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级下学期 养花 的阅读答案
这是所有的综合复习的课文,有些题目不一致,望谅解。(一两题)
2.《生活是多么广阔》
这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几个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意思。
这三个句子都是诗的第3节里的,讲的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帮助别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
第二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第二节后面接着写几句诗。
这首诗的第二节,用11个“去……”写出了生活的广阔,让学生在后面接着写几句诗,就是要仿照“去……”这种形式,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3.《中华第一龙》
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这一题,既是为了读准一些生字的字音,更是为了复习查字典。对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而《养花》一文要查的都是认识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这就复习了查字典的两种主要方法。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guǎng、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
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4.《狱中联欢》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这一题是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第二题:挑选课文中的一副对联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
文中的五副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意思。学生要领悟到革命者贴的对联的这一特点,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作适当提示,然后再让学生挑选一副,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第三题,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题实际是上一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楼七室的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最能体现革命者乐观、诙谐的情趣,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以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他抓不住把柄,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启发,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个部分。
5.《名碑荟萃》
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为例,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题,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写出课文介绍的几位书法家的名字。
课文依次介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第二题,这几位书法家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词语。
课文中介绍王羲之的书体“潇洒清秀”;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柳公权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在学生画出这些词语之后,教师最好出示这几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摩欣赏,以具体领会从课文中画出的这些词语。以下所附是西安碑林中收藏的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供教师选用。
僧怀仁集王羲之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局部)
欧阳询《皇甫诞碑》(局部)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第三题,模拟担任碑林解说员,联系自己临帖习字的实际,介绍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学写毛笔字,临的字帖主要有颜体、欧体、柳体,可让学生联系自己习字的实际感受,谈谈某一种书体的特点。
6.《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一题,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把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画下来。
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这块琥珀的特点。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是:“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第二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二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课文详细写了前一个阶段,对松脂球变成化石写得很简单,学生容易忽略。在检查交流时,教师要留意这一点,必要时加以提醒。
第三题,具体体会作者这样想象琥珀的形成的依据。
题目中,列举了作者的想象中包含的五个内容。这些想象,都是有依据的,是很合理的。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2)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老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
(4)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如果没有高大的松树,也就不会有松脂了。
(5)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松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样想象的依据,就是那块琥珀的特点。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
7.《智慧之花》
本文讲了两个少年儿童的故事,赞扬了她们的机智勇敢。
第一题,了解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丽亚,她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五个触电的男同学。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她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儿的人,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同伴不受伤害。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思想。
第二题,从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进行缩写,字数不超过150字。
进行缩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把事情讲清楚;二是语句要通顺、连贯;三是不超过规定的字数。学生缩写之前,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明确要求。学生缩写以后,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并联系学生的练笔实际酌情指导。
第三题,写一写读了这两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这可以作为一次习作来安排。根据题目的提示,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自己选定习作内容,一是写读了这两个故事的感想;二是写自己知道的其他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故事。前者侧重于写“感”,是练习写读后感;后者侧重于写人写事,是练习写记实作文。
在学生按照提示完成习作以后,教师要做好讲评,通过师生互评互议,使学生在写读后感和写记实作文方面都有所启发和收获。
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这篇阅读材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做玩具小台灯的说明书,二是两个同学看说明书做成的小台灯。
第一题,两个同学做的台灯,哪一个做对了,哪一个做错了?
这一题比较容易,根据对台灯的了解就可以判断,图二的小台灯做对了,图一的小台灯做错了。
第二题,对照做法说明看一看,做错的那位同学是哪一步没有做对?在说明中把他没有做对的那一步画下来。
图一的小台灯,做错的地方是把灯泡装在灯罩的外面了。他没有做对的是说明中的第三步。学生应该画下来的是:(3)把铅丝的另一头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第三题,那位同学做错了,和说明写得不够清楚也有关系。你能把那部分的文字说明修改得更加清楚、明白吗?
对于见过台灯的人,说明书中对做法第三步的说明已经比较清楚了,是不会出现把灯泡装在灯罩外面的错误的。但是对于没有见过台灯的人,这里的说明就还有些不够严密。“把铅丝的另一头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究竟是从乒乓球的外面插入小洞,还是从乒乓球的里面插入小洞?那位把灯泡装在灯罩外面的同学,正是在这里出现了错误。我们把这句话改成“把铅丝的另一头从乒乓球的外面插入小孔里”,就更加清楚明白了。
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给远方的亲戚或小伙伴写封信,介绍自己面临小学毕业的一些情况和想法。
这不是虚拟情境的写信练习,而是一次真实的通信活动。这样真实的通信,写的是自己最想告诉对方的话,而且还要寄出去,非常有利于对怎样写信和怎样写信封进行较全面的复习。教师在检查评议时,要注意学生写的信格式是否正确,信中说话的口气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注意信封上的地址、邮政编码等写得对不对,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加以具体指导。
㈡ ∵6年级下册语文书养花阅读心得
<
心得体会一般都是感触比较多,收获比较大的正面影响
读.有感可以使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批评教训,范围更广,没有褒贬含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㈢ 小学六年级养花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
2.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答,然后再出去.
3 事例: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所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劳动的乐趣
第一题 自己查阅词典去
㈣ 六年级老舍《养花》一文的基础训练
1.把花送人后的欢喜
2.自己养的花被砸的忧伤
3.搬运花时的劳动
4.知道如何养花
5.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内养花的乐趣,也是容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耐人寻味。“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这段话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养花情趣。
6.这是中心思想
㈤ 求一篇六年级下册《养花》的课文详细分析全解!要详细的!回答得好+50悬赏分!谢谢!
【解词造句】
[奇花异草] 稀奇难得的花草。形容花草品种很珍贵,稀有罕见。
[闹霜冻]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霜,使植物受到冻害。闹霜冻指发生霜冻的天气现象。
[置之不理] 置:放。理:过问。之:它,这里指花。置之不理就是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例:对别人的意见,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认真对待。
[自生自灭]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死亡。形容不加过问,任其自然发展。
[一来二去] 形容交往频繁。本课指作者同花经常打交道。例:一来二去,他们俩就混熟了。
[门道] 门路。本课指管理花草的方法。
[喜阴] 喜欢没有阳光的地方。[喜干] 喜欢干燥。
[乱吹] 乱:随便。吹:夸口。乱吹指夸大口。
[不利于行] 不便于走路。
[有益身心] 有益:有帮助,有好处。身心:身体和精神。有益身心指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 比吃药的效果要好。
[牛奶] 母牛的乳汁,是一种营养品。
[昙花] 一种洪观赏用的常绿灌木,开白色的花,花朵很大,很美、很香,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
[秉烛夜游] 秉:拿着。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乐趣] 使人感到快乐,有趣。例:他们把作弄人当作乐趣,也未免太庸俗了。
[计较] ①计算比较。②争论。例:她气量比你大,从不像你斤斤计较的。
[关切] 关心。例:领导们对试制新产品很关切,在各方面都给以大力支援。
[三年五载] 载:年。指不太长的时间。
[循环] 顺着环形轨道运行。本课指周而复始地运动。
例:吃了这种药就能加快血液循环。
[调节] 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例:车间已有了空调设备,气温可随意调节。
[大雨倾盆] 倾盆:大雨倾注的样子。比喻雨势急骤。现在有时也比喻一次布置很多任务,提出许多要求。
[见识] ①接触事物扩大见闻。②知识、见闻。例:你别跟她一般见识,让她一点吧。
【近义词】
照管(照料)关切(关注、关心)
调节(调剂、调整)
【反义词】
关切<冷漠>
【词义辨析】
[照顾照管] 这两个词都含有“关照”的意思。“照顾”着重指“特别关心、照看”,多用于对人(如“照顾小妹妹”),有时也用于对物,属拟人手法。“照管”着重于‘“关照、管理”,多用于对事物(如“这件事由他照管”),有时也用于对人(如“照管孩子”)。另外,“照顾”可引伸为“考虑到、注意到”,多用于对事物(如“照顾面子”);还可以表示“特别优待”的意思(如“乘坐车船,要照顾老弱病残”)。“照管”则没有引申义。
【难句讲解】
1.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段话主要是讲夏天的时候,小院子里长满了花草。精彩之笔是后一句。它不仅具体地说明了花草“满”的程度,同时,一个“玩”字(拟人的写法)又给这个长满花草的小院子增添了盎然的生趣。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这是写养花的乐趣的形象表述。用的是排比的写法。前两句写养花的心情,后两句写养花的成果。
【佳句赏析】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不劳动就是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但是,用“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个反问的口气,就比直接说“这是真理”力量大得多。
【内容提要】
本文写了作者自己养花的实践及从中体会到的乐趣。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讲为什么要养花。
第二段(第2节):讲养些什么样的花。
第三段(第3节):讲怎样养花。
第四段(第4节):讲养花要付出劳动。
第五段(第5节):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第六段(第6节):讲养花当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第7节):总述养花的乐趣。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
【写作特点】
本文围绕养花的乐趣,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文章语言朴实,于朴实中见深情。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知识扩展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月芽儿》、《四世同堂》等。特别是《骆驼祥子》,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解放后,老舍担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名剧,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善于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而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他的《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等曾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㈥ 《养花》六年级课外阅读题
1.送牛奶的同志抄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这段话是分三层意思写的,用小标题概括是( 夸香)、(赏花 )、( 赠花)。 从这段话中,我体会的乐趣是(有喜有乐,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 2。那两首古诗?
㈦ 仿写六年级下册养花关与乐趣的作文
别人与花亲近叫她们“花妹妹”而我也爱花,却得对她们‘尊称’“花姐姐”——她是我们家的古董花,陪伴了姥姥近四十年的时光,现在依然健壮,甚至有了‘女儿’‘外甥女’…… 这些她的孩子是怎么来的呢?听我慢慢道来:每年姥姥这个爱花之人都会为她们脱枝,好长出更新的枝条,而在那时,她仅仅损失了一点花枝,就有了新的儿女…… 姥姥剪下便把枝条随手一扔,准备最后在一起扫,我和邻居家的妹妹便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行动了,筛选出几枝最好的枝条,运输在阳台另一角——“我的秘密基地”选了一个小花盆,跑去楼下,选土!不能太杂,太多杂物,又不能太净,没有养分,苦找一番,总算有所收获……
回到家,把土小心翼翼的挪进花盆里,在一个小仙人球上结出的更小仙人球上通过无数工具移入盆内,找出根茎与枝条连接栽入盆内,再把周围按同样步骤养四五株,太多了花儿会拥挤,太少了,她们又会寂寞……
每天醒来与睡去之时,我和妹妹都会先去看望一下她们,为她们把枝条洗净,滋润一下,淋个浴,而那时的我们也很幸福,沐浴在日光浴月光浴的精华下,嗅着泥土的芳香,花儿的淡雅,花影的柔美……
她们同我们一样,天天健康成长,可是,一个阴天的下午,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天空的阴沉也让我不舒服,而马上,那预感应验了……我叫上妹妹冲向阳台,晚了,花枝已经枯黄了,根茎的干枯了,怎么办?为什么?我赶忙去问姥姥,姥姥一看便明白了,笑而不答,把花儿搬进客厅,过了2天,奇迹来了她真的恢复了,我们那悲伤地泪在心中留,激动地泪涌了出来,湿润了眼眶……
哦,原来她们喜阴,又不爱水,姥姥说:“以后一周浇3次水,夏天少晒太阳就好了。”又过了几天,她竟吐出了几朵娇艳的花儿来……
合作中有喜有忧,有泪有笑,有花有实,有乐有悲,有过程也有惊喜,有付出也有回报,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㈧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第一课养花怎样分段,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分来到第一自源然段后面,段意 “我 ”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分在三自然段后面,段意 “我”养的都是一些易活的花草,并且在照管它们时摸着一些门道。
第三段分在第四自然段后面,段意 “我”因为照顾花儿让自身体力增强,效果胜于吃药,并且有益身心。
第四段直接分完,段意 全家为花儿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到骄傲,不过花儿有时会遭遇意外,让全家人伤心。养花又劳动,又长了见识,其中有许多乐趣。
(我可是边看语文书,边想边打字呢。望采纳!!)
㈨ 求六年级课文养花的所有课后题答案,,,跪求大神,
㈩ 小学六年级养花这课中的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的意思是(疲劳时就侍弄一会花草,放松一下,然后再投入写作,如此交替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