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语文必修1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贰』 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改编成小说
烛之武退秦师(小说版)
在春秋时期的某一天早晨,郑国的君主正在早朝,这时,突如其来的一声打破了片刻的宁静:“报——!”来者正是戍守边疆的官吏,不过名字咱们就此忽略吧。“启奏大王,据前线探子来报,晋、秦两国联盟攻打我国,现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氾南驻扎,情况十分危急,请大王定夺!”官吏如此说道。“什么!”显然郑国国君十分恐慌,毕竟他跟晋国国君结了梁子,跟晋国打仗是早晚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且还是跟秦国联盟,简直是两只老虎分一只羊啊!正在烦恼的时候,郑国大夫佚之狐提出一条建议:“大王,我想推荐一个人,如果他能出面游说秦军,一定可以将秦军说退。到时候,解决了秦国的危患,晋国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听后,郑国国君大喜,连忙说:“谁?快给寡人带来!”佚之狐面露难色地说:“他现在隐居山林了,只有大王亲自去接见他,才能显出诚意使他出面解决国家危机!”
于是这位郑国国君为了从大局出发而放下架子,去寻找隐居山林的烛之武了。此时的烛之武正在闷闷不乐地喝酒,据他的邻居所说,他只要一闲下来就喝酒,想必他为官几十余载,却只当了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满腹才华却得不到大王重用,理所应当烦恼吧,以至于天天借酒消愁,只可惜酒不醉人人自醉,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正在这么想的时候国君到了,其他的人见到郑王都下跪拜礼,只有烛之武除外,想必他是十分怨恨郑王了。但郑王也不怪罪他,快步走上前对他说:“烛爱卿,你一定要救救寡人,救救这个国家啊!”郑王一开口便是这么重的任务,倒是把烛之武搞糊涂了,连忙推辞说:“大王,咱们现在不是君臣关系,您不用叫我爱卿来折煞我,我承受不起呀!在说我何德何能可以救您乃至整个国家呢?我年轻的时候为官几十余载尚且不如别人,现在我已经老成这个样子了,您说我还有什么能力去帮您呢?”郑王听了羞愧的说:“寡人不能及早地发现爱卿的才能而重用你,又在你清闲的时候来寻求你的帮助,是寡人的过错,但是如果郑国灭亡了,对爱卿也没有什么好处啊!”烛之武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去出面游说了。
此时的秦王正在军营里饮酒作乐,说是为了慰劳辛苦的将士,但心里面还是想要享受一把,毕竟出征打仗是件辛苦的事,可不比宫里锦衣玉食般奢华,看来要尽快结束战争才能早早回去享乐呢,想着想着竟放肆开怀地大笑起来。就在这时,一名兵卒进了军营说:“禀告大王,外面有人觐见。”秦王正在兴头上呢,连忙说:“不见不见,没看寡人正在慰劳将士嘛,让那人明早再来!”“可是对方说有重要的事想和大王您谈一谈,这件事有可能关乎秦国的未来!”秦王听了很是生气:“什么?是谁这么大胆敢左右我大秦的发展!把他带进来让我瞧瞧!”
于是烛之武被带进来了,秦王一看这人穿着朴素,不屑地问道:“哼,你是谁,有什么事情要和我说?”“回秦王,在下乃是郑国的一介平民烛之武。”烛之武平静地回答道。“哦?郑国的人敢来我秦国的地盘上,是不是嫌你的命太长了点啊?”“请秦王先听我说,如果不称您的心意,到时候再杀我也不迟啊!”秦王一听说:“好吧,那寡人就暂且听听你的遗言吧!”
“那么我就献丑了。现在秦、晋两国一块攻打郑国,我们已经知道郑国灭亡是在所难免的事了,可是如果郑国灭亡了,秦国真的能够得到些好处吗?如果让郑国灭亡能使秦国得到好处,我又怎敢拿这件事来烦您呢?越过其他的国家,把郑国当作秦国的封地是不太现实的,那么等郑国灭亡的时候,郑国周围的国家就会得到土地,其他国家的土地变多了,您秦国的土地就相对变少了。但是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在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出使的人一来一回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样一来对您不仅没有害处反而还有好处。况且您曾经帮助过晋国的国君,他也曾经答应要给您焦、瑕两座城池,可结果呢?您早上将他送回国家,他晚上就开始修筑国防,这说明什么呢?而且晋国肯定也对他的土地不满意,他既然已经攻打了郑国便会将它作为东边的领土,既然如此他肯定也会向西边扩大自己的疆域,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受到侵损,他又如何去夺得多余的土地呢?那么大王您是希望自己受益还是受害呢,请考虑下吧!”秦王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不错,立刻放弃了攻打郑国的念头,并与他们结盟,还派人去戍守郑国的边疆,然后就撤军了。
晋国这边见秦国退兵了,都骂他们说背信弃义,子犯还请求晋王去攻打秦国,但晋王却说:“不行。如果当初没有秦国国君的帮忙,我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再说借助别人的力量再反过来害他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军队代替整齐的军队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兵了。
郑王见国家危患已经解除了,就要封烛之武为大官并好好重用他,但又被烛之武推辞了:“我还是喜欢隐居山林。”郑王也就没再说什么,让烛之武走了。
『叁』 高一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肆』 高一上期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全文注音
⒈秦军氾南:氾,fà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缒而出:缒,zhuì;内
⒋君之薄容也:薄,
bó;
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
⒏夫晋:夫,fú(译为‘那,表示
远指 的指示代词’);
⒐阙秦:quē ;(也有标注
jué,高中教材上标为quē,高中苏教版为jué);
⒑秦伯说:‘说’通‘悦’,yuè;
⒒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杞,qǐ(应为三声),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⒔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
『伍』 发一张高一必修一语文书上的《烛之武退秦师》那一页的课文和注释,在线等
『陆』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或者 晋侯、秦伯 围 郑,以 其 无礼于晋,且晋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围困 郑国,因为 郑国 对晋国无礼,而且 (又) 贰于楚也。 晋 军 函陵, 秦 军 氾南。对晋国有二心而跟楚国亲近。 晋军 驻扎 在函陵, 秦军 驻扎 在氾南。 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 危 矣! 若 使 烛之武 见 秦君, 佚之狐 对郑文公说: “国家 危急 啦! 如果 派 烛之武 去会见 秦穆公, 师 必退。” 公从 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秦军)一定能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烛之武)推辞说: “我壮年的时候, 尚且 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还不如一般人; 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啦!” 郑文公说:“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事急 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对您也有不利呀!”(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 出, 见秦伯, 曰:“秦、夜晚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去。(烛之武)见到了秦穆公(对他)说:“秦、 晋 围 郑,郑 既 知 亡 矣。若 亡郑 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晋两国包围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郑国灭亡而能对您有利, 那就请您灭 执事。 越 国 以 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有 亡郑亡它吧。 越过另一国 而 以遥远的地方做边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 以邻? 邻之 厚, 君之 薄也。 若 舍 郑国去 给 邻国增加实力呢?邻国的势国雄厚了,就是您的力量的削弱。 如果(您)放弃郑 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 共 其 乏 困,国让他做您的东道主,(秦国)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 供给 他们所缺少的 物资 君亦无所害。且 君 尝为晋君 赐矣, 许 君焦、瑕,粮秣,对您并没有损害。况且您也曾 对 晋君施过恩惠;(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等地, 朝 济 而 夕 设 版焉, 君之所知也。(可是他却)早晨渡过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里筑起防守您的城墙,(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 夫晋,何 厌之有? 既 东 封郑, 又欲 肆 其西 封,若晋国 哪有满足的时候?他既然以郑国为东方的世界,又 想要扩大他西面的边界;如果 不阙 秦, 将焉 取之?阙 秦 以 利晋,唯君 图 之。” 不 削小秦国的土地,到哪里去取得呢?削小秦国而使晋国得利,愿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秦伯 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 之,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和郑国结了盟。派杞子、 逢孙、 杨孙 防守 郑国,(秦穆公) 乃还。就回去了。 子犯请 击 之,公曰: “不可。 微 夫人之力 不(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 及此。 因人之力而 敝 之,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又去伤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聪明;用自相冲突去 易 整, 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 之。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柒』 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文公恩惠,晋文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相互冲突的做法代替双方和谐相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捌』 高中语文课程中《烛之武退秦师》的全文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或者 晋侯、秦伯围 郑,以其 无礼于晋,且晋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围困 郑国,因为 郑国 对晋国无礼,而且 (又) 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对晋国有二心而跟楚国亲近。 晋军 驻扎 在函陵, 秦军 驻扎 在氾南。 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 秦君, 佚之狐 对郑文公说: “国家 危急 啦! 如果派 烛之武 去会见 秦穆公,师 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秦军)一定能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烛之武)推辞说: “我壮年的时候, 尚且 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还不如一般人; 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啦!” 郑文公说:“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事急 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对您也有不利呀!”(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 出, 见秦伯, 曰:“秦、夜晚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去。(烛之武)见到了秦穆公(对他)说:“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 矣。若 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晋两国包围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郑国灭亡而能对您有利, 那就请您灭 执事。越国以 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有 亡郑亡它吧。 越过另一国而 以遥远的地方做边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 以邻? 邻之 厚, 君之 薄也。若舍 郑国去给 邻国增加实力呢?邻国的势国雄厚了,就是您的力量的削弱。 如果(您)放弃郑 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 困,国让他做您的东道主,(秦国)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 供给 他们所缺少的 物资 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 赐矣,许 君焦、瑕,粮秣,对您并没有损害。况且您也曾对 晋君施过恩惠;(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等地,朝济而夕设 版焉, 君之所知也。(可是他却)早晨渡过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里筑起防守您的城墙,(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 夫晋,何 厌之有?既东 封郑, 又欲肆 其西 封,若晋国 哪有满足的时候?他既然以郑国为东方的世界,又 想要扩大他西面的边界;如果 不阙 秦, 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 之。”不 削小秦国的土地,到哪里去取得呢?削小秦国而使晋国得利,愿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秦伯 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和郑国结了盟。派杞子、 逢孙、 杨孙 防守 郑国,(秦穆公) 乃还。就回去了。 子犯请击 之,公曰: “不可。微 夫人之力 不(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 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又去伤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聪明;用自相冲突去易 整, 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 之。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玖』 高一语文必修一需要背《烛之武退秦师》吗
现在用的是新人教版,背诵篇目变化不大只是顺序变化了,《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全文背诵,《荆轲刺秦王》背诵第八段,《鸿门宴》不需要背诵.
『拾』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急!!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内/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容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