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谁知道高中课本语文必修14近义词辨析
这几个都比较正规、实用,挑一个吧,O(∩_∩)O~
② "窥探"这个词是褒义贬义中性
"窥探"是中性词,这样写于论文中没什么大碍。
详细释义:
1、暗中察看。《专镜花缘》第九六属回:“此刻为何只觉俗气逼人,莫非有甚么俗子来此窥探么?” 巴金 《利娜·第十一封信》:“关着房门他还要从锁孔里偷看外边有没有人窥探。”
2、观察探索。郑文光《人造卫星之歌》:“我们乘着火箭飞向更远的地方,在土星窥探那光环的秘密,到木星考察它的大红斑。”
近义词:窥察、考察、侦察、观察、窥测、侦查、伺探、窥伺、考查
(2)高中语文近义词扩展阅读:
1、观察
审视;视察;察看。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部队来到赤水河边停住。李有国、罗顺成登上巨石观察情况。”
2、侦察
泛指察看。沙汀《还乡记》三:“看见对方忽然罩上一层怀疑侦察的神气,她一顿,于是又叹息了。”艾青《小泽征尔》诗:“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
3、考察
观察研究;审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
4、窥察
观察。杨朔《月黑夜》:“李排长牵着马和他并肩走过泥泞的街道,灯影里,留心窥察他的脸色。”
③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4,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辨析每册不少于10个(找出词及相对应的句子,解释古义及近义)
一
①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痛哭流泪
今义:流鼻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与物品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 今义:贫穷困难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用力掷 今义:用手提起
⑤进兵北略地 古义:抢夺,夺取
今义:简略,有一点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 古义:但是,只是 今义:看守,照顾
⑦愿足下更虑之 古义:重新,改变 今义:时间单位,更加
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露出一只手臂 今义:袒护一方
⑨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卫士
今义:中医
⑩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原谅 今义:假托,托词
二
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一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江:长江/泛指一切江河
8.寄托:寄居存身/托付、把抽象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或事物上。
四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④ 做英语阅读理解有哪些技巧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有:
1、若针对举例子、人物言论出题,需要查找例子以及人物所说的句子前后的内容,然后与各选项逐一核对。
2、在出现一些关键词,如however,but,moreover, therefore,thus时,要特别注意句子前后意义的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3、细节理解题的答案一般是同义替换项或者同义转换。
4、选项中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答案。如: must,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completely,none, 等。但不是绝对,也有例外。
5、注意选项中的副词、形容词和介词短语等与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 may, often,should, usually,might, 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 never, few等存在程度不同,经常被偷换,往往被忽视。
6、注意干扰项特点:与原文内容相反;与原文内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叙述过于绝对化;原文没有提及。
(4)高中语文近义词扩展阅读:
阅读积累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词典,然后将这些词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每当有空时,就拿出这个小本子来背诵记忆。这样做不但不费时,而且效果也很好。因为不时地接触、反复地记忆,词汇量会增加得很快。
另外,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首先,要重视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标题或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其次,文章的结尾句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善于标注文章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很多题目就是围绕它们而设计的。
⑤ 求解高中语文,谢谢!顿时和马上的用法和区别,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作业里做到了,我说不出有哪里不一样
顿时一般指思想和精神上,比如顿时就觉得舒服了,顿时就觉得领悟了!而马上一般是指行动上,比如马上行动,马上就来,马上就是做等等
⑥ 关于高中语文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是高考词语运用的主要内容,因为词义相近,差别细微,所以辨析起来就显得困难,近义词的辨析要“存同求异”,两个词的“同”一定多于“异”,所以要在“异”上下功夫,这样就能辨别出它们的细微差别。下面是近义词辨析中最易出错的一些词,列举在一起,供你在复习时参考。 (1)整个、全部一个整体的东西,才能说“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国家”。由许多个体合成的东西,应该说“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书本”。如果是人,就用“全体”,如“全体教师”。下句该用“全部”。为了照顾整个信件的投递速度,目前还不能直接送到驻地。(2)确切、确实“确切”是“准确”、“恰当”的意思,如说“把蒋介石比作运输队长是非常确切的。”下句该用“确实”。确切做到师生互助。(3)丰满、丰富“丰满”一般地只用来形容有形体的东西。下句该用“丰富”。我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满了。(4)化验、检验用化学方法来检验,叫做“化验”,否则只能说“检验”。下句该用“检验”。以“血色素对照”化验,已经到了严重的贫血状态。(5)保障、保证“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保证”是说担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下面两句的“保障”都该换用“保证”。A.你将保障黄河不出岔子。B.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荣。(6)迎合、迎接“迎合”有“逢迎”、“讨好”的意思。下句该用“迎接”。改造自己来迎合这个伟大的时代。(7)发展、增加下句说“数量发展”,意思也不能算错,但是有点“小题大做”,用“增加”更合乎习惯。教师用书的出版数量正在逐渐的发展。(8)发明、发现创造一种新的事叫“发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现在找出来了,叫“发现”。下面两句里的“发明”和“发现”用错了,应对调。A.伯凯瑞发明铀的放射性,居里夫妇发明镭锭。B.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个发现了以茶为饮料。(9)口号、标语嘴里喊的叫“口号”,纸上写的叫“标语”。下句该用“标语”。会场上布满了有关抗击非典的口号。(10)心理、心情“心理”指人的想法,跟“情绪”的意思相近的是“心情”。下句该用“心情”。可是大家的心理却显得更加沉重。(11)位置、地位“位置”指人的地位,或指事物的重要性,如说“《狂人日记》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场合,也可以用“地位”。但文章篇幅的长短,只能用“地位”,不能用“位置”。下句该用“地位”。这样重大的问题,在两编内仅占了五页的位置。(12)对立、对比“对立”是“敌对”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对比”或“对照”。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社会恰成对立。(13)秩序、次序“秩序”是就事物的整齐或混乱说的,跟先后没有关系。下面这句该用“次序”。讨论的秩序,是先从重工业起,然后及于一般的生产品。(14)价值、价格“价值”的意思比较抽象,说一件事物“有价值”,等于说它有用处,有重要性,或有意义。对于商品,我们只说“价钱”或“价格”,不说“价值”。下句该用“价格”。由于会计的精确计算,我们确定了推销的价值。(15)气氛、印象“气氛”跟“印象”的意思相近,如说“悲惨的气氛”。能够给人的是“印象”,不是“气氛”。下句该用“印象”。给人一个全厂都投入生产高潮的气氛。(16)事实、事态“事实”指即成的事,不能扩大。能扩大的是“事态”。下句该用“事态”。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把事实再扩大了。(17)遭受、受到“遭受”比“受到”的范围窄一点,只能用于不幸或不利的事。下句该用“受到”。慰问团遭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18)布置、安排“布置”有自上而下地分派处置的意思。“安排”则没有。安排可以以人为对象,有安顿的意思。下面两句的“布置”都该改为“安排”。A.他为自己布置了许多工作。B.她把子女布置好,就出差去了。(19)突然、猛然“突然”和“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猛然”只能作状语,“突然”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谓语、定语、宾语。下面两句都该用“突然”。A.情况很猛然,我们谁也没有反应过来。B.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太猛然了。(20)深入、深刻“深入”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则多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深刻”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又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过外表达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深入”。我们党的政策已经深刻人心。(21)脑袋、头部“脑袋”适用于日常口语,“头部”运用于书面语。下面这句该用“脑袋”。那个孩子可真坚强,铁蒺藜刺破了他的脸,疼得他的小头部汗珠直掉,但他两只胳膊还是紧紧地抱住那个坏家伙的腿。(22)充分、充足“充分”大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条件充分”。“充足”大多用于比较具体的事物,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下面这句该用“充分”。我们必须充足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23)交换、交流“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一般与“礼物、意思、资料、产品”等搭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下句或改为“充分交换意见”,或改为“充分协商”。经过大会充分交流,共选出任清等二十名劳动模范。(24)爱好、嗜好这两个词都有对某种事物很喜欢的意思,但“嗜好”比“爱好”意义更深一层,不仅是喜欢,而且还有了瘾,成了习惯,喜欢到无法与之分离的地步。下句该用“爱好”。供应人民嗜好的日用品是我们的职责。(25)摧残、摧毁“摧残”和“摧毁”, 都有加以破坏的意识,但“催毁”的含义比“摧残”的重。“摧毁”表示从根本上加以破坏,以至于毁灭;“摧残”仅指伤害或破坏人、物的部分,使之残缺不全,不一定到毁灭的地步。下面这句该用“摧毁”。我们用大炮摧残了敌人的阵地。(26)事情、事件、事故不论大事儿、小事儿,如何发生的事儿,都可以叫“事情”,概括的范围最大;“事件”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概括的范围小;“事故”则专指偶然发生的不幸事情,概括范围最小。下面这句该用“事故”。我们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27)收集、搜集“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下句该用“搜集”。他多年来潜心于收集文物。(28)期望、希望“期望”是对别人的,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下句该用“希望”。每一个社会工作者也必然热烈的期望担负起这个条文所指示的任务。(29)以至、以致“以至”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下面两句的“以至”和“以致”应对调。A.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B.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至作出了错误的结论。(30)学历、学力“学历”指学习的经历,“学力”指经过学习达到的程度。下面这句该用“学力”。他虽未曾跨过大学的大门,但经过刻苦自学,学历已达到大学本科的水平。(31)不止、不只“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一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下面这句该用“不止”。同去的不只他一人。(32)分辨、分辩“分辨”侧重于区分、辨明差别,“分辩”侧重于将理由解释清楚。下面这句该用“分辩”。随他怎么说吧,我也不想分辨了。(33)纵容、怂恿“纵容”指对别人干坏事故意不管,只用于贬义。“怂恿”指鼓励别人去做某事。有时不含贬义。下面这句该用“纵容”。作为家长,不应该怂恿孩子的不良行为。(34)逐步、逐渐二者都有“逐渐”、“一步一步”的意思,所以有时可以互换,如“事业逐渐发展”也可说“事业逐步发展”。但二者也有区别,“逐步”更多地指人为地按计划发展的过程,而“逐渐”有时则仅指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下面这句该用“逐渐”。天色逐步暗下来了。(35)传颂、传诵“传颂”意为辗转传布颂扬,“传诵”意为辗转传布诵读。下面这两句“传颂”和“传诵”应对调。A.全村的人传诵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B.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36)淹没、湮没“淹没“是指大水漫过,盖过。“湮没”是埋没的意思,词义比较抽象。下面这句该用“淹没”。黄河决口,湮没了许多村庄。(37)贯串、贯穿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叫“贯串”,“贯穿”是穿过、连通的意思。下面两句“贯串”和“贯穿”应互换。A.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B.这条公路贯串本省十几个县。(38)报怨、抱怨“报怨”是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词义重。“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词义轻。下面这句该用“抱怨”。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报怨别人。(39)作客、做客“作客”是寄居在别处的意思,“做客”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下面这句该用“做客”。今天下午我要到亲戚家去作客。(40)树立、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是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下面这句该用“竖立”。宝塔树立在山上。(41)交代、交待“交代”一是指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一是指嘱咐,也指把事情或意思向有关人员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交待”有完结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交待”。要是飞机出了事,我这条命就算交代了。(42)节余、结余“节余”是指因节约而剩下,“结余”是指结算后余下。下面这句该用“节余”。我每月能结余三五百元。(43)颁布、公布“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公布”的内容常是方案、名单、账目、成绩、数字等。下面这句该用“颁布”。《澳门基本法》已正式公布了。(44)必须、必需“必须”,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动词,作谓语、定语。下面两句“必须”和“必需”应对调。A.这事必需你去办,才能办好。B.这是生存必须的本领。(50)辨别、鉴别“辨别”指分辨、区别。如“辨别方向”、“辨别是非”。“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下句该用“鉴别”。这是辨别青铜器的最好方法。(51)度过、渡过“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下句该用“渡过”。我们必须同心协力来度过危机。(52)形迹、行迹“形迹”指举止和神色,“行迹”指行动的踪迹。下面两句“形迹”和“行迹”应该互换。A.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行迹十分可疑。B.这就是那个形迹不定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张某。(53)推求、推敲“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来探索(道理、意图等)。“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下句该用“推求”。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推敲,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54)争论、争执两者都有“各执己见”的意思。“争论”指因此而“互相辩论”,“争执”指因此而“不肯相让”。下句该用“争论”。2002年12月27日,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争执不休。(55)综观、纵观都有从整体上看的意思。“综观”指综合观察,侧重于多角度观察;“纵观”是指时间上的纵向观察。下面两句“综观”和“纵观”应互换。A.综观古今,中国发展农业的路子是正确的。B.纵观世界形势,我国和俄罗期结为伙伴关系是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56)自愿、志愿都与愿望、志向有关。“自愿”指自己愿意且自觉干某事,多为能愿动词;“志愿”指志向、愿望,名词。下面两句“自愿”和“志愿”应互换。A.他刚刚填完了入党自愿书。B.这个活动是否参加,完全出于志愿。
⑦ 高中语文 近义实词等
近义实词和虚词
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一般放在第3题,是一道考查识记加理解的版题目,做题时可参考以权下方法和步骤:
1.读一遍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读选项所列的近义实词、虚词。
3.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1)从词义上加以辨析
①注意区别词义运引的对象。如“终身”就终身大事而言;“终生”就事业而言,区别较明显。
②注意区别词义的轻重。如“抨击”与“批评”前者重于后者。
③从范围大小上注意区分。如“年龄”与“年纪”前者范围大于后者。
(2)从色彩上加以辨析
①从感情色彩上来加以辨析。如“沟通”与“勾通”前者“褒义”,后者“贬义”,要注意区分。
②从语体包彩上加以辨析。如“家乡”与“故乡”,前者为“口语”,后者为“书面语”。
(3)突出不同的语素加以辨析。
如“豢养”“饲养”“喂养”,关踺是豢、饲、喂。
(4)虚词要注意句中、句间的基本关系。
⑧ 高中语文近义词
近义词辨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要指望通过表面的意思对两个词语加以辨析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通过制造不同的语用环境对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加以辨析的能力。与字音字形题一样,死记硬背决非上策,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下几条备战建议,供各位同学参考:
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擅长”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善于”就比较泛泛而言;“钟情”的只是是爱情,“衷情”的对象则宽泛得多;“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启动”的往往是机器和法规,“启用”的对象则大多是“物”;“简练”主要修饰措辞,而“洗练”则可修饰语言、文字和技艺;“包罗”的可以是“万象”,“包括”的东西则相对有限……由范围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到程度,比如“迷醉”强调“沉迷”,比“陶醉”要更深一层,“荣膺”与“荣获”的区别也可以放在这个维度上加以考量。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当然,两个全组成“制止”就没戏唱了。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
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我们务必要找到真正能够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⑨ 乐观看待不幸 在不幸中找万幸 是什么成语(古汉语,高中语文
1、幸灾乐祸
【拼音】: 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举例造句】: 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拼音代码】: xzlh
【近义词】:落井下石、乐祸幸灾
【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歇后语】:隔岸观火;黄鹤楼上看翻船
【灯谜】: 失火唱山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缺乏善意
【英文】: crow over
【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2、苦中作乐
【拼音】: kǔ zhōng zuò lè
【解释】: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出处】: 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运:‘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举例造句】: 此第三首,则俗所谓苦中作乐也。言山行之可畏若此,而于其中强寻乐处,则亦有可喜者。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拼音代码】: kzzl
【近义词】:强颜欢笑、自得其乐
【歇后语】: 穷风流,饿快活;黄连树下弹琴
【灯谜】: 药里有味合欢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困苦中自寻欢乐
【英文】: find happiness in suffering
⑩ 高中语文。求重点字词 近义词辨析 成语含义
文言文字词解释:http://wenku..com/view/cc1b838583d049649b66580f.html
近义词:http://wenku..com/view/c682031455270722192ef78e.html
成语:http://wenku..com/view/2a5241649b6648d7c1c74687.html
这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