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发布时间:2021-01-14 06:59:56

⑴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其中文言文考的贾似道传,现代文阅读有《把灯光调亮》,请问谁有整套卷子和参考答案

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⑵ 最新“模拟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www.5156e.com

09-01-30 上海市青浦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查考试试卷[答案] 42K rar
09-01-30 2008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检测试题[答案] 36K rar
09-01-30 2009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答案] 56K rar
09-01-30 上海市奉贤区2008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答案] 21K rar
09-01-25 2009届上海市长宁区一模高三期终语文测试卷[答案] 17K rar
09-01-12 上海市张堰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9K rar
08-12-30 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9K rar
08-12-22 上海市2009届高三年级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语文卷[答案] 22K rar
08-11-29 2008年上海市十一所实验示范校高三语文联合考试试题[答案] 147K rar
08-11-26 2008年上海南汇老港中学老港中学试卷高三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1K rar
08-11-09 上海教科院福田实验学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答案] 26K rar
08-10-24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9K rar
08-05-19 上海市虹口区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16K rar
08-05-19 上海市普陀区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204K rar
08-04-15 上海市2008届七校联考高三第二学期语文试卷[答案] 16K rar
08-04-10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21K rar
08-04-10 上海市嘉定区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2008.1)[答案] 19K rar
08-04-10 2007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答案] 20K rar
08-04-10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5K
08-04-10 上海市杨浦区2008年1月份高三语文测试题[答案] 18K rar
08-04-10 2008年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36K rar
08-04-10 200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44K rar
08-03-19 上海市行知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17K
08-03-12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20K rar
07-04-07 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答案] 15K rar
07-04-07 2007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答案] 21K
06-10-10 200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41K doc
06-06-04 200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答案]
06-06-04 200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答案]
06-06-04 200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答案]
06-05-30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答案]
06-05-16 2006年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答案] 88K doc
06-05-16 上海市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答案] 113K doc
06-05-16 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答案] 88K doc
06-05-16 2006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答案] 70K doc
06-05-16 上海市宝山区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答案] 59K doc
06-05-16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答案] 322K doc
06-05-16 200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学期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答案] 98K doc
06-05-16 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答案] 82K doc

⑶ 2014年天一文化语文高考全真模拟卷2答案

语文的话,不敢说。因为语文这个东西变数大,一不留神就会考不好。

至于英语,要勤背内单词,把课本上所容有的单词都背下来,一天背一个单元的,现在还有150多天,可以做到的。然后一个星期做2份题(完整的,除去听力),以后可以适当增加到2天一份。然后,多做语法书,多做阅读和完型填空,主要是完型填空啦!然后,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步伐走,然后自己有余力再多做点英语,这样我保证你英语绝对可以130分!(注:作文也很重要,一个星期写一篇吧,或者写更多,私下给老师看,让老师帮你改,讲评,这样进步很快的!)

⑷ 考试指南报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三)的答案

201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5分 )
1、按要求默写( 7分 )
(1) 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给月亮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月亮”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jí妒( ) (2)shàn笑( ) (3)bǔ育( ) (4)ó步( )
3、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住了。
A、拉 撒 支 牵 系 罩 B、系 罩 牵 拉 支 罩
C、支 撒 牵 拉 支 罩 D、支 撒 系 牵 拉 罩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5、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还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②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④工具书,内容可靠,叙述扼要,而且按照某种特殊编排方式,把知识排列起来,以便人们能随时准确地查到。
A.叙述 议论 描写 说明
B.叙述 议论 抒情 说明
C.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D.叙述 抒情 抒情 叙述

6、仿写。(2分)
“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请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口语表达。( 2分 )
小华因为期中考试成绩欠佳,受父母打骂后,决定出走,临行前打电话告诉你,作为好友的你,该如何规劝他?

8、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4分)
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比例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4% 3.94% 3.93% 3.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45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文后问题(8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9、文中为什么说“好像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 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最后一课》节选(14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1)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2)“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语段从____ 、____、____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________的精神。(4分)
13、(1)处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2)处的标点符号为_________。(2分)
14、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号声”暗示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那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描写。(2分)
(三)《孙权劝学》(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2)
18、翻译下列文言句。(4)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原文回答:孙权是怎么劝学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了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高贵的施舍》(12分)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 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2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 2分 )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分 )
2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4.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⑸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 语文(第七模拟) 答案

1.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2.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甩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题思路】 A.“余辉”应为“余晖”。B“谛造”应为“缔造”。 C.“铺烟”应为“硝烟”。
3.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上限”和“最多”意思上有重复,可去掉“最多”。B项,不合逻辑,最后一句应该是“人们就要避免去户外活动”。D项,成分残缺,应在“集中供热”后加“的方式”。
4.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务必”一词使甩不当;B项,“贵府”是敬辞,使用不当,可改为“家中”;c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剐人的父亲,可改为“家父”。
5.C【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诚:确实,的确。
【解题拓晨】 可用代入法判断解释是否正确。代入后,语意通顺又符合语境的则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6.B【命题意圈】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前者为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后春为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若”都是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C项,前者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后者为介词,可译为“用”。D 颂,前者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就”;后者为副词,可译为“竟然”。
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裴颇不重儒术”错误,原文说的是裴颇为当时的人不重镭术深感忧虑。
【解题据展】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选不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正确的一项;其次,把每一个选项和文中相对应的事件认真比对,辨别细微差别。8:(l)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索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蠹了。
(2)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诫 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
(3)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得分要诀】(1)句的得分点为向、从、西,(2)句韵得分点为犹且、见、冀、大悖,( 3.)句的得分点为若、辞病、屏退。
【解题拓展】 翻译句子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还要注意虚词,某些虚词可不译,某些虚词需翻译。
【参考译文】
裴颇字逸民,十分不俗,且见识高远,广泛地学习知识,研习古事,在少年时便闻名于世。太康二年,他被征召为太子中庶子,升任散骑常侍。
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在门前布置军队,遇到装颇,问他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颇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刘豫说:“我应该去哪里?”裴颇说:“应到廷尉(自首)。”刘豫听了裴颇的话,便弃自己的军队而去。朝廷随后下令让裴颇代替刘豫兼任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
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颇上奏朝廷,请求修建学校,将经书刻在石头上。裴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兼通医术。苟勖修订音律及度量衡时,查验古尺,发现比当时所用的尺子短四分多。裴领土奏说:“应改革各种度量器具。若不能全部改革,可先改太医用的称重量的器具。如果称药物有差错,就会与神农、岐伯定的用药标准不符。药物的轻重,差一分一两就大不相同,可以致人伤亡,害处很大。古人寿命长而令人寿命短,不一定不是因为这个。”这个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乐广曾经与裴颁接弃世务,竞谈玄理,想要用理说服装颜,然而裴颁谈论的内容丰富广搏,乐广笑而不能对。
裴颇因贾后不喜欢太子,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生母谢淑妃的位号,又上奏请求增设护卫东官的后卫卒吏,朝廷提供了三千士兵,于是东宫宿卫兵共万人。
裴颇很担心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废贾后而立谢淑妃为后。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并没有废黜贾后之意,如果我们专断行事,皇上内心就套认为我们做得不对。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的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装颇说:“你们所考虑的的确有道理。但贾后昏聩残暴,没有什么顾虑畏惧的,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诚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幸亏天下还安宁,或许还可以过几年悠闲自得的日子。”这个打算最终被搁置。裴颇早晚劝说其姨母广城君,让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太子。有人劝告裴颇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直陈己见,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如不赶快按这两条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
裴颇感慨叹息良久,终究没有这样做。
裴颇深深忧虑当时风俗放荡,人们不尊崇儒术,何晏、阮籍在世人心目中向来名望很高,还口谈虚无玄理,不遵礼法,倚仗当权者的宠信,白吃俸禄,无所事事;至于王衍那样的人,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事务为己任,人们互相仿效,风俗教化衰败。于是著《崇有论》来阐释当时的弊端。
9.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孝谨”是一个词组,不可断开,且根据上下文,李密与祖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闻”的问题,故可判断此项的断句是错误的。正确断法为:(李)’密时年数岁/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痰/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0.【答案示例】 (1)写景抒情(2分)(2)词的下片写实境,通过写草色来抒发作者的离愁别恨。通过“萋萋”“翠罗裙”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通过写冷落的闲门、凄迷的古道以及烟雨等景物,写出了庭院之孤寂,心绪之凄黯,望眼之迷蒙,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抒发离愁别恨的情绪。情景相伴,凄然无尽。(6分)
【诗歌鉴赏】这首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图: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其在飘动的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落在草上。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可是,读者是否注意到“晓梦入劳褶”这句中的“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梦中的幻境而已。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用“罗裙”形容芳草,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这一缕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r之神理,印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在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对照。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遵之轻尘,真令人难以忘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以“烟雨”结笔,将革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冰崖转石万壑雷(2)玉枕纱厨(3)越陌度阡契阔谈谦
12.【答案示例】 内容真实表达自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论述观代散文特点的段落(第2至3段);其次要进一步寻找各段落中对应题目的相关语句,对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压缩;最后分点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题拓展】 解答此类题,一要找准筛选信息的区间;二要对区间内的信息进一步筛选,确定出重要语句;三要对找出的重要语句进行整合概括。
13.C【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 原文说“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意思是一切问题包括哲学的、科学的问题,但并不仅仅指这两方面的问题.
14.D【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戏剧“现在被电影替代”错误,文中是“似又为电影所转移”。B项,“全都”的说法错误,事实上,封建时代的散文中也有反映真实人生的。。C项,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李赤传》,虽然在语言、章法上模仿正史,但并不能以此判定这两篇文章所记述的就是历史人物。
15.【答案示例】小说的标题“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指文中唐拉法埃尔的心理,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小说以此为题,设置悬念,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题目的能力。
【解题思路】“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体现了文中人物的心理。此标题,能引起读者两个方面的探讨:小偷是谁?
“我”为什么不想知道小偷是谁?这样设置悬念,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答案示例】唐拉法埃尔“泣不成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自己的人生遭遇而伤心;第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而自责,为学生不懂事而伤心;第三,对送回钱包的年轻人感激。(每点2分)
【命题意图】奉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一要通读全文,找出题干引用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而明确答题的信息区间是全文;二要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唐拉法埃尔的遭遇,分析他为什么会“泣不成声”;三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分条概括”,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按点作答。
17.【答案示例】①小偷偷小偷;②钱包里有信件;③小偷送回钱包;④钱包里有学生的乘车证;⑤老师不予追究,发新的乘车证;⑥学生承认错误的时候老师没有戴眼镜。(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构思是对整篇小说的谍篇布局而言的;其次要明确“巧妙”的意思是不同于一般;再次要仔细分析文章构思方面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本文构思巧妙的地方。
18.【答案示例】合理。看到个“模糊的影子”是实写,因为唐拉法埃尔没有戴眼镜,看不清;“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是虚写,意为唐拉法埃尔明白这个孩子从今以后一定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傲人,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消失了,心情非常轻松愉快。(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明确答出“合理”或“不合理”。其次要结合文本和题干合理分析,答出依据。
【解题拓展】作答探究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贴近文本,有理有据;②整体把握,内引外联;③凸显关键,放大内涵;④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⑤明晰题旨,规范表达。
19.(1)【答案示例】今天我这个老婆子豁出去了,只要把贾老太太逗乐了,讨得她的欢喜,一高兴没准儿就能多赏几两银子,够家里忙活几年的了。哎,人穷气短啊,如果有钱,谁愿意成为别人的取笑对象呢?算了算了,看在银子的份上,我老婆子就装疯卖傻,让她们乐一回吧。(6分)
【解题思路】答题要求: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写),写作对象(人物心理活动)。语言要符合刘姥姥这一农村妇女的性格特点,心理要符合特定的场合。
(2)【答案示例】 这里的笑,无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以及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史湘云心直口快,性格豪爽,所以笑喷了饭。林黛玉弱不禁风,所以“笑岔了气”。
贾宝玉深得贾母的溺爱,所以滚到贾母怀里笑。惜春还是个小孩子,天真幼稚,笑中也不忘向奶母撒娇。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奴婢地位低下,不可以在主人面前尽情地欢笑,因此有“躲出去蹲着笑”。有的还要帮人换衣服,连笑也得忍着。(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要结合人物的阶级地位、个性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此外还要兼顾人物的年龄、性别等来分析人物荚的特点。
20.(1)【答案示例】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2分)理由:新闻标题应是对新闻内容的简要概括。这篇新闻先简要介绍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特大山体滑坡造成的灾害情况,接着主体部分则是介绍遇难者的情况,最后又公布了46名遇难者的名单,所以用“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4分)
【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所拟标题必须紧扣消息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的陈述,突出消息最想传达的内容。分析理由时要结合消息内容解答,要能自圆其说。
(2)答案示例: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都能触动他的亲人心底的痛,每一个名字都有着生命的重量。公布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是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志。公布遇难者名单,能够体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能够阻止谣言的产生。(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写新闻短评的能力。
【解题思路]写新闻短评,切入的角度要巧妙,阐述的道理要能服人,此外,要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21.【立意探索】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分析禅师的话外之音:如果当时将军没有帮助禅师锄地而下山,就会遇到复仇的年轻人,所以锄地的时候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禅师锄地;如果将军没有替年轻人包扎伤口,年轻人就可能丧命,也就无法了结二人的仇恨;所以替年轻人包扎时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重伤的年轻人包扎伤口。由此可以看出,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因为只有当下的对间人们才能把握、支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眼前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所以,作文的立意可以有:①活在当下;②重要的是把握现在;③学会帮助别人;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⑤时刻行善。
【佳作展台】
把握当下, 谁不渴望东方蓬勃的朝阳?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于对眼前事物的把握。
一生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眼前之事,要不将军又怎能免于被袭?又怎能了结与年轻人的仇恨?
请把握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
古语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之间一蜉蝣的我们不应该沉湎于过去、痴迷于未来,而应该好好把握现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综观历史,立功于世者,无不是从当下做起,做好艰前的事情。
试想,若无对眼前之事的把握,王羲之又怎能在兰亭奋笔挥毫,被后人尊为书圣;若无每日的闻鸡起舞,祖逖又怎会在北伐中原后名垂千古。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存亡等都鲜活地展现在小说中,古今无双。但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红楼梦》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对眼下事情执着不懈的灵魂。作者曹雪芹身上把握当下的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辉,他坚持,自开始之日,他努力,直到最后…… 于是,在曹雪芹那里,孤独成了一种伟大的情感,死亡成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他归去,中华的墨香升腾了数百年。 请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
张爱玲后半生都处于隐居的状态,因为她懂得做好眼前事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品质。于是,她放弃纸醉金迷的生活,几十年母一日,在文学的道路上徜徉。文章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她悲天悯人,却又冷漠寡情;她通达世故,却又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又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着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寂寞,暗撤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把握现在,张爱玲在无尽的文学空间中绽放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花。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就一定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便不会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悲音。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间;眼下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飞雪,就在现在尽情地飞舞;是春风,就在当下努力地吹拂;是夏雨,就在此时倾情地飘落……
【名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开篇使用反问增强语气,用排比增加气势,并紧扣文章的主旨“把握当下”;接下来用名言、具体事例等反映“把握当下”的重要作用;结尾部分从自然的角度再次点题。总体说来,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

阅读全文

与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