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古文视频教学

高中语文古文视频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19 13:50:40

⑴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言
自2001年9月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新课标改革,而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水平和教学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高中生掌握好文言文,不仅能够奠定传统文化底蕴,还能够汲取民族智慧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通过文言文架起与古代先哲圣贤的沟通渠道,陶冶情操、汲取文化素养,锤炼当代学生的思想。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缺少对文言文的理解等,再加上高考硬性指标的要求,在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不高,因此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强化文言文诵读能力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先是理清思路,再介绍重点和难点词汇,最后串讲文章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挤压文章朗诵的时间,不得已文言文的背诵被搁置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但是实际上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韵律、文字描述、文章架构方面的差别,古文在吟唱中才能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和兴趣,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背诵和朗读文言文,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将朗读放在高中语文课堂的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方式下参与朗诵。学生掌握了话语停顿和文字断句后,再缕清文章思路、介绍文言文重点难点和串讲文章,最后理解了文言文思路后的朗诵,这样一连串下来,诵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学生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高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欠缺,建议教师从历史背景、学生互助学习、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引入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和作者的立场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了解文章所在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学习文言文知识,思考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学习先哲圣贤的思想智慧,引导学生在辩证理论的思想下考虑和分析问题。
其次,引导高中生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在学生的互助合作中增进同学情谊,通过反复诵读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不懂的问题,联想古代历史并反思现代生活,在小组讨论中牢记文言文知识和进行自我反思,不仅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再次,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开展视、听、触觉等多种方式语文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中搜寻和下载丰富的文言文相关内容,并挑选合适和正确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上,除了强化背诵能力和提高理解力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文言文知识的欲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通过介绍作者背景这种单一的讲解流程,学生兴趣不浓,课堂学习氛围不佳,时间久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产生疲惫感。因此,新课标下,应摒弃死板的教学方法,搜集古代影视作品和带给学生视听感受,将前后文言文作品串联起来,温故而知新,学生对已学的文言文产生兴趣,渴望继续学习古代文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文学素养的知识迁移中检查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用先哲圣贤思维反思现代生活的得与失。
五、引导和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通过逐句解释的方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产生疲惫心理。新课标下应以点拨引导学习为主,让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我反省,在对难以理解的特殊词句做出详尽分析后,应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整体思路和大体脉络。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文言文资料和背景拓展相关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内涵。如通过《出师表》引出《陈情表》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出师表》的评价设问为什么要陈情,陈情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层层设问,在合作小组中相互提问和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答案,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找寻文言文知识的正确答案。

⑵ 高中语文古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高中生应该就是成年人了,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了。学习古文的,一方面版是要考试的,教学大纲的权要求。另一方面,古文就是古人的智慧。学习是个过程,看看别人的思考能力,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你才能成熟起来,难道考试会考漫画非主流,还是考试会考古文呢?学的过程很痛苦,要背诵,要理解,诗词虚词的用法,意义。但是,我建议你可以结合历史,纵观全局来看,来理解。你可以把古文中有用的东西,你明白的道理,好好的掌握。以后会用到的。作文上用一个句会增色不少。当然,关键是你的兴趣。你觉得很不喜欢,那你就要死学了,不过没意义。毕竟考试不会出原题。如果你慢慢的领悟,可能你会有点眉目的。多去看看作者的介绍。古文的产生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

⑶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

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掌握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 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 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 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⑷ 高中语文老师文言文该如何教

首先,实词要给学生讲清楚,还可以引申一些已经学过的东西.
其次,翻译句子专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自己属翻译,而是把重点句型和字,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来翻译,从而达到文言文翻译中的“达”.
以上都是很模式化的.
上课的时候这些都要放的稍微靠后一些,课堂的前半段,是讲作者,除了生平以外,重要的是讲一些故事,这个作者发生的趣事,当然,这个就要看老师的水平了,老师的才华,老师读过多少书,也是从这看出来的.
至于在平常日留作业方面,让同学准备一个文言文的本,上面有通篇翻译,有实词翻译.就可以了.经常考,以督促学生经常看.至于做其他的题,那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应作为重点.

⑸ 求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的朗读的音频,所有的所有的。

可以去搜索这几个字去找找,
文言品读 音频下载

⑹ 高中语文古诗词讲课时如何运用朗诵教学法

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面对优美的韵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朗读呢?
1、“识得庐山真面目”——范读再现韵文的旋律。
无论是诗词还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韵律,或整齐对仗,或参差错落,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标准朗读录音能给学生以示范,解决识字断句的问题,尤其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范读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后,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或齐读或单读以求知识的巩固。
2、“用我的声音触摸你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对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不同的读者在朗读过程中对同一句的语速、语气及重音的处理各有不同,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有的学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时高昂急促掷地有声,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再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有的学生读“君不见”时较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通,“天上来”达到语调最高处,“奔流到海”气势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复回”则如瀑布飞流直下,深惋悲叹。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学生对诗人对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再创造。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朗读,学生就不会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能养成独立的审美习惯。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配乐朗诵
诗最早是唱出来的,诗与音乐可谓情同手足。诗词歌赋以其优美的旋律陶冶着、感动着人们,以达到或兴或观或群或怨的目的。因此,在韵文的教学中,万不可忽视音乐的存在,忽视音乐之于韵文教学的功用。韵文的风格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含蓄婉约;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轻快明丽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给这些美文配以风格相似的音乐,则如红花配之以绿叶,蓝天点缀以白云,相互彰显,互为衬托。精美的配乐朗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听者在音乐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语言美音乐美双重的熏陶。例如给《再别康桥》配以大提琴曲《天鹅》,《天鹅》舒缓优美的旋律对表现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眷恋起到强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于天鹅恰如康桥之于作者,二者互为衬托,能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而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旋律低沉忧伤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离别的伤感相辅相成,催人泪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配乐朗诵比赛,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融入诗文的境界中,让文学音乐一起提升学生的思想审美境界。

⑺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怎么上最有效

文言结合,既注重闻言基础知识,也注重文章的结构和内涵。给学生一定的趣味,引导其学习。

⑻ 教师如何把高中语文文言文讲得生动

我的体会是,要放开眼界,纵横联系,让学生有新鲜感。比如讲《张衡传》,要让学生带历史课本,联系其中张衡与地动仪的内容,尤其是看着历史课本中的彩图,会比你一个字一个字讲地动仪结构的文字强得多。

⑼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

1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即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应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揣摩、判断,并注意课上老师的讲解、说明。“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学习,无疑事半功倍。而课后复习则应注意归纳、积累。同学可以侧重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以期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知识理解。
2高中语文文言文找准读音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

3高中语文文言文归纳总结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

4高中语文文言文勤于独立思考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

5高中语文文言文熟读成诵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最好学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

⑽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

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论语>选读》背诵部分
《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背诵部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背诵部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背诵部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
《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背诵部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背诵部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背诵部分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背诵部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古文视频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