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下册作者

六年级下册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15 05:05:34

A.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每课的作者和国籍,还有简介

建议去买一般参考书,或者把每个作者都在网上找一下!

B. 六年级下册语文目录(作者、国家、题目、其他作品)

1.《长江之歌》胡宏伟 中国 2.《三亚落日》 3.《烟台的海》孙为刚 中国
4.《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中国 5.《卢沟桥烽火》 6.《半截蜡烛》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8.《三打白骨精》 9.《词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 古代 10.《螳螂捕蝉》 11.《读书要有选择》 12..《夜晚的实验》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金涛 中国 14.《学会合作》 15.《天游峰的扫路人》章武 中国 16.《最大的麦穗》 17.《山谷中的谜底》刘艳敏 中国 18.《广玉兰》根据陈荒煤的《广玉兰赞》改写 中国 19.《夹竹桃》季羡林 中国 20.《诗两首》于谦的《石灰吟》和王冕的《墨梅》 古代 21.《莫泊桑拜师》 22.《理想的风筝》苏叔阳 中国 23.《孔子游春》 24.《明天,我们毕业》

C. 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作者人教版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愣。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怒放时的艳丽和芳香,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幽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本来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叙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比照和挖苦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辞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没趣生活,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听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遗忘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任务是极端仔细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正了;血管移了一点地位也要指出。这个比照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质量,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同学孜孜不倦的教导及对同学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同学对中国同学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照,表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抽象,丰厚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显露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画。

D.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里有哪些作家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为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林清玄
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赵丽宏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汉族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及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散文《顶碗少年》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马晨明
马晨明(197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早年援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 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作品《藏戏》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30页(第七课) 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疑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权鹏飞
权鹏飞,男,1970年11月23日出生,陕西白水县人。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2006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
李星华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李大钊的女儿。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何其芳
何其芳,男,原名何永芳。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

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笛福
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1731),Daniel Defoe,英国小说家,现实主义者。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他的财富很多,却有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称英国 最不知名人士之一,擅长写讽刺小说。其交友不广阔,迪士尼、魏伟德、近二款,八八年、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梁衡
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叶永烈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沙健孙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2月生,江苏宜兴人,汉族。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兼任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党史党建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年任中央电大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主讲教师。
刘绍棠
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黄蓓佳
黄蓓佳,女。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副主席。
翁嵌露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罗广斌
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王宏志1969年生于天津武清。
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雍阳中学高级美术教师,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作品多取材花鸟草虫、小动物等内容,画作吸融赵佶,于照等前辈绘画特色,
恪调清新淡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美展、获奖、结集并在报刊上发表。
1998年花鸟作品获天津市参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最佳作品奖。
2000年作品《春意盎然》,在天津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盘山杯》美展中获铜奖。
2001年作品《春》入选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
2002年作品《春晖》入选延安文艺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4年作品《盛夏》获天津市参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银奖。
2005年,作品《月季》入选《中国书画小品展作品集》,并在天津市博会上展出。
多幅作品选入《当代中国书画家扇面作品专集》、《中国书画小品展作品集》、《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作品集》和《书画家》等。

柏吉尔
柏吉尔,德国作家 (1804~1882)Bruno H. Burdel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给我些分哟

E. 六年级下册15课作者简介/故事背景

六年级下册15课——《凡卡》作者简介以及故事背景: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F.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者、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

坦这种敢想敢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G.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所有课文作者背景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为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林清玄
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赵丽宏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汉族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及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散文《顶碗少年》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马晨明
马晨明(197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早年援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 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作品《藏戏》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30页(第七课) 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疑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权鹏飞
权鹏飞,男,1970年11月23日出生,陕西白水县人。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2006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
李星华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李大钊的女儿。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何其芳
何其芳,男,原名何永芳。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

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笛福
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1731),Daniel Defoe,英国小说家,现实主义者。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他的财富很多,却有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称英国 最不知名人士之一,擅长写讽刺小说。其交友不广阔,迪士尼、魏伟德、近二款,八八年、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梁衡
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叶永烈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沙健孙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2月生,江苏宜兴人,汉族。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兼任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党史党建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年任中央电大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主讲教师。
刘绍棠
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黄蓓佳
黄蓓佳,女。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副主席。
翁嵌露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罗广斌
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王宏志1969年生于天津武清。
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雍阳中学高级美术教师,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作品多取材花鸟草虫、小动物等内容,画作吸融赵佶,于照等前辈绘画特色,
恪调清新淡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美展、获奖、结集并在报刊上发表。
1998年花鸟作品获天津市参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最佳作品奖。
2000年作品《春意盎然》,在天津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盘山杯》美展中获铜奖。
2001年作品《春》入选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
2002年作品《春晖》入选延安文艺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4年作品《盛夏》获天津市参评全国第十三届群星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银奖。
2005年,作品《月季》入选《中国书画小品展作品集》,并在天津市博会上展出。
多幅作品选入《当代中国书画家扇面作品专集》、《中国书画小品展作品集》、《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作品集》和《书画家》等。

柏吉尔
柏吉尔,德国作家 (1804~1882)Bruno H. Burdel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求你了,给我分吧!!!
谢啦!

H. 六年级下册语文所有的课文主题、作者和体戴是什么

第三单元主题“我的理想”。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的事迹:
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
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熟读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新 课标 一网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第十一课 灯光(回忆往事)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体裁: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就比泰山还重”的生观;
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P57第3题: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4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本课着重叙述了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写作特色:本文选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用质朴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崇高人格,中心突出,有详有略。

I.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每篇课文的作者

1《学奕》作者孟子《两小儿辩日》作者列子。2《匆匆》朱自清。3《桃花心木》林清玄。4《顶碗少年》赵丽宏。5《手指》丰子恺。6《北京的春节》老舍。7《藏戏》马晨明。8《各具特色的民居》不知道9《和田的维吾尔》权鹏飞。10《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11《灯光》王愿坚。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13《一夜的工作》何其芳。14《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15《凡卡》契诃夫。16《鲁宾孙漂流记》笛福。17《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18《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19《千年梦圆在今朝》不知道。20《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21《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

J.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凡卡的作者简介谢谢了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内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容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下册作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