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

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

发布时间:2021-01-22 18:46:24

『壹』 小学六年级上科学书中的内容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6、一些固体物质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一些混合物都不是晶体,如河沙,泥土。
7、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8、洋葱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9、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0、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1、(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2、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团藻。
13、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快有慢)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在变化中(不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书中介绍的一些变化: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含淀粉食物:(米,面,玉米,红薯,土豆)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6、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的特点:
(无光泽 不能导电 红褐色 无延展性 易脆 不能被磁铁吸引)。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7、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8、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
9、淡蓝色(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铁钉变红,溶液变淡。
10、二氧化碳增加对全球环境的危害:(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土壤沙漠化③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
11、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上月球,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
4、月球地形是(环形山),形成原因是(陨石撞击)。
5、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
6、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7、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有各行星的特点
8、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9、(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0、北极星在(小熊星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
11、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1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是在(膨胀),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13、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4、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5、火箭发源地是(中国)。1700年前的三国就有了。
16、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中国第一个上天的是(杨利伟)现在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2、焚烧法的优点:(占地小,避免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产生大量垃圾。
4、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有毒垃圾:废电池,医疗垃圾)和(厨余垃圾)
5、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6、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7、(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8、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9、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10、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才能符合我们使用。
11、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1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13、白色污染是(塑料垃圾)减少白色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14、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是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海洋环境的恶化)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建立自然保护区。

『贰』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地球形成球体的原因:
由于地球本身的质量很大,所以地球的各部份之间的万有引力足以保持地球不会解体,从而地球的所有物质能够聚集在一起。也正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地球才能形成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也就是球体。
这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不是球体,那么在地球表面的各部份会出现高低不平的表现,则在长时间的跨度下,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等原因分解后,岩石会下落,将低处填满,这样一来,则最终会出现所有表面都距地心相等的结果,也就是变成了球体。
注:虽然我们知道现在地表上也有高山、盆地的不同地形,但是这些地形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结果,并且这种地形的差异并不影响地球在整体上是球体的结果。

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球体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因为地球的自转的影响。我们知道,地球绕自转轴旋转,自转轴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点和北极点,所以在地球上,这两个极点是不旋转的,其它的位置上的点都在旋转,而且越是靠近赤道的点,越是离自转轴的距离远,也就是旋转半径大,并且由于地球表面各处的旋转周期是相同的(24小时一周),所以旋转半径越大,则此处的旋转速度越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上的离心趋势也不同,速度越大的地方,离心趋势越大,所以在赤道处,离心现象最明显。这是导致地球在赤道处略鼓的原因。

题外话:太阳系中,位于小行星带的最大行星--谷神星就是球体的,而第二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的质量只是谷神星的三分之一,而它则没有能够形成球体,所以我推测能够提供强大的万有引力,从而使自己形成球体的天体质量的临界点就在这两个行星之间。

不过据我了解,目前应该还没有研究出来吧

『叁』 六年级科学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位3。8×10^23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10^13kW。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他们在燃烧过程中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从资源、 环境、 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趋势。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太阳能成为最引人注目,开展研究工作最多,应用最广的成员。 一般认为太阳能是源自氦核的聚合反应。 太阳幅射能穿越大气层,因受到吸收、散射及反射的作用,故能够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幅射能仅存三分之一,又其中70%是照射在海洋上,于是仅剩下约1.5×10^17千瓦.小时,数值约为美国1978年所消费能6000倍。未被吸收或散射而能够直达地表的太阳幅射能称为「直接」幅射能;而被散射的幅射能,则称为「漫射」(diffuse)幅射能,地表上各点的总太阳幅射能即为直接和漫射幅射能二者的总和。 可以利用太阳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太阳能从而节约自然资源。太阳还可以让植物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氧气。阳光还能够杀菌、消毒。

『肆』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第1课放大镜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科学概念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科学概念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科学概念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

的许多秘密。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第5课铁生锈了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背景和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1课地球的卫星 月球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第2课月相变化

科学概念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科学概念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第4课日食和月食

科学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第5课太阳系

(一)背景和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第6课在星空中(一)

科学概念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第7课在星空中(二)

科学概念

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第8课探索宇宙

科学概念: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

环境。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

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第1课一天的垃圾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第2课垃圾的处理

科学概念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3课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科学概念

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科学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伍』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六年级能懂的

中文名称:太阳系 英文名称:solar system 定义:(1) 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体系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2)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 所属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太阳系(二级学科)
太阳系 (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 太阳及其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目前仍属于假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1])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逆时针(右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 环绕着太阳运动的天体都遵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轨道都以太阳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并且越靠近太阳时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轨 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
道接近圆形,但许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则是高度椭圆的。 在这么辽阔的空间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阳系中每个轨道的距离。在实际上,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或环带,与前一个的距离就会更远,而只有少数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约0.33天文单位的距离上,而土星与木星的距离是4.3天文单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单位。曾有些关系式企图解释这些轨道距离变化间的交互作用。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与土星称为近日行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8 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这些星习惯上因为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而都被视为月球。在外侧的行星都有由尘埃和许多小颗粒构成的行星环环绕着,而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见的行星以五行为名,在西方则全都以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为名。 幸神星(Tyche):2011年2月15日消息[2],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新行星,质量或是木星4倍,将成为第九大行星和最大行星,轨道距离太阳有约15,000天文单位远。这颗位于奥尔特云外侧的气体庞然大物 - 幸神星(Tyche)是否存在的数据将在年底公布,科学家认为美国宇航局太空望远镜“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已经收集到这方面证据。丹尼尔·惠特迈尔和约翰·马特瑟根据彗星的角度,最先指出幸神星存在,可能主要由氢和氦构成,拥有像木星一样的大气,并有斑点、环和云团,可能存在卫星。当前命名为幸神星 - 掌管城市命运的希腊女神名字。
太阳(Sun)
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太阳也是太阳系里唯一会发光的恒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它有足够的质量让内部的压力与密度足以抑制和承受核融合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型式,例如可见光,让能量稳定的进入太空。 太阳在赫罗图上的位置
太阳在分类上是一颗中等大小的黄矮星,不过这样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误会,其实在我们的星系中,太阳是相当大与明亮的。恒星是依据赫罗图的表面温度与亮度对应关系来分类的。通常,温度高的恒星也会比较明亮,而遵循此一规律的恒星都会位在所谓的主序带上,太阳就在这个带子的中央。但是,比太阳大且亮的星并不多,而比较暗淡和低温的恒星则很多。 太阳在恒星演化的阶段正处于壮年期,尚未用尽在核心进行核融合的氢。太阳的亮度仍会与日俱增,早期的亮度只是现在的75%。 计算太阳内部氢与氦的比例,认为太阳已经完成生命周期的一半,在大约50亿年后,太阳将离开主序带,并变得更大与更加明亮,但表面温度却降低的红巨星,届时它的亮度将是目前的数千倍。 太阳是在宇宙演化后期才诞生的第一星族恒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恒星拥有更多的比氢和氦重的金属(这是天文学的说法:原子序数大于氦的都是金属。)。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的核心形成的,必须经由超新星爆炸才能释入宇宙的空间内。换言之,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宇宙中才有这些重元素。最老的恒星只有少量的金属,后来诞生的才有较多的金属。高金属含量被认为是太阳能发展出行星系统的关键,因为行星是由累积的金属物质形成的。 内太阳系
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是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短。 内行星 所有的内行星
四颗内行星或是类地行星的特点是高密度、由岩石构成、只有少量或没有卫星,也没有环系统。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成表面固体的地壳和半流质的地幔,以及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四颗中的三颗(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实质的大气层,全部都有撞击坑和地质构造的表面特征(地堑和火山等)。内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阳的内侧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运行在一个平面,朝着一个方向。 水星(Mercury)(0.4 天文单位)是最靠近太阳,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质量)。它没有天然的卫星,仅知的地质特征除了撞击坑外,只有大概是在早期历史与收缩期间产生的皱折山脊。 水星,包括被太阳风轰击出的气体原子,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气。目前尚无法解释相对来说相当巨大的铁质核心和薄薄的地幔。假说包括巨大的冲击剥离了它的外壳,还有年轻时期的太阳能抑制了外壳的增长。 金星 (Venus)(0.7 天文单位)的体积尺寸与地球相似(0.86地球质量),也和地球一样有厚厚的硅酸盐地幔包围着核心,还有浓厚的大气层和内部地质活动的证据。但是,它的大气密度比地球高90倍而且非常干燥,也没有天然的卫星。它是颗炙热的行星,表面的温度超过400°C,很可能是大气层中有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金星的地质活动仍在进行中,但是没有磁场保护的大气应该会被耗尽,因此认为金星的大气是经由火山的爆发获得补充。 地球(Earth)(1 天文单位)是内行星中最大且密度最高的,也是唯一地质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并拥有生命的行星(至今科学家还没有探索到其他来自太空的生物)。它也拥有类地行星中独一无二的水圈和被观察到的板块结构。地球的大气也于其他的行星完全不同,被存活在这儿的生物改造成含有21%的自由氧气。它只有一颗卫星,即月球;月球也是类地行星中唯一的大卫星。地球公转(太阳)一圈约365天,自转一圈约1天。(太阳并不是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火星(Mars)(1.5 天文单位)比地球和金星小(0.17地球质量),只有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它的表面,例如奥林匹斯山有密集与巨大的火山,水手号峡谷有深邃的地堑,显示不久前仍有剧烈的地质活动。火星有两颗天然的小卫星,戴摩斯和福伯斯,可能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 小行星的主带和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中最主要的成员,主要由岩石与不易挥发的物质组成。 主要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太阳2.3至3.3 天文单位,它们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扰动而未能聚合的残余物质。 小行星的尺度从大至数百公里、小至微米的都有。除了最大的谷神星之外,所有的小行星都被归类为太阳系小天体,但是有几颗小行星,像是灶神星、健神星,如果能被证实已经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可能会被重分类为矮行星。 小行星带拥有数万颗,可能多达数百万颗,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尽管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仍然不可能达到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主带的成员依然是稀稀落落的,所以至今还没有太空船在穿越时发生意外。 直径在10至10.4 米的小天体称为流星体。 谷神星 (Ceres)(2.77 天文单位)是主带中最大的天体,也是主带中唯一的矮行星。它的直径接近1000公里,因此自身的引力已足以使它成为球体。它在19世纪初被发现时,被认为是一颗行星,在1850年代因为有更多的小天体被发现才重新分类为小行星;在2006年,又再度重分类为矮行星。 小行星族 在主带中的小行星可以依据轨道元素划分成几个小行星群和小行星族。小行星卫星是围绕着较大的小行星运转的小天体,它们的认定不如绕着行星的卫星那样明确,因为有些卫星几乎和被绕的母体一样大。 在主带中也有彗星,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 特洛依小行星的位置在木星的 L4或L5点(在行星轨道前方和后方的不稳定引力平衡点),不过"特洛依"这个名称也被用在其他行星或卫星轨道上位于拉格朗日点上的小天体。 希耳达族是轨道周期与木星2:3共振的小行星族,当木星绕太阳公转二圈时,这群小行星会绕太阳公转三圈。 内太阳系也包含许多“淘气”的小行星与尘粒,其中有许多都会穿越内行星的轨道。
中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部地区是气体巨星和它们有如行星大小尺度卫星的家,许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马群也在这个区域内。此区没有传统的名称,偶尔也会被归入“外太阳系”,虽然外太阳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区域。在这一区域的固体,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于以岩石为主的内太阳系。 外行星 所有的外行星
在外侧的四颗行星,也称为类木行星,囊括了环绕太阳99%的已知质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都拥有大量的氢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层则有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该另成一类,称为“天王星族”或是“冰巨星”。这四颗气体巨星都有行星环,但是只有土星的环可以轻松的从地球上观察。“外行星”这个名称容易与“外侧行星”混淆,后者实际是指在地球轨道外面的行星,除了外行星外还有火星。 木星(Jupiter)(5.2 天文单位),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质量总合的2.5倍。木星的丰沛内热在它的大气层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征,例如云带和大红斑。木星已经被发现的卫星有63颗,最大的四颗,甘尼米德、卡利斯多、埃欧、和欧罗巴,显示出类似类地行星的特征,像是火山作用和内部的热量。甘尼米德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土星(Saturn)(9.5 天文单位),因为有明显的环系统而著名,它与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气层的结构。土星不是很大,质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60颗已知的卫星,泰坦和恩塞拉都斯,拥有巨大的冰火山,显示出地质活动的标志。泰坦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阳系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天王星(Uranus)(19.6 天文单位),是最轻的外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4倍。它的自转轴对黄道倾斜达到90度,因此是横躺着绕着太阳公转,在行星中非常独特。在气体巨星中,它的核心温度最低,只辐射非常少的热量进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卫星有27颗,最大的几颗是泰坦尼亚、欧贝隆、乌姆柏里厄尔、艾瑞尔、和米兰达。 海王星(Neptune)(30 天文单位)虽然看起来比天王星小,但密度较高使质量仍有地球的17倍。他虽然辐射出较多的热量,但远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3颗卫星,最大的崔顿仍有活跃的地质活动,有着喷发液态氮的间歇泉,它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行的大卫星。在海王星的轨道上有一些1:1轨道共振的小行星,组成海王星特洛伊群。 彗星归属于太阳系小天体,通常直径只有几公里,主要由具挥发性的冰组成。 它们的轨道具有高离心率,近日点一般都在内行星轨道的内侧,而远日点在冥王星之外。当一颗彗星进入内太阳系后,与太阳的接近会导致她冰冷表面的物质升华和电离,产生彗发和拖曳出由气体和尘粒组成、肉眼就可以看见的彗尾。 短周期彗星是轨道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长周期彗星的轨周期可以长达数千年。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被认为是来自柯伊伯带;长周期彗星,像海尔·波普彗星,则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有许多群的彗星,像是克鲁兹族彗星,可能源自一个崩溃的母体。有些彗星有着双曲线轨道,则可能来自太阳系外,但要精确的测量这些轨道是很困难的。 挥发性物质被太阳的热驱散后的彗星经常会被归类为小行星。 半人马群是散布在9至30 天文单位的范围内,也就是轨道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间,类似彗星以冰为主的天体。半人马群已知的最大天体是10199 Chariklo,直径在200至250 公里。第一个被发现的是2060 Chiron,因为在接近太阳时如同彗星般的产生彗发,目前已经被归类为彗星。有些天文学家将半人马族归类为柯伊伯带内部的离散天体,而视为是外部离散盘的延续。
外海王星区
在海王星之外的区域,通常称为外太阳系或是外海王星区,仍然是未被探测的广大空间。这片区域似乎是太阳系小天体的世界(最大的直径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质量则远小于月球),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柯伊伯带,最初的形式,被认为是由与小行星大小相似,但主要是由冰组成的碎片与残骸构成的环带,扩散在距离太阳30至50 天文单位之处。这个区域被认为是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的来源。它主要由太阳系小天体组成,但是许多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体,例如创神星、伐楼拿、2003 EL61、2005 FY9和厄耳枯斯等,可能都会被归类为矮行星。估计柯伊伯带内直径大于50 公里的天体会超过100,000颗,但总质量可能只有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许多柯伊伯带的天体都有两颗以上的卫星,而且多数的轨道都不在黄道平面上。 柯伊伯带大致上可以分成共振带和传统的带两部分,共振带是由与海王星轨道有共振关系的天体组成的(当海王星公转太阳三圈就绕太阳二圈,或海王星公转两圈时只绕一圈),其实海王星本身也算是共振带中的一员。传统的成员则是不与海王星共振,散布在39.4至47.7 天文单位范围内的天体。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以最初被发现的三颗之一的1992 QB1为名,被分类为类QB1天体。 冥王星和卡戎 冥王星和已知的三颗卫星
目前还不能确定卡戎(Charon)是否应被归类为当前认为的卫星还是属于矮行星,因为冥王星和卡戎互绕轨道的质心不在任何一者的表面之下,形成了冥王星-卡戎双星系统。另外两颗很小的卫星尼克斯(Nix)与许德拉(Hydra),则绕着冥王星和卡戎公转。 冥王星在共振带上,与海王星有着3:2的共振(冥王星绕太阳公转二圈时,海王星公转三圈)。柯伊伯带中有着这种轨道的天体统称为类冥天体。 离散盘与柯伊伯带是重叠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远的空间。离散盘内的天体应该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的引力扰动才被从柯伊伯带抛入反覆不定的轨道中。多数黄道离散天体的近日点都在柯伊伯带内,但远日点可以远至150 天文单位;轨道对黄道面也有很大的倾斜角度,甚至有垂直于黄道面的。有些天文学家认为黄道离散天体应该是柯伊伯带的另一部分,并且应该称为"柯伊伯带离散天体"。 阋神星(136199 Eris)(平均距离68 天文单位),又名齐娜,是已知最大的黄道离散天体,并且引发了什么是行星的辩论。他的直径至少比冥王星大15%,估计有2,400公里(1,500英里),是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阋神星有一颗卫星,阋卫一(Dysnomia),轨道也像冥王星一样有着很大的离心率,近日点的距离是38.2 天文单位(大约是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远日点达到97.6 天文单位,对黄道面的倾斜角度也很大。 美国加州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2003年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现了这颗行星,编号为2003UB313,暂时命名为齐娜,直到2005年7月29日才向外界公布这个发现。据悉,各国天文学家于2006年8月24日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否认其为大行星。 据介绍,齐娜的直径约一千四百九十英里,较太阳系边缘的矮行星冥王星还要大七七英里。而齐娜距离太阳九十亿英里,这个距离大约是冥王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三倍,也就是大约97.6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齐娜绕行太阳一周,得花五百六十年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体,是“库伊伯尔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温度低,约零下214℃,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这个星体呈圆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两倍。他估计新发现的这颗星星的直径估计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这个星体与太阳系统的主平面保持着45度的夹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轨道都在这个主平面里。布朗说,这就是它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
最远的区域
太阳系于何处结束,以及星际介质开始的位置没有明确定义的界线,因为这需要由太阳风和太阳引力两者来决定。太阳风能影响到星际介质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距离的四倍,但是太阳的洛希球,也就是太阳引力所能及的范围,应该是这个距离的千倍以上。

『陆』 六年级科学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还有什么星体

2006年被除名大行星的冥王星(现在被规为矮行星)、各大行星都有的卫星、慧星、流星体、众多小行星、太阳以及弥漫的行星际物质。

『柒』 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资料卡

太阳是抄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 太阳单位)1.49597870×10^11 米(1亿5千万公里) 一个天文单位长度
日地最远距离 1.5210×10^11 米
日地最近距离 1.4710×10^11 米
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相差 500万千米
视星等-26.74 等
绝对星等4.83 等
热星等-26.82 等
绝对热星等4.75 等

『捌』 六年级科学太阳系要弄清楚哪些内容

1、微物类非微命体通要借助显微镜才看清楚
2、第揭微物秘密荷兰列文虎克
3、牛奶变酸奶酸奶种名乳酸菌细菌适宜温度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发酵酸奶
4、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细菌自制造食物细菌植物身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快
5、霉条件温度、水、空气、营养等
6、英细菌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泌某种物质能杀死些细菌种物质称青霉素
7、物、植物都由细胞组细胞构命体积木
8、英物理家文家胡克早观察细胞科家
9、古希腊者亚士德认月食月球影遮住部边缘圆弧形所球球体或近似球体;海边船离港口船身逐渐隐没看船帆说明海面弯曲
10、球赤道周4009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球表面积510067866平千米
11、球表面形态高原、平原、山、峡谷、海洋岛屿等
12、描绘表形态沙盘模型、图摄影
13、通震核试验产震波探测球内部构造震波坚硬岩石传播较快较软岩石传播较慢
14、球由壳、幔核几部组
15、火山由于熔融岩浆沿着壳薄弱带喷发形
16、壳岩层相互挤压发褶皱褶皱突断裂剧烈震释放巨能量造严重破坏震
17、喜马拉雅山世界高山脉科家山体岩石采集鱼龙、鱼、海藻海螺化石说明远古代海洋
18、期风吹晒、雨水冲刷、物破坏等作用表岩石破碎程叫做风化;风化岩石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程叫侵蚀
19、物质变化两类类仅仅形态变化没产新物质;另类产新物质变化
20、产新物质变化颜色改变、产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
21、铁锈特点红褐色、松软、容易吸收水
22、铁锈条件需要水空气
23、像白醋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物质叫酸性物质;像碱水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物质叫碱性物质
24、像紫甘蓝水遇酸变红、遇碱变绿物质叫酸碱指示剂
25、用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
26、用肥皂洗衣服肥皂渗透织物油污间拉着油污投身水衣服洗干净
27、意利物理家、文家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月球看环形山、高月海;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乘坐阿波罗号飞船功登月球
28、月球没空气没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高达100摄氏度低降至零170摄氏度;月球引力球1/6
29、太阳并总直射赤道球绕太阳旋转稍稍些倾斜;太阳直射点照球斜向太阳半球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处于冬季
30、太阳系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太阳系已知八行星50颗卫星数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八行星水星、金星、球、火星、木星、土星、王星、海王星
31、星空88区域称星座;每星座恒星连同图形古代用神物或物星座命名
32、北斗七星熊星座部;北极星熊星座亮星
33、望远镜光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体发线电波;运载火箭速度达7.9千米/秒能挣脱球引力围绕球运转;逐级加速级火箭实现目设计
34、我神州5号宇航员杨利伟第位进入太空宇航员;神州6号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35、金星表面温度高火星表面温度低没发现命存
36、类发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太阳系其带着我类照片图等信息
37、根据猜测叫假设科史重要结论提假设始
38、德科家魏格纳提陆漂移说科家寻找证据证明假设确
39、些实验事物内部结构、运变化程进行模拟种实验叫模拟实验
40、比实验种特别收集证据通意识改变某条件证明改变条件实验结关系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