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发布时间:2021-01-20 23:39:49

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读书笔记

词语解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其他地区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文章分段
1-6为第一段,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准备。
7为第二段,详细描绘了除夕夜北京的热闹场景。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8-10为第三段,写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前这段时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11、12为第四段,写北京过春节的三次高潮: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13为第五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投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当中。

中心

本文通过描写北京春节的特点,写出了北京地区过春节时的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使我们又一次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的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写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福建简称;粤,东北简称
课文主要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③ 求几篇小学听课记录,最好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都有,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谢谢!

你自己可以去网站找找小学一至五年级课件下载~~~~

④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听课平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下册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从精彩片段来看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1、总内喜欢在别人面容前吹嘘自己的探险的经历。看出汤姆是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2、虽然害怕凶悍的乔埃,但为了正义还是出庭为彼得作证。看出汤姆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3、自己从山洞归来,十分疲惫,但听到小伙伴哈克生病了,多次去探望。看出汤姆是个讲义气的孩子。

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的主要内容。

17课: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回敢、见多识广的农村答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课后问题(2)、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在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观鱼几件事。闰土给“我”留下了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印象
(3)“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生活在高院里,不能广泛的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
18课: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伯父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关心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敬爱和深切怀念之情。
本文是回忆录
课后问题(1)鲁迅给我留下了爱憎分明、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印象。
(2)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殡仪馆里”
第二部分“谈《水浒传》”
第三部分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救助车夫
第五部分关心女佣
(3)“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社会非常黑暗,“碰壁”是指在同反动势力左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这样可以么?

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课「金色的脚印」的预习笔记

我不管你要什么,反正我所有的笔记就在这了。
文章目的:如果人与动物之间能版和谐相处,这个世权界就会更加美好。
问题一(导读里的):说说老狐狸为了求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答1:1.调虎离山 2.深入虎穴
重点句1:第2自然段,从“光秃秃的做树林上边。。。的月亮”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觉到的小狐狸的处境。
重点句2:第4自然段,从“只见一只大狐狸。。。哆哆嗦嗦的鸡”这句话写出了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
重点句3:第21自然段,从“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温暖着他的身体”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美好。
重点句4: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迎着耀眼的朝阳。。。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中“金色的脚印”有两个意思。1.映在雪地上的狐狸的脚印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金色的。2.狐狸一家生死相随的浓浓亲情以及他们对人类的友善。
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和第3课的读书笔记

你没有提供课文怎么帮你写呀,给你提供方法吧
读书笔版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权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