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ppt

高中语文ppt

发布时间:2020-12-16 18:49:09

1.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ppt的主题可以有哪些

可以挑选一个古代文人,做一个专题介绍。

比如说 苏轼 你就可以从生平 代表作 著名词句解读块来阐述,这种ppt还是比较好做的,可以找个模板,再加内容,会很丰富的。

2. 怎样学习高中语文研究报告.ppt

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高中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我们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也是在积累语文学习的基础。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在课本中。课本中所选的都是典型,是提高我们理解能力的一个基础。

1.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2.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

3. 高中语文对联学习ppt 通用

李白
324.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将进酒》)
32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326.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2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3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329.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330.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山吟》)
3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3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3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
33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3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
33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33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33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34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4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
342.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赠友人》)
34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34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送友人入蜀》)
34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34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34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348.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4. 高一语文课件1.2 故都的秋

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制作的课件,分享给你

高中语文人教版回 链接:https://pan..com/s/10mILqFD5iKB0zLpGOZ_Dug

提取码:答6z5k

5. 如何去上好高中的语文第一节课.ppt

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

6. 高中语文课文PPT

对不起了找不到课件,但是找到一些内容: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元曲的一般常识的介绍,把握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 2、了解作者马致远。 3、把握这首曲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和对这首曲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范读、齐读),分析,讨论,课下自查资料与课上总结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关于元曲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作为“一代之文学”,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二)关于马致远 马致远( 1250 ? ---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语言优美,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大胆地改变史实,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三)解读文本由学生朗读并讨论来解决文本的字面意思,并讨论把握这支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关键:“梦说南柯”,“醉了由他”。 历史事件: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明确: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表现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态度。

7.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ppt

学好高中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积累以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说自己平时多看一些书积累知识。

8. 如何写好高中语文作文.ppt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9. 怎样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ppt

造成不适应的原因很多,这与教材及初中教育有关系。初中教材要求简单,尤其是文言文,而高中新教材与初中教材本来衔接就不太好,所选的课内篇目因为强调名篇而增加了难度,这就使多数同学感到太难,不容易读懂。而且,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是课内的东西多,有的学校又是围绕中考教学,没有及早引导学生培养自主的阅读习惯,到了高中,要求自主阅读的多了,学生在学习上就感到困难。高初中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许多区别,就拿做笔记来说,初中老师会在黑板上把内容重点有条理地写出来,并提醒学生该记些什么,甚至还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做笔记。而高中老师上课,不会面面俱到,常边讲边补充些课文外知识,一般不会停下时间让学生做笔记。因此,有些同学就会觉得笔记做不来,不知记些什么。
要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就必须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树立全新的高中语文学习模式。
高中新教材的阅读量增加了,它要求学生广泛去阅读,主动地探究式地学习。因此,在每篇课文学习前,学生自己应有所预习,通过预习发现疑难问题,“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样可以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处于主动地位,因为有了疑问,才能清楚哪是重点;才能清楚自己需要听什么,记什么;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笔记,也才能做到边听边记。
对语文学习而言,上了高中一定要有大语文观,不要认为语文就是“课文”。可以利用教材,广泛阅读,可以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自己课外阅读的结合起来。现行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语文读本》,应该好好利用《语文读本》。比如说,读了《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可以看看《语文读本》中的《永远的校园》;读了《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看看《语文读本》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老师在课堂上指点的学习方法,自己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实践。其中,比较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把有着相同或相近主题、人物、写作手法的不同作品对照着阅读,通过自己的感悟、分析和评价,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探究原因。在这过程中,“发现”是关键,在发现了共同点之后,还要能同中求异,发现各自的独特之处。比较阅读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中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阅读文言文时,手头应该有本工具书,比如《古汉语常用字典》,因为只是工具书,你就得自己去查,得自己根据语境去理解、去疏通文意,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读文言文要注意多出声诵读,长期的诵读能训练语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才会增强,且熟读成诵和理解是互相推进的。
就语文而言,任何深邃的道理、美妙的情感的表达最终都要诉诸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有的同学常写错别字,有的作文语句不通顺,有的说话不通畅,还有的同学喜欢生造词,写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佶屈聱牙。语言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关系到能否准确表达和正确阅读的大事。新大纲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并不等于可以忽视语言文字能力。在阅读中要注意对语言的揣摩,在写作中要注意对词语的选用,日积月累,才能准确理解文章,才能准确使用词语。有了阅读的基础,有了词语的积累,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
高中语文学习还涉及到许许多多,无法在一篇短文中说清,而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其中,阅读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吴庭铿)

10. 求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PPT 散文赏析 记叙文赏析 小说鉴赏之类的

优美散文《故乡的十月》;首句总起,生动忙碌的乡村场景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向我们走来,“鸡、鹅、鸭子的啼叫声,汇成欢乐的乐曲,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归来”。作者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行文,家乡人民在不同时期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为主线,分层描述。抗战时期,土城的痛,痛在家乡人民的心间,也痛在我的心里,特殊年代,一道道伤痕让人民没有了欢笑。现在的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看“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心头上不再感到痉挛,再不受到悲愁的压力。”而当我“从土城归来,看着那铺满绿叶的银色小路,心显得情意切切。”心理变化的起伏亦可照见时代变迁的过程。
结尾,作者提升了主题,“故乡的十月,尽管已从贫困线上摆脱出来,可是,与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还遥远。那种云雀欢歌、机器隆隆、阳光和煦,那种风吹草低牛羊壮的十月,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这个结尾有点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对现有沸腾丰收景象的赞美上,作者宕开一笔,点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蓝图,让故乡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诗,文笔优美清新,如诗如画场景中穿插对过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变化,结构严谨,欣赏拜读佳作!可点击《派派网》听听这精彩的朗诵。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