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师招聘中,如何准备高中语文的试讲
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其他学科老师,学科知识熟练都是必须的前提。在此前提下,要想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还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到完美。需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 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 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 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 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 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5. 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6. 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7. 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8. 板书的时候忌讳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说话写字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大家会怀疑你的做事效率。字不要太差。可以适当看看讲稿,自然地看即可,不能照着讲稿读,因为评委和你的讲稿是一致的。
9. 试讲的内容和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不一致的地方,在试讲完毕,时间还有的情况下,做一个简短的说课(说明),让评委知道你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在课中也可以适当穿插对学情、教材、学法、教法的说明。
10. 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教学流程可以拟出恰当的小标题,吸引评委注意力。
11 .试讲时没有学生参与,但是同样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师的模拟对话或者讲解呈现。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课前的预习等等。要有师生互动,即使面对老师讲课,也要体现学生活动。
12. 可以在某个具体环节提供几套教学方案,把教师的预设体现得很充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教师把握生成的基本素养。
13. 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14. 要深挖课文,对思想内容有独到见解。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老师的水平。文章思路不是重点,一般文章思路都很清晰,高中生都看得清,不需要作为课堂重点。
15. 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导入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试讲时,可以省掉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检查等次要内容。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这样才具体而实在,不然笼而统之,难以讲清。分析也细致不下去,要分析细致必然落脚到文中字词,这样又紧扣了教材,不致于犯脱离课文的毛病。
16. 发挥不宜太多,太多了也会冲淡主题。或者更直接地说,讲课像写文章一样,围绕中心(重点)行文,废话(可引起学生兴趣)尽量少讲或不讲。
17. 试讲完成以后还会有提问,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如何安排你所教的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该如何等等。不要慌张,首先肯定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予以适当的重复和肯定,与此同时思考应对的策略。回答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个提纲,分几点来说明你的观点,显得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点到即可,除非特别自信,不要过于展开。
18. 要做一下小结,总结一下你所讲的内容,布置一下作业,做到有头有尾!
㈡ 你好,江西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中学语文。中公出的这本书是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吗
不包括,这个学科知识初中和高中是不同的,所以不要买错了。
㈢ 请问是所有的教师招聘都限制专业吗
大学所学的专业与报复考岗位的专业制要求相近或者是相同,一般专业相同的考上的机率最大。相近专业也可以,比如会计专业对数学,中文专业对语文,化工专业对化学,计算机专业对信息技术、哲学专业对政治等。
教师资格证是报名的前提条件,社会成员要求必须是有教师资格证;对于应届生,有的省份可以让你先进行招聘,但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考到教师资格证。具体以当地招聘公告为准。
㈣ 2020普宁教师招聘今年普宁语文是不是只招高中的呀
你好,据了解普宁教师的招聘今年不支持招语文的,还招数学英语,而且语文学科初中和高中都要招。
㈤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徽黄山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国内外游客都为了一睹黄山的风采而从世界各地涌来。
B.突然爆发的传染疾病在世界各地持续蔓延,已经导致多人死亡,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控制疫情的发展。
C.不采取实际行动,将自己的梦想加以实践,严密的计划、可行的事情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D.毕业十年,同学相聚,大家一见如故,回忆起读书时的快乐时光。
1.【答案】C。解析: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使用正确。A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对象错。B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又作“动人心弦”。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多指激动人心。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也不恰当。D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望文生义,对象不当。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句话出自( )。
A.汤显祖《牡丹亭》 B.王实甫《西厢记》
C.洪升《长生殿》 D.马致远《汉宫秋》
2.【答案】A。解析:原文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下列对儿化音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
B.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C.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
D.表示普通话的语音特色,彰显语言魅力。
3.【答案】D。解析:普通话的儿化音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比如:盖是动词,盖儿是名词;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比如:宝贝儿;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比如:米粒儿。
二、古诗默写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1.【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答案】梨花一枝春带雨。
3.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
4.【答案】蒹葭苍苍
5.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
5.【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
6.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6.【答案】舞幽壑之潜蛟
三、诗歌鉴赏
㈥ 如果已经取得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可以不继续考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直接参加初中语文的相关招聘么
可以的,高层次的可以用于低层次的,你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可以任教初中语文,也可以参加初中语文教师招聘,没有问题的。但是反之,初中语文就不能用于高中语文了。
㈦ 教师招聘考试都考哪些
考查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考查类型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查方式,笔试部分考查的重点是教育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等,面试通常采用说课或是试讲的方式来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具体学科的讲授,例如语文、数学等。
2、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组合方式逐渐成为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范围。它不但对教育学科所涉及的各门科目进行考查,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于所报专业学科的基础能力和知识,以上两部分会成为笔试出题测查的重点。
面试中采用说课或讲课的方式进行考查,同时很多地区说课考查后会附带出现结构化的面试题目。
笔试内容
第一种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 、教育法规 、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第二种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 文史 法律 数学 政治 时事等综合知识。
第三种内容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教育基础知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面试内容
面试一般包括试讲和说课两种。
在面试方面,一般就是专业课的考查,具体比如考生面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那么面试的题目经教师网老师研究,很可能就是当地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科目进行复习。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3、教师招聘范围及形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教师职业是一个融能力、生活实践、基础理论水平、道德感责任感于一身的综合职业岗位,这样的岗位特质决定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试内容。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出现统一的大纲和参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师考试呈现出地区教育局自己命题、审核、招录的局面。
教师招聘考试或入编考试:是你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既获得教师资格证。其中师范生从2016级新生开始不再发放教师资格证,同非师范生一样也必须通过参加统一考试考取。),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全国没有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部分省份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但是大部分省份还是由当地区县教育局根据当地区县各学校招聘老师人员进行汇总,然后由区县教育局和人事局统一组织招聘考试,考试形式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有些地区直接笔试,无需面试。
考前准备:
1、知识准备
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两头加起来是1个小时,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1个小时要充分利用。心理学需要理解性的记忆,因为他是人类的思维,是抽象的,一个问题依照心理学来分析,没有界定的错和对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认为,他就有不同的答案。
2、技术准备
考前可到试区考场实际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车、乘哪辆车、要多少时间,考区的环境如何,休息、饮水、厕所在哪里,是否准备点心、午餐、饮料。除了这些表面的准备还需要准备考试时需要的物品,如笔、墨、2B铅笔等。
3、物质准备
(如准考证、身份证、钢笔、铅笔、橡皮,手表等)
4、体力准备
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试的前夜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在睡前应该不喝咖啡、浓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在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全身心的休息。
5、精神准备
考试前几天,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正是为了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
记住以上几点,考前准备很重要!
考试用书:
考试用书都是根据考试内容来编辑的。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的参考书五花八门,市面上基本都能买到。尽管良莠不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只要仔细翻看几套参考书就知道,他们讲的主要内容都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会有点不同。所以,买书的时候切记要认真仔细的对比,寻找一本适合你的书。
网络-教师招聘考试
㈧ 2021年教师入编考试条件
招聘条件
应聘人员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身体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报考《2020年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学科(专业)需求信息表1》中相应岗位的人员须符合下述条件1或2。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合格毕业生、符合学科(专业)需求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1)2020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尚未初次就业的2019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2)2020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含2020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9年11月30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35周岁(1984年11月30日后出生);
(3)2020届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限报考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岗
位;
(4)2020届南京生源免费幼儿师范男生按有关政策执行。
2020届毕业生必须于2020年8月1日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
2、符合学科(专业)需求,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已取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国(境)外留学人员(硕士研究生须为1989年11月30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须为1984年11月30日后出生)。曾以留学人员身份报名参加过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的不再参加本次招聘。
(二)报考《2020年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学科(专业)需求信息表2》中相应岗位的人员须符合下述条件。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备5年及以上的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其中计算机网络、医学影像、护理学教师岗位只需5年相关工作经历即可);
3、报考工程管理教师岗位需获得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报考语文、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地理教师岗位需获得所应聘学科相关的县级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学科称号,或在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4年11月30日后出生);具有中级职称的,年龄放宽至40周岁(1979年11月30日后出生);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1974年11月30日后出生)。
报考《需求信息表1》、《需求信息表2》中岗位的应聘人员,均需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2020届毕业生及国(境)外留学人员须在2020年8月1日前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应聘:
1、现役军人、普通高校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2、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3、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以及应聘人员与现有在岗人员存在上述关系,到岗后又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
4、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有关岗位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