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词类解析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词类解析

发布时间:2021-01-27 20:03:16

『壹』 高中文言文应掌握的重点词字及解释有那些

语文课是母语教育,文言文是汉民族母语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也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没有文言文的语文教育,就不能称是完整意义上的汉母语教育。文言文作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进入高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相信很多同学就会放弃对它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欠缺和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结合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要求,笔者在这里简略地谈谈有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一、 在诵读中亲近文言文

诵读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重要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不

断地诵读不但有助于助于把握文意,也可增加文言文语感。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从读的基本要求出发,诵读中要读出文章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把握文章的情绪、氛围和情感。在读准字音、准确停顿的基础上去体察语气,辨明语义,理清层次,读出特色。如果正音不准会读错字,句读不准会读破句,错音或破句均会影响到句子的准确理解。如将“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子中的“衣(yì)”读成“衣(yī)”,将“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读成“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这分别是由于没掌握“衣”的词性和误解“行为”的意思而造成的,此类错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对所读的内容不求甚解甚至会曲解文义。

逐步养成好的诵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作文语言富有魅力的风格。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背诵一些文章。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凝练典雅的范文,往往讲究推敲,讲究精炼,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文约,其辞微”,熟读背诵无形中势必会受到熏陶,反复诵读熟记于心,又何愁平日作文的语言枯燥,韵味不足!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其语言的优美丰富,骈散结合,意蕴深远,恐怕就是得益于平日良好的诵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总之,文言文得知之于口,铭之于心,继而达到闭目成诵的效果,要在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中去感受文质之美。诵读之法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必有收获。

二、 在积累中体察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积累。中学教材中所使用的古汉语语法体系总体说是严谨的、有规律的,词语的释义、用法和句式的划分均有一定的规范。根据字词用法的特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识记词基本义,二是识别判断词语的活用义。

基本义就是一个词的常用义,很多文言词都有一个或几个常用义,学习这类词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识记,以课内为基础,以一课或一个单元为单位,多收集,多整理,摘出相关例句,比较归纳,积少成多。活用义是指一个词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用法和解释,而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的变化和表意的需要派生出其它的用法和解释。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以及动词、名词、形容词之间词性的转换等问题,均涉及了词语的活用义。通常情况下,对词语活用义的判断主要凭借短语或句子结构分析法,这些分析法中,又以动词结构的分析法最为常用。看下面例句:

①素善留侯张良(“善留侯张良”,动宾结构,“善”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交好”)《鸿门宴》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天下之奇才”,动宾结构,“礼”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礼待”)《六国论》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作句子的主语,动词活用作名词“来到的游客”)《游褒禅山记》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判断词类活用并不难,关键把握好短语或句子的结构。

另外,文言句式的判断也离不开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适当学习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懂得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的组合规则,无疑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句法规则。

为在阅读中减少翻检之苦,可作一些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收集工作。可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编本《文言词典》,还可以作一些分类摘编,制作一些文言知识卡片,将古代文化常识作一个粗浅的分类形成系列。日积月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会使文言文的阅读得心应手。

三、 在思考中享受文言文

苏轼有一句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的学习除了阅读背诵之外更应该深入地思考,或圈点或批注或写读书笔记。一句精辟的论述,一段优美的描写,一篇深沉的抒怀,均应是触发感悟思索的发端,或撰文总结,运用多种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便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和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朱熹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阅读并思考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式。

归结起来,诵读、积累和思考三个方面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开。诵读中应有积累和思考,思考中应有反复诵读。文言文学习要用口去阅读,用手去阅读,用心去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断地探求不断地思考,如此坚持下去,文言文学习的进步应当是指日可待的。

『贰』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第一册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

2、越国以鄙远 《烛》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

5、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

6、共其乏困 《烛》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

8、闻寡人之耳者 《邹》

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

10、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

11、既来之,则安之 《季》

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

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

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

16、谨庠序之教 《寡》

17、树之以桑 《寡》

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

1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过》

20、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

2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

22、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

23、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

2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

2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

2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

27、会盟而谋弱秦 《过》

28、沛公欲王关中 《鸿》

29、吾得兄事之 《鸿》

30、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

3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

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

33、此其志不在小 《鸿》

34、籍吏民,封府库 《鸿》

第二册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

2、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

3、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

4、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

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谏》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

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

8、襟三江而带五湖 《腾》

9、 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

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腾》

1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腾》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腾》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腾》

1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腾》

15、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腾》

1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

1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六》

18、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

20、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

2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

22、李牧连却之 《六》

23、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

2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

2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

2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

28、火尚足以明也 《游》

2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

30、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

3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

32、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项》

33、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

34、雨泽下注 《项》

3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

36、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

37、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

38、缇骑按剑而前 《五》

3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

40、不能容于远近 《五》

4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

42、抶而仆之 《五》

43、安能屈豪杰之流 《五》

44、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

第三册

1、屈心而抑志兮 《离》

2、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

5、足以荣汝身 《孔》

6、留待作遗施 《孔》

7、昼夜勤作息 《孔》

8、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

9、云青青兮欲雨 《梦》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梦》

11、樯橹灰飞烟灭 《念》

12、大江东去 《念》

13、则以刘病日笃 《陈》

14、谨拜表以闻 《陈》

1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

1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

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

19、侣鱼虾而友糜鹿 《赤》

第四、五册

1、岁征民间 《促》

2、试使斗而才 《促》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

4、成以其小,劣之 《促》

5、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促》

6、益奇之 《促》

7、成然之《促》

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庄》

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

附: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表达基本固定的意思,现总结部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5、如何、若何、奈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
7、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何以伐为?《论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8、得无……乎,得无……耶,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9、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希望对你有用o(∩_∩)o...

『叁』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总结

文言文语法简析

----词类活用

东方鹤
Ⅰ.图示:

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普通名词作状语

特殊活用:
使动(名词使动 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动)
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Ⅱ.简析: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
例句:
① 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
④ 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
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

(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句:
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 侯张良.(与….友善)
②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 王(说坏话)
③ 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
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

(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
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
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
③ 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
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
例句: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
② 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
③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
④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

(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
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
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
例句:
①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
② 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
③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
⑤ 斗折蛇行.(像蛇那样)
(2) 表示对人的态度
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
②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
(3) 表示工具或凭借
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
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② 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失期,法当斩.(依法)
(4) 表示方位或处所
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
例句:
①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
② 义庙礼之.(在庙堂上)
③ 既东封郑.(在东面)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
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

(六) 使动用法
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句:
①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
②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
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
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 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
例句:
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
②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
③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
④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
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例句:
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
② 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
③ 操军方连船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曹军逃跑,有路之?走(之))。
④ 闻寡人之耳者。(使我听到)
⑵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很少,比较难辨别须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
例句:
①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使百余骑跟从)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曲)
③ 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也,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使人常膳)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①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之居洁)
② 今媪尊长安居之位(使之尊)
③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之弱)
④ 张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使之张,使之贫)

(七)意动用法。
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的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侣鱼虾而友席鹿(以鱼虾为侣。以席
△ 总的来说.名词的使动语法.意动用法术很常见。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欢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用好动词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①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认为我美)
②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天下变小了)
③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分类 翻译方法 例子
名词动用
前加动词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词后加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动词替换 舍于其址(盖房子)

名词作
状语
表形状 像…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
表态度 像对待…一样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方位 在…,从…,向… 孔子东游(向东)
表时间 每…,在… 岁赋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辇来于秦(乘车)
表处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形容词
作动词
状语对译法 敌人远我(远离)
补语对译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动词替换法 私我也(偏爱)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的+名词 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使动 名词使动 使…成为什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成为王)
动词使动 让…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来)
形容词使动 使…变得怎样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得愚蠢)
意动 名词意动 把…当作…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形容词意动 认为…怎样 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伍』 求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要举例,最好多举几种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辞劳苦 (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
复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①自杀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 (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
当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夫当关,万夫莫开 (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10.朝{②于是人朝见威王 (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读zhao,早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11.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真心,诚意)
12.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果真,表示假设)
13.方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刚刚)

『陆』 求高中语文必修1,2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词类活用解析总结-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②目吴会于云间 (看,遥看) ③吾师道也 (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⑤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 (奏乐) ⑦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⑧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⑨楚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②目吴会于云间 (看,遥看)
③吾师道也 (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⑤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 (奏乐)
⑦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⑧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⑨楚人一炬 (放火)
⑩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 (侍奉)
12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禅” (命名)
16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17莫能名 (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 (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 (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 (砌上墙)
23乳二世 (喂养)
24以旌其所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为之声义 (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 (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 (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 (写这篇记)
33道少半 (走)
34明烛天南 (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 (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 (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 (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 (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从上)
14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 (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

16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17莫能名 (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 (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 (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 (砌上墙)
23乳二世 (喂养)
24以旌其所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为之声义 (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 (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 (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 (写这篇记)
33道少半 (走)
34明烛天南 (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 (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 (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 (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 (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从上)
14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 (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
⑥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大的权力)
②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位置)
③惧谗邪 (进谗言的邪恶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 (好的意见)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 (俊美的人,俊杰)
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的问题)
⑦是故圣益圣 (圣人)
⑧愚益愚 (愚人)
⑨问其深 (深度)
⑩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
⑧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
12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13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
15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
16直则无姿 (笔直的)
17以欹为美 (倾斜的)
18正则尤景 (端正的)
19以疏为美 (稀疏的)
20⑩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 <充分献出)
②勇者竭其力 (完全使出)
③物华天宝 (有光华;有珍宝)
④人杰地灵 (有俊杰;有灵气)
⑤响穷彭蠡之滨 (穷尽,响遍)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
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
⑧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⑨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
⑩: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5,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
③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呜)
⑤扶而仆之 (使……倒下,打倒)
⑥安触屈豪杰之流 (使……屈身)
⑦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 (使……安定)
③屈贾谊于长沙 (使……受委屈)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使……迷乱)
⑤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
⑥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则耻师焉 (以……为耻)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襟三江 (以……为衣襟)
②带五湖 (以……为带)
③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④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⑧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⑩梁,吾仇也。
11此三者,吾遗恨也。
12燕王,吾所立。
13所在皆是也。
1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5此世所以不传也。
16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7妪,先大母婢也。
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9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20斯固百世之遇也。
21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疑问句
①谁得而族灭也?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⑤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⑧安得……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洎牧以谗诛。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⑩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②(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③(众)扶而仆之。
④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
⑤(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
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
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
①磔磔(于)云霄间。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结构后置
①虽董之以威怒。
②赵尝五战于秦。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柒』 高中语文文言文解析的教材哪一本比较齐全比较好要集合三年的文言文,要有翻译和赏析

《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随身记 希望出版社 ISBN-978-7-5379-6044-1 一本五块 八斗书屋之类的文具店都有卖,小小本的☺☺

『捌』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4,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辨析每册不少于10个(找出词及相对应的句子,解释古义及近义)


①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痛哭流泪
今义:流鼻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与物品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 今义:贫穷困难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用力掷 今义:用手提起
⑤进兵北略地 古义:抢夺,夺取
今义:简略,有一点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 古义:但是,只是 今义:看守,照顾
⑦愿足下更虑之 古义:重新,改变 今义:时间单位,更加
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露出一只手臂 今义:袒护一方
⑨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卫士
今义:中医
⑩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原谅 今义:假托,托词


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一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江:长江/泛指一切江河
8.寄托:寄居存身/托付、把抽象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或事物上。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玖』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古文翻译全解

完全没必要,书上的是肯定不考的,但是提高古文的水平可以去买一些参考书,那个好的多,既符合高考难度,又符合实战。书上那难度不合高考,还是不要太关注了

『拾』 高中语文每篇文言文重要词语解释和重要语句的翻译及通假字的总结

你好!
主要是每篇文言文的主要词语解释和通假字、古今异议的一个总结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词类解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