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小阅读试题

高中语文小阅读试题

发布时间:2021-03-15 19:54:27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咏物散文。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笔者姑且将这类题称为表达作用题。近几年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一旦涉及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鉴赏,就茫然无措。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丰子恺的《杨柳》第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人称的作用大致为: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情感交流,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地叙述。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如上述题目可以这样回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4)步骤:确认人称+人称的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明此人称对表达主旨、中心的作用。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朱成玉的《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解题总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文章内容、结构分析其具体作用,阐述其表达效果。上述题目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4)步骤:点明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结合原文词句进行分析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5)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以简代繁,具体生动。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写形象,启人想象。
4.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 排比 :前后联结,结构紧凑;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 反复 :多次强调,突出思想,加深印象;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加强抒情感染力。
10.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4. 反语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杨闻宇的《日月行色》第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常见的表达方式的作用可以简洁地表述如下: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如上述题目答案可以概括为: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4)步骤:点明表达方式+分析文章语句+结合原文词句进行分析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四、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雷抒雁的《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如下所述: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如上例答为: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再如:2007年江西卷汪曾祺的《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就可以这样组织: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如2007年四川卷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第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所述: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以小见大通过细小的事、景表现重大的内容主题。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如上述题目答案可以概括为: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六、物象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迟子建《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思考角度:(1)对内容的充实强调作用;(2)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为: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内容角度),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结构角度),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思想感情角度)。

❷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

你的具体要求呢?

❸ 高中语文小阅读答题技巧

是不是科技文?还是古文?科技文的话,先理解全文,再到文中找答案,古文先要大概理解意思。

❹ 高中语文阅读题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题。(93年,全国卷)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中说“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与解析:
1.B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是“研究人员”的看法,因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科学家所认为的“降解”标准,这是一些生产厂家歪曲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使其名不符实,因此B 项是正确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 项说法与本文内容毫不相干。
2.C,文章开头“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这句证明了C项是正确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会误选为A项。“物理上发生了变化”是生产厂家说的,试验是“K 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选D项也是错的。
3.C、D、F,对照原文,A项“凡是……都……”的说法言过实,文章中说的是“大多数”。B项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无关。E项是生产厂家的见解,本身未必科学,且与科学家的试验无关。C、D、F 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❺ 高考语文小阅读(3个选择题的)设置错误选项的方式有哪些

我们以前的标题,你会发现它有用的看
多项选择测试的信息,首先快速浏览所有合资格的情书选项要求,要求来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审题是关键的选择,然后在一个one-to-1对应于在文本中的信息是一致的。你可以看一下历年的高考题中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训练了一段时间,相信对您有所帮助。请记住,坚持这样做会影响。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应注意-------- 1。原来没有明示或暗示的制造,努力增加一些内容,命题的选项。
2,答非所问选项内容的文章,但与题干无关。
3,原来扭曲的歧义歧义的词或短语在文中的(原来使用的单词或短语在原文是明确的),故意失真的原始文本的意义。
4,改变了主意?的选择将是似是而非的非等价的概念,以取代常用的方法是漏字,一个字的话,错位的原话。
5,起源倒选择提前或滞后时间,将原来的内容;因果关系状况及经营业绩上原有的“(或条件)”可互换的“起源”关系“起源”是可以互换的。
6,扫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总结一个整体。
7,转换错误,说一个句子到另一个句子,肯定和否定掉期,全名,平均特殊互换已经到位交换,然不可避免的互换。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圈点草图),试验(干,期权),找到(筛查),比(干扰项),排在当选的六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一读(断句草图) - ,读取原来,读题干,读的问题肢。
阅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的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来确定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阅读计划,阅读原文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被标记 - BR /> 1,集中的术语。
2,周围的重要问题和概念,改性剂,对冲,是指单词的含义。
3,关联词
中心句点的句子和耦合句子。
5,特殊句型(判断句或判断句,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的第二个实例(干,选项)

这一步是适度的要求划作阅读标题干找到方向(题目要求,促使):
要求:正确或不正确的条目的主题是什么。找到正确的项目必须使用的过程中,消除了错误的项目,在法律上的重大突破;
(筛选)
这一步需要阅读的主题,找到位置,找到放错位置的差异,由于找到答案。
1,找到位置,审判可能。阅读每一个选项,找到相应的位置从原来的。
2,找到差异,包括在调查语义检查与外界的关系。
检查语义。对原刀豆相应的文本,找到位置的叙述选项的意思的差异,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距离,角度,序列的程度。
外部调查的关系。查找,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的关系,它是否属于同一个主题 - 和上下文在逻辑关系 - 符合逻辑上下文
[IV]比(干扰项)
十大“雷区”的共同干预的社会科学和技术类:
整体与部分(偏置)
指的是内容的范围扩大打算判断的部分某些类型的东西的原料扩大到所有的东西之类的。 (也可能是减少了)
特别注意的重要词语前面的和限制词,如“一些”,“一些”差不多“除了......” ......直到“绝大多数”所有“,”所有“,”有时“,”“和”“是”所有“,”所有“不同”。招出,或一个特殊的符号。
,IA混乱范围 - 已首位,然和必然
命题故意疏忽“,”可能“,”也许“几乎是”原始的“意志”的极限语言,还没有被确定已实现的事情作为一个既成事实,或“偶然”和“必然”,无论“已经”和“办法”混乱真的要离开。特别注意的表度范围内的关键字。
,我推测错了 - 早期和晚期(紧张不明)
时间,实际上是逻辑混乱,这一意图在原来的设想或推测。对原,要注意表时间表的关键字结果的概念。
注意前,后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键。
,我选择与两个 - 区分选择或两者的
IC的起源倒 - 分析的因果关系,或是否倒置的因果关系
是指因果关系上的选项和效果(或条件)故意“,因为”原材料(或条件)成果,“果”为“因”(或条件)。另一种情况是强加上难因果关系的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
,即这样说,但话他(张冠李戴) - 盘旋对象,知彼知己
命题设计选项,干扰表达的对象集东西放到他表示,这件事情,这方面的事情他方面表示。 A点来看,本发明中,来创建作为B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选项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即肯定和否定 - 绘制肯定否定词的
,即介绍更多与叙事 - 找出量词
,即目标和夸张的歪曲事实 - 忠实于原料
命题设计选项,不尊重原物料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情的真实身份,能力,功能和实用。
II的证据从原来的凭空出什么 - 找到一个推理
是指干扰的项目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找不到,纯粹的命题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原来没有这样的打算,并编造了一定的意义。注:A选项句子的意思通常是相似的文章的整体意义,但就是无法找到在原来的基础。 B,选择句子词语的原??始文本有不同的立场,但在原处。 C选项正确一句常说的,但不是点的文字。
一个错误选项的设置,一般不超过下列
的情境B,篡改制造的概念c的,e征收因果?故意张冠李戴f扩大克的偏见需要的所有H,扭转了关系我改变“或”是“已经”或“不可避免的”,成为“部分的”所有。

关于背诵的课程要求必须备份课外依靠他们积累的背面还听写,并应每天花时间去背诵
说了那么多希望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

我只会第二个,是老师总结的。
1,文章的语言,是否有特点,如多引用文言文,诗句,或有古典气息,或诙谐讽刺
2,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❼ 高中语文阅读题

平时每个人都会读书,读报,读小说。不要读笑话,要带着问题阅读。
首先,认真听讲。因为有的真的没有很么道理可言。比如说开头有什么意义,这一类题就是你从文章里读不到这个意思,按着套路回答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事情做了铺垫。
其次,找一本好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不错。认真做,对照答案反思不足。而且网上回答再详细,也不会比老师面对面地教导好,最好还是多请教老师,自己也要多摸索。
最重要的是坚持。不做或者半途而废,那么这些方法都是没有用的。

❽ 语文阅读题高中

第五题,做题的关键是抓住对老人的心理描写,多划线,然后总结。第六版题,作用类的题,要从内权容,结构,主题方面入手,大致是三个方面,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的作用你可以写上去,多写不会扣分的。我没有直接写答案,只告诉你怎么解答,要靠自己哟,加油。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小阅读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