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引号用法例子

六年级引号用法例子

发布时间:2021-01-17 23:14:05

1. 我想知道双引号的作用和例子,请大家帮忙。

有以下作用:

1.表示引语

例如: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2.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例如: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4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如: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5.引述的作用

例如: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6.引起注意的作用

例如: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7.特别含义的作用

例如: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拓展内容:

双引号中文中用“”号表示,以前一般用『』「」 但中国大陆地区后来使用了类似于西文的引号 “ ” ‘ ’ ,竖排使用﹃﹄ ﹁﹂。

而我国香港、台湾繁体中文地区仍然使用『』表示双引号。单引号也可以在双引号里使用。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写作文时一行字的最后一格是冒号和左引号(用“表示)时,不可以拿到下一行开头。

2. 引号的用法摘抄句子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3. 引号的作用及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3)六年级引号用法例子扩展阅读

中国大陆地区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台湾地区标准: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4. 双引号单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单引号”是语文双引号(“”)中的单引号,通常在别人的话中话里用到。 例如: 她说:“昨天我爸爸给我买了只可爱的小狗,爸爸说:‘你要照顾好小狗哦!’我说:‘好!’”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在双引号里还要引用一个人说的话或是还要应用应用一个句子就是单引号

5. 谁帮我用引号的作用列举几例例子

1.表示特定称谓
2.表示讽刺和否定
3.表示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附:引号的作用解析(最好看看,不要有了答案就算了,做作业就是要弄懂)
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 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 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 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6. 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自己再举个例子

①行文中直接引用话

直接引用也要分情况,特别是句号位置放在里面,还是外面的问题。分别举例如下:

1.萧楚女曾经说过:“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注意:以上行文引用完整一句话,句号放在双引号里面。)

2.谢觉哉先生告诫我们:“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注意:以上行文引用不完整,句号放在双引号外面。)

②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主要起强调作用,类似于着重号的运用。举例如下:

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

(提示:这种情况一般多用于下定义,解释说明等。)

③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所谓“特殊”,就是指罕见的,奇怪的,怪僻的事物。有别于矛盾普遍性。特殊含义,则指在特殊语境下特殊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具有指代作用,或者象征性意义,也可能是一种反诘(反语)等等。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的罪行恐怕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吧!火烧圆明园,看看那些自称是“文明人”的人对我们这些“野蛮人”做了什么。英法联军野蛮地烧杀劫掠,使当年的豪华园林,化为堆堆瓦砾和一片灰烬。这就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野蛮的践踏。

不明的话,继续追问我。

7. 冒号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其实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关于这方面的,不过这里这样用是对的.
在一个人刚开始版说话时,会用引号,这是权必须的;而如果这个人的话并没有说完时做了某个动作或有些停顿,而这期间并没有他人插话的情况下,就可以用逗号(当然,还用引号也是可以的),也就是你举例的这种情况,用逗号用的很正确.

8. 引号的用法该怎么用(列举几个,求解答)

1、“这个苹果是谁的?”她说着,“谁知道?”(正确)

2、“我不要这个东西。”那个人说着。(正确)

3、“你好。”我说,“一样。”她说。(错误)
应作:
——“你好。”我说。“一样。”她说。

4、“呵呵,”她笑了。(错误)
应作:
——“呵呵。”她笑了。

5、“打扰一下,这位是XX小姐。”女仆说道。(正确)

6、“打扰一下,这位是XX小姐”女仆说道。(错误)
应作:(见5)
——“打扰一下,这位是XX小姐。”女仆说道。

7、她很生气地说:“我为什么要道歉?”(正确)

8、“我讨厌你!”他说,“很恶心”。(错误)
应作:
——“我很讨厌你!”他说,“很恶心。”

9、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不该管的就别管/:“不该管就别管。”(基本正确)
应作:
——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不该管的就别管:“不该管就别管。”

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它,我就活不下去”这两条名言是我最喜欢的(错误)
应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它,我就活不下去”这两条名言是我最喜欢的。

附加问题:
1、“!!!”这个应该是可以用的,就是“!”的加强式,有加两个的,也有加三个的,还有更多的,但是加三个其实也就够了,多了就没意思了不是?

2、“O(∩_∩)O”之类的符号(不能叫标点符号,也不能叫语言或者词语),估计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成为正式的文学成分的。

9. 引号的用法与举例。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版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权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意义
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特殊称谓
例: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4、表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引号用法例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