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卷答案 急啊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思想家 文学家 革命家 《社戏》《少年闰土》 《城南旧事》 台湾 林海音 借物喻人(或是明暗两线结合) 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谢了 又指爸爸死了
后面的没有题目,SORRY~~
Ⅱ 七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测试题
《野草》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呐喊》、《彷徨》
(《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支持我哦!!!!
Ⅲ 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 古诗文,文学知识 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
姓名: 班别: 卷面分:(3分) 成绩:
一、 基础整合(24分)
1、看拼音写汉字(5分)
an lian jie ran can bao yang zun chu you
( ) ( ) ( ) ( )
2、补充词语(3分)
专心( )( ) 张( )结( ) 五( )四( )
惊( )动( ) 精兵( )( ) 崇山( )( )
3、我会选(8分)
1)、下面带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待会儿 等待 B、引吭高歌 吭声
C、结巴 结果 D、喝彩 吃喝
2)、下列词语搭配没错的一组( )
A、转移参量 悟出哲理 B、经得考验 表演杂技
C、舒展肢体 娴熟技能 D、秩序井然而 增加分量
3)对下面带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闲桂花落(安静) B、我以日始出进去人近(离)
C、及日中时如控汤(热水) D、为是其智弗若与(以为)
4)下列语言用得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街道旁:人人讲卫生,争当文明市民
B、学校边: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C、医院里:欢迎光临本院
4、我会填(5分)
1)、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日歌》
2)、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心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殿前拾得露华新《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在妖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5)、我深深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口语交际(3分)
父母要我们星期天参加各种补习班,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43分)
(一)(11分)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 这个文段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恐怕( ) 掺和( ) 特别( )
3、 形近字组词(2分)
恐( ) 拌( ) 饯( ) 胶( )
恕( ) 畔( ) 钱( ) 郊( )
4、 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 孩子们过年时会准备些什么?(2分)
6、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2分)
Ⅳ 语文六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填空题答案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思想家 )、(教育家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 ),孔子名( 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 )国人。
二、《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三、《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四、《桃花心木》作者( 林清玄),( 江苏扬州人 )人,代表作有(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技 》《你我》等 )。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会( 锻炼 )出一颗(独立自主 )的心。
六、《顶碗少年》作者( 赵丽宏 ),文中少年(三 )次顶碗。
七、《手指》作者( 丰子恺 ),代表作有( 《原原糖随笔》 )。
八、五根手指名称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性格 ),各具不同的( 姿态 )各有( 所长),各有( 所短 )。
九、《北京的春节》,作者( 老舍),原名( 舒庆春 ),字( 舍予),代表作有(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选自小学课本的有(《骆驼祥子》《猫》《草原》)。
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个(腊八,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正月十九)。
十一、《和田的维吾尔》中维吾尔人是(乐观)的。
十二、《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他死于(1927年4月28日)日,因作者写于( 1943 )年,正值父亲逝世(16 )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可贵)的。
十三、《灯光》作者(王原坚)。
Ⅳ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荟萃
1《诗经 》西周 春秋 三百零五篇 风 雅 颂 国风·魏风 表现手法
比
2四言
3屈原
4楚辞
5诗经 楚辞
6《七发》
7司马相如
8《史记》
9《史记》 司马迁
10《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壁
11《古诗十九首》
12曹操 、曹丕、曹植
13田园诗
14《文心雕龙》 《诗品》
15唐诗 宋词
16李白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李白
1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18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19李清照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20柳宗元 韩愈 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21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辙 苏洵 王安石 曾巩
22关汉卿 《窦娥冤》《单刀会》 马致远 王实甫 白仁朴
23《三国演义》
24《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金瓶梅》
25《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26蒲松龄 《聊斋志异》
27《儒林外史》 《红楼梦》
28鲁迅 《狂人日记》
29胡适 《尝试集》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1徐迟 《歌德巴赫猜想》
32《子夜》
33白莽作
34国风 离骚
35《大学》 《中庸》 《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6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37礼、乐、射、御、书、数
38《论语》
39《孟子·劝学》
40蒲松龄 《 使至塞上》
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文学常识及名著积累答案
青少年版唐诗宋词集有你要的答案!
Ⅶ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B、《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才是中国最早的 字典 !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该书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在流传中被改动较多,现在的版本由宋朝徐铉校定,和原书出入很多,徐氏本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十卷,收入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说文解字》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共分为五百四十部。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解释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存版本以徐铉校订的宋刊本最早,《四部丛刊》初编和《续古逸丛刊》也有影印本。
到了清朝,学者们把研究《说文》作为考据对象之一,作注的就有几十家,其中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最有名。近代的丁福保比较研究了先前各家专著,参考甲骨文、金文的资料,汇编成《说文解字诂林》,后来又补充资料编为《补遗》,作为总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