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趣味语文知识能力竞赛巧读古诗答案

趣味语文知识能力竞赛巧读古诗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14 08:08:05

❶ 关于古诗词的趣味语文故事

东晋时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宰相谢安专同侄儿谢属朗,侄女谢道韫一块儿赏雪。谢安忽然想考考孩子们的才学,他指着空中飞舞的雪花,激发了谢安的诗兴,他脱口而出:“白雪纷纷何所似?”几个侄儿、侄女一听,知道伯父又来考他们了,一个个凝眉静思,都想显显自己的诗才。侄儿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比喻不恰当,谯能有那么大力气把盐撒得满天空都是,何况,盐在空中很快成直线落下来,一点也不像雪花飘落的样子。”侄女谢道韫听了也摇摇头,她不慌不忙地说:“未落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点点头,连声称赞说:“比得好!比得好!风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似雪,雪轻如絮,这个比喻又贴切又形象。

❷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语文课中古诗词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负载着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责任,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它们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壮志遭遇,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的多,诗味则太淡;讲的少,味是浓了,只怕学生体会不透。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学好古诗词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就成发挖掘诗歌意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更直观更形象地演绎诗歌的内容。
教学情境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的,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重教轻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而古诗文有着非常明显的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我们可以用音乐的优美旋律烘托出诗歌美妙的意境,豪放的配上高昂激越的曲子,沉郁的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清丽的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伤感的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因诗而异,这样立体地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最能关之以情,动之以心,会之以意。
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上课前可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课前营造了壮美但又有点凄凉的氛围,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同时,也获得一种情感体验。而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_明月几时有》时可播放动画诵读,那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将感染每一个学生,“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幽怨,令人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更令人激越振奋。我还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时,播放了歌曲《阳关三叠》。那反复咏叹的歌词,优美沧凉的旋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诗人对朋友远去的惆怅之情,进而达到了升华感情的目的。
二、化难为易,减轻负担,有利于诗词的背诵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教学媒体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课文重点之处,老师认真讲解,仔细分析,学生拼命记笔记,背笔记。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一个关于知识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诗词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通过图片演示,加上学生的想象,再由学生讲解他们对诗词的感悟,一首诗或词往往能当堂背下来,而且记忆深刻。这比传统的死记硬背要好得多。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古诗填趣”活动,列出一组诗句,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中的空缺(漏字)位置。如这样一组诗句:
1.留连戏( ) 时时舞,自在娇( ) 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明月别枝惊( ),清风半夜鸣( ) 。(辛弃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 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每一句诗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将“蝶”、“莺”、“鹊”、“蝉”、“蛙”、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字,诗句也就完整了。这样,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三. 拓展延伸,查找资料,有利于积累古诗词
信息资源有百川汇海,囊括五洲的特点,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古诗词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无论你需要什么资料,都能迅速,准确的查找。古诗文无论在时代历史,作者背景,还是在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上都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而且每一篇古诗文所引发开来了联想是无限的,是每个阅读者独有的,学习者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个性化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有条件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古诗文。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预先查找学习的相关资料,或在课后根据学习中的需求寻找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再次之,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自己学习的收获,引导或激发学生去课外再发现。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上课前我先要求学生课前上网去查找各种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环节“关于太阳”,我自己在网上查找了关于太阳的诗词、歌曲、散文、知识短文,知识短片等各种形式的资料制作成一个交互性较强的课件。这篇文言文并不难懂,加上学生课前查找了不少资料,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的很顺利,学习后对“关于太阳”的话题拓展得很开。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收获后,我也请同学们看了我自己的制作,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做法我经常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已经养成了自己通过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学生动手能力强了,收集的资料多了,信息量也随之增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提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古诗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极大得便利,使枯燥的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一首首好诗、好词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尽管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难免稚嫩与不足,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应用也存在一些误区、障碍,所以我们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注意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好,要用但不能滥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这篇教材适合用多媒体则用,不适合则不用;能用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解决问题就不用多媒体;能用文字表述的不用多媒体,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决不能让多媒体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认为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清它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扬利去弊,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古诗园地里开花结果,让信息技术教学为语文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❸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趣味测试题急

古诗词知识竞赛
评分_____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00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朝的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时,爸爸点拨一下,我明白了,真是“____________”。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

二、选择题。(11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B曹丕C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 B《山行》 C《春望》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A岳飞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是指( )。
A红色 B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A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的诗句。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三、请用五颜六色“染”诗句。(30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于二月花。
2、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儿童急走追(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5、两个黄鹂鸣( )柳,一行( ) 鹭上青天。
6、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 )日依山尽,( ) 河入海流。
8、(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9、接天连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
10、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1、常恐秋节至,焜( )华叶衰。
12、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 螺。
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 杏出墙来。
14、千里莺啼( )映 ( ),水村山郭酒旗风。
15、晓看( )湿处,花重锦官城。
16、( )日放歌须纵酒,( )春作伴好还乡。
17、( )发不知勤学早,( )首方悔读书迟。
18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19野径云俱( ),江船火独明。

四、请把下面表示气象的词填入诗句中。(14分)
风、雪、霜、雷、云、雾、雨
1、朝辞白帝彩( )间 2、北风吹雁( )纷纷 3、月落乌啼( )满天 4、斜风细( )不须归 5、日照澄州江( )开
6、水村山郭酒旗( ) 7、九州生气恃风( )

五、连线题。(15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山水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歌颂情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蕴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热爱祖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乡

六、请在下列诗句中,分别填上合适的花名。(18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5、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七、按要求写古诗。(32分)
1、写一首送别诗: 2、写一首思乡诗:

3、写一首咏物诗: 4、写一首边塞诗:

八、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古诗。(31分)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我的秘密资料哦

阅读全文

与趣味语文知识能力竞赛巧读古诗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