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6年济南1中调研考试题语文

2016年济南1中调研考试题语文

发布时间:2021-01-14 04:57:07

『壹』 济南市天桥区初一2009语文期末试题

1.找出下面一段话中写错的字词并订正。

我们进入中学以经半年了,老师们精精业业地工作,同学们克苦努力地学习;校园里文明礼貌尉然成风,校荣校貌涣然一新,真是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

2.下列成语中有6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然后在下面的方格中正确

规范地书写。

水泻不通 刻骨铭心 碌碌无为 津津乐到 见义思迁

明查秋毫 问心无愧 耀武扬威 德高望众 晦人不倦

塞翁失马 海枯石烂 时过境迁 苦心孤诣 夜色苍茫

订正: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运用不恰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课堂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看不到老师一堂课里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只知道津津有味地做笔记的现象,而更多地看到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常常听到骇人听闻的提问、千姿百态的答案,学生们在老师苦心孤诣创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4.下面的朗读节奏划分有一项不正确,请找出来。

(1)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A.断肠/人在天涯。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D.问渠/那得/清如许。

5.按要求修改下面一位同学的演讲稿。

我们怀化三中初一(1)班的同学个个都乐于助人。①特别是我班德高望重的班长王小刚同学,②在我生病住院期间,为了帮助我,竟然放弃了五一旅游的打算;天天到医院给我补课,③我要向天小刚和所有的同学表示忠心的感谢。

(1)句③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

(2)句①中有一个词运用不当,这个词是 。

(3)句③中有一处有语病,应将“ ”改为“ ”

(4)句②中的一个标点符号用错了,应将“ ”改为“ ”

三、动脑筋,让作家与作品等配对成功。

6.第一组:

作家 作品

鲁迅 《春》

朱自清 《秋天》

老舍 《理想》

郭沫若 《紫藤萝瀑布》

何其芳 《天上的街市》

流沙河 《济南的冬天》

宗璞 《风筝》

7.第二组:

作家 国度 作品

安徒生 美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丹麦 《金色花》

泰戈尔 印度 《皇帝的新装》

8.第三组:

作家 朝代 作品 出处

曹操 唐 《山市》 《乐府诗集》

自居易 东汉末年 《钱塘湖春行》 《聊斋志异》

辛弃疾 元 《观沧海》 《稼轩长短句》

马致远 清 《西江月》 《白氏长庆集》

蒲松龄 宋 《天净沙·秋思》 《金元散曲》

沈复 唐 《童趣》 《浮生六记》

二、你能根据语言环境,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吗?试试看。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 。” 13.子曰:岁寒, 。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11.潮平两岸阔,

12. ,听取蛙声一片。

13.何当共剪西窗烛,

14.绿树村边合, 。…… ,还来就菊花。

15. ,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定神细视, , , , 神游其中, 。

17.君与家君期日中,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18.“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9.春天像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 ,笑着,走着。

春天像 ,领着我们上前去。

20.远远的街灯明了,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21.《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如 , 不亦说乎? 见贤思其焉, 。

有的谈学习方法,如: ,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修身做人,如

,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 ?

22.《观沧海》中以虚景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3.《天净沙·秋思》曲末一句:夕阳西下, 。点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24.《钱塘湖春行》中的对偶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

25. ,志在千里。

26. ,禅房花木深。

27.我寄愁心与明月, 。

28.无可奈何花落去, 。

29.争渡,争渡 。

30.莫言下岭便无难, ; ,一山放过一山拦。

三、你是一个爱读书、善思考的孩子,认真读题,完成答题任务,显示出你的才华来。

31.下面文章的思路有些混乱,请认真阅读,按正确的顺序把句子的序号排列出来,写在前面的括号中。

(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

( )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已有”。

(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

( )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2.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当那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

示例: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

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

仿写:

3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机会。”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两条河流在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不同做法:河流甲

,河流乙 。

(2)请发挥你的想像,描述两条河流的结局。

答:

34.就你读过的古诗文或中外名著,写出你最喜爱的一句诗(文)或一个人物形象,说明出自何人之笔,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为有源头活水来4.稻花香里说丰年5风正一帆悬6.却话巴山夜雨时 7.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 8.烟笼寒水月笼沙9·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怡然自得10.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11.吹面不寒杨柳风12.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健壮的青年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13.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14.学而时习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5.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16.断肠人在天涯17.谁家新燕啄春泥18.老骥伏枥10.曲径通幽处20.随风直到夜郎西21.似曾相识燕归来22.惊起一滩鸥鹭23.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二、24。①③②④25.一个天真的小孩说:“像奶奶的白发。’’(一个精明的商人说:“像我的货物,从天上运来。”一个健壮的牧羊人说:“像我的羊群。”)(缺少“饥饿”之类的修饰限制成分扣分,人物身份与说话内容不一致,不用比喻者,均不得分)26.(1)答案一:甲河流矢志不渝,勇往直前,不畏困难(或甲河流急于求成,不够慎重)答案二:乙河流审时度势,讲究策略,不盲目行事(或乙河流谨慎有余,缺少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找或创造机会的精神)(意思对即可)(2)略27。略

『贰』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考什么啊有人说是高考题,是和高考题一样的难度吗

教师招聘考试的高考题,高考的一个二年级的标题,有人说,灾难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

『叁』 2012济南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2012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当朋友失意时,你送上几句真诚的安wèi( );当同学无助时,你伸手帮他一把;在家里,你给疲劳的妈妈梳梳头,给劳累的父亲泡上一杯香míng”( );节假日里,或开心的去郊游,或悠闲地去垂钓。有了这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馨( ),多了一份甜蜜,多了一份qiè( )意。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B、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胡锦涛主席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句话已在老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东山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非常受欢迎。
4.默写、填空。(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2)王维《使至塞山》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诗句是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
(6)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
5.名著阅读:(4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征)(2分)

(2)“读书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2分)

6.综合性学习。(4分)
近些年来,各地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圣诞节、情人节••••••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促 销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七夕、腊八等在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已经渐渐淡化了,过得冷冷清清。为了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主任决定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加。
(1)班级征集活动主题语,要求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
(1分)
(2)请写出几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1分)

(3)请简要介绍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40字左右,2分)

二、阅读(共30分)
(一)古诗词鉴赏。(4分)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7.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8.“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二)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无边的回忆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这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的原因吗?”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钱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的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4.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因伤心而泪眼模糊。( )
(2)文中因兴奋而没有限制。( )
15.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性文章,其写作的线索是什么?(2分)

16.“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7.“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完本文,我们读出了一个 的女孩形象,一位
的外婆形象。(2分)
19.文章的标题“无边的回忆”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带着微笑上路,人生的路上就多一份幸运,少一分困难。带着微笑上路,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美好的世界。
请以“带着微笑上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慰 茗 xīn 惬
2、A 3、B
4、(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濯清涟而不妖。(4)莫道不消魂(5)白露为霜,在水一方(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
(2)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是破坏人的伪装。
6、示例:(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2)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每年4月5日的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清晨,人们携带酒食、鲜花、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
7、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8、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又动感。
9.(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命名
10、(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4)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1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3.(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14.(1)泪眼盈盈 (2) 嚣张
15、明线是一双塑胶拖鞋的故事;暗线是作者对外婆的深情。
16、承上启下
17、略。有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18、性格活泼开朗,有点嚣张任性,感情丰富 对我疼爱有加的外婆
19、无边说明了外婆对我的爱博大而无私;回忆则表明外婆的关怀使“我”难以忘怀
三、评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肆』 2004年济南语文中考试题答案

济南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语 文
一、积累(每题2分,共6分)
按要求默写。
1.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2.古诗词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 ,
。”
3.古诗词中,有许多蕴含乡愁之情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意味悠长。如, (作者)的 “ , 。”
(此题多答一句且正确可加2分)
如, (作者)的“ , 。”
二、文言文阅读(1 4分)
阅读下而两则文言短文或片段,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6.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2分)
(二)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喻老》
【注释】庄蹻(qiāo):人名。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9.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2分)

1 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日 历
冯骥才
①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
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等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限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限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发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
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时间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于是,营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吧,晏殊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张生命的页码?
⑤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是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被时间掀过的日沥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⑥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⑦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长沙路四治里十二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到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房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受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来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上kè gǔ míng xīn的珍藏了。
⑧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默默而无形地记载了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应对的一切。
⑨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动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并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⑩所以我写过:“生命就是创造每一天。”
11所以我说过:“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却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12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文章有删改)
1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4分)

12.根据上下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一刹那 嵌入
②kè gǔ míng xīn
1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②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3分)

14.联系上下文,仿照第④段划线句续写句子。(3分)

15.文章第⑦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3分)
1 6.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
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二)
光啊,你慢些走 。
①在人们的印象中,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让人抓不住踪迹,总希望能给光踩一脚刹车,看清它的模样,说一句:“累了吗?歇歇吧。”现在,科学家真的能勒住光的缰绳。别再以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蜗牛一样蜿蜒爬行。
②宇宙中光跑得最快,这不仅表现在光的速度快,而且它走的路线一定最短。在真空中,光速能达到每秒29.979万公里。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用不了8分钟。而一束月光照到大诗人李白的床前,仅需2秒钟。不过,宇宙太大了,从最近的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要经过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
③1 999年,科学家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实验,首先使光速减慢,几乎达到了与城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的速度(时速60公里)。随后,又接近人散步时的速度(时速1.6公里)。2001年,他们甚至让光直接停了下来。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它的确是真实的。
④光的传播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
光的最快速度只有在真空和物质稀薄的空间才能达到,例如在空气中。光在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后,由于折射传输速度会变慢,但在普通的光学材料里,光速一般只会减慢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还是太快了。
⑤科学家采用的新“介质”是由施加激光后的超低温原子云构成的。研究人员首先将大量钠原子组成的原子云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一273.1 5℃),形成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这种物质凝聚态的存在是1 924年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预见到的。根据他们的理论,当一批原子被放置在极低温度的高度真空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减至最短,原子就失去单个粒子的身份,而表现得像一个单一的“超级原子”)。在这种状态下,原子的速度几乎等于零,结果钠原子被迫互相重叠,形成一种“凝聚物”。这种“冷凝物”一般会吸收照射它的光线,但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激光束对其进行处理,使光可以通过,然后经过调节可以使光速降为零。这种控制激光束可与某种“手闸”相类比:当钠原子被控制激光束照射时,处于一种激发状态,光通过时表现为透明介质;相反,如果控制激光束降低强度,钠原子不再表现为透明介质,转而吸收光。
⑥科学家们将一束黄色激光通过该“冷凝物”后,成功地观测到了黄色激光光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穿过“冷凝物”后出来的激光肉眼无法看到,但是仪器显示它的颜色与进入时的激光颜色相同。慢化光速的实验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莉娜•豪(Lene Hau),她被认为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⑦慢化光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均意义非凡,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使光子停止,操纵光子以便把信息输入光子,然后根据需要再将光子发往某地以及某时再发。这种可能性使人们看到了新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曙光,它将比目前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几千倍。
⑧此外,利用它可以开发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为肉眼可识别的可见光的技术、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视频显示和夜视装置等。
17.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篇文章中,“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阅读全文,试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4分)
18.文章第①段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20.根据第④段说明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语意连贯。(2分)

21.认真阅读第⑤段,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慢化光速实验采用的新“介质”的形成过程。(不超过60字)(3分)

22.在一般人看来,光速是无法控制的,可莉娜•豪教授等科学家经过努力使光速慢了下来,并将造福人类。你从莉娜•豪教授身上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看法。(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麦克牵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
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急又气,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了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济南市答案
一、积累(6分)
1.惊起一滩鸥鹭o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o
3.示例: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o",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分意见:1、2小题各2分o 3小题作者和名句(名句不仅要蕴含乡愁之情。还须情景交融)都对得2分,只写对作者不得分,只写对名句得1分,多写且正确加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4.①感到奇怪②从前
5.是:这。示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启发或感悟可丛以下角度回答:①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关天人合一的境界。③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7.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8.庄蹻在婪国境内做强盗(横行霸道),但官吏禁止不了他,这是政事混乱啊。
9.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不能省察自己或见远而不见近。 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10.楚庄王“欲伐越”,但听了杜子的进谏后,“乃止”。可以看出楚庄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11.因为日历使作者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或日历隐含着作者对“明天”的希望,使作者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日历也是生命忠实的记忆)并思考如何珍惜生命。
12.①chà qiàn ②刻骨铭心
1 3.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新的一天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一天的喜爱,以及对明天的希望(或全新的一天等待着人们去丰富、充实,或新的一天带给我无限的憧憬。以及用新的生命去创造每一天的渴望)。
l 4.示例: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辛弃疾有“可怜白发生”的痛楚。
l 5.突出唐山大地震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突出日历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忆。 16.略
17.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先后说明了慢化光速的可能性、现实性、原理和意义。
I 8.①第l段是生动说明。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光比作“神行太保”“蜗牛”等,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光速的快慢变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如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明了光速之快。
1 9.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数字能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光速快的特点;举例子使说明具体真实,便于读者理解。
20.示例:在不同的介质中有着不同的速度。
2 1.示例:首先将钠原子云冷却,使其在“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下形成“冷凝物”,然后用控制激光束将其处理成透明介质。
22.观点示例: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具体事例略。 23.略

『伍』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课后第四题。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写其写法,以“_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金色的秋天
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荡漾的林带版染成金灿灿的了。权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的。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格外的好看。
秋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果园里,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陆』 初一语文上册 12课济南的春天 课后题答案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版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权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只是第二题的哦!可以吗?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阅读全文

与2016年济南1中调研考试题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