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

发布时间:2020-12-17 16:26:14

A. 求解 一道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 看图说寓意

这应该是要谈舒适生活中也需要有自我的价值实现的心理吧,我们需要“富贵不能淫”,即使在舒适的环境中也不能忘本。

B.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 得体 宣传标语

(1)对游客说:“一山一水与你伴,一花一草为你开,请您爱护农家的乐园”(2)宣传标语:“茵茵芳草,踏之何忍;青青农园,望君惜之”

C. 高中语文的复习重点是哪(请详解)

高考,不仅是跟别人竞争,也是在和自己斗争,在最后20天,好的心态很重要。稳定平和的心态可以保证高考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取得好成绩。那么,高考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语文呢?高考是按照总分来录取的,语文只是其中的一门,考生一定要有总分意识,不冷落语文,也不抬高语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分数期望值,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福州八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李智明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考生分别提供了三个语文参考分数值:90分、105分、115分。处于90分层次的第一类考生要保90分,争95分;处于105分层次的第二类考生要保105分,争110分;处于115分层次的第三类考生要保115分,争120分。“想上本一,语文要力争120分比较保险。3种类型考生的保分策略高考语文总分150分,得一分一分“抠”。150分的语文卷子一共分为六大部分17道考题。根据试卷的分数分布,三个类别考生的保分策略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题型中“拿”分的要求也不同。第一类考生(90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写题:5分;2.文言文阅读题:8分;3.古代诗歌阅读:3分;4.文学名著阅读:5分;5.文化经典:3分;6.现代文阅读:8分;7.阅读选做题:8分;8.语言文字运用题:5分;9.写作题:45分;第二类考生(105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写题:6分;2.文言文阅读题:10分;3.古代诗歌阅读:4分;4.文学名著阅读:7分;5.文化经典:4分;6.现代文阅读:10分;7.阅读选做题:9分;8.语言文字运用题:7分;9.写作题:48分;第三类考生(115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写题:6分;2.文言文阅读题:12分;3.古代诗歌阅读:4分;4.文学名著阅读:8分;5.文化经典:5分;6.现代文阅读:10分;7.阅读选做题:12分;8.语言文字运用题:8分;9.写作题:50分。最后20天应急技巧“名句名篇默写题”总分为6分。今年的考试范围缩减为13篇古诗文,得5分为基本要求。剩下的20天还要加强这个方面的复习,为了扎实起见,要全部通篇默写一遍,建议每天一篇。“古代诗歌阅读”总分是6分。在最后20天,建议找一份关于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资料,认真地读一读,了解意象、表达技巧、炼字等方面的常识,特别是要熟悉关于表达技巧的术语和用法。“文学名著阅读题”总分是10分。20天复习建议如下:阅读较为详尽的故事梗概,字数在2万字左右,如“布衣精英”版的名著导读就很不错。每天或两天读一部名著的详尽的情节,对陌生的情节要特别留意;继续做题,结合自己的薄弱名著有针对性地做练习;复习做过的习题。“写作题”占70分。考生按要求写作,文体适合,内容切题,字数完整,字迹工整,卷面不乱,可得45分左右。要上50分者,除了以上要素之外,还得有一定的文采,有亮点。

D. 如何理解和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运用

一、强化一个意识——阅读教学应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身

十年课改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与新思潮,不断实践创新与反思研究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收获与忙碌并存,喜悦与困惑同在。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干什么?各种流派的教学,让教师眼花缭乱,“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教师都是“流行风”的追逐者。于是乎,语文教学或“沉浸”于内容,或“沉醉”于“人文”,或“沉迷”于文学,语文课要么在课文的内容上兜圈子,要么在人文思想上深挖洞,语文教学演变为内容至上的“教课文”,异化为“情感至尊”的煽情课,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反倒到冷落一旁。

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认识上转变,要切实转变这种内容之上、理解至上、文本至上的教学观,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将“课文”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

1.树全面的教学目标观——确立“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

全面的教学目标观,就是不仅关注文本“写什么”,更着力于“怎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将“学习表达”与“运用表达”巧妙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的规律,进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2.做动态的课程建构者——从忠实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创生者。

有了全面的教学目标观,教师就会从课程的“操作工”走向课程的“建筑师”,从“教课文内容”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过度“纠缠”课文内容,将较多的时间引向“语言文字运用”。 做课程的创造者,教师就要打破按部就班教课文的传统,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取舍、合理的增删、巧妙的重组:或集中关键处感悟品味,揣摩表达,习得学习语言的方法;或以“一”带多篇,迁移方法;或打破“篇”,建立“组”,将同类的文章组合一起,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习得语言运用的方法,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关注两个“什么”——解读与设计教学要善于捕捉语言文字运用的“点”

语文课文的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句话确有道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生要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清楚课文是怎样写的,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在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上,课文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的真正内容就是隐含在课文中的“言语形式”,因此,我们倡导阅读教学要从“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型,从“内容的分析”向“策略的指导”转身。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学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时,就要立足于课文的语言,从语用的角度,关注两个“什么”。

1.关注课文中“有什么”——站在语用的角度,找出课文的“语用”点。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出发,进入到思想内容,然后再从思想内容出发,重新又回到语言文字。”但回到怎样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结合年段要求以及单元训练重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定位。在这之前,又需要教师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即从文章精妙的篇章结构,灵活的表达方法,特殊的语言形式,新奇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关注课文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面有哪些特点。

比方说《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从篇章结构上来看,文章以“剪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作为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以“剪纸”来体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从表达方法来看,为了突现姥姥剪纸技艺高,作者既采用正面描写,直接夸姥姥剪纸技艺高,如“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也有借乡亲们的话侧面来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如“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既有概述的,如“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也有具体事例来说明的,如蒙上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从遣词造句来说,既有语义含蓄深邃的“栓”“缠”,也有富有浓郁地方气息的语言;同一意思,用不同的长短句来反复渲染,如“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文中的不少语句用上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

可以这么说,文中的每一句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都有特色,都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借鉴。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让学生从字、词、句、篇等多角度来学习,但教师研读教材时,必须着眼全面,将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点一一找出来,归纳出表达之法,揣摩出表达之妙。倘若缺少这一环节,没有比较、分析、筛选的过程,所关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点”可能不是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点,也可能与文本语言表达主要特色不相吻合。

关注文本中“有什么”语言特色点,是确定“教什么”语言特色点的基础,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必不可少的环节。

2. 确定教学中“学什么”——立足教学,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点。

一篇文章若拥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品味、学习、借鉴、运用的语言方式、表达方法,教师则应该“众里寻他”——学会“筛选”,选择最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其筛选的原则应是着眼于“三点”:

一是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现行教材一般是以单元呈现的方式,在教材编排上,每单元一般都有“导读”,导读从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重点两方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因此,在确定教学的重点时,我们往往要研读导读,将导读中的提示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领会了编者意图,我们的教学才能抓住教学的核心。如上述的课文《姥姥的剪纸》所处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感受课文是怎样表现“民风民俗”,则应是单元训练的重点。《姥姥的剪纸.》中姥姥剪纸的形象、剪纸的技艺高超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乡亲们的夸赞的话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根据这样的研读思路,就可以将体现姥姥剪纸技术高超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学习语言。

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学生学习的“需要点”指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兴奋点、难点。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就可避免浅层次重复;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能让学生愿意“驻足观赏”;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就能“铺路搭桥”,让学生学得顺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应关注学情的起点、兴奋点、难点,了解的、熟知的语言不必“浪费”时间;学生感兴趣的、理解有难度的,则应让学生流连其间。如《姥姥的剪纸》中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中的“栓”,与我们平常用到的“栓”的意思不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就应引导学生抓住“栓”体会到姥姥的剪纸吸引了作者。

三是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文本表达的特色指的是文本最独特的结构,最具特色的表现方法,最有特点的语言形式。这些特色点理所当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比方说《姥姥的剪纸》中以“剪纸”为线索的行文方式,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描写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进行的表现手法,借“剪纸”表达自己对姥姥的思念之情的方法等,这些都是文本表达的特色点,而这些特色点与作者要描述的重点以及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自然教学时离不开这些关键地方的品味、感悟、理解、运用。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回首课改的历程,我们发现,每一个新理念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尤为重视,过分的重视与过度的强调,往往会顾此失彼,造成教学中的“不平衡”。如课改初期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在语文教师中掀起了一股“深挖”人文内涵之风,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内容的细分析、主旨的深挖掘、情感的多升华上,而语文的“工具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往往被遗忘。针对这种现状,课改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性质定位,“学习语文文字运用”。

E. 浙江省高中语文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有哪些

1ST 苏教版复 1(半期)制2+3(半期)

2ND 苏教版 4+5《语言文字运用》《外说欣赏》《论语选修》(按顺序)
(实际两期3本)2ND半期加暑假始选修(古代诗文或现代诗文)与《论语》交叉进行

3RD半期书本半期(其实寒假始)嘛~~~知道
PS我敢刚考完高考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F. 怎样让语文成绩拔高我是高中生,即将高考!

你现在是新高三吧,还有一整年的时间才参加高考。
当时我读高三的时候,记回得是过年前找答老师辅导的阅读和作文。
因为找的老师比较靠谱,是班主任介绍的双高教育的一位老师,可能是人大附中的老师。
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上一次,有的时候老师有事情还上不了。
二模的时候我的语文就没有问题了。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