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语文病句做法总结 最好有例子的讲解
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⑵ 高中语文如何复习病句
一、辨析病句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高考《考试说明》指出,典型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这六种病句类型要熟练掌握,为辨析病句打下良好基础。
二、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熟练掌握病句类型是从纵的方向熟悉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题感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题感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三、常见病句的标志词语:
七个“词”
1、介词:
(1)是否滥用介词造成淹没主语。
(2)介词是否错用。
(3)介词是否残缺;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4)“对”“对于”是否主客体倒置。
2、 代词:
句子若出现代词,如“这”、“此”、“他”、“自己”等,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有无歧义。
3、数量词:
(1)累计、至少、最多、最低、超过、达到、近、左右、大约、平均等词,后边要跟确数。
(2)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
(3)船只、星斗、年华之类的集体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4)数量词如果修饰中心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应仔细辨别。
(5)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连用,如“五十岁上下左右”等。
4、否定词:
(1)奇数重否定为否定,偶数重否定为肯定。
(2)特别要注意隐性否定词,如“阻止”、“避免”、“杜绝”“切忌”、 “难免”等,这类词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用法,就不易辨别语病。
(3)反问句本身就相当与一重否定,不要误用多重否定。
(4)特别注意 “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不要误认为双重否定。 误例: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例句不合逻辑,应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5、反义词(两面词):
句中出现正反意义的两面词,如“是否”、“能否”、“是不是”、“高低”、“成败”、“好坏”、“优劣”等词时,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是否恰当。句子如果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就是病句;反之,句子前后都出现两面词(含可理解为正反意义两面的词),互相照应,则不是病句。
误例:电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否则自相矛盾。)
6、关联词:
(1)是否成套使用,是否搭配恰当,是否多余。
(2)位置是否恰当,在复句中,如果分句主语一致,那么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之前。
误例:不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不是”应移到“质量”一词之前,因为这个复句的前后分句主语一致。)
7、谦敬词:
误例: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令尊”是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此句用来指自己的父亲,不得体。)
三个“字”
1、是:
(1)主宾搭配是否恰当;(2)是否存在宾语残缺。辨析这类病句时,最好借助“去枝叶,理主干”的方法,简单易行。
2、的:
(1)多用或少用“的”字极易造成表义不清;(2)多用或少用“的”字易把修饰词误用作动词而造成语病。
3、和:
(1)能否并列;(2)语序是否恰当;(3)是否会因照应不周导致搭配不当。
四、辨析病句的思路和步骤:
1、检查句子里单个的“词”是否“恰当”
(1)使用场合对象恰当。如:对”、“对于”大都数情况能通用,但当“对”表示“对待”和“向”之意时,不能换成“对于”。可以说“组织上对他真是做到仁至义尽了。”,不能说“她战胜了疼痛,对伙伴们笑了笑。”(前一句的“对”是“对待”之意,后一句的“对”是“向”之意,这两句中的“对”不能换成“对于”)
(2)情感色彩恰当。如:“不刊之论”是褒义词,指“好得不能改动的言论”,不能说“这篇文章糟糕透顶,真是不刊之论”。
(3)表意程度恰当。表意程度高低要与相应的情景一致。如:“排山倒海”是一个描绘力量、气势非常大的词语,不能用于力量、气势很弱的情景,不能说“小鸡们以排山倒海之势飞过水沟”。
2、检查单句内部“词”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1)单句主干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
单句主干指主语、谓语和宾语,或者说主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必须注意:由于主干前后加了较多修饰词,我们可能找不准甚至找不出主干,查找主干连接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中心语。所以首先必须找准和找出主干,然后逐一检查主干的并列项之间的搭配是否连贯一致。典型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主干缺少必不可少的部分、主干搭配不当。
(2)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包括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心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常出现的问题是修饰不当、修饰顺序不对、修饰语没有修饰对象。
(3)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单句内部词语的连接,除了主干连接、修饰语中心语连接外,还有若干修饰语或中心语、关联词语的连接,我们简单地称为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
⑶ 高中语文病句修改技巧有哪些
病句的类别很多,主要还靠平时多读多练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⑷ 高中语文的病句选择题老是错怎么办
选择题主要是语音、病句、成语三种类型。语音只有积累把握常错的音和字;病句一般考的也回就那答几种搭配、矛盾、残缺等只要多熟悉语法结构就行了!成语多数是背出来的,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和一些多意思的成语,还有别被一些成语的表面意思迷惑。而语言运用则靠自己平时的阅读但是更重要的是审题根据要求一切都好!古诗鉴赏只要把握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技巧还有一些社会背景,掌握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对于阅读理解部分有现代文和实用类及论述类,我想你们老师一定有一套答题模式他会针对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希望你能提高成绩!
⑸ 高中语文病句答题方法。。。
巧妙识别语文病句的几种方法
常见的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少主语——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例如: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感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此题去掉“通过”即为正确。
2、发现语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只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如:
例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
例3、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4、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例2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它们之间不能并列;例3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例4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
3、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5、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句中,前半句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而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子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子中的另一部分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4、发现句子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6、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是适得其反。
这个句子是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细心判断,该句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例7、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句子的意思“不”应该去掉,因为“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
5、发现句子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例8、《三国演义》对于很多人都很熟悉。
例句是将主客颠倒了,应该为“很多人都很熟悉《三国演义》”。
6、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9、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该句中,他的女朋友,指的是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7、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0、日被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9亿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在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该句中,“达9亿人民币以上”的 “达” 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
8、发现“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11、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9、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例12、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
10、发现“不管”或“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1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 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希望你满意,祝学习进步!
⑹ 高中语文的改错技巧
一、辨析病句的步骤
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的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而又准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
1.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走下一步了。
2.从语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
3.如果一个句子在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就应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
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就是对病句的辨别和认识,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名著,增强语感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用这种方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需要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2.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如:“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这个句子,凭语感很难看出有什么错误,但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句子中的定语出了问题,即“大批”与“队伍”搭配不当
3.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如:“不论什么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能成才”这个句子,读起来通顺,语法上找不到错误,经我们一推敲,就会发现句子把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误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要把“只要”改为“只有”,把“就”改为“才”,句子就没有毛病了。
4.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如:“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别扭,是否有毛病还拿不太准,这时,人们可以仿照一些句子:“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衣服用的是布做的”,我们可以知道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样就能推断出那个句子是错误的。
5.规律标志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失当的错误;出现了“忌”“禁止”“防止”“预防”等词的句子,其错误也往往出现在否定失当上;有“能否”“是否”“成败”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能对应的错误;介词出现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掩盖主语的错误;概念并列时往往出现包容与交叉的关系等等。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点,准确地找到错误所在,从而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具体情况见下文。
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情况
1.关注介词
出现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2.关注代词
出现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3.关注否定词、否定句
出现疑问句或者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4.关注连词
出现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5.关注正反词语
出现正反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6.关注多义词
有的词句可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这就容易造成语意不明。
7.关注文言词语
出现闻言词语和书面语,可能是语义重复或语义矛盾。
8.关注数量短语
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等。
9.关注并列短语
出现并列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语意不明。
10.关注多重定状语
出现多重定语或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⑺ 高中语文病句修改的有效方法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没有捷径.
1.掌握常见病句类型
2.多做题,增强语感
3.很多题目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学会缩句
最关键的是语感,高考时间有限,不允许一个个分析句子成分,语感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