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必备文章都有哪些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版桥
3 大堰河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
错误回旋舞
在一个地铁权车站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6 赤壁赋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8 游褒禅山记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小狗包弟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2 金岳霖先生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4 包身工
15 寻找时传祥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PS;这是 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的。如果要别的版本可以网络加我,再提供给你。
如果符合要求,请采纳吧。谢谢啦~
②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成语汇总
不三抄不四bùsānbùsì
[释义袭]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语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四;不能写作“肆”。
[近义] 不伦不类 非僧非俗
[反义] 一本正经 正襟危坐 堂堂正正
[用法] 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行不端。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不伦不类”。(102页)
③ 高中语文必修一要背什么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纪念刘和珍君》鲁迅(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 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
你直接网络一下,论语十则,就会有网络。
望采纳……
⑤ 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抄
2.诗两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4.《诗经》两首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诗三首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⑥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以:因为。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2)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3)军:驻扎。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郑国大夫。
(6)烛之武:郑国大夫。
(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出:指出郑国 都城。
(8)鄙:边邑。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12)尝:曾经,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17)焉:从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驻守。
(19)微: 要不是。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敝:伤害。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知:同“智”。
(22)乱:分裂。易:代替。整:团结一致。
荆柯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乃令秦武阳为副⑩。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⑾,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测⒁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⒂!”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渐离⒄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⒅,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⒆,士皆瞋目⒇,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1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25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7。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28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29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注释:
①〔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③〔拊(fǔ)心〕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头。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药淬(cuì)之〕把毒药在淬火时浸入匕首上。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⑧〔濡(rú)缕〕沾湿衣缕。濡,浸渍、沾湿。
⑨〔忤(wǔ)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⑩〔为副〕作助手。
⑾〔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迟之〕嫌荆轲动身晚了。迟,作动词。
⒀〔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同“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⒁〔不测〕难以预料,不可知。
⒂〔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表示客气,无义。
⒃〔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⒄〔高渐离〕荆轲的朋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被杀。
⒅〔为变徵(zhǐ)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⒆〔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⒇〔瞋(chēn)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21〔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22〔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23〔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24〔振怖〕惧怕。振,通“震”。
25〔比〕并,齐。
26〔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荆轲奉①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④,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⑤,使毕使于前⑥。”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⑦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⑧。拔剑,剑长,操其室⑨。时恐急,剑坚⑩,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诸郎中⒁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⒂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⒃!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⒆。</FONT>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注释:
①〔奉〕两手捧着。
②〔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③〔陛(bì)〕殿前的台阶。
④〔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
⑥〔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发〕打开。
⑧〔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伸、挣。
⑨〔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⑩〔剑坚〕剑插得紧。
⑾〔还〕通“环”,绕。
⑿〔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宫廷的侍卫。
⒂〔提(dǐ)〕掷击。
⒃〔负剑〕推剑于背。
⒄〔废〕残废,伤残倒地。
⒅〔引〕举起。
⒆〔被八创(chuāng)〕(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⒇〔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21〔劫〕强取、威逼(其订立盟约)。 鸿门宴[《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⑦ 高中语文必修一
写景的: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电子版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是这个吗?
⑨ 高中语文必修一重点课文
必修一
沁园春
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这段)
纪念刘和珍君
(二)(四)
必修二
氓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三段
1
2
都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