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重点

发布时间:2021-01-19 00:58:14

❶ 求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的重点复习资料。

●《沉浮》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观察实验

1. 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

简答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动热》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实验:

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

●《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科学实验:

1、摆的研究实验。

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

3、关于摆长的研究。

●《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1、像打开油漆桶的铁片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有三个: 、 、 。

2、下面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开瓶器、榨汁机、独轮手推车)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镊子、筷子、烤肉夹子)属于又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费力的杠杆有: 。(剪刀、钉锤、撬棍、拔钉器)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叫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要想又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使用 。滑轮组组数越多越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省力)

4、如果把滑轮看成是一种杠杆,你会找出杠杆的三个点吗?你能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吗?

5、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越长越 。

6、本单元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机械有: 。

7、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 等机械原理。 (杠杆、轮轴)

8、我们身边应用了轮轴原理的地方有: 。(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门锁的把手、扳手)

9、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地方有: 。 (菜刀刀口、楼梯、盘山公路、立交桥的引桥、钉子的钉尖、斧头、剪刀的刀口、螺丝钉的螺纹)

10、在杠杆中,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 。(省力、费力、等力)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 。

2、试验发现: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状,通过改变 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3、建房时承重横梁的安放是横着还是立着,理由是 。(立放理由:立放厚度大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4、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个部分收到压力时会产生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 ,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5、锅盖、安全帽、天文观测台的形状都叫 。你知道生物体中的拱形和其他拱形吗?

6、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他的优点是: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

7、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我们通常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 。

8、高塔不倾倒的秘密是: 。(上小下大、下轻下重)

9、拉索桥分为: 和 。(斜拉桥和悬索桥)

10、拉索桥通常由 、 、 组成。(钢缆、桥塔和桥面)

❸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能及能的形式,能的转化,能的转移,能源,水与生命,水的净化,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燃烧,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动植物与大气间的交换,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❹ 请高手帮忙整理一下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会测量自己身高和体重并记录。
2.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绘制自己从入学到现在身高、体重曲线图。
3.引导学生通过从曲线图上得到的信息,发现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长状况和在同龄学生中所处的水平。
4.九-十岁(或十-十一岁)这一年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一岁这一年间。
5.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十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了解)。P5青春期身体发育表(了解)。
7.P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8.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10.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P8公式,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并绘制成统计图。
1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包含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迷恋电脑。(6)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遗传。
2.子代与你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变异,变异普遍存在。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为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4.P20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P21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
第三单元 进化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生的,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2.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
3.我们可以通过恐龙的化石了解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5.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
7.科学家发现:(1)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2)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相比,变化不大。
(3)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他们是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有的被证明是错误。
9.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10.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的共同的祖先。
1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这种规律叫做自然选择。
12.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着,进化着。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声场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相互合作、敌对关系。
3. 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领:A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再长期适应沙漠华宁的过程中形成的。B骆驼的驼峰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带可以为它提供水。C再阳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犹豫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线的强弱不同,能破坏和散发身形的轮廓。从草地里望去,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从而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更多的攻击。
4.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画食物链。
5.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6.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食物链上除了分解者以外,还有两类生物,即自己制造食物生产者和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
7.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8.根据所提供的图,画出图上生物间的食物链。
9.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存平衡。
10.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应用。在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有,P54。
4.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5.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6.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7.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
8.家中和工家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9.实验⑥:制作小水轮。
10.节约能量的举措:(1)利用自然能源。(2)开发新能源。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
2.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不但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3.历史上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制作上的例子:张衡、瓦特、法拉第。
4.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部分实验整理
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柜20)
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自备材料)
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材料袋三)
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自备材料)
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材料袋四)
实验⑥:制作小水轮。(材料袋五)
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自备材料)
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材料袋六)

❺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毕业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越凸,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里含有(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兰)出生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了细胞。(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稍微记一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的位置记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的一些作用记一下。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小苏打的特点:全白,颗粒状。白醋的特点:透明的,液体,气味酸酸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会冒一整瓶的白色气泡。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到的现象是:浸入溶液的铁钉外面包附着一层黑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非发生了化学变化。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速度与水空气的多少有关,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隔绝水、空气)。1.涂油、油漆、电镀。2.放在干燥处。3.制成合金。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单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1967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月球是这样运动的(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环形山)。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近到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星座)。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不同。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第四单元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修筑房屋和种植庄稼)。(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有许多优点,例如(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焚烧的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一般在括号内的都是重点,还有些试卷上的没打上去,书上的重点也就这些了。希望,帮到你。

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竿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❼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知识点摘要,回答问题

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杠杆 像撬开油漆桶的铁片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用F表示);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用L表示);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用E表示)。杠杆的各种示意图:
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杠杆尺左边钩码数×格数=右边钩码数×格数
杠杆的特点:(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如:钓鱼竿、火钳等)。(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跷跷板、天平等)。
轮轴 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轮轴的示意图: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滑轮 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如图:
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如图: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如图: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斜面 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不同。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薄形材料的厚度,而用的材料并没有增加。如:V、L、U、T或工等形状。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
三角形结构稳固,不易变形。塔上下下大,上轻下重,多用三角形结构。
第三单元热和燃烧
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介于冷水温度和热水温度之间。公式:冷水温度×冷水体积+热水温度×热水体积=混合水温度×体积和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 传导 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热方式主要针对于固体。 对流 通过热的液体气体向上运动,冷的液体气体向下运动,液体或气体的这种上下流动实现传热。 辐射 不依靠任何物体,热以光的形式直接向四周发射出去。
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传热快的,散热也快的叫做热的良导体(比如各种金属);传热慢,散热也慢的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比如各种非金属,尤其是泡沫和各种布料)。
物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一定的温度、空气。
灭火的方法:破坏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第四单元能量
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简称“能”)。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电磁铁由绝缘导线、铁芯组成,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但它的南北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的南北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池接法有关。线圈绕向和电池接法两个改变南北极的条件,如果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南北极就变;如果两个条件同时改变,则南北极不变。
右手螺旋定则:1、画出电磁铁图中的电流流向;2、右手成掌状,握住线圈,四个指头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电磁铁的北极。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电力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电力越大磁力就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就越大。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是可以转化的,冰受热可以转化成水或直接变成水蒸气;水受热可以转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可转化为水或直接变成冰;水受冷可转化成冰。
自然界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
煤是由古代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气也是古代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但它们所储存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着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光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也叫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三大作用。
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步入了微观世界。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回收利用和再使用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第三单元宇宙
常见星球的分类:1、恒星,发光发热(如太阳);2、行星,围绕恒星公转,个发光发热(如八大行星);3、卫星,不发光发热的,围绕行星公转的(如月球)。
月球、地球的公转自转都是自西向东的。
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缺左边,月相从无到有,傍晚时分观察。从十六到三十,月亮缺右边,月相从有到无,早晨时分观察。其中三十和初一没有月亮;十五和十六是圆月。
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参照书45页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矮行星、小天体(小行星、彗星)等组成。在八大行星中离太阳越远它的公转周期就越长;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几颗星构成反写的问号和大三角形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用来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第四单元信息
记住分类图、比较/对比表;
科学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观察与实验,4、整理信息,5、得出结论。
收发电报要经过编码、传递和译码三个阶段。

我在网上找的,这些可以吗??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六年级科学重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