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选修鲁迅

高中语文选修鲁迅

发布时间:2021-01-20 16:35:36

⑴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哪些是鲁迅的作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少年闰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社戏》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长和<山海经>》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鲁迅自传》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藤野先生》、《孔乙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呐喊》自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节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药》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阿Q正传》

⑵ 鲁迅有哪些文章选入中学课本分别选自哪

1、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简介: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2、七年级下册《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简介:

《社戏》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3、七年级下册《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简介:

《风筝》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4、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简介:

《藤野先生》这篇文字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5、九年级上册《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简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六自然段开始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结尾,这一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和感受。

6、九年级下册《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简介:

《孔乙己》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⑶ 想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还有哪些

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册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回君》

必修二 第三册答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楼上说的有的是初中的,有的没有。

原来的有:
《呐喊》自序(鲁迅)
祝福 (鲁迅)
拿来主义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灯下漫笔(节选)(鲁迅)

阿Q正传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确实大大的缩水了~

回答希望满意~

⑷ 请问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里还有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吗是哪个版本的

有!!!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⑸ 人教版的所有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文章有哪些

有纪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祥林嫂,药

⑹ 高中语文里有鲁迅的文章吗

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1、必修一:第一册第三单元第7课《纪念刘版和珍君》
2、必修权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3、必修二:第四册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

简介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⑺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学过哪几篇鲁迅的文章

少年闰土、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雷峰塔的倒掉、狂人日记、社戏、药、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祝福、故乡、风筝

⑻ 高中语文全6册整理

重点篇目概述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
作者:梁衡
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
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 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
作者:史铁生
线索:合欢树
故事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
作者:欧•亨利(美国)
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常春藤叶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法:1、欧•亨利式结尾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葛剑雄
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
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
作者:栗良平
主要人物: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
线索:阳春面
开端: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
发展: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重点篇目概述

《老王》(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杨绛
写法:片段组合(送冰车费减半;送医问钱够否;送鸡蛋香油)
情感: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呼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己不能平等对待老王的愧怍之情。
文眼: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项链》(作者、线索、主要人物、写法)
作者:莫泊桑(法国)
线索:项链(借、戴、丢、找、赔、知真相)
主要人物:玛蒂尔德夫人
写法:留白艺术 伏笔艺术
主题:文章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对马蒂尔德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真相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高贵、奢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视为玩物的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萧红
写法:生活细节描写
情感: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更真实可亲的鲁迅,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的一面:他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同时也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鲁迅的“笑”:神态描写(鲁迅的笑)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诚真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②笑声冲下楼梯来——明朗、可亲可爱、与普通人一样
③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和萧红几乎天天见面还说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幽默,透着风趣,像个孩子,有着普通人的普通心。

《小溪巴赫》(作者、小溪寓意、写法)
作者:肖复兴
小溪寓意:既象征巴赫音乐的特色: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又象征巴赫的品格:小溪永远清澈(清静圣洁),小溪从不张扬(本性安详),小溪穿行于山道林莽之中(不畏艰难),小溪一路跳动着一直奔流到海(目标执著,持久地令人感动)。
写法: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马克思的贡献)
悼词
作者:恩格斯
马克思的贡献:政治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家——数学;革命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
艺术特色:
1、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
2、语言方面:①严密性逻辑性,如关联词的运用(限制性作用、上下前后的关联) ②丰富的情感色彩,如修辞讳饰: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 》(作者、五烈士、情感)
作者:鲁迅
左联五烈士:白莽、柔石(迂)、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情感:本文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哦,香雪》(作者、象征手法)
作者:铁凝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 铅笔盒、火车、大山(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封闭传统的象征);
对比手法——台儿沟通火车前后的比较
前: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后: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细节

《变形记》(作者、流派、寓意)
作者:卡夫卡,奥地利作家。
流派: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荒诞派鼻祖。
寓意:本文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父母妹妹)的冷漠。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马丁•路德•金
梦想是平等
演讲辞的特点:
内容上: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
语言上:句式整齐或骈散结合;善用短句、呼唤语等、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

⑼ 近日,人们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了。据此,社会上看法各不相同,

可以理解:名家佳作在入选语文教材后一定要适应孩子的感觉和需要,内一些名家作品颇具深容度,尤其鲁迅的文章比较难懂,所以适当删减也是有好处的。尽管一些经典的文章被删除的确有些可惜,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教材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一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鲁迅作品在今天究竟是不是“鸡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究竟有没有普遍地、完整地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篇目的减少,并不说明我们在丢失和否定,只是多元文化下的必然选择。
不宜过分删减: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积累,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如果一个社会还需要勇气和担当、需要独立和批判精神的话,那么,鲁迅的声音仍然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⑽ 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课标现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专册属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册

第一单元

2、《祝福》

第四册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与高中语文选修鲁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
© Arrange www.xszzw.net 2017-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