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兰诗》中互文的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中考翻译句子中,到底是要直译还是意译
当然要意译,互文、并提的句子一定要意译,这句话应该以“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来翻译。
如果按原文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是要扣分的,我们语文老师是改中考卷子的,她就这么说的。
② 木兰诗翻译互文的句子
木兰诗抄互文的句子(总共4句)有: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对应翻译如下:
1、东西的门都打开看看,东西房子的床都坐了一遍,脱掉我打仗的衣服,穿上我以前的衣服。
2、对着窗子,照着镜子,梳理好看的头发,贴上花黄。
3、到各地市集上买来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
4、将士将军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③ 木兰诗中用了互文的句子有哪些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④ 《木兰诗》互文翻译
到各个集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用具(也可以字面意思译为:到东边的集市回买骏答马,到西边的集市买鞍鞯,到南面的集市买辔头,到北面的集市买长鞭) 打开我各个房间的门并坐一坐字面意思译为: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阁的床上) 将军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征战多年(胜利)而归 对这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佩戴饰物(字面意思可译为:在窗前梳理着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美丽的花黄) 注:第1,2,4句为互文翻译,如果还没有学习课文,建议记括号里的
⑤ 《木兰诗》中的使用互文手法的两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以上的都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⑥ 木兰诗中(所以互文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指把所有的门都打开,看看瞧瞧家里的所有家具。
将军百战死专,壮士十年归。属是指将军与壮士许多在战斗中牺牲,而剩下的就凯旋而归。
这些句子是“顶真”不叫“互文”: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⑦ 求木兰诗四句互文,急用,救急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⑧ 有关木兰诗的一些问题 互文,反复,复沓和铺排手法
1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是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互文
2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是什么修辞手法?
对句互文
3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是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4互文和铺排有什么不同?
1、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2、对句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中“左手”与“右手”互补,意为两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绫 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中“朝”与“夕”互补,意为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3、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4、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时要把各章内容互相参照,相互补充。这种用法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魏风·伐檀》)”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地方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5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的手法是反复还是复沓?
复沓
6反复,复沓有何不同?
句子之间可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做复沓。即重复。用于突出特征,强调语气情感。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反复,是指多次重复进行同一件事,强调同样事情发生的频率。比如说:他反复使用排比加强语气——表示,多次使用了排比句
⑨ 《木兰诗》中互文的诗句有哪些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⑩ 木兰诗中的互文有什么作用
《木兰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由于对偶和排比的显而易见,互文又往往综合其中而被忽略了。其实,互文是本诗极为重要的也是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不弄懂其在本诗中的作用,不仅无法欣赏诗歌的意境,只怕连疏通文意也困难重重。以下就诗中的几处互文,谈谈它们的修辞作用。
一、渲染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兼用互文,否则直译出来,岂不笑话?天下哪有这样大的“超市”或“专卖店”?哪有这样东奔西走一处买一样的买主?本意不过是“从各处买回了从军所需要的物品”。为何如此“啰嗦”呢?这是通过排比和互文的综合运用,达到这样的效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急促跳荡的节奏;一种跃跃欲试的意态。表现“可汗大点兵”的军情紧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而有序。
二、塑造人物形象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对偶兼用互文,上下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的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捐躯沙场,有的胜利归来”。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分辨雌雄本是一目了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征兼而有之,就很难区别了。这里暗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和男人一样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照应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使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含蓄而富于浪漫色彩。
三、刻画人物心理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时光流逝,景物依旧,此情此景,读者去品味了。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如果把“当窗”和“对镜”分开理解,显然不合女子梳妆的实情。“当窗理云鬓”应“对镜”,“ 对镜贴花黄”也要“当窗”。这里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样变换镜头,表现了木兰脱下戎装的动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经过十年的军旅生涯,急切地想找回女儿家感觉的兴奋之情:镜中还会再现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纯洁可爱小姑娘吗?
《木兰诗》中互文手法的运用,不仅词约意丰,详略得当,而且从叙事上跨越时空,加快了情节的推进,使行文富于节奏感,跌宕生姿,增强了表达效果。理解并掌握了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而完整的理解诗句的含义,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