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二课王何必曰利翻译
1、【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2、【原文】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 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⑤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6)。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7)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 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 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 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 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①宋牼(keng):战国时宋国著名学者,反对战争,主张和平。②石 丘:地名,其址不详。③构兵:交战。④说(Shui):劝说。⑤ 遇:说而相合。(6)指:同“旨”,大概,大意。(7)号:提法。
【译文】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越王,劝说他罢 兵。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 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释说:“我将告诉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 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 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 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互相对待,这样 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秦王 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 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 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何 必要去谈听‘利’呢?”
7.25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1)鸡鸣而起,草率为利者厢之徒也。(2)欲知舜与厢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注释】(1)孳孳:朱熹《集注》云:“勤勉之意。”(2)跖:即本书《滕文公下》篇中所提及的盗跖。
【译文】盂子说:“鸡叫起身,孜孜行善的人是舜的同类;鸡叫起身,孜孜营利的人是跖的同类。要了解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与善的不同。”
【段意】此章是说圣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有的学者指出:“舜、跖之相去远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间而已,是岂可以不谨?然讲之不熟、见之不明,未有不以利为义者,又学者所当深察也。
⑵ 高中语文有几本书
必修1到必修5 选修的有下面这些
诗歌与散文:
《唐宋诗词选读》
《中外现代回诗歌欣赏》
《唐宋八大答家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小说与戏剧:
《〈红楼梦〉选读》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欣赏》
《中外名剧选读》
《经典电影作品欣赏》
新闻与传记:
《新闻阅读与写作》
《名人传记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与应用》
《演讲与辩论》
《写作基础》
文化论著研读:
《〈论语〉选读》
还有好像各省不一样
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怎么学才能对高考有利 在线等哦~
1、上课来注意听讲,下课复习时要突出源重点,不要平均用力。例如:《韩非子》选读,要把《游说之难》这一篇学好,达到能用现代汉语复述的程度,行有余力再去管后面的章节。
2、选读本要求重点培养阅读能力,配合以前学的课内必读、必背文章,深化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能把必读中遇到的字、词、句迁移到选读中来。例如孔子《论语》中的忠恕与仁,可以联系在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内容去理解孔子的“仁”的主张。
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1、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学派也只是诸子之一。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3、儒家代表人物及发展演变
·孔子:仁、礼、孝、中庸
·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贯通天人
·董仲舒:
·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心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经世致用、气理
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仁 义 礼 智 信
·三纲五常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六艺
经典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梁惠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临渊羡鱼,不如 。《汉书·董仲舒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荀子·劝学》
·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7、例题:《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我自己整理的
⑸ 高中语文选修13《论语》选读中课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全文翻译.
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 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 ”
⑹ 高中语文一共有几本书,必修和选修各几本
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有五本,分别是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内 。
而选修则是老师根据不同地区或容是不同教材而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共四册) 写作素材(除选读外的每一课都要)
夜晚变得澄明,
你们垂顾遥远的尘俗,
这是环球航行的航线吗?
他是冬日里微风一阵。
我无法重见女友的倩影,
枯败的后草,演绎的的命的顽的;哈哈
⑻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里的全部古诗
1、“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 炯
滕王阁王 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山居秋暝 王 维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 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
※客至 杜 甫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白居易
天上谣 李 贺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杜 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
牧
长安晚秋赵 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 璟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 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 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 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 轼
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 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 夔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⑼ 高中语文有几本书必修和选修
必修1到必修5 选修的有下面这些
诗歌与散文:
《唐宋诗词选读》回
《中外现代答诗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小说与戏剧:
《〈红楼梦〉选读》
《外国优秀短篇小说欣赏》
《中外名剧选读》
《经典电影作品欣赏》
新闻与传记:
《新闻阅读与写作》
《名人传记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与应用》
《演讲与辩论》
《写作基础》
文化论著研读:
《〈论语〉选读》
还有好像各省不一样
⑽ 浙江省高中语文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有哪些
1ST 苏教版复 1(半期)制2+3(半期)
2ND 苏教版 4+5《语言文字运用》《外说欣赏》《论语选修》(按顺序)
(实际两期3本)2ND半期加暑假始选修(古代诗文或现代诗文)与《论语》交叉进行
3RD半期书本半期(其实寒假始)嘛~~~知道
PS我敢刚考完高考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