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语文问题
状语后置是古汉语句式,现代汉语中状语位置较灵活。
状语一般用来强调时间地点、方式状态等,一般是距谁最近强调谁。
我看到他在家 “在家”是补语,不是状语。
㈡ 就两首诗歌的有关问题(高中语文题)
【参考答案】复
(1)描述制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㈢ 高中语文刷题能不能提高成绩
自报家门:高考语文134。
我自认为并不是语文素养很高的一类人,文采也相当普通,高中主要忙着和数学虐恋,所以基本没怎么花心思在语文上。不过确实自从高三开始,语文就没怎么考差过。以下算是我的一点点拙见吧,我也不知道是否其他人,只是感觉对我自己很受用。
语文和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做题,但我看来它又和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需要无休止的大量刷题。简而言之,语文——是完全有套路的。
㈣ 语文,高中最难的排序题。
一、把握中心,确定龙首
例:下面六个分句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只写序号。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解析:本题六句话谈的中心内容是广东盆景,中心句为③,定为龙首,放开头;再由关联词语“由于”和“所以”,确定②⑥为一组并紧随其后;最后④①⑤因追述历史并按时间的先后举例,排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③②⑥④①⑤。
二、留心语段,注意标点
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借之帮助排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2009年宁夏、海南卷,15)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 ;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即④句的“主题”、⑥句的“地点”、③句的“特征”和②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色彩”在最后。最后从其他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排列顺序为:⑤④⑥①③②,即答案C。
三、联系语境,辨明句间关系
1.时间顺序。使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使用时间顺序。其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
例: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为( )
①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解析:此题所列的四句话是“某校师生”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听到广播”是引发“扔下背包”等的缘由,应排在开头;“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是形容战士冲入抢收战斗的,应放在最后。根据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为“听到———不顾———扔下———投入”,因此四句话的正确排序为④②③①。
2.空间顺序。使用说明、描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其顺序一般是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
例: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小屋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③⑤④②①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语段,写沿着小屋曲折向外,于松林中行约数百米后所看到的“豁然开朗”的场景。据此判断,③显然是首句。此外,⑤④为一组,写左手上坡去所见的森林和草;②①为一组,写右手下坡去看到的小溪及过溪后见到的茅棚。由于空间顺序一般按“先左后右”的原则排列,所以确定⑤④应排
在②①之前,则本题的答案为D。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等。一般有相应的关联词作为标志。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007年宁夏、海南卷,21)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①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整个语段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从横线前“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一句的句式和句意可知,④句应与之紧密联系。剩下的三句从逻辑推理可知,应该先是①句“执著寻求”之因,才会有③句的“发现奥秘”,才会有②句的“震动学界”,所以四句话的排序是④①③②。
四、瞻前顾后,巧抓关键词句
1.代词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可以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类代词有: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8年辽宁、吉林卷,4)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
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②句开头的“这”,指代⑤③句中陈述的王煦对全校500 多个学生的熟悉程度,这就清晰地显示了⑤③句和②⑥的层次:⑤③句讲的是程度如何,而②⑥句讲的是达到“这”程度的原因为何。所以答案为D。
2.重复出现的相同词句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2009年江西卷,5)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解析:本题起句是个总起句,下面的句子就要按照“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来展开。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句式结构一致,且从内容看应是先人再作品,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④①;②句中的“也”字,标明它应放在①后;③⑤句是用冯友兰和司马迁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说法,应按时间顺序排列,即为⑤③,故选D。
以上所说的只是做高考语句排序题的几种常见方法,或许能够给一部分考生解决此类试题提供一点帮助。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只有在真正体会了语段的意义
㈤ 高中语文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吮吸(shǔn) 涎皮(yán) 敕造(chì) 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 庠序(xiáng)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折本(shé) 干瘪(biě)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蹙缩(cù) 驯熟(xùn) 两靥(yàn) 鸡豚狗彘(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执着 踌躇 众说纷纭 B. 慰藉 隽永 朦胧 眼花瞭乱 C.鞭笞 赋予 萦绕 出神入化 D. 窟窿 穹隆 缥缈 叹为观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____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______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A.淹没 亟待 经过 B.湮没 急需 通过 C.湮没 亟待 通过 D.淹没 急需 经过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著名的雄辩家,在辩论时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或巧妙设喻,或巧设圈套,逻辑严谨,酣畅犀利,让对方无从辩驳. B、同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子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教诲,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口若悬河,机智而雄辩. C、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时串用“CEO”“民营企业”等现代词汇,这些词汇的串用让他把枯燥的学术讲得生龙活虎,引人入胜. D、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广电总局任司长点名批评"大嘴"宋祖德,同时强调加强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促进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 C、《祝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17部.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塑造了“硬汉”性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 B、 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C、 鸡豚狗彘之蓄 蓄:牲畜 D、 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8、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谨庠序之教 C、 是寡人之过也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虽然没有运用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但语言极有气势,节奏感很强. D.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 11、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紫荆关:真实的历史 李大伟 出了北京往西,便望到真正的古长城,它破旧而苍黄,陷落在丛山群峰之间,一副独语向黄昏的落寞. 走入河北界地,第一站就是紫荆关了. 紫荆关临拒马河岸而筑,隔着河岸望去,对岸城墙逶迤,全无南京城墙拔地矗峙的雄观霸气,因为拒马河的宽大,城墙远了矮了. 拒马河真宽,再有神臂的强弓手,一箭射不透两岸,因为久旱,两侧河床满目是成片的庄稼,只有河心的水势依然浩浩荡荡.夜晚,栖居临河的石叠小屋里,卧床聆听哗哗水石激荡声,衬出风中夜渡的神秘. 北方的河,上宽下窄,河床十倍于河道,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大水来时,河面暴涨溢岸汪然宽大,上游水挟持一川雄风浩浩荡荡汹涌喷泻,马过不去,箭射不去,故称拒马河.这条河千百年来,就是这样被水势硬冲掘开的,鬼斧神工.紫荆关凭河而筑,古时塞外匈奴兵马,至此勒马嘶鸣,沿岸徘徊,真京都拱卫! 紫荆关很旧了,拱形关门仅两人高,一侧泄水城门逼人弯腰,岁月的泥沙层层堆积,淹没了它的城关走道,但城门匾额“河山带砺”四字,笔力倔强,简直刀斫斧砍,很愤怒.这是万历年的遗迹,也是紫荆关一带年轻的遗迹了. 紫荆关很破了,城崖的隙缝里都长出荆棘,甚至碗口粗的树,斜耸.奇怪地是墙上不长半茎纤弱的草,这就是燕赵城关的豪迈气概. 因为修路,这里炸开了一段城墙,两千年的文化便从城墙内瓤里花蕾般绽开,一层层地剥给你看.最核心是黄土夯实的,也许是战国燕赵的城墙;再裹一层杂石砌的,也许是秦始皇派蒙恬发三十万狱犯谴官,将秦燕赵三国旧城连接重修的长城;再外一层是砖,也许是东汉重修的,表面一层是片马石,就是明代遗物了. 一层层墙皮蕴藏着一个个时代,裸露出一段段历史的真实,你可以亲手触摸它,就像那时古人触摸那时的器物,历史瞬间变得那么真切实在,用目光用手感而不是凭了耳闻去真空地接触历史.历史这样一层层显示给你看的,也只有紫荆关这一段未修的古城墙,越来越多的长城,被现代泥水匠砌上一层崭新的仿古赝品,历史的——苍老破旧被厚厚的掩盖了. 紫荆关的墙皮是片马石,这是一种很坚硬耐风雨酸腐的当地岩石,一条条长方形,看看也有几吨厚重,重叠而上,至今还是那么稳重如磐,暴雨之后一洗如新.明代长城至今完美无损,当归功于片马石;在砖石垒的万里长城中,用片马石的城墙也是,它比砖砌更硬朗更气派,这是紫荆关的骄傲. 13、(4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望到“真正的古长城”,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答: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14、(6分)作者在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写了拒马河. (1)作者为什么写到了拒马河?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描写拒马河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15、(4分)作者在第六、七自然段中写紫荆关“很旧了”、“很破了”,对此应作怎样的理解? 答: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16、(4分)作者写因修路而炸开的一段城墙的“一层层墙皮”,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五、17.下面一段广告存在包括标点在内的语病,请修改.(4 分) ①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葡萄糖、植物油、辣椒、花椒、甜酱、精盐等精制而成,②具有香、甜、咸、鲜诸味融为一体,③入口化渣、怪味无穷,④其独特的质量和上乘的风味堪称巴渝地方传统食品一绝,⑤是居家旅行、休闲、馈赠宾朋好友难得之佳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布什政府”开头,作为整个的陈述对象,改写下面一段话,写成第一层是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4分)巴以冲突能否平息,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妥协的意愿,布什政府对此并无把握.美方大力推崇“米切尔报告”,甘心敲边鼓,主要是考虑一旦外交努力失败,美国可以比较容易推卸责任. 改写:布什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9、作文 (40分) “路”、“桥”、“窗”等都是现实社会里常见的事物.它们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象征意义.请选择“路、桥、窗”其中的一个事物,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可以根据其实际意义,也可以根据其象征意义构思. ②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8分)(1) (2) 12、(6分) 13、(4分) (不超过25个字) 14、(6分)(1) (不超过20个字)(2) (不超过15个字) 15、(4分) (不超过10个字) 16、(4分) (不超过10个字)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4分)布什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C 2、缭B 3、C(“淹没”意为漫过、盖过;“湮没”指埋没;“亟待”意为急迫地等着;“急需”指紧急需要.) 4、B 5、C 6、C 7、 C 8、D 9、D 10、C 11、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4分)认真地办好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4分) 12、(6分)略 13、它原是战国燕、赵的城墙,秦代、东汉和明代重修.(4分) 14、(1)文章写紫荆关,而紫荆关临拒马河岸而筑 (2)衬托紫荆关的险要与雄伟(6分) 15、紫荆关悠久的历史(4分) 16、它们显示了真实的历史(4分) 17、② 删去“具有”或在分句末加“的特点” ③ 顿号改为逗号 ④应说“上乘的质量和独特的风味” ⑤“居家”与“旅行”间加顿号(4分) 18、布什政府对巴以双方是否愿意妥协使冲突平息这一点并无把握,因此考虑到以后万一外交失败,自己可以比较容易推卸责任,就大力推崇“米切尔报告” ,甘心对巴以双方敲边鼓.(4分)
㈥ 几个高中语文问题,急!
这句话是比喻论证来。我认为自类比论证挖掘同类事物的相同点来进行论证,而树木的根基、河流的源头与治国之策并不是同类事物,因此不是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即打比方,用其他事物来比喻此事物,这句话正符合这个特点。
表现手法在现代语文中和表达技巧的概念大致相同。其中包括表达方式,表的方式里就有描写,所以说类似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当然可以写。
㈦ 高中语文问题,第二题的D为什么是对的看文章倒数第二段。明明二者思维形式是一样的,都是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还继续细化了啊,当然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两个都爱讲话的人,一个讲废话,一个是想法多讲灵感。这两种人不能算一种人。
分类就是越来越细化的。
㈧ 高中语文题 求答案
一颗寻常心,就能让人不急不躁,静下心认真思考,达到一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专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属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为世俗的各种偏见烦扰,不再人云也云,也不会去采路边野花,轻松上阵。
㈨ 高中语文古诗欣赏题《隔夜》求答案
答:(一)①②抄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①④句描写战乱频繁与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采用对比手法
(三)“五更鼓角声悲壮”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的不太平。采用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四)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疼苦心情。
(五)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㈩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倒数第二段仿写
怎么说也要有原文啊 不然也没有你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