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原有的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本来面目,沦为应对考试、获取高分的一门工具。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理念充实自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探索,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一、挣脱应试教育束缚,走出就教材讲教材的误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得不到有效解放,教学过程不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让他们大胆探索学习,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教给他们寻求知识的方法,作用则是无限的。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和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搞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法,用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等。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要做到适应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能力培养。第三,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学设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握好这一有效教学手段。
二、挣脱单一模式束缚,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误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毕竟有限,也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单一课堂学习的误区,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一是要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教学范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内,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一篇或一组文章以后,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的学法,而应该是这一类文章的学法,要培养学生以教材为指导,积极向课外延伸,从而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的指引下,使研究性教学向纵身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指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面临的教育对象已经初步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与表达的愿望,因此,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非常必要。笔者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按照5-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每个组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与后进生,做到各组之间实力的均衡,防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授课之前,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对照师生共同质疑、归纳出来的思考题,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在各组之间开展巡视,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各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要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三是利用网络拓宽阅读面。网络中可以搜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型图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获得各种知识。例如学生应该了解的名著名篇,比如国内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以及钱钟书《围城》、鲁迅《呐喊》,国外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这些名著,学生可能难以搜集齐全,有的在市场上可能也难以买到,无法全面涉猎。有了网络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一次读不完可以选择时间再读,有许多名著已经被搬上了银幕,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三、挣脱形式主义束缚,走出华而不实教学的误区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实效,这种教法行不通,必然会耽误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任何的形式主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要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不能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要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舞台,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贰』 高中语文教材一般几年修改一次
近几年应该不会修改了,现在用的是新课标版本必修5册,历时一年半教授完毕,是最新的教材
『叁』 上海高中新教材呼之欲出,究竟难度如何新在哪里
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除了考试科目和填报志愿发生变化之外,学生迎来了新课本。2020年上海高中新教材呼之欲出,这本教材有何魔力?是不是比往年内容都要难? 课本中有哪些新东西?
我们通过各大新闻已经了解到五个省份已经使用了全新课本。这三个发生巨大变化学科为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语文课本中一共收入了67首古诗,占据了高中语文课本49.3%。高中课本中明确指出要背诵篇目高达20篇,如果除以三,每一年学生要背诵6到7首古诗或者文言文。
这两年演讲稿多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这也说明高中教育已经不满足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适应社会与大学的内容。不知你们对高考新课本有什么意见?我认为新高考出现了新内容难度适当增加,会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
『肆』 我怎么觉得高中语文课本考试关系不大啊
你对一个东西的认识看法以及思考角度就反映着你的素养,当然看书的多内少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容,如果你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课本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它里面有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而作家们的经历真的值得深思,,呵呵,我刚毕业,这是感受,努力吧,其实我很喜欢课本,毕业以后...呵呵。加油! 你对一个东西的认识看法以及思考角度就反映着你的素养,当然看书的多少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课本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它里面有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而作家们的经历真的值得深思,,呵呵,我刚毕业,这是感受,努力吧,其实我很喜欢课本,毕业以后...呵呵。加油!
『伍』 对于2020年高中语文教材改编应符合什么要求
2020年高中,语文教材改变,我觉得应该符合孩子们学习范围内,不要太难理解。
『陆』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抛掉教教材的坏习惯,重视用教材的做法,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如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抓住写景段落学习,与写作训练《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内容结合,或组织参观一景点后进行写作训练,把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语文学习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科知识单一学习的模式,重视多元文化结合的训练。
使用新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要注意教材编排体例,注意单元学习重难点,科学地设计导学方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从大处从整体着眼,从小处从局部着手进行指导,重视单元整体与课文个体,练习与能力的联系,正确处理好教读课文中写什么、怎样写、抒何情和读(含朗读)这四个层面的训练与自读课文中读通了、读明了两个层面训练的关系,重点把好关键点,以突破一点带动全篇,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语感。想方设法把导学方案设计成既抓住教材内容特点,又适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既精简明了,又重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学习过程。例如《荷塘月色》导学,可重点抓住作者感情的变化去体会文章的情意,抓住通感语句去品味语言美。
使用新教材,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方法的运用。第一是“讨论交流”。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诱导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可以用“从古到今,文人雅士十分讲究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中理解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新教材里面的许多内容,可以把它转化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亲自实践,探究创新,掌握知识。
语文教学的失败,就是缺少读的训练。课本上的诗歌散文、名篇名段名句,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多朗读。重点课文精读,较长的课文泛读,相似的课文比较着读,课外读名著。这样,课堂内外重视了读,不但可以培养语感,增强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养成语文素养。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它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社会环境去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和教材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柒』 为何高中语文课本很少收录现代、当下大作家的作品
呵呵 现代的教育虽然是叫 现代 但是 万变不离其宗 教育要保持原汁原味 又要继承传统文化 而当下大作家的作品 一般都是偏离了传统的模式 因此无法达到预先的教育效果...
『捌』 请问现在2020年全国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用人教版吗
现在2020年全国高中语文教材不一定都是用人教版;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回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答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
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8)高中语文教材怎么越来越难扩展阅读:
人教版在继续坚持“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敬业、严谨、团结、创新”,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抢占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三大战略高地,推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坚定不移地走精品化道路。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制作出版物,构筑精品工程,形成精品积聚优势,向优质高效型出版企业发展。
紧跟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稳步推进数字出版工作,奠定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发展基础,开发适应教育和市场需求的多媒体数字产品,探索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实现我社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