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份2015东北三省四市联合题三模语文 数学 答案
2015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
数 学(文 科 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x2x3,xx1,则ð( ) R
A.3, B.2,1 C.1,3 D.1,3
2、复数z2i(i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1i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命题“xR,sinx1”的否定是“xR,sinx1”
③“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④命题p:x1,,lgx0,命题q:xR,x2x10,则pq为真命题
A.0 B.1 C.2 D.3
y14、已知实数x,y满足y2x1,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小值为( )
xy8
A.2 B.5 C.6 D.7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 )
A.20 B.30
C.40 D.50
6、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a120,且a3,a7,a9成
等比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则S10的值为( )
A.110 B.90
C.90 D.110
7、将函数fx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
性质( )
A.最大值为1,图象关于直线x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x,则gx具有4对称 B.在0,上单调递增,为奇函数
24- 1 -
33C.在,上单调递增,为偶函数 D.周期为,图象关于点,0对称 888
8、某由圆柱切割获得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
图是圆心角为60的扇形,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121010 B.6 33
C.122 D.64
x2y2
9、已知抛物线y2px(p0)与椭圆221(ab0)ab2
有相同的焦点F,点是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Fx轴,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 B
1 C
D
10、已知C90,平面C,若C1,则四面体C的外接球(顶点都在球面上)的表面积为( )
A. B
C.2 D.3
11、若G是C的重心,a,b,c分别是角,,C的对边,若aGbG
( ) cGC,则角0A.90
B.60
C.30
D.45
1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对于任意x1,x21,1,x1x2总有fx1fx20且f11.若对于任意a1,1,存在x1,1,使x1x2
fxt22at1成立,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
A.2t2
B
.t1或t1
C.t0或t2 D.t2或t2或t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区间3,5上随机取一个数a,则使函数fx
x22ax4无零点的概率是 .
- 2 -
⑵ 2015年杨浦区初三语文三模答案,跪求
还是自己多多做练习吧
⑶ 2015南昌高二零模语文作文
2015南昌高二零模语文作文:1元钱背后的“真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下水作文】
1元钱背后的“真相”
感喟陈小姐对这1元钱的执着,这执着让自己深陷舆论;感喟司机对公交公司规则的遵守,这种遵守却伤害了职业中服务的对象。小小故事已然超越自身,直指个体生命成长体验——执着与固守固然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若过甚,则这份坚守的行为就值得商榷。
毫不否认,陈女士的确是一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母亲,举手投足之间编织出来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然而,正是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爱”,使她在与司机对峙时义正言辞;使她只记得自身权益而忘却了作为公民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倘若是在不涉及他人权益的前提下,从白天对峙到晚上也是没事的,只要事主双方愿意;但这是在公家车上,当只为了执着于自身权益而无视公共利益时,那么,这份执着还那么义正言辞吗?同样,也毫不否认司机是一个合格甚至很优秀的司机,他的坚持也是对公交公司规则的固守,但当这份固守伤害到公众利益时,他的这份固守也就失去了当初的意义。
同时,深深感到,他们这样的各执一词、各行其是在深层次上是一种潜意识的驳不下面子;在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让他人看到自身的存在;陈小姐站在“情”的层面以母爱的形式希望司机认可自己的存在进而认可自己的行为,而司机则是站在“理”的层面“绑架”全车乘客希望陈小姐知难而退。正是这样的潜意识,演出了一场为1元钱对峙数小时甚至让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的荒唐戏。当车上数十人被迫转移时,不禁要问,这曲戏由始到终难道只有两个主角吗?
不,还有满满一车的乘客;准确地讲,是一车看客。当陈小姐与司机潜意识之争演变为意气之争时,我们民族文化的劣根性在陈小姐和司机以及众多乘客的身上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陈小姐与司机意气之争是一种“看谁耗得过谁”的赌气之争,中华民族的谦恭礼让在那意气之争时荡然无存;而众多乘客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这种心态推动事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我们看到的这一幕。
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太多的人只关注到司机和陈小姐的争执,却很少有人看到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正是那满车被迫转车的乘客;表面上看起来乘客是无辜的、是受害者,实质上他们只是咽下了自己酿造的苦果而不自知。
荒唐在于此,痛心也在于此。
试想,当事情发生时,有一个乘客上前解围吗?或有乘客起身让座使陈小姐能够安置BB车吗?如果有,还会导致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吗?鲁迅先生当年就曾痛斥那些伸长脖子的看客,为此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来医治国人麻木的灵魂。悠悠八十载,先生的声音依旧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