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奥数六年级设1

奥数六年级设1

发布时间:2021-01-28 17:24:49

1. 六年级图形奥数题(1)

因为E、F是AB、BC是中点
则△ADE面积=△CDF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专1/4
△EFB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8

那么,△属DEF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1/4-1/4-1/8)=3/8

平行四边形面积=7.2÷3/8=19.2平方厘米

2. 一道六年级的奥数题怎么做

假设工作量为x
则甲队速度为x/10乙队速度为x/15
假设甲队单独做了y天则乙队做了11-y天
x*y/10 +x*(11-y)/15=x
两边版同时除以x
y/10+(11-y)/15=1
同时乘以权30得
3y+22-2y=30
y=8
所以甲队做了8天乙队做了3天

3. 六年级奥数题 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已知:(1)甲、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2,但它们

(1)甲、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2,但它们 一等奖人数占各自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之比为2:5,假设甲校一等奖人数为1人(也可以设x,只要保持甲乙的比例始终就是对的),那么乙校一等奖就是2人,甲乙两校获奖总数分别为甲、乙,那么就有1/甲:2/乙=2:5,得到甲乙两校获奖总人数之比为5:4。
(2)甲、乙两校获二等奖人数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25%,其中乙校是甲校的3.5倍,设甲校或二等奖的人数为甲,那么乙校二等奖的人数就为3.5甲,那么就有:(甲+3.5甲)/两校获奖总数=1/4(25%),得到甲=1/18两校获奖总人数,乙=3.5/18两校获奖总人数。也就是说甲校获得二等奖人数是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1/18,乙校二等奖占两校总数的3.5/18。而甲乙两校获奖总人数之比为5:4,假设甲校获奖总数有10人,那乙校就是8人,甲校二等奖人数就是1人,那甲校二等奖人数占本校获奖总数的1/10,乙校二等奖占本校总数的3.5/8.
(3)甲校三等奖获奖人数占该校获奖人数的80%,那一二等奖总数就是20%。
现在我们接着第二步的假设,也就是说假设甲校获奖总数有10人,那乙校就是8人,甲校二等奖人数就是1人,按照比例,三等奖就是8人,一等奖为10-1-8=1人,乙校的二等奖为3.5人,一等奖为2人(甲、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2),那三等奖的人数就为8-3.5-2=2.5,三等奖人数占本校获奖总数的百分比就为:2.5/8×100%=31.25%。

4. 六年级奥数题1/1*2+1/2*3 +...+1/n(n+1)>1921/2001

原式=1-1/2+1/2-1/3+1/3-1/4+1/4-1/5+......+1/n-1/(n+1)
=1-1/(n+1)=n/(n+1)〉1921/2001,用1同时减去两边
推出:1/(n+1)<80/2001,如果是求n的最大值,版此题权无法计算,若求最小值,可让式子两边同时除以80,得到1/[80(n+1)]<1/2001,当n=25时,左式小于右式,所以n=25。

5. 1道六年级奥数题

楼上的回答是正确的,这里我做一下说明。
甲乙共做了1/3,甲乙的工效和是1/3除以5,得1/15;

乙丙专共做了属(1-1/3)*1/4=1/6;乙丙的工效和是1/6除以2,得1/12;

甲丙共做了(1-1/3-1/6)=1/2;甲丙的工效和是1/2除以5,得1/10;

将上面三组工效和相加,就得到2(甲+乙+丙)的工效和,即(1/15+1/12+1/10)=1/4;再除以2,就得到甲乙丙的工效和,即1/4除以2,得1/8。

因为甲丙的工作效率和是1/10,所以用甲乙丙三个人的工效和减去甲丙的工效和,就是乙的工作效率,即(1/8-1/10)=1/40。

因为乙一共做了(5+2)天,乘以工效1/40,得7/40,说明乙完成了全部工程的7/40,这份工作的总金额是600元的话,乙应获得600的7/40,用600*7/40=105元。

不知道你是不是满意,总之,很乐意帮助你:)

6. 六年级数学奥数题

1、祖孙三来人的年龄加起自来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设孙子x岁爸爸7x岁
爷爷12x岁
x+7x+12x=100
x=5
7x=7*5=35
12x=12*5=60答
祖父60
儿子35
孙子5
2、一艘小船,如果船速不变,它顺水航行32千米,逆水航行16千米共用8小时;顺水航行24千米,逆水航行20千米,也用同样的时间,那么顺水航行16千米,逆水航行32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解;32-24=8千米
20-16=4千米
因为两次行驶时间相同,所以8千米顺水时间等于4千米逆水时间.
16÷4=4
4×8=32千米
32+32=64千米
把第一次行驶全换成顺水,得顺水8小时行驶64千米.则顺水一小时行驶64÷8=8千米.
32÷4=8
8×8=64千米
64+16=80千米
把问题中的路程全换成顺水,是80千米,又知顺水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则需要80÷8=10小时.
(只写算式就行)
答:那么顺水航行16千米,逆水航行32千米需要10小时

7. 求10道1到6年级小学奥数题

1、 计算:1.2×67+6.7×88=

2、 计算:21.49+52.37-0.4+5.51-11.37-6.6

3、 用1、2、3、4、5和+、-、×、÷组合成一个算式(不使用括号),计算结果最大是

4、 一件商品,对原价打八折和打六折的售价相差4.8元,那么这件商品的原价是 元。

5、将252块巧克力,294盒饼干,336袋牛奶分成相同的份数,并且都没有剩余,那么最多可以分成 份。

6、若8只羊一星期要吃168千克饲料,一头牛的食量是一只羊的食量的2.8倍,那么,200只羊和180头牛一个月(按30天计)要吃 千克。

7、图1中,阴影面积最大的图形是 ,阴影面积最小的是 。

8、一个两位数,将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18,这样的两位数有 个。

9、两个不同的三位数被13除,若得到相同的余数,那么,这两个三位数的和最大是 ,它们的差最大是 。

10、A、B两地间有一条公路,甲车从A驶到B,需要60分钟;乙车从B驶到A,需120分钟,若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则出发后 分钟相遇。

11、学校购买了数量相同的课桌和椅子,用小货车装运,每车装17张桌子和13把椅子。装了若干车后,课桌剩9张,椅子剩77把,那么,此时已装了 车;按一桌一椅为一套,那么学校购买了 套课桌和椅子。

12、小王为一个16人的旅游团购买飞机票,座位有经济舱和商务舱可选择,其中经济舱的票价是720元、人,商务舱的票价是1500元、人。这次购票共花费13080元,则小王购买了 张经济舱机票。

8. 小学奥数知识点(1-6年级)

可能有点多,不过希望可帮助你

概述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 ,则c>b>a.。形如: ,则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⑦1+2+3+4…(n-1)+n+(n-1)+…4+3+2+1=n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 奇=偶 奇×奇=奇
奇 偶=奇 奇×偶=偶
偶 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 整除性质
① 如果c|a、c|b,那么c|(a b)。
② 如果bc|a,那么b|a,c|a。
③ 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 如果c|b,b|a,那么c|a.
⑤ 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 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 0≤r<b a=b×q+r
6. 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 × p2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 p1 × p2 ×...×pk 那么:
n的约数个数:d(n)=(a1+1)(a2+1)....(ak+1)
n的所有约数和:(1+P1+P1 +…p1 )(1+P2+P2 +…p2 )…(1+Pk+Pk +…pk )
8. 同余定理
①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 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
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
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
9.完全平方数性质
①平方差: A -B =(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 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
④平方和。
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11.辗转相除法
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
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

三、 几何图形
1. 平面图形
⑴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
① 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② 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③ 公共部分的传递性
④ 极值原理(变与不变)
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S1∶S2 =a∶b ; S1∶S2=S4∶S3 或者S1×S3=S2×S4
⑷相似三角形性质(份数、比例)

① ; S1∶S2=a2∶A2

②S1∶S3∶S2∶S4= a2∶b2∶ab∶ab ; S=(a+b)2
⑸燕尾定理

S△ABG:S△AGC=S△BGE:S△GEC=BE:EC;
S△BGA:S△BGC=S△AGF:S△GFC=AF:FC;
S△AGC:S△BCG=S△ADG:S△DGB=AD:DB;
⑹差不变原理

知5-2=3,则圆点比方点多3。
⑺隐含条件的等价代换
例如弦图中长短边长的关系。
⑻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
① 化整为零
② 先补后去
③ 正反结合

2. 立体图形
⑴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⑵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整体观照法
⑶体积的等积变形
①水中浸放物体:V升水=V物
②测啤酒瓶容积:V=V空气+V水
⑷三视图与展开图
最短线路与展开图形状问题
⑸染色问题
几面染色的块数与“芯”、棱长、顶点、面数的关系。

四、 典型应用题
1. 植树问题
①开放型与封闭型
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
2. 方阵问题
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
(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
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
3. 列车过桥问题
①车长+桥长=速度×时间
②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
③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
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
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
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
4. 年龄问题
差不变原理
5. 鸡兔同笼
假设法的解题思想
6. 牛吃草问题
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
7. 平均数问题
8. 盈亏问题
分析差量关系
9. 和差问题
10. 和倍问题
11. 差倍问题
12. 逆推问题
还原法,从结果入手
13. 代换问题
列表消元法
等价条件代换

五、 行程问题
1. 相遇问题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2. 追及问题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 流水行船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 多次相遇
线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
环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
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
5. 环形跑道
6. 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7. 钟面上的追及问题。
① 时针和分针成直线;
②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8. 结合分数、工程、和差问题的一些类型。
9. 行程问题时常运用“时光倒流”和“假定看成”的思考方法。

六、 计数问题
1. 加法原理:分类枚举
2. 乘法原理:排列组合
3. 容斥原理:
① 总数量=A+B+C-(AB+AC+BC)+ABC
② 常用:总数量=A+B-AB
4. 抽屉原理:
至多至少问题
5. 握手问题
在图形计数中应用广泛
① 角、线段、三角形,
② 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③ 正方形

七、 分数问题
1. 量率对应
2. 以不变量为“1”
3. 利润问题
4. 浓度问题
倒三角原理
例:
5. 工程问题
① 合作问题
② 水池进出水问题
6. 按比例分配

八、 方程解题
1. 等量关系
① 相关联量的表示法
例: 甲 + 乙 =100 甲÷乙=3
x 100-x 3x x
②解方程技巧
恒等变形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
代入法、消元法
3. 不定方程的分析求解
以系数大者为试值角度
4. 不等方程的分析求解

九、 找规律
⑴周期性问题
① 年月日、星期几问题
② 余数的应用
⑵数列问题
①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1+(n-1)d
求项数: n=
求和: S=
② 等比数列
求和: S=
③ 裴波那契数列
⑶策略问题
① 抢报30
② 放硬币
⑷最值问题
① 最短线路
a.一个字符阵组的分线读法
b.在格子路线上的最短走法数
② 最优化问题
a.统筹方法
b.烙饼问题

十、 算式谜
1. 填充型
2. 替代型
3. 填运算符号
4. 横式变竖式
5. 结合数论知识点

十一、 数阵问题
1. 相等和值问题
2. 数列分组
⑴知行列数,求某数
⑵知某数,求行列数
3. 幻方
⑴奇阶幻方问题:
杨辉法 罗伯法
⑵偶阶幻方问题:
双偶阶:对称交换法
单偶阶:同心方阵法

十二、 二进制
1. 二进制计数法
① 二进制位值原则
②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互相转化
③ 二进制的运算
2. 其它进制(十六进制)

十三、 一笔画
1. 一笔画定理:
⑴一笔画图形中只能有0个或两个奇点;
⑵两个奇点进必须从一个奇点进,另一个奇点出;
2. 哈密尔顿圈与哈密尔顿链
3. 多笔画定理
笔画数=

十四、 逻辑推理
1. 等价条件的转换
2. 列表法
3. 对阵图
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

十五、 火柴棒问题
1. 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个数
2. 移动火柴棒改变算式,使之成立

十六、 智力问题
1. 突破思维定势
2. 某些特殊情境问题

十七、 解题方法
(结合杂题的处理)
1. 代换法
2. 消元法
3. 倒推法
4. 假设法
5. 反证法
6. 极值法
7. 设数法
8. 整体法
9. 画图法
10. 列表法
11. 排除法
12. 染色法
13. 构造法
14. 配对法
15. 列方程
⑴方程
⑵不定方程
⑶不等方程

阅读全文

与奥数六年级设1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