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如何拿到满分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权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而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2. 高中语文 议论文怎么写
议论文其实特别好写,你的问题不就是论据不好找么?
很简单,不要版把它当成议论文来写。其实权就是一个个记叙片段拼成的。因为所有论据都可以自己编。不论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自己编一个和主题相关的事件,或者编些读起来很高深很美的话(其实把一些词活用就显得很高深很美。比如把形容词活用成动词:爱情绚烂了生活。之类的)然后随便套个主人公(自然也是编)。整个文章就出来了。
完全不用担心会穿帮。老师是没有时间也没这个心思去取证的。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高考也这样。因为高考流水判卷,一天收入是判卷数量决定。他根本没时间细看。只要把这些编好了,议论文真的很好写。
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
教课文来 明显是局限于某一篇自文章,着眼于一篇文章的话,可能忽视教育本身。
教语文 思维范畴更大,广度更高。选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优秀的文章,而由点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学引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思考,进而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处理文章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
4. 论证方法及作用高中语文
论证方法有什么
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 高中语文议论文怎么写
通常第一段引出论点,用一些语句修饰,然后列举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是事件论版证,一般写三权个证明你的论点,分段落,最后进行总结。
比如:《历史…》
……(描述修饰引出论点)历史……(100字左右)。
(正所谓或者某名人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上为证明你的论点)所以……(应该怎样或怎么做)。
……
……(类似上面证明你的论点)
……(修饰词语)历史……(对你的论点进行总结)。
6. 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专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属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 (概括事例)证明了 …… (如果有分论点,则 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 比作 …… ,证明了 ……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 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7. 高中语文 课文盐铁论全文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本议”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诏书:古代帝王发布的文告.丞相:秦汉时辅助皇帝执掌国政的官员,官位最高.这里指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副丞相的职务.这里指桑弘羊.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其中贤良是有功名的,但没有一定的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语:讨论.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1),防淫佚之原(2),广道德之端(3),抑末利而开仁义(4),毋示以利(5),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6),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7),成贪鄙之化(8).是以百姓就本者寡(9),趋末者众(10).夫文繁则质衰(11),末盛则本方.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12).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13).
【注释】(1)窃闻:私下听说.谦词.
(2)淫佚(y@):放纵享乐.原:根源.
(3)广:推广,发扬.端:开端,本源.
(4)末利:经营工商业的利益.
(5)毋:不要.
(6)郡国:西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和国合称为“郡国”,统指地方.盐、铁:指盐、铁官营,始于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酒榷(qu8):指酒类专卖,官酿官卖,禁止私人酿酒,始于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均输:指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掌管运输、收购物资、调剂有无,防止私商获取暴利.始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全面推广.
(7)散:破坏.敦厚:忠厚,朴,本质.
(8)贪鄙:贪婪卑鄙.化:指风气.
(9)就:从事.本:农业.
(10)趋:追求.
(11)文:外表.质:本质.
(12)悫(qu8):诚朴,诚实俭朴.
(13)便:妥当.
【译文】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1),数为寇暴于边鄙(2).备之则劳中国之士(3);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4),苦为虏所系获也(5),故修障塞(6),饬烽隧(7),屯戍以备之(8).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9),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10),使备塞乘城之士(11),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12)?罢之,不便也.
【注释】(1)匈奴:指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指匈奴奴隶主统治者.不臣,不服从.
(2)数(shu^):屡次.寇暴:侵扰.边鄙:边境.
(3)中国:指中原地区.
(4)先帝:指汉武帝刘彻.哀:怜悯.
(5)虏:这里是对匈奴的轻蔑称呼.系获:俘虏,掠夺.
(6)障塞,边境险要处的城堡、要塞.
(7)饬:修整.烽燧(sh@):烽火燧烟.古代在边境上建筑高土台,发现敌情,白天放烟报警叫“燧”,晚上举火报警叫“烽”.
(8)屯戍:屯田驻军以戍守边疆.
(9)蕃:繁殖,增加.长(zhang),增加.
(10)执:守.执备,守备.
(11)备塞:守备边塞.乘城:在城上防守.
(12)赡:供给.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ǐ语见《论语·季氏篇》.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
这三句是《荀子·大略篇》语.
畜:通蓄,蓄积.风:作动词,教化的意思.
广:推广.怀:安抚.
这几句话引自《春秋》庄公八年《谷梁传》.《汉书·刑法志》亦有此文,但三处都大同小异.
这两句话见《吕氏春秋·召类篇》.修:修明政治.庙堂:指朝廷.冲:战车.折冲,使敌人的战车退回去,即制服敌人.还师:使敌人退乓.
恶:何必.
【译文】文学说:孔子说:“诸侯和大夫,不必担心土地少,而应担心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财产贫乏,而应担心不安分守己.”所以天子不谈论财富的多和少,诸侯不谈论利和害,大夫不谈论得和失.他们都积蓄仁义去教化民众,推广仁德去安抚百姓.因此,近处的人都亲近归顺他们,远处的人也对他们心悦诚服.所以,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必去打仗,善于打仗的人不必出动军队,善于统帅军队的人不必排列阵式.只要在朝廷上修明政治,就可以使敌人不战而退.圣明的君主施行了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何必要什么费用呢?
大夫曰:匈奴桀黠(1),擅恣入塞(2),犯厉中国(3),杀伐郡县朔方都尉(4),甚悖逆不轨(5),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6),哀元元之未赡(7),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8).纵难被坚执锐(9),有北面复匈奴之志(10),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11),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注释】(1)桀黠(xia):凶悍狡猾.
(2)擅恣:骄横放肆.入塞:侵入长城内地.古代称长城为紫塞,即谓红土筑成的塞垣.(3)犯厉:侵犯.
(4)朔方:汉武帝所立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北,是抗击匈奴入侵的前线据点之一.都尉:武官名,这里泛指地方官吏.
(5)悖逆:叛逆作乱.不轨:不法.
(6)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这里指汉昭帝刘弗陵.垂:施.
(7)元元:老百姓.
(8)暴(p)):同“曝”,即曝露.
(9)难:原作“然”,今据杨树达说改.被坚执锐:身穿坚甲,手执武器.(10)复:报复,抗击.
(11)扰:原作“忧”,涉下文“忧边”而误,今改.扰,干扰.
【译文】大夫说:匈奴凶悍狡猾,骄横放肆,侵入长城内地,侵犯中原,杀害我朔方等郡县的官吏,叛逆作乱,图谋不轨,早就该出兵去讨伐了.皇帝大施恩惠,既怜惜百姓生活不富足,又不忍心将士们证战于荒野之中.你们这些人既然很难有身披铠甲、手执武器到北方去抗击匈奴的志气,却又想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法,破坏边防军费的供应,损害国家的战备计划,毫无忧虑边境安危之心,这在道理上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注释】语见《论语·季氏篇》.
任:用.兵革:武器,盔甲.这里指军队、武力.
张:设立.利官:主管财利之官,指盐官、铁官、均输官等.
【译文】文学说:古时候崇尚以德服人而鄙视武力征服.孔子说:“远方的人不肯归服,就修治礼乐德政招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现在废弃道德而任用武力,出兵去攻打他们,屯田驻军来防备他们,长期陈兵于外,无休无止地转辗运输粮食,使边境的将士在外挨饿受冻,百姓在国内劳苦备战.实行盐铁官营,设置掌管财利的官吏来供给边防费用,这决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还是把这些废除为好.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注释】市朝:集市,市场.一其求:统一解决需要.
引文见《易·系辞》.
出:发展.乏:原作“乖”,卢文弨引《大典》本,明初本、华氏活字本作“乏”,《意林》三、《通典》十一、《通考》二○、《盐政志》引都作“乏”,今据改正.殖:繁殖,即增产.
匮(ku@):缺乏,不足.
委财:积压的财物.调缓急:调济急需的意思.缓急,这里是偏义复词,只用“急”的意思.【译文】大夫说:古代建立国家的人,开辟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途径,沟通物资有无.通过市场统一解决各方面的需求,招来四方百姓,聚集各种货物,使农民、商人,工匠都能在这里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互相交换之后便各自回去.《易经》上说:“交流产品,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老百姓努力生产.”因此,手工业不发展,农具就缺乏;商业不发展,物资就不能流通.农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物资不流通,政府财政就困难.所以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正是为了流通积压的货物,供给急切的需要,废除它,是不行的.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注释】今本《老子》无此语.《老子》,古代道家的著作,相传是老聃(dan)作的,又名《道德经》.躁:焦急不安,这里指急于求利.
实,充实.菽(sh&):豆类.粟:小米.“菽粟”,指粮食.
【译文】文学说:用仁德教导百姓,百姓就会变得敦厚;用财利引诱百姓,风俗就会变得鄙薄,风俗鄙薄,百姓就违背仁义而追求财利,追求财利,百姓就奔走往来于道路上和集市中.《老子》上说:“贫穷的国家似乎有多余的财富.”其实并非如此,而是百姓欲望太多,急于求利的缘故.因此,高明的执政者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用礼义来防止百姓的贪欲,以充实粮食和货财.在集市上,商人不贩卖无用的货物,工匠不生产无用的器具.所以,商业只是用来流通积压的货物,手工业只是生产各种用具,它们都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事业.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
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注释】今本《管子》无此引文.
陇:汉陇西郡,今甘肃省一带.蜀:汉蜀郡,今四川省一带.丹:朱砂.旄(mao):牦牛尾.
荆:今湖北省一带.扬:今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骨象:兽骨、象牙.柟(nan),同“楠”,即楠木.梓(z0):梓木.箭:箭竹,杆细而硬,可做箭杆.燕齐:战国时国名.燕,今河北省北部一带.齐,今山东省北部一带.旃(zhan):同“毡”,即毡子.裘:皮袄.
兖(yan):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东部.豫:豫州,今河南省一带.絺(ch9):细葛布.纻(zh)),纻麻织成的布.
8. 高中语文议论文怎么写
高中议论文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很多学生议论文作文得分都不高。因此小编整理了高中议论文写作格式及技巧,帮助高中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1高中议论文写作格式:了解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指作者的观点。论点一般是很简洁的,整篇文章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即论点)是正确的。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的格式:议论文的格式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立论部分;论证部分;结论部分。
一般说来,议论文可分三个基本段落来写:第一段引出话题;第二段立论且加以论证;第三段给出明确的结论。第二段是中心段落,应试者应将主要的内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时也要注意开篇及结尾段落的完整性,且应尽量做到首尾呼应,切忌前后矛盾。
2.段落的统一性及语篇的连贯性
1)段落的统一性英语段落有一大特点,即一个段落只涉及一个主题(甚至只是一个主题的某个方面)。段落中的一个句子点出主题并说明作者对该主题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为展开该主题而给出的事实、例证、推理,它们与主题紧密相关。段落中不应有一个与主题无关的句子。英文段落的这种各个句子与主题的关联性被称作段落的统一性
2)语篇的连贯性英语议论文的段落多采取直线展开式,即段落开始直接切入主题,并给出事实、例证、推理等。英语议论文段落这种展开方式是形成其语篇连贯的基础。语篇的连贯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义通过某种有序的排列(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逻辑顺序等)而相互关联。在论述该段落主题的时候,每后一个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个句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个句子,这种连贯便会受到影响,就会造成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3.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议论文中常用的词句与短
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一篇议论文能否获得高分与其中心段落主题句的质量不无关联,而主题句质量的高低则又取决于审题的好坏和论据的选择(即所选的论据在逻辑性、说理性、准确性及与主题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是否都经得起推敲)。
需要明确的是,中心段落只应有两个组成部分: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主题句的论据。段落的主题句也应有两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句=主题作者对主题的看法或态度,两者缺一不可。
假设应试者被要求写一篇有关吸烟的议论文,那么smoking就是中心段落的主题一般说来,议论文要求应试者阐明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或态度。因此当我们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要认真审题,权衡某事的利与弊,然后确定我们的立场。
如何构建段落的主题句呢?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经认真审题后,列出你所能想起的与主题有关的例证。
2议论文写作技巧
1.“角度”要精准
只有角度准,才能确立正确的论点;只有角度精,才能使论证有力。
(1)命题写议论文
题目就是论点的不谈。如《勿以恶小而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等。
如果题目只是论题,论点需自行提炼。“提炼”论点的角度有:
①未限制处
例如题目:说小
题目限制的是只准论述“小”,但它并未限制一定要论述“小”的什么方面。这正是可以发挥的地方。
于是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论点:
“小”并不小 ;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②抓修饰语
例如题目:开动思维机器
题目的重心在修饰语“思维”二字上。抓住了它,就明确了“开动”的“机器”是人的脑筋。
③剖析喻义
例如题目:不要拒绝阳光/在转弯中创造/让我们串起爱的环链/真味是尝出来的
“阳光”、“转弯”、“环链”、“味”都取其比喻义。
④揭示关系
例如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题目中三者之间既是并列的,又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关系,暗示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关系。
(2)供材料写议论文
①材料常常是多义的
例如: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读《画蛋》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画 蛋
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善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分析
材料起码有以下4个含义:天才出于勤奋;要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学会全面看问题;名师出高徒。
②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写《失街亭》的读后感。
从孔明的角度,既可提炼出“执法如山”、“严于律已”的观点,又可围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去发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