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安徽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安徽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发布时间:2021-01-24 04:10:41

1. 2017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卷语文

17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卷在哪里找?可以在网络。文库里搜索到他的答案。

2. 高中 语文、数学、英语 用学业水平考试吗

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历史、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学科。...

3.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概多少分能过,多少分能拿A(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都要说哦

100分~90分为A级。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

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前20%至25%为B+),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3)安徽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扩展阅读: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注意事项:

考前熟知各项要求。考生于考前准时下载并打印准考证。中高风险地区考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健康调查表,签署《个人健康及安全考试承诺书》,于考试当天进入考点时交给考试工作人员。考前要认真阅读考生防疫与安全须知,熟知考试的各项要求。

考点入口检测体温。所有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进入考点必须佩戴口罩和检测体温,考生要注意与周边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

4.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成绩呈现方式倾向于等级制赋分
从各省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市有安徽、天津、山东、黑龙江等。
如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设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人文与社会基础(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6个科目,均测试高中各有关学科必修学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通用技术被纳入测试学科,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测试,均是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亮点。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市级考试和区县级考试。市级考试设置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含物、化、生实验、英语听力考查;思想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区县级考试设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主要考查必修模块的内容,其中,语文和数学学科增设自选模块的考查内容。
黑龙江省由省统一组织考试的科目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校组织对语文(朝语文和汉语文或蒙语文和汉语文)、英语(俄语或日语)、数学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查。均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
第二类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份有海南、江苏等。
海南省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反向考试”。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时拟报考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拟报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基础会考的考试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和毕业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模块。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设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7门,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两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两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只考必修内容,选修科目包括必修与选修模块。
无论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部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除了海南省将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之外,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

5. 谁有高中-语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过关训练-其他的答案

这是抄不是你在找的答案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6.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数学测试卷语文、政治和地理答案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要到6月二十几号才会举行呢,试卷答案现在是回要不到的答!还有政治地理历史是以文综形式考,一次就考完啦。( 类似物理化学生物是以理综的形式考 )还是安心好好复习吧,不过压力不用太大,很好过的,就算有的没考好,不是D等级就没任何影响。加油(ง •̀_•́)ง 曾经考过这个,我也是安徽文科生一枚。晚好。

7.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答案 急 !!

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儿。有一个小孩儿,他爸爸妈妈晚上都出去了,就回他一个人在家。由答于那个小孩儿也不信什么鬼呀神呀的,所以也不害怕。这就是“心里没鬼怕什么?”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了,他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他开始有点担心。结果一给他爸爸妈妈打电话,电话筒里传出来的,却是“您的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那个小孩儿很害怕,就报了警。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家的电话突然着火了。那个小孩儿大叫,往外跑,结果们也锁了。他绝望的看着墙壁。

“吓死我了!”那个小孩儿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做梦。这是,一个女的拿来毛巾,给他擦了擦汗。然后那个小孩儿倒头就睡。正当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回想起那个女的,突然想起那个女的没有眼睛,眼眶里是漆黑的,脸上也留着血,脸色惨白。他大叫一声:“啊!救命啊,快来人呀!”他开始往门外跑,结果门真的锁了,他去厨房拿起菜刀,就像那个女的砍去,结果菜刀把那个女的一截两半,然后那个女的有复原了。伸出指甲里都是血的手,向那个小孩儿抓去。

此时此刻,你千万别看你的后面,因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不把这篇帖子复制发给3个人,凌晨四点,你将会死于非命······

8.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有哪些

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雨巷》—戴望舒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覆.
5《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必修二
6\x09荷塘月色
7 诗经 氓
8\x09 离骚
9\x09孔雀东南飞
10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11、兰亭集序) 王羲之
12★赤壁赋(背诵全文) 苏 轼
13 游褒禅山记 第三段
14★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1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 甫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 甫
★登高(背诵全文) 杜 甫
16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17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
★马嵬 李商隐
18 ★寡人之于国也 《孟 子》
19 劝学
20 ★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贾 谊
21、师说
《古代诗歌散文选读》
22 长恨歌(首尾)
23、湘夫人
24、拟行路难
鲍照
行路难 李白
25 蜀相 杜甫
书愤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一剪梅 李清照
26、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27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登岳阳楼 杜甫
菩萨蛮 韦庄
2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29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扬州慢 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30 将进酒 李白
31李凭箜篌引 李贺
虞美人 李煜
32 苏幕遮 周邦彦
33 燕歌行 高适
35 阿房宫赋 杜牧
36六国论 苏洵
38 子路 曾哲 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39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0 廉颇蔺相如列传
41 苦斋记 刘基

9.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俞仁凤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新课程实验以来举行的第二次测试。试题的“面目”,无论在题型、题量、结构上,还是在分值、难度上,都与第一次大体相同。

第一部分 试题解析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震憾 通霄达旦 殒身不恤 B.点缀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C.膨胀 明辩是非 饱经苍桑 D.暇想 萍水相逢 粗制烂造

解析:答案,B。每个错误项中,都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撼——憾,霄——宵,辩——辨,苍——沧,暇——遐,烂——滥。之所以每个选项中要设置两个错别字,就是为了“降低”难度。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解析:答案,D。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鼎力相助: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极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解析:答案,C。A项,是逻辑错误造成的词序不当,应为“建立和健全”;B项,语意矛盾,可删除“大约”或“以上”;D项,语意错误,当删除“不再”。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①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④②①⑤③

解析:答案,A。按照“语意连贯”的一般要求,依据“总——分——总”的原则,可以顺利判断出答案。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子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模仿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

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则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略有改动)

5.对上文讨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话题,概述准确的一项是 (3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e99a80100h6en.html) -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_钢城语_新浪博客
A.谈模仿与创造的区别 B.谈模仿对创造的制约

C.谈模仿对创造的促进 D.谈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解析:答案,D。阅读文本,要着眼于全文,不能就局部内容进行判断。从整个语段来看,是谈“关系”的。文中,也谈到“区别、制约、促进”等,但都是局部观点。

6.对文中引用《日知录》中一段话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说明完全模仿前人决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B.为了说明不注意模仿前人也不能创作出好作品。

C.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都是必需的。

D.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是有矛盾的。

解析:答案,C。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离不开具体语境,也离不开上下文。A、B两项只说“模仿”,理解就出现了偏颇。D项,是离开文本,生造出来的错误项。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掌握创作的各种专门学问和技巧离不开模仿。

B.古今大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的模仿。

C.艺术家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

D.真正的艺术家与匠人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

解析:答案,D。选文中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由此,可以推断,艺术家和匠人是有共同之处的。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茂林修竹 修:长,高。 B. 信可乐也 信:相信。

C. 世殊事异 殊:不同。 D. 其致一也 一:一样。

解析:答案,B。信,当解释为“确实,的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答案,C。①为介词,在;②为介词,对;③为助词。的;④为代词,它。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的文采产生感慨。

B.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C.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我的这篇文章产生感慨。

D.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解析:答案,B。要理解重点词语,如:览者,指“读者”;斯文,指“这次集会的诗文”。

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一、二两段主要是叙事、写景。 B. 三、四两段主要是抒情、议论。

C. 文中情感复杂多变,波澜起伏。 D. 文章写山水抒豪情,情景交融。

解析:答案,D。文章主要是叙事、议论。写山水,与“抒豪情”没有关联。说“情景交融”也十分勉强。
四、(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解析:答案,D。“萧瑟处”,是指冷落、凄凉的地方,这里特指作者刚刚走过的地方,说“没有生机,无人游历”,是主观臆测,也是不符合在文中的意思的。

1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解析:答案,B.“渴望重返政坛”,是无中生有的。也没有什么“雄心”。

五、(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 (5分)

⑴ 青, ,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⑷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⑸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⑹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⑺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 ⑴ 取之于蓝 ⑵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⑶ 形影相吊

⑷ 烟光凝而暮山紫 ⑸孤舟一系故园心 ⑹ 术业有专攻

⑺多情自古伤离别 ⑻ 一尊还酹江月

六、(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囚绿记(节选)

陆 蠡

①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②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③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④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⑦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⑧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⑨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5.上文是围绕“绿”展开的,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3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e99a80100h6eo.html) -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解析_钢城语_新浪博客

恋绿

→ → →
解析:答案依次是“囚绿、放绿、怀绿”。不排除相同意思的答案。

16.常春藤的枝条被囚前后各有哪些外在特征?请概括说明。 (4分)

(1) 被囚前:
(2)被囚后:
解析:(1) 被囚前:颜色青苍(色),浆液丰富(质),枝条舒放(形)。(或:繁茂苍绿)(2)被囚后:颜色柔绿、嫩黄,枝条细瘦、娇弱。 (或:枝叶瘦黄)。答案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色、质、形

17.揣摩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请分别谈谈其中“总”、“固执”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总”的表达效果:

(2)“固执”的表达效果:

解析:(1)“总”的表达效果:强调绿枝条无论什么时候都向着窗外,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和自由的执着追求。(2)“固执”的表达效果: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常春藤的倔强个性。

18.文中第⑧段写到“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请结合这一背景,说说文中常春藤的寓意。 (4分)

答:

解析:①用常春藤的倔强象征中国人民面临民族灾难时的坚贞不屈的品质。②表现中国人民像常春藤一样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是主要的,但不仅仅限于此。

七、(40分)

19.请以“信任”为题 ,写一篇文章。 (4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解析:略

阅读全文

与安徽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