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语文常考文体
诗歌,小说,人物传记考的多,但散文,新闻也开始出现,值得注意
2. 高中语文的文体
《跨域百年的美丽》是散文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是散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回》是散文;《合答欢树》是散文;《邂逅霍金》是散文;《老王》是小说;《回忆鲁迅先生》是散文;《小溪巴赫》是散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议论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议论文;《说数》是议论文;《想北平》是散文;《我所认识的蔡子明先生》是散文;《故都的秋》是散文;《晨昏诺日朗》是散文;《胡同文化》议论文 。
3. 高中语文-请问词和元曲按体裁和题材分,有哪些
1 词和元曲在体裁上同属于诗歌。
词又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
2 词的常见题材分类有:
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 ,咏物诗等。
元曲的常见题材分类有:
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社会戏、神话戏。
4. 文学的所有体裁
文学体裁大体就是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般考试明确性很强。不会考其他难得问题。小说与散文在现代文阅读里最常见,诗歌一般另外设题。戏剧类一般不予中学生掌握。其他文体也是的。你们老师也应该讲了吧
具体的就是:
一、散文
1.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概念,记叙、说明、说理、奏疏、序跋、书信等的文字都属于散文的范畴。
2.现代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那些以写真实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3.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4.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刘锡庆《中国现当代散文赏析》
一文指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1)以“我”为主,(2)因“实”出“虚”,(3)即小见大,(4)“情致”与“文”。
5.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二、小说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3.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4.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5.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6.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7.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8.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9.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10.我国古代小说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不算创作,所以人们常把它们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以后,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如《柳毅传书》等。宋代兴起的是话本,即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明代也有人写作话本,被称作拟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警世通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其中长篇小说基本上都是章回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明代的《金瓶梅》便是这样的作品。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小说达到辉煌的顶点。
11.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是:(1)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2)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称志怪、志人小说)。(3)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4)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5)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6)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三、戏剧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课文中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3.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3)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5)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4.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元杂剧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参看下面11),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5.明代是继元代之后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传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持续到清代,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6.中国现当代戏剧主要指话剧,它是五四以后在外国戏剧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高潮,出现了像《雷雨》这样的杰出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戏剧创作进一步繁荣、发展,又有《茶馆》等作品问世。
7.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九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高潮,产生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
四、诗歌
1.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2.诗歌的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以意象作为客观社会生活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2)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3)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3.诗歌的分类:
(1)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旧体诗)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
(2)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3)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4)近体诗就是古典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一般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形式的绝句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等多种形式的律诗。
(5)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成为排律。
(6)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等。
(7)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9)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10)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11)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12)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13)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14)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四边静》《朝天子》《满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一种宫调下有的有若干个曲牌;宫调是音乐术语,表示声音的高低等,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15)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等都是新诗。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他们都是现代诗歌。
(16)新诗按来源分为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和文人诗作。
(17)信天游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也可一韵到底;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五、古代其他文学体裁
1
5. 高中语文课文几种文体类型
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
中国问体四大类,高中课文都有
6. 文章体裁有哪几种
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二、说明文: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三、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四、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
(6)高中语文体裁扩展阅读
四大文章体裁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说明文的特点:“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三、议论文的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和简洁性;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四、应用文的特点:实用性强、真实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格式化比较固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章体裁
7. 高中语文课程都有哪些体裁
文学元素看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章题材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科技说明文.
8. 高中语文阅读体裁有哪几类啊
实用类文本 主要以人物传记,人物采访,新闻报道
文学类文本 主要以中外小说,散文
9. 高中语文作文体裁有哪几种
我觉得,如果想提高来你的作文水平,可自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先不要说放重点放在哪一类的体裁上,这个不是很重要。高中的作文,通常情况下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几种主要形式,但更侧重于记叙文和议论文,所以我的建议是:1、找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记叙文和议论文(议论文中你可以再找几篇给出你论据和事件,让你来写的模式)。这个代表性很重要。2、然后就是发挥你背记的能力了。你把这些文章背读背懂,没事的时候就看读这些文章;3、当老师让你写作文的时候,无论是哪咱体裁的,你都尽可能把你记懂背会的作文中的言语、论据包括一些词语,尽可能多的用到老师让你写的作文中去。 ......如果你真的按我说的去做了,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以认真的去试一试。!!
10. 高中语文:议论文这种体裁到底是属于四种文学体裁的哪一种我怎么觉得一个都不符
议论文是属文章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属文学体裁,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议论文只能属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