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

发布时间:2020-12-17 23:06:52

⑴ 划分句子成分并找出主干

他(主语)非常诚恳的(状语)征求(谓语)大家的(定语)意见(宾语)
汽车专(主语属)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状语)奔驰(谓语)
峰峦(主语)刚刚从黑夜中(状语)显露出(谓语)一片灰蒙蒙的(定语)轮廓(宾语)
豆大的(定语)汗珠(主语)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状语)落(谓语)
我们村里的(定语)农民(主语)往冻土上(状语)铺了(谓语)一层(定语)麦秸(宾语)
小学校(主语)显(谓语)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
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药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宾语)

划分了成分,主杆自然就找出来了,主语谓语宾语是主杆,其它是枝叶。

⑵ 语文句子成分习题及答案

1)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当过一年教员。
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我当过教员。
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当过:谓语;一年:作表语,表时间;教员:宾语。

(2)宋老师病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消息传遍村。
宋老师病了的:作表语,修饰消息;消息:主语;很快就:副词作状语,修饰传遍;传遍: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全:作表语,修饰村;村:宾语。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还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句子的主要成分: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在我的心中留有印象。
“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并列为主语;那种勤劳俭朴的:作表语,修饰习惯;那种宽厚仁慈的:作表语,修饰态度;还:副词作状语;在我的心中:介词作状语;留有:谓语;深刻的:作表语,修饰印象;印象:宾语。

(4)他想再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想跟杨辉谈一谈。
他:主语;想:谓语;再:副词,作状语;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动词补足语;详详细细地:副词,作状语。

(5)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
句子的主要成分:工作者多。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间状语;革命的:作表语,修饰工作者;文艺:作表语,修饰工作者;工作者:主语;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作后置定语,修饰工作者;延安: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各个:作表语,修饰根据地;抗日: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多:谓语;起来了:副词,表状态。

(6)自从早晨散会以后,菊英就在后院奶奶家里等候通知。
句子的主要成分:菊英等候通知。
自从早晨散会以后:时间状语;菊英:主语;就:副词,修饰等候;在后院奶奶家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等候:谓语;通知:宾语。

(7)我毫不犹豫地和他一齐走了出去。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走了出去。
我:主语;毫不犹豫地:副词,修饰和他走了出去的状态;“和他”、“一齐”:副词,修饰走的状态。

(8)结结巴巴的,他把昨晚的事说了一遍。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把事说了一遍。
结结巴巴的:副词,修饰他把事说了一遍的状态;他:主语;把:谓语;昨晚的: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说:动词补足语;“了”和“一遍”:副词,表示说的状态。

(9)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
句子的主要成分:到处挤满人。
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介词作状语,表示地点;到处:主语;挤:谓语;满:副词,表示挤的状态;了:助词,表示形态。人:宾语。

(10)他们昨天在教室里就考试问题热烈讨论起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们讨论。
他们:主语;昨天:副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教室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就考试问题:作副词状语;热烈:副词,表讨论的状态;讨论:谓语;起来:副词,表讨论的状态。

(11)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露脑袋。
水面上: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露:谓语;出:副词表状态;个:表语,修饰脑袋;小:表语,修饰脑袋;脑袋:宾语;来:副词,表状态。

(12)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问你事。
我:主语;正要:副词,表状态;问:谓语;你:宾语;一件: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补足语。

(13)这后一句话给芳林很大的鼓励。
句子的主要成分:很给芳林鼓励。
这后一句:表语,修饰话;话:主语;给:谓语;芳林:宾语;很大的:表语,修饰鼓励;鼓励:宾语补足语。

(14)您掏给我一点儿葱叶儿。
句子的主要成分:您掏葱叶儿。
您:主语;掏:谓语;给我:介词作状语;一点儿:表语,修饰葱叶儿;葱叶儿:宾语。

(15)他的沉着和冷静的面孔,炯炯的双目,以及他的花马剑柄,用旧了的牛皮箭筒,绵甲上的黄铜护心镜,都在暗沉沉的夜影中闪着光亮。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闪着光亮。
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并列作主语;沉着的、冷静的:表语,修饰面孔;炯炯的:表语,修饰双目;花马:表语,修饰剑柄;用旧了的、牛皮:表语,修饰箭筒;绵甲上的、黄铜:表语,修饰护心镜;都:副词,作状语;在暗沉沉的夜影中: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闪着:谓语;光亮:宾语。

(16)语法的特点在于,他得出词的变化规则,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得出造句的规则,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
等,而是指任何的包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
句子的主要成分:特点在于,他得出规则;它得出规则。
语法的:作表语,修饰特点;特点:主语;在于:谓语;他得出规则:宾语;词的:表语,修饰规则;变化:表语,修饰规则;规则:宾语;
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指词,而是指词。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具体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与前一个“词”同为宾语。)
它得出规则:宾语,和“他得出规则”并列为大句子的宾语;造句的:表语;
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的句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句子,而是指句子。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某些、具体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宾语补足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任何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副词结构作状语。)

(17)而所有其他的观点,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被费尔巴哈公允地列为信仰主义的流派。
句子的主要成分:观点被列为流派。
而:副词,作状语;所有、其他的:表语,修饰观点;观点:主语;
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既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主语的同位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路线即路线。说得更确切些:副词状语表状态;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表语,修饰路线;路线:主语;即:谓语;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表语:修饰路线;路线:宾语。)
被:谓语;费尔巴哈公允地:副词状语,修饰列为流派;列为流派:动语补足语;信仰主义的:表语,修饰流派。

(18)总司令也激动地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
句子的主要成分:司令鼓掌。
总:表语,修饰司令;司令:主语;也:副词,修饰鼓掌;激动地:副词,修饰鼓掌;和大家一道:副词状语,表鼓掌的状态;使劲地:副词,修饰鼓掌;鼓掌:谓语。

(19)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伽利略,十九岁时发现了单摆定律。
句子的主要成分:伽利略发现定律。
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作表语,修饰伽利略;伽利略:主语;十九岁时:副词状语表时间;发现: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单摆:作表语,修饰定律;定律:宾语。

(20)突然,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老杨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铃声把老杨惊。
突然:副词,作状语修饰状态;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作表语,修饰铃声;把:谓语;老杨:宾语;从回忆中:副词作状语;惊:宾语的动词补足语;醒、过来:副词,表
示惊的状态。

(21)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看樱花。
我:主语;看:谓语;樱花:宾语;
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宾语补足语(在这一小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有几十次;往少里说:作状语,表示状态;也:副词,作状语;有:谓语;几十次:宾语;了:助词,表形态。)

⑶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是几年级学的

句子来成分这东西我是觉得我小自学的时候是完全没接触,现在给小侄女上上课(五年级),也没看她懂什么句子成分,应该也没学的.我初一的时候才从语文老师那听了一遍“主谓宾,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这句口诀,然后举了个例子分析,后来也再没哪个语文老师讲什么主谓宾了(高中在重点高中也是如此).所以应该是初中有所涉猎的吧,小学都背书什么的大部分还是死记硬背的吧至于英语,根据我的补课经验,现在的话应该会在5,6年级的时候会对主谓宾大概声明下,估计不会细讲,要求也不高,真正开始学语法应该也是初中,特别是初二以后,我现在给初三的补课感觉语法都深入到我以前高中学习的部分了,可怜的娃.

⑷ 语文的短语结构和句子成分

鸡飞蛋打,鸡飞与蛋打就是并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以将偏正短语分为:
定中短语:胖师傅 这个家 语法分析 野生动物 壮丽的山河 新建的校舍
一张写字台 古生物学家 用旧了的自行车 勇往直前的决心
阴云密布的傍晚 面无表情的样子 胡子拉碴的年轻人 办事精明的老王
状中短语:非常出色 很可能 三尺宽 彻底领悟 坐火车走 坚决支持
小声议论 愤怒地说 热烈欢迎 低空飞行 仔细检查 公开道歉
精心设计 大范围推广 没命地乱窜 悠闲地捋着胡子 结结巴巴地说
短语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9.复指短语:两个或几个词同指一个对象。
10.固定短语:结构固定的专名或成语。

我非常爱他——我,主语;非常,状语;爱,谓语;他,宾语。

一言难尽,你得慢慢体会积累啊

有相当的语音学家呼吁,学习这些毫无实际意义、纯粹从英语中搬来的垃圾结构分析,害死了中国人!!!!
如果我们的文学家从小就靠学这个造句作文说话,恐怕狗屁也不知道了!

⑸ 求语文句子成分详细解说的书

讲汉语语法和句子结构成分的书籍有很多,最实用、最有代表性有以下几部: 1、《现代回汉语语法答讲义》,刘世儒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初版。本书语法体系同《汉语语法教材》,内容较简。附练习题和思考题,另有标准答案一册。 2、《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原书名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国话的文法),是供英语读者用的,本书区分词类根据句法功能。封闭性的词类,尽可能穷尽地列举,描写它们的功能和用法。采用层次分析,显然受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本书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有广泛的影响。吕叔湘译本有所删节,但没有实质性的削减。商务印书馆1979年12月初版。 3、《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初版。 4、《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潘文娱、故韦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

⑹ 有没有分析语文句子成分的软件

句子成分这东西我是觉得我小学的时候是完全没接触,现在给小侄女上上课(五年版级),也没看她懂权什么句子成分,应该也没学的.我初一的时候才从语文老师那听了一遍“主谓宾,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这句口诀,然后举了个例子分析,后来也再没哪个语文老师讲什么主谓宾了(高中在重点高中也是如此).所以应该是初中有所涉猎的吧,小学都背书什么的大部分还是死记硬背的吧至于英语,根据我的补课经验,现在的话应该会在5,6年级的时候会对主谓宾大概声明下,估计不会细讲,要求也不高,真正开始学语法应该也是初中,特别是初二以后,我现在给初三的补课感觉语法都深入到我以前高中学习的部分了,可怜的娃.

高中语文: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1.这两本有趣的漫画书(主语)是(谓语)我的同学昨天下午送给我的(宾语)。
2.农历八月十五的(是定语)月亮(是主语)真(是状语)好看(是谓语)。

⑻ 高中语文语法分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
举个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 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

⑼ 求一份完整而且质量不错的初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练习题.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2.他想要改正错误
3.庄子的学说是一种崇高的内美学
4.他努力地想记起他的容容貌
5.周总理是一个健谈的人
6.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7.一个衣服褴褛,满脸皱痕的年老水手在船上卖牡蛎
8.王老师教我们历史
9.他的伟大之外在于它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振作起来
10.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
11.这件事愁得他一夜没合眼
12.大堤出现险情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登到报纸上去了
13.鲁班所做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
1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15.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起来
16.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17.直到今天,锯子们是工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18.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进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19.出去发明了许多工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0.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⑽ 高一语文课文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语文的学习】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也不过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所以课本上的内容很重要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没有触类旁通的资本。 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烦数学,对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你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对于数理化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举个具体的例子: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把它们对比着总结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函数,我们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图像形状、奇偶性、增减性和对称性。那么你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着进行理解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必定会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加强课后练习,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使你的解题速度越来越快。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汉语一样,学习它需要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作、大量地听力和口语训练,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听、说、写、读能力,培养好语感。从总体上说,英语学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划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