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知识素养大赛

高中语文知识素养大赛

发布时间:2020-12-18 10:26:19

Ⅰ 儿童学编程真的有用吗

答案当然是:有用



有回答已经从学习编程的好处和对孩子的能力提升方面很好地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那我就来从升学助力的方面来说一说孩子学编程的用处。



作为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二个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升学等问题,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将来有份好工作。

逐渐在升学阶段繁衍出一个笼统的定义——“特长生”。

2.小学升初中


(1)认定范围

凡参加区级认定的科技特长生,必须是2018—2019学年度小学六年级学生。

(2)认定标准及办法

在小学阶段实行科技特长积分制,对参加规定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累加满10分的应届毕业生,可凭有效证件认定科技特长生。

同时对学生科学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小学阶段的科学素质,即参加全国、市级、区级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科技培训等相关信息。

经区教育局审定盖章后,作为小学科技特长生认定最终凭证。

具体办法如下:

个人申报:小学应届毕业生根据区教育局所规定的认定项目,结合自己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获奖情况、科技活动情况、科技培训情况,填写科技特长生申报表,向学校申报,申报资料要求详实,并提供相应的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例:2018—2019学年度和平区小学科技特长生认定

1. 在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金奖者(或团体前六名,个人前六名、一等奖)加10分、银奖(或二等奖)加8分、铜奖(或三等奖)加6分。

2.在参加天津市各类科技活动竞赛中获一等奖者(或团体前三名,个人前六名)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

3.在参加和平区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竞赛中获一等奖者(或团体前三名,个人前六名)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在参加和平区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获奖加1分。


2019年和平区小学特长生认定的科技竞赛项目

全国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及天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竞赛

国际发明展竞赛活动

全国及天津市环境教育项目大赛

全国及天津市科技创意大赛(含天津市小学生信息学竞赛)

全国及天津市中小学无线电工程竞赛

全国及天津市中小学无线电测向竞赛

全国及天津市中小学航空、航海、车模竞赛

全国及天津市中小学业余电台锦标赛

全国及天津市DI创新思维竞赛

全国及天津市计算机等级考核

天津市青少年小发明设计大赛

区级相应的各类科技竞赛(和平区教育局、和平区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和平区青少年宫盖章)、环保项目及知识产权项目竞赛



所以说,让孩子学编程、考级、参加竞赛。对孩子不仅没有一点坏处,而且还可以成为升学的助力。 作为家长,在孩子学编程这方面还是要多多支持的。

Ⅱ 高中文学素养比赛是什么

汉语基础知识,古代名篇,包括小说诗词,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典故
焦作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
教育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 有利于 。
3、 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4、综合性学习是一个 、 、 的学习过程。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 的能力。
6、《语文教学二十韵》是著名教育家 的作品。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 的名言。
8、王崧舟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9、朱永新先生主持 ,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基于人文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着眼精神成长的生活教育。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进行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诵会等。 ( )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
3、第一学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课程标准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共列出了28项目标。 ( )
4、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时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总的描述。 ( )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 )
6、语文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 )
7、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 )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课程标准关于“学会汉语拼音”之一。( )
9、口语交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该

Ⅲ 高分求 语文素养大赛(高中组)答案

这可是标准答案哦!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
1.“蒸煮”是指现代人站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以现代人的生活趣味及思维方式对经典名著进行扭曲解读或主观批评。(1分)“蒸煮”之“恶”主要是:①扭曲名著,误导读者,使读者无法得到古典的滋养和沾溉;(1分)②形成学术垃圾和文化赝品,给后人带来极高的清理成本。(1分)
2.作者引用鲁智深事例,主要是为将鲁智深和林冲进行对比,(1分)借鲁智深的“在‘官’外”“没修养”,突出林冲的作为“士”的“隐忍”“有修养”的特点,(2分)进而据此驳斥“蒸煮者”对林冲的不当批评。(1分)
3.大致内容:(1)景阳岗打虎扬名(2)阳谷县为报兄仇斗杀西门庆(3)十字坡结识菜园子张青(4)快活林醉打蒋门神(5)大闹飞云浦(6)血溅鸳鸯楼(7)夜走蜈蚣岭(4分,列出四点即给满分)人物形象:身具神勇,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义气过人。(2分,大致正确即给满分)
4.(1)当事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别人了解自己。
(2)当事者虽然愿意别人了解自己,但限于客观条件,没办法让别人准确了解自己。
(3)了解者与被了解者学识、思想等水平不相当,难以做到心灵交流,真正了解。
(4)了解者为某种需求驱使,故意曲解被了解者。(每点1分)
5.(1)运用整句,可以增强行文的节奏感,使之易于上口,易于记诵,如“看不清历史,就看不清未来”等句。
(2)运用整句,可以增强文章语势,增加论述说服力,如“一人说话要注意为亲者讳,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句中的排比、反复就很好地证明了作者提出的“社会对谎饰供不应求”观点。
(3)运用整句,可以用简省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思,如“冶容诲淫,蛾眉招嫉”等句。(每点2分,阐述、举例各1分)
6.本题为开放题型,对话题内容可赞成,可反驳。评分主要看其论述思路及文采。(7分)
7.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妻子应邀到朋友树才家品新茶,安静地听树才谈诗,一直到天黑。(按记叙要素概括的准确性给分,每一要素1分)
8.树才是个纯粹的诗人,敏锐、内敛、安静。诗是他生命的全部,他要用诗给别人带去温暖。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树才家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树才的生活和性格。(性格形象与手法各2分)
9.(1)干枯的莲蓬、莲叶,记录了时光的流逝,一样是有诗意的。(3分)
(2)对生活,对生命,对诗的热爱和追求,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爱使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3分,意思对即可)
10.①环境是安静的,没有干扰。②树才的性格是安静的,不张扬。③我们听树才谈诗是安静的,很专注。④沉静在诗的世界里的人是安静的,心灵平静而幸福。⑤时光静悄悄地流逝。⑥人世间的大爱永恒。(每一点1分)
11.得意—尴尬—兴奋—紧张—羞愧。(紧张、羞愧合为一点,每一点1分)
12.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1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老师”教育“学生”提供话题。(2分)③山路象征“学生”的仕途愈高愈险。(1分)
13.小说中“老师”的语言,采用典雅庄重的文言语体,很特别。作者所以这样处理,①这样的语言,能有力烘托形象,小说中的“老师”是“学术权威”,“瘦削”、“睿智”、“矍铄”,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他是正义、真理和智慧的化身;②这样的语言读来斩截有力,具有很强的教育、感化的效果;③为小说增添文化底蕴,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指出语体2分,原因每一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
14.化用了《庄子·山木》中“伐木烹雁”的典故。《庄子》用故事来说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的相对性,小说中“老师”教育“学生”时巧妙化用,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使用该典故的意义:①提醒学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攀高跌重,风险大;②提醒学生不要自高自大,容不下别人。
③告诫学生不要溜须拍马走歪门,要戒骄戒躁,勤勉实干。④告诫学生谨慎用人,不用奉承拍马夸夸其谈之徒。(指出典故2分,意义每一小点1分)
15.(1)推重
(2)地理条件
16.(1)(吴士)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
(2)大王若真能使我成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
17.不可偏听偏信,不可轻易用人;反对空谈,崇尚实际。
18.(1)类
(2)做官
19.(1)有时 副词
(2)连词,表并列
20.(1)我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
(2)豁达与不豁达,相距一条缝隙而已(或:只是一点间隔而已)。
21.作者认为,当人心拆除私心这道屏障时,就会眼界开朗,胸怀高远。前段主要叙述改建豁然堂的原因,后段主要抒写改建、观景心得。前后两段话叙议结合,议从叙出,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
22.不用动词,密集使用意象,用意象的剪接、组合,含蓄表达出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将“使用意象”解说为借景抒情亦正确);“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从时间、地点、景色、事件、情感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的心理落差;以寻常语表现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能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给满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
1.“蒸煮”是指现代人站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以现代人的生活趣味及思维方式对经典名著进行扭曲解读或主观批评。(1分)“蒸煮”之“恶”主要是:①扭曲名著,误导读者,使读者无法得到古典的滋养和沾溉;(1分)②形成学术垃圾和文化赝品,给后人带来极高的清理成本。(1分)
2.作者引用鲁智深事例,主要是为将鲁智深和林冲进行对比,(1分)借鲁智深的“在‘官’外”“没修养”,突出林冲的作为“士”的“隐忍”“有修养”的特点,(2分)进而据此驳斥“蒸煮者”对林冲的不当批评。(1分)
3.大致内容:(1)景阳岗打虎扬名(2)阳谷县为报兄仇斗杀西门庆(3)十字坡结识菜园子张青(4)快活林醉打蒋门神(5)大闹飞云浦(6)血溅鸳鸯楼(7)夜走蜈蚣岭(4分,列出四点即给满分)人物形象:身具神勇,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义气过人。(2分,大致正确即给满分)
4.(1)当事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别人了解自己。
(2)当事者虽然愿意别人了解自己,但限于客观条件,没办法让别人准确了解自己。
(3)了解者与被了解者学识、思想等水平不相当,难以做到心灵交流,真正了解。
(4)了解者为某种需求驱使,故意曲解被了解者。(每点1分)
5.(1)运用整句,可以增强行文的节奏感,使之易于上口,易于记诵,如“看不清历史,就看不清未来”等句。
(2)运用整句,可以增强文章语势,增加论述说服力,如“一人说话要注意为亲者讳,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句中的排比、反复就很好地证明了作者提出的“社会对谎饰供不应求”观点。
(3)运用整句,可以用简省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思,如“冶容诲淫,蛾眉招嫉”等句。(每点2分,阐述、举例各1分)
6.本题为开放题型,对话题内容可赞成,可反驳。评分主要看其论述思路及文采。(7分)
7.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妻子应邀到朋友树才家品新茶,安静地听树才谈诗,一直到天黑。(按记叙要素概括的准确性给分,每一要素1分)
8.树才是个纯粹的诗人,敏锐、内敛、安静。诗是他生命的全部,他要用诗给别人带去温暖。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树才家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树才的生活和性格。(性格形象与手法各2分)
9.(1)干枯的莲蓬、莲叶,记录了时光的流逝,一样是有诗意的。(3分)
(2)对生活,对生命,对诗的热爱和追求,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爱使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3分,意思对即可)
10.①环境是安静的,没有干扰。②树才的性格是安静的,不张扬。③我们听树才谈诗是安静的,很专注。④沉静在诗的世界里的人是安静的,心灵平静而幸福。⑤时光静悄悄地流逝。⑥人世间的大爱永恒。(每一点1分)
11.得意—尴尬—兴奋—紧张—羞愧。(紧张、羞愧合为一点,每一点1分)
12.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1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老师”教育“学生”提供话题。(2分)③山路象征“学生”的仕途愈高愈险。(1分)
13.小说中“老师”的语言,采用典雅庄重的文言语体,很特别。作者所以这样处理,①这样的语言,能有力烘托形象,小说中的“老师”是“学术权威”,“瘦削”、“睿智”、“矍铄”,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他是正义、真理和智慧的化身;②这样的语言读来斩截有力,具有很强的教育、感化的效果;③为小说增添文化底蕴,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指出语体2分,原因每一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
14.化用了《庄子·山木》中“伐木烹雁”的典故。《庄子》用故事来说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的相对性,小说中“老师”教育“学生”时巧妙化用,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使用该典故的意义:①提醒学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攀高跌重,风险大;②提醒学生不要自高自大,容不下别人。
③告诫学生不要溜须拍马走歪门,要戒骄戒躁,勤勉实干。④告诫学生谨慎用人,不用奉承拍马夸夸其谈之徒。(指出典故2分,意义每一小点1分)
15.(1)推重
(2)地理条件
16.(1)(吴士)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
(2)大王若真能使我成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
17.不可偏听偏信,不可轻易用人;反对空谈,崇尚实际。
18.(1)类
(2)做官
19.(1)有时 副词
(2)连词,表并列
20.(1)我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
(2)豁达与不豁达,相距一条缝隙而已(或:只是一点间隔而已)。
21.作者认为,当人心拆除私心这道屏障时,就会眼界开朗,胸怀高远。前段主要叙述改建豁然堂的原因,后段主要抒写改建、观景心得。前后两段话叙议结合,议从叙出,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
22.不用动词,密集使用意象,用意象的剪接、组合,含蓄表达出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将“使用意象”解说为借景抒情亦正确);“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从时间、地点、景色、事件、情感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的心理落差;以寻常语表现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能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给满分)

Ⅳ 初一的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初中是一个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最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当然,学好语文的技巧能够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高一等.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方式方法吧!

诗歌鉴赏套用术语

一般学好语文还是要多写,多看的,需要写作,需要背诵书当中的一些古代文,这些都有助于你考试的时候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呢,请一定要多写多看.

上面这三种学习方法都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语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知识素养大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