他来替我完成。”他因为爱孩子,不愿意雇奶妈来喂奶,要他的妻自己抚养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够。这样的事在这个绅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个创举,因此又引起外人的种种闲话。但是他都忍受了,他相信自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才这样做的,而且妻也体会到他这种心思,也满意他这个办法。
每天晚上,总是妻带着孩子先睡,他睡得较迟。他临睡时总要去望那个躺在妻的身边、或者睡在妻的手腕里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脸。这面容使他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他只感到无限的爱,他忍不住俯下头去吻那张美丽的小脸,口里喃喃地说了几句含糊的话。这些话并没有什么意义,它们是自然地从他的口中吐出来的,那么自然,就像喷泉从水管里喷出来一样。它们只是感激、希望与爱的表示。
他并不知道从前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曾经从父母那里受到这样的爱,他也曾经从父母那里听到这样的充满了感激、希望与爱的语言。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Article/chang/weiren/jia7.html
⑽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应该学哪些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很多学校在时间不够专用的情况下,往属往会放弃或部分放弃现代文的教学,但不会放弃文言文的教学。从原则上讲,高中所有的文言文课文都应该学习,如果非要画出重点的话,我觉得像《劝学》《师说》这一类要考默写的是最重要的;其次,《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传记类的应该也是重点;最后,就是那些文言文知识点比较密集的课文,例如《寡人之于国也》《烛之武退秦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