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步骤
利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同时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专阅历问题,导属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程,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而且课本上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苏州园林》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与视频图画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
㈡ 如何运用微课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教学的论文
同学你好,这个我是会的,,能够帮你
㈢ 结题论文:如何将高中英语微课教学与高效课堂有效结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微课程教学也渐渐走进我回们的视野,但答还未被我们多数教师所使用。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各地高效课堂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随着近几年的实践,高效课堂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为了使高效课堂真正高效,我们探索将微课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探索真正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㈣ 高中语文教研微课《小说阅读教什么》教案
一.课袭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㈤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作用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科学预习。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预习类微课学习资源,可发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与筛选学习难点这双重功能。例如针对《苏州园林》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微课《小丁带你看一看》就能借助于图像演示、写作顺序分析、景观特点探讨以及写作手法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不仅降低了整个教学的难度,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在课堂学习之后再进行微课温习,能更有效地巩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例如在语文学习之后,有学生认为自己某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讲解的微课。不同教师的设计理念、组织过程、图像资料或影音视频各不相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非能全部理解,这就需要巩固加强。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深入分析。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解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公认的难点,微课《文言文学习六要》就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学好文言文的技巧,要求学生心到、眼到、口到。在文言文学习中抓住五个学习技巧:一是分层背诵法,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理清思路进行分层背诵,避免死记硬背,实现快乐背诵;二是思考提问法,在预习基础上筛选出难点内容,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通过这样重点突出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三是语意推断法,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语意的分析推断;四是对应翻译法,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运用增补、调配的方式将文言文的翻译落到实处;五是归类积累法,指导学生备好笔记,经常进行文言文学习的归纳、比较以及积累,提高文言字词分析能力。学生经常通过微课进行补课,可以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㈥ 高中语文什么内容可以在10分钟之内讲完。适合上微课的
这个是理念问题,不是什么内容可以10分钟讲完.
微课的产生来源,建议这回位老师先研究好.
可以这答样说,什么内容都可以.但是大型的知识要分解为n个10分钟内.
过去是粗线条管理,现在要精细化,这就是微课的来源.
㈦ 关于微课的论文怎么写,我是学软件的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版看一下写作方向权?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㈧ 语文微课如何做
基础类,例如修改病句的类型概括作文教学,类似于微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古诗鉴赏,时间也是刚好就10多分钟可以讲完拓展类,类似于文学常识一类
㈨ 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信息技术逐渐与语文学科进行良好整合,大量资源的投入,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乐于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不仅如此,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了信息技术介入语文学科教学当中的时候,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 明确学科,明确目标
通过“八五”到“十一五”这么长的时间,我校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教师能独立制作flash课件、或者专题学习网站,这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为培养其语文学习素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的基础。但是,从实践操作当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资源仅仅是为了解决预设的教学环节当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且,教师在利用资源的时候没有特别明确资源在此处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某个教学环节当中使用资源的目的是什么?有时,一节语文课由于资源使用或者环节设计中的问题,感觉是为了用资源而用资源。所以,教师在使用资源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科性以及这节课所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这节课是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而其中的资源以及媒体使用是为了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并且,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比如,在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雨铃铛》一课中,教师使用了许多资源,如:ppt课件、flash课件。这些看似繁多的资源,会让老师分不清重点。但是,上课老师合理地利用了这些资源让学生没有多而杂的感觉。由于教师采用的随文识字,所以,教师首先利用ppt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在电子课文上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模仿老师给出的范例在书本上进行勾画,并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字中,“铃”字是要求书写的,并且这个字的笔顺与笔画最容易出错,所以,老师利用flash课件,演示了这个字的笔顺与笔画,让学生跟着书空,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以,只要我们明确了学科以及本课目标后,我们就能很好地使用资源,不会给人以“为用而用”的感觉。
二、 尊重学生,共建资源
新课程标准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点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更需要在整体教学流程中体现,即从准备——行课——反馈等等都可让学生全程参与。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准备上课资源是一件“费时费工”的事情。也许之前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而课堂上的使用仅仅只需要几分钟。这就造成了老师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并且,老师习惯了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让学生勾出生词、读熟课文等等。可是每个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老师就不能一一检查到。这样的作业,效率就不高,很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而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减轻了老师准备时的负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吃透”教材与学生中。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并且在教学流程中地位是与老师平等的,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而非仅仅是聆听老师“教诲”的从属地位。并且,学生思维方式与老师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与老师不同,老师不能完全预设到学生的想法。
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当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收集了些与“地球”相关的资料,预设让学生了解地球、爱护地球等等。但是,在上课过程当中,学生举起手中的资料向老师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不准确,因为从他查的相关资料显示,也许在广袤无垠的宇宙当中存在着与地球环境相类似的星球。我们应该了解地球,爱护地球,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为人类找到第二个家园。学生的问题一提出,得到了老师与同学充分的肯定。其实,这个也是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但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源的查找当中。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灵活运用,注重生成
当我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则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其次,课堂当中的资源是静态的,但是学生思维是动态的,老师就需要具有灵活运用资源,掌握课堂动态平衡的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收集课堂临时生成的资源。
如,在讲授“汉字的演变”时,老师事前将各个时期的汉字图片存入电子交互式白板当中。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是表义的文字,并且汉字的演变是由图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的方块字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并且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仅仅是从文字或者语言的表述上,很难让学生了解这个演变的过程,很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河”的偏旁是“三点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不能预设学生会以怎样的方式、顺序来提出相关问题,所以,利用了交互式白板这个媒体资源,交互性”强的特点,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再如,在教授《春》这课时,由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于很多春天的景色并不了解,老师同样准备了许多春天相关图片,帮助学生体会、感悟。不仅如此,老师利用交互式白板这个媒体资源,教会学生进行批注。在最后拓展环节,老师让学生仿写“春天像,_”,学生在前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写出了许多具有他们特点的,优美的句子。这些资源就是课堂当中临时生成的,为了不让这么珍贵的资源流失,教师则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保存功能,将有这些好的句子板书在白板上,最后利用软件保存上传到我们的资源库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学生不懂,老师之前也没有设计到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及时利用教室里的电脑,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解决,不将问题留在课后,扩大课堂的容量,拓宽学生信息的来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资源的能力。
通过老师的灵活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突破了重、难点,不仅使课堂容量增大,更让珍贵的资源得以保存。
四、 激励评价,促进成长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书的世界》当中,老师利用flash技术制作了一个分类的游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97%的学生正确完成测试游戏,只有3%的学生存在一定问题。而老师通过鼓励,让这3%的学生反复训练,最后也顺利完成。在这反复训练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出现烦躁的情绪,反而兴趣盎然,很快就掌握了。同样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得到效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则在于老师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特别是在党“十七”大以后,国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而所谓的“负担”则是学生不喜欢的重复的作业或者练习,如果我们换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巩固我们的教学,那么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吗?
因此,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资源,不仅可以减轻老师准备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资源的能力,逐渐转变过去“教”与“学”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便能为学生创造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切实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样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㈩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和使用结题报告怎么写
教师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专教学策略的属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古人云:“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微课的设计相当重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设计活动,语文教师要做到:(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