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语文必修五76页作文第五题,怎么写、
执子之手,今生珍重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这个世界,从此再也没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你不再会哭,也不再会笑。不再拥有那五彩斑斓的梦想,也不再拥有亲情、友情、爱情。一想到这些,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害怕,害怕美好的一切就这样没了,害怕许多自己还未经历过的人和事匆匆离我们而去。那么,为何我们不能现在就去拥抱那美好的一切,去珍惜那些人和事呢?
我知道,有许多事必须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其中滋味,但我也知道,体会了其中滋味的我们一定不愿自己曾经历过这些。就像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孩子们的伤痛一样,多少小小的梦想就此终结,多少欢乐的生灵离我们而去。天堂的路只留下一点点遗憾与无奈,而我们的心却始终无法摆脱恐惧与伤痛。孩子们说:以前总觉得“人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就话很有道理,也许只是简单的欣赏文学的哲理性,可话里的情感却没有完全领会。一场灾难让他们顷刻之间长大了,懂得珍惜,学会珍惜。
我相信,有一种感觉,是旁人无法体会得到的,那种内心深处的挣扎、隐忍、痛楚,又岂是一言可以说尽的?在经历某些令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事后,你会明白的,你也会和我一样劝告那些还在懵懂之中、少不更事的孩子:难道你们一定要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被人抬在担架上,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时才知道后悔与心痛吗?难道你们一定要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冷冰冰的硬卧在那刺人眼球的床台上,然后白毯一盖,从此天各一方时才明白死亡的可怕吗?睡美人沉睡千年最终还是醒来,而我不知道你们还要多久才能觉悟!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使得,我们不去寄望太多的未来,我只希望我们能从现在做起,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去向父母说说自己的烦恼与快乐,去和朋友一起踢踢球,说说心里的小秘密,去做许多自己想做却还未做的事。让你牵住他们的手,用毕生记忆去凝固、冻结这最最幸福的一刻,你的心里一定会留下最美丽的瞬间!
当你在懂得珍惜之后,你会发觉现实中的一切是多么美好,你会勇敢、自信、积极乐观的生活。那么,此时,请让我 牵住你的手 ,因为我们要彼此珍惜!
❷ 求高中语文必修五73页第五题材料作文一篇,不要网上有的
善意的谎言(其一)
我有一个爷爷。今年他以经七十多岁了。前不久他被查出患有中期肺癌。可爸爸、姑姑、叔叔大爷们都练合起来不告诉他。都对爷爷说:“没事的,你患得只是一般的肺炎”。开始我很不了解,认为他们的谎言对爷爷的治疗不利。可现在我却相信有时“善意的谎言”是最美的。应为……
爷爷是个老实巴交,一字不识,一生清贫的农民。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他有六个子女。奶奶去世早,我爸爸他们几个老小全部都是爷爷一手带大的。他过惯了苦日子,很节俭。有一次他的节俭还让我丢足了“面子”。
那一次是爷爷送我上学,早餐是在上学的路上买的面包和牛奶,到学校时面包还剩下一大半。我随手就要向垃圾桶里扔。爷爷看见了赶紧喊:“别扔,给我!”可他还没有说完我已经丢进了。这时,爷爷竟然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从垃圾桶里拣起了那用食品袋包着的半块剩面包。当时同学们哈哈大笑,我的脸通红,为此我竟然好多天不理爷爷。
如今,爷爷正在做化疗,因为他没文化不懂。还以为治疗一般的肺炎就得这样打针。所以每个疗程的化疗他都配合的很好。幸亏没告诉爷爷,否则他是绝对不会治疗的,因为他怕花钱,心痛子女。认为自己病反正是治不好,干嘛要花那么多钱给子女增加负担。可是爷爷啊!你可曾知到要是没有你哪来的姑姑大爷、叔叔爸爸还有我!
爷爷,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希望我们善意的谎言能够延续你的生命,哪怕是一分一秒也好!善意的谎言最美!
❸ 语文必修5,73页第三题作文怎么写
发上来看一下,现在这么说谁知道是哪个题目啊?
❹ 高二必修五73页作文
利与义可以得兼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
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
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
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自贡赎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高尚的品格与接收回报并不总是对立的,而不求回报也不一定总是品格高尚的评判标准.赎人却不报账的人并非那么值得人们夸
奖.即使他报账并收到了自己付出的赎金,他仍旧没有任何损失,这一切有了鲁国政府的保障,也并没有任何的风险可言.所以,他不报账,反而有故意制造一种施
与受的不平衡以期得到舆论认可的嫌疑,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他是故意为之,拘泥于名誉的人.他的付出,局限于金钱这一有形的资产,得到的却是人心的认可,舆论
的夸奖这样无形的财富,比之于金钱,这些夸奖更加难得.而对于那些未被赎回的奴隶和鲁国的未来而言,孔子提到的那些负面影响完全超过了他付出的金钱的价
值,所以,他的高尚是狭义的,是局限的,甚至是可疑的.他的举动所造成的后果无法让人断言他是高尚的.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3页的第五题讲的是什么意思要写作文的 希望能给我个角度立意和题目 谢谢了
论点可以是:不求回报不一定总是品格高尚的评判标准。首先,可以讨论材料:那个奋不顾身救孩子的人可是冒着失去自己生命的危险跳进河里的,而他拯救的不仅是孩子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与这些比起来,一头牛根本算不上等值的回报,甚至可以说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施者其实是他,而受着却是孩子的一家。他的接受回报非但不是贪图财富,没有道德情操的表现,反而可以令孩子父母的那份感激之情得到安慰,可以说这是一种大度的自我欣赏,一种不求名利的洒脱,也是一种间接地对他人的鼓励。相反,那个赎人却不报账的人并非那么值得人们夸奖。即使他报账并收到了自己付出的赎金,他仍旧没有任何损失,这一切有了鲁国政府的保障,也并没有任何的风险可言。所以,他不报账,反而有故意制造一种施与受的不平衡以期得到舆论认可的嫌疑,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他是故意为之,拘泥于名誉的人。他的付出,局限于金钱这一有形的资产,得到的却是人心的认可,舆论的夸奖这样无形的财富,比之于金钱,这些夸奖更加难得。而对于那些未被赎回的奴隶和鲁国的未来而言,孔子提到的那些负面影响完全超过了他付出的金钱的价值,所以,他的高尚是狭义的,是局限的,甚至是可疑的。他的举动所造成的后果无法让人断言他是高尚的。然后,列举正反面的例子并加以议论。最后总结:所以,高尚的品格与接收回报并不总是对立的,而不求回报也不一定总是品格高尚的评判标准。
❻ 高中语文必修五73页的第五道作文题。
题目: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同样是善举,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为什么?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 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 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④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 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 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⑤应以人为本,以虚名为轻 ⑥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好人应得好报 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四、写作五步成文
提示: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意图:⑴助人应接受回报;⑵助人应该得到奖励;⑶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以“助人与回报”为立意比较好写。
❼ 高中语文必修5 第73页 第4题作文 关于 石头与山头 为话题的作文、议论文
1、、创造成功
管子说过: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与不是创造的结果。
美国总统林肯有这样一段经历:他幼年时父亲买了 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出差,母亲带动我们农场的员工,。母亲说:“让我把这些障碍的东西搬走吧。:于是他与母亲便去挖那块石头。不一会儿就把它弄走了。因为它们不是父亲所想的山头而是孤零零的石头。只需往下挖了一英尺就可以把它晃动了。母亲创造了成功,父亲却只是站在成功的门上没有迈进去。
生活中也一样。障碍与困难无处不在,尽管再大再难也不要被吓倒,不要把它当成是与大山连在一起的搬不动移不走的山头,要懂的去创造去开辟。毛主席说过:在怎强大的敌人,在我眼里也只不过是一张纸老虎。
事情有大有小,只要去做总会成功。
懒人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吧,他就是没有去做,没有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才会走想死亡。也正如有些人整天所说的那样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抗拒的。当他们受到厄运的打击时,都在叹说自己的命苦。热看到别人成功是就羡慕别人命好。他们不知道命运是升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骗人了。它是失败着无聊的自慰,是懦弱的解说。
贝多芬大家也知道吧?他的命运还不苦吗?但是他压住了命运的咽喉,没有没命运与困难压倒。创造了属于他自己成功的命运。
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是自己给的。成功也不是现成的,也是靠创造的。自己的成功应由自己创造,而且要绝对排除一切困难,尽管困难再大也是虚伪的,在大的山头也能当石头。
成与否?败与否?你是否创造了呢?
2、、面对一处低价买来的,地表有许多石头的农场,你会怎样对待?美国总统林肯的父亲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与大山连着的小山头,不予理睬,而林肯的母亲坚持它们只是些碍事的石头并尝试搬走它们。结果他和母亲只花了不长时间便把它们搬走了,因为那些真的只是些很容易晃动的石头。
是石头还是山头?相信每个人面对眼前的困难都会有所疑问。如果不经过亲身的实践而只是猜测,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更别提能否解决这些困难了。
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林肯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重复同一件事,那便是失败——经商失败、竞选失败、议员失败、竞选州长失败……而其后半生却顺利得多了,一路披荆斩棘,用当选美国总统来昭示出他的成功。面对这样一份波澜起伏的履历表,应该有不少人在猜测林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却依旧在坚持的原因。不想,那是因为他走对了第一步,即他明确地知道他所面对的不是山头而是石头。虽然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清楚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他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而究其根源,林肯怎么判断出那些困难是石头而不是山头呢?只因为他真正地去实践了。一个相貌丑陋的人,敢去竞选议员甚至总统,这恐怕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而林肯,用十足的勇气迈出了第一步,他感觉到这“山头”是可以晃得动的。于是,他便大刀阔斧地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向前迈进了。先前他母亲给了他最好的人生启示。
想获得成功不能一味地使蛮力,要先通过实践判断出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战胜困难,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于畏惧,否则就会酿成“大跃进”式的悲剧或是成为类似于“套中人”的“戴着眼罩的人”,被眼前看似是天大的困难吓怕了,甚至连靠近都不敢,一辈子局限于眼前的世界。
是石头还是山头?没有人知道答案,除非你真正地弯下腰,试着晃动,拔出它。不要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作出正确的判断,再加以努力,经历了100次失败之后,成功或许就在第101次
❽ 语文必修五73页作文第四题。主要说出论点是什么、有例文更好!!急!!!
你好歹也把题目打出来吧、、、、、
❾ 语文必修5 第73页写作练习第4题怎么写
先审话题,话题是“石头与山头”,有寓意,代表困难、障碍等;关系是如何不把“石头”看成“山头”。再审材料,对于这些对农场无利的石头,父亲认为是山头,不可移动;母亲认为是石头,可以搬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父亲道听途说,主观上放大了困难,没有亲自试一试;母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主动去做,去尝试,去付诸实践。 [立意]: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成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后,去做。)
参考一下:
【一】
林肯的母亲最终搬走了石头。是偶然吗?不,是必然。因为她不拘于现实,因为她懂得尝试。遇到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第一次听到《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我就被那辉煌的音乐震撼住了,我听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呐喊:“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平?”是啊,为什么上帝要那样对待贝多芬,为什么要让那样的天才双耳失聪?但即使是那样,贝多芬还是顽强抗争,他没有因为耳朵听不见而放弃了音乐,反而谱写出了更多优美的乐章。面对困难,贝多芬没有畏惧,他不甘于接受现实,他把如同“山头”一样的困难看作“石头”,把不起眼的“石头”抛在了身后,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那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点小困难与贝多芬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遇到困难,我们不要害怕,要将困难变为我们成长的动力,让战胜困难的经历为我们的人生锦上添花。
遇到困难,我们要懂得变通。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有三个最著名的苹果,一个被亚当偷吃了,一个砸醒了牛顿,还有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这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是当今社会上最潮流的东西。乔布斯和他的iPhone、iPad一起风靡全球,在他成功之前,又经历了多大的磨难呢?当他迎来第一个事业高峰时,因性格孤僻,他被其他人排挤,不得不离开公司。陷入人生的低谷后,可能更多人会因此一蹶不振,而他没有,他一直在努力的寻找机会,他要东山再起。凭借自己的创新,他重回苹果,并将苹果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他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同样的困难,也许在别人眼中是无法撼动的“山头”,而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个“石头”。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但就算它是“山头”,我们也可以将它踩在脚下,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将困难踩在脚下,我们就可以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在困难面前,是将它看作“山头”,还是看作“石头”?是让它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这都由我们自己决定。只要你有战胜困难的心,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打败它。别害怕,成功就在彼岸。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就像一条路上有小石头也有大石头。小石头我们可以搬走,遇到山头便只好绕道,可有些人却把小石头当成大山头,久而久之忘却了双手的作用。
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19班蒋柠羽《拿开放大镜,出发!》)看他如何扣题如果把一块石头看得如山头那般厚重,那么这块石头便真的不可撼动;如果把人飞上天看做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中国有句俗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荆山上抱玉泣血的卞和就是由于这样的“聪明人”而失去了双脚的。试想,如果两代楚王对玉工的“石头”的判断不是听之信之,只要耐心那么一点点,命令手下的人把那块“石头”破开,和氏璧也就早见天日,而卞和也就不会蒙受千古奇冤了。说到这里,我不能不对老愚公表达我的敬意。如果他听了智叟的批评就罢手不干,他的子子孙孙恐怕还要被两座大山苦恼着。
经验确实是好东西,它可以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得更远。避免走弯路。但是万万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把一些想当然的误区当做真理。为什么一个人本来好好的,一旦被查出了患有癌症就迅速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呢?那是因为在他的经验里,癌症是不治之症。因此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精神一下子崩溃了。而有的人不信这个邪,乐观地对待生活,顽强地与疾病抗争,竟然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现在,看一看我们自身的学习情况吧。我们有没有因为老师或家长的一句否定性的话,哪怕是一个眼神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呢?我们有没有听别人说某一科或某一章节难学就在学习的时候避重就轻或浅尝辄止呢?其实,只要你肯努力学下去,也许你会发现,你不笨,你能行,那些所谓的“老大难”其实是难不住你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大家都来做一个“傻子”,一个勇于尝试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