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体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体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24 14:21:32

Ⅰ 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有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提供的是人教版的
希望你快乐!

Ⅱ 高中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字音部分:
橘(jú)子 百舸(gě)争流 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 浪遏(è)飞舟
灰烬(jìn) 脊(jǐ)骨 矿藏(cáng )
闪烁(shuò) 战栗(lì) 倔强(jué jiàng)
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恋 惆怅(chàng)
挚(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 横(hèng)蛮 遨(áo)游
引吭(háng)试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桠(yā) 茁(zhuó)壮 磕绊(kē bàn)
谷穗(suì) 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啮噬(niè shì)
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别
纤(xiān)巧 觑(qū) 坨(tuó)
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
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

词语部分: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文本选萃:
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张洁《我的四季》
点拨:(1)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
(2)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
(3)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点拨:(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点拨:(1)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
(2)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写作借鉴:
《沁园春·长沙》
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我的四季》
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我的五样》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等。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获得教养的途径

字音部分:
跬(kuǐ)步 锲(qiè)而不舍 经传(zhuàn)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召(zhào)唤

词语部分:
戕害:伤害。
青出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

文本选萃: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点拨:(1)塑造心灵;(2)培养人格;(3)增强修养;(4)潜心读书;(5)经典的力量。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点拨:(1)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2)执著才能永恒。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点拨:(1)持之以恒方有成效;(2)优势与劣势。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点拨:(1)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2)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写作借鉴:
《劝学》
巧妙设喻。以常见的道理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假舆马”等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师说》
正反对比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焉”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的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自测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輮以为轮。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而神明自得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吾从而师之
8、今之众人
9、小学而大遗
10、弟子不必不如师
试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Ⅲ 高中语文总结怎么写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完成以上任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遣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的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3、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高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让学生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并严格要求,这样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授课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整体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正是他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这一重点讲深讲透。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又怎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它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以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
2、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
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我努力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结合课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思想价值的魅力。
3、课内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个例子,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我注重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缤纷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思考习惯。并在课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专题文章,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
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如在教《阿Q正传》一文时,我提出“我是阿Q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教《药》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的道理,让学生反思当今社会。
“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了思考,摒弃了无用的牢骚。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学生思考积极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了写作宝库。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成体系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
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力求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去理解人生。形式不拘一格,这样一来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与平台。
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小结:人们常说中学教师难当,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当,而我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工作,积极去探索,一定会迎来高中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Ⅳ 求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
内容概要:上阕写景为主,生动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湘江景色,后一句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这就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斗争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艺术手法: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选自《光明日报》。梁衡,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内容概要:以“美丽”为主线,表明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艺术手法: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

《边城(节选)》沈从文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散记》、《湘西》等。本文节选自《边城》的第一章、第十三章。
全篇故事情节: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二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心地善良。
边城中的诗意,首先表现在对地方风物的描绘上。边城处于川湘交界处,四周环山,河流汇集,青山绿水,诗意盎然。与世隔绝,更添几分诗意和“牧歌情调”。其次,诗意还体现在人物性格上。翠翠这个人物是最完美的诗意结晶。最后,边城中人物寂寞、封闭、停滞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诗意。

《合欢树》史铁生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内容概要: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艺术手法: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
象征手法的运用: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母爱的象征;命运多舛的作者的象征;作者寄托哀思的载体。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
内容概要:老画家贝尔曼为了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下来。作品歌颂了艺术的伟大力量和苍凉的人生中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艺术手法:幽默、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邂逅霍金》葛剑雄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家。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所著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内容概要:作者以在剑桥邂逅霍金的一次经历,表达对霍金克服病痛攀登科学高峰的毅力精神表示了深深的敬意,还对培育、涵养了霍金的人文环境给予了高度赞美。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主要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
新月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闻一多曾提出新诗应该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主张,强调要有韵律和节奏、诗行形态的美观与色彩的和谐美丽。《再别康桥》正体现了这“三美”的主张。

《蒹葭》
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305篇。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表现手法:
兴——本诗以秋景起兴,营造朦胧的意境,塑造伊人神秘缥缈的形象,同时也深化了作者追寻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
赋——诗中直接描写秋天景色,这是赋的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带有寓言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对郭橐驼种树情况的记叙,映照当时弊政,表达了作者关于“养民”的思想。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郭橐驼种树的结果、过程和“他植者”种树的结果、过程对比,突出树木的本性,揭示种树的要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引出下文论证“养树”与“养人”的道理。
类比手法的运用:将“养树”与“养人”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与“他植者”的不善种树相呼应,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国家在元气大伤之后想要恢复元气并长治久安,就要“养民”,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病梅馆记》龚自珍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内容概要:通过对病梅的批评,批判社会政治,状物和议政融为一体。
艺术手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梅喻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促织》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
内容概要:作品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线索,通过成名一家曲折的命运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艺术手法:
1.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官贪吏虐。
2.跌宕起伏的情节:“求神问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身化促织”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和神奇色彩,也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香菱学诗》曹雪芹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和第四十九回,原回目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内容概要: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原书回目中“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体现。
艺术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个性;引用诗句丰富小说内容。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内容概要:周瑜利用蒋干设下反间计,曹操中计,杀掉蔡瑁、张允。全文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艺术手法:以“计”贯穿全文,章回小说环环相扣的手法;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描摹人物形象。(写周瑜六笑,刻画其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个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概要:围绕林冲的遭遇展开情节,反映了林冲由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彻底反抗的思想变化过程。
艺术手法:以“风雪”为线索贯穿全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擅用“巧合”推动情节;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变化。

Ⅳ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会考背诵总结…

一个一个的背啊
要不定期的复习哦
要不然会忘的啊

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复习的重点

语文贵在平时积累,复习重点首先是字音,字形,成语的意思,注意哪些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版,诗文默写 ,古文翻译权。这是基础的,也是很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每题三分。默写六分,课本古文翻译3分。别小看这几分,都是拉开分档的重点,一卷36分选择题,能拿到30分。总成绩差不了。二卷的阅读理解,古诗赏析,要把握中心思想,不要答偏。二卷的成绩全靠平时积累,考前突击没什么用。语文复习考察课本的知识就一卷的几个选择题。重点就是字音字词,千万别小看……

Ⅶ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分享]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向青春举杯

字音部分:
橘(jú)子 百舸(gě)争流 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 浪遏(è)飞舟
灰烬(jìn) 脊(jǐ)骨 矿藏(cáng )
闪烁(shuò) 战栗(lì) 倔强(jué jiàng)
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恋 惆怅(chàng)
挚(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 横(hèng)蛮 遨(áo)游
引吭(háng)试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桠(yā) 茁(zhuó)壮 磕绊(kē bàn)
谷穗(suì) 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啮噬(niè shì)
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别
纤(xiān)巧 觑(qū) 坨(tuó)
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
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

词语部分: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文本选萃:
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张洁《我的四季》
点拨:(1)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
(2)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
(3)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点拨:(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点拨:(1)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
(2)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写作借鉴:
《沁园春·长沙》
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我的四季》
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我的五样》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等。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获得教养的途径

字音部分:
跬(kuǐ)步 锲(qiè)而不舍 经传(zhuàn)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召(zhào)唤

词语部分:
戕害:伤害。
青出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

文本选萃: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点拨:(1)塑造心灵;(2)培养人格;(3)增强修养;(4)潜心读书;(5)经典的力量。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点拨:(1)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2)执著才能永恒。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点拨:(1)持之以恒方有成效;(2)优势与劣势。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点拨:(1)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2)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写作借鉴:
《劝学》
巧妙设喻。以常见的道理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假舆马”等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师说》
正反对比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焉”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的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自测练习: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輮以为轮。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輮以为轮
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而神明自得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吾从而师之
8、今之众人
9、小学而大遗
10、弟子不必不如师
试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总结

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
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
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
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
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
3)而:
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
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
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4)其:
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
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5)焉:
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
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d)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3.句式:
A. 宾语前置句:
1. 何厌之有?——有何厌?
B. 状语后置句
1.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 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标志:是……也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标志
3. 失其所与,不知。无标志
4. 以乱易整,不武。无标志
D. 省略句
1.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2. 敢以( 之 )烦执事
3.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
4. 晋军( 于 )函陵
《荆轲刺秦王》
1. 闻、引、见、迟、诚
1) 闻:
乃今得闻教!闻:听到。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到。(报告)
2)引:
秦王惊,自引而起:挺起身。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3)见:
秦王必说见臣:召见。
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出现。通“现”
未尝见天子:看见过。
4)迟: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认为…迟。
5)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觉得…怪
6)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
7)就:
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
2. 句式:
一、两个被动句。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两个表原因的判断句。
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三、两个一般判断句。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四、两个定语后置句。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五、两个状语后置句。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②取之百金。—(以)百金取之。
3. 虚词用法
一、而:
1) 图穷而匕首见(承接)
2) 荆轲遂就车而去(承接)
3) 秦王还柱而走(修饰)
4) 倚柱而笑(修饰)
5) 伏尸而哭(修饰)
二、以: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2) 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
3) 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4) 日以尽矣:副词,通“已”,已经
5) 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6)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7) 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8)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9) 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
10) 乃欲以生劫之:介词,用
11) 箕踞以骂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4. 6个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
2) 日以尽矣 :“已”,已经
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返回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阳色变振恐、故振慑:“震”,害怕
5) 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方还柱走:“环”,绕
6) 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猝”,突然
5.词类活用
1) 进兵北略地 北:名作状,向北
2)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作动,上前
3) 函封之 函:名作状,用匣子
4) 太子迟之 迟:意动,以为迟
5)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6) 前而为歌 前:名作动,上前
7)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日夜:名作状,日日夜夜
8) 发尽上指冠 上:名作状,向上
9) 函封 函:名作状,用匣子
10)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动,使…听到禀告
11) 乃朝服 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12) 群臣怪之 怪:意动,以之为怪
13) 前为谢曰 前:名作动,上前
14) 箕踞以骂 箕踞: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15) 左右既前 前:名作动,上前
16)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绝:使…断
6.古今异义:(前古义,后今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处境艰难,走投无路/贫穷
2)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悬赏征求/买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袒护
4) 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侍卫/医生
5)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眼泪/鼻涕
鸿门宴
一、 通假字:
a) 具以事告。具通“俱”
b)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内通“纳”
c)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e)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f) 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 隙”
二、 词类活用:
a)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名词作动词
b) 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
c) 好美姬。 好:喜好 形容词作动词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e) 臣活之。 活:使……活 使 动
f) 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名词作状语
g) 籍吏民。 籍:编造史册 名词作动词
h) 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带着,使动用法
i) 范曾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j)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翅一样
k)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就象
l)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间:抄近路
三、 古今异义:
a)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b) 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事故
四 句式:
a) 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c)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判断句
d) 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判断句
e)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句
f) 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兰亭集序》
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交往;与:交好。俯仰:表时间短
2)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有的;诸:兼词,之于,从……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3)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依,随着。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4)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尽管;趣:通“取”
5) 不能喻之于怀
介词结构后置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数词作动词;齐:形容词作动
7) 亦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今异义
8)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介词结构后置句
9) 及其所之既倦
及其:古今异义,等到他
10)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犹:尚且。以之兴怀: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

Ⅸ 高中语文学习个人总结

亲,我抄现在是高三,事实上,我自从上了高中就没学过语文,但是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在110-120之间。主要原因是语文就和英语一样,靠的全是基础,如果你初中时好好学了的话,高中只要背背古诗文神马的就OK 啦!如果你的基础不好的话就抓好基础背古诗文,争取高考那6分一分不丢,其他的题都是理解题,平时多做做题,还有作文一定要够字数,不够字数是会扣分的,字迹不好看没关系,关键是要整齐,老师判那么多卷子心情肯定不好,如果你的字迹潦草肯定不会得高分,开头和结尾多背点精彩语段,这都是采分点,希望这些能对你有帮助O(∩_∩)O

Ⅹ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学常识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四).唐代文学
1. 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 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 唐代散文

① 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 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 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必修一中体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