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笔记
今天是九月一日,我们开学的日子,在学校的布置下,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包括今年的,我已经看了三年这个节目了。而今年看后感触却不同,往年来我都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么一场节目。今年我升了高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不再是个可以打打闹闹的孩子了——
今年节目的主题是“幸福”,那么下来就谈一下这个主题。幸福是什么?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曾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幸福很简单,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像我们,我们有着良好的条件,优异的环境,但总是不知足,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可是一些大山沟里的孩子,缺少学习的硬件设备,搭着简陋的房子,用着破烂的桌子,但是她们却很开心,因为学到了知识,长了见识就可以走出这大山沟。过上幸福的日子。当然人类不愿满足是天性,这种天性令他们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对于食不果腹的乞丐来说,能吃饱饭就是幸福;而对于失去人身自由的人来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是幸福……用自己的钥匙去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大门,这样才能体会到幸福的真正内涵。
成长———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乐观———我要乐观,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自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感恩———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
分享———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乐越多。
宽容———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沟通———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做别人的开心果。
关爱———我要关爱,和长辈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动物交朋友,和自然交朋友。
赞美———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努力———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奉献———我要奉献,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
❷ 如何上好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学习笔记
又开学啦!学生对新的学期、新的课本、新的学习内容满怀憧憬,满怀期待。新学期第一次走上讲台,开学第一课,意义不寻常。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如何沟通,如何收心等,相信大家都有奇思妙想,忆起自己已执教过的一个学期的学生,着实有些想念了。开学第一节课,又是一番新气象,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开启与学生的又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是我作为老师在近期重点思考的。
一、回顾上学期学习等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一直都认为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第三个学期面对这群学生了,在第一节课给予自己带过的学生肯定与鼓励是我一贯的作法。
首先我要对给予全班同学学习成绩的肯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一定都是很在乎的,在第一节课中我一般不会着重表扬几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样会使班中在成绩上相对弱势的学生一上课就有沮丧的失败感。我会表扬针对全班情况,进行笼统的鼓励,比如,去年你们的平均分是多少,远远超过了老师的预期,比如,你们班的表现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有了特别大的进步等等,让学生一上课就有一定被肯定的美好感受,即使是上个学期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肯定,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让学生普遍地具有信心,从而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其次我要给予进步大的学生特别的肯定。有些学生虽然在一个班中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们在一个学期中进步了,他们战胜了自己,这是很值得表扬的。为什么要特别的指出一下,因为他们的成绩单纯与全班同学横向比,是看不出他们的努力与收获的,可是与自己纵向比一下,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这对日后的学习特别有帮助,也为对日后20%的学生的关注打下了基础。
我还要给班中在纪律方面不是很稳定的学生以鼓励。这样的学生也要表扬吗?是的,而且我觉得非常必要。一个班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可是每个班中多
❸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 山中访友的读书笔记 400字
在李汉荣的笔下,一切事物仿佛都拥有着生命。正如《山中访友》中,作者赋予专了山中一切的动植物以属生命,更是把他们看做自己的朋友,把大自然看做自己的家,并与他们对起了话。动植物们自然是不能够讲话的,但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把自己和大自然的沟通给模拟出来,就像苏轼所说“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把这一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因而给读者一种真实的感觉。它体现的主旨是: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一个精神境界。它可以扫除心中的障碍,洗涤心中的尘埃,平复心灵的作用。她的文章语言朴素,但朴素中带着活泼,带着哲理.
如过眼云烟的东西不珍贵,只有如清泉般荡涤心灵尘埃的,才是永恒。
❹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笔记。 八年级生物第一课笔记。 急! (人教版)
历史:
Ⅰ、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原因:
1.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牟取暴利。
2.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
①原因:鸦片输入带来严重危害
②经过: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③高潮:虎门销烟
④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⑤评价: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二、经过(1840-1842)
英舰封锁珠江口→北上定海→直逼天津→占领香港岛→到达南京长江面→求和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四、影响:1.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是造成这些影响的最主要依据)
2.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
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开始进入旧民族主义革命时期
五、失败: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生物:
一、动物1.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
40分是不是太少了啊,
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七年级(下)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 ① 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
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笔记
答:在这节课当中主要是讲了三个大知识点,分别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根据题目就知道“北京人”是重中之重。
❼ 笔记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笔记
1. hospital How post office hospital next to
2. 1)hospital near 2) library next to 3) on foot
3. 3)→6) →1) →8) →2) →4)
4
2. 1) turn right 2) turn left 3) go straight 4) Stop 5) Wait
3. north east rainy south hot west snowy plane
5
2. 1) × 2) × 3) √ 4) × 5) √
3. hospital cinema right straight left on right
6
2. 1) × 2) √ 3) × 4) √ 5) √ 6) ×
3. 1) B 2) C 3) B 4)A
❽ 小学生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天笔记要怎么写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只能学习六年级之类的课程。不需要写北大北师大的文章。
❾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读书笔记
语文读复书笔记(一)
一个人如果缺少制对社会自然、历史现实、世界人生,以及自我生命的真切关怀,当他作为一个读者,将不可能从阅读中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生命关怀的程度,将影响到他在阅读写作中语感之丰富敏锐与否。即使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或者甚至是文盲半文盲的人,假如他是比较富有同情心、爱美心,较善于关心他人,欣赏他人;对自然景物,也比别人多一份热爱与赞美的心情,那么如果给他讲述故事,描绘情状,和他一起观赏美景,他一定较能领悟其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对象的妍媸美丑;他因此也就有了对言语的较强的敏感。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多情善感”。
一个人的善良心、同情心、怜悯心、爱美心多半是会养成他的敏感心。“文心”就是一种多情心和敏感心。遗传的基因里也许带有它,但是能够做到从语言和言语中表现出来,则还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总之,文心就是借助言语活动,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对世界和自我的关怀的一种生命情感。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心态,或更流行地说,是最本质的人文关怀。
依我之见,一般爱读书的人,写写文章不会太苦;反之,就苦。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❿ 8下语文的笔记第一课教师笔记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 , 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 往、初到、在)仙台 (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相处 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 神情 话语 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 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 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 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 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 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 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 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 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 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 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 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五、 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 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六、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