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国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
全国大联考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对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选、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呢,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申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 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 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刘,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这至善;人们欣赏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 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 “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选”,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
undefined
“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选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G里头还是向往着八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中国画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B.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笔墨”的部分代代有变。 C.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D.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中国域作品应当随时代而变,随大众需求而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画论称“逸”格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绘画形象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逸”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逸”格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涛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D.石涛的画论思辨能力极强,对中国画的本质认识深刻,但他的那句“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惟席,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
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这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轶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足,谀者争引符
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席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之,日:“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谤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骂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日:“吾有所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巨从己者。 (选自《明吏·胡惟庸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召指的是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晋升,进用。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宫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的一种所谓的祥瑞符号。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后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 B.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向皇上告发了他。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载券 14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㈡ 2016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二 语文答案
有许多第一次,他们就像繁星点缀在我成长的天空上,现在就让我摘回下最明亮的一颗让答你欣赏吧。
那天,爸爸出差了,妈妈很晚才下班,那天我放假在家,一座空洞洞的房子(这里的空洞洞用的不恰当)对于我这个胆小鬼来说,敢待几秒种已经是一个对我胆量的很大考验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打开电脑,却怕着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骷髅,打开音乐和它一起唱着,可是我发现,自己的心跳一直跳个不停(第一个跳纯属充字用)握着鼠标的手心已经出了冷汗,唱着歌的喉咙发出的声音跑了调。
“会不会有鬼啊,救命,呜呜!”我心里这么想着,把我所在的屋子的灯打开后,望着别的屋子黑的像随时有白色的影子飘过,我闭着眼睛,伸手去探那个屋子的灯的开关,亮了。我松了口气。
㈢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一 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A 2.(3分)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1分)大家默认(1分)的社会约定(1分)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 3.(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4. (3分)C 5. (3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6.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二)(19分) 7. (3分)C 8. (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9. (4分)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题模式 4分 紧扣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全面而细致。 应答为③④,加上①②⑤中的任意一项。 3分 联系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较全面细致。 应答为③,加上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2分 有赏析,但不全面、不具体。 应答为③,或①②④⑤中的至少两项。 1分 有相关分析。 应答为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0分 所答内容与试题无关或分析错误。 非上述模式。 量表说明:答题模式中,‚①‛表示‚比拟‛‚通感‛中的任意一项,‚②‛表示‚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中的任意一项,‚③‛表示‚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④‛表示‚对‘我’触动很大‛,‚⑤‛一表示‚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0. (4分)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
8 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1.(4分)评分量表:
分值 整体印象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优秀 想象丰富,合乎作品内在情理;起到结尾作用,语言有意蕴。 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 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3分 良好 想象合乎作品内在情 理;有结尾作用;语言通顺。 (1)将那张记录着怨恨的纸条扔进了垃圾箱,然后向火车站走去。 (2)敲开了门……午夜的月台上,她向我挥着手,隐没在漫天雪花中。 2分 中等 想象基本合乎作品内在情理,结尾作用不明显;语言较通顺。 (1)想了想,转身走了。 (2)敲开门,看着她诧异又有些许不安的眼神,我告诉了她我的来意,不再愤恨,畅谈后愉快启程。 1分 较差 想象与作品内在情理不一致。 (1)但此时的我却已失去了再向她质问的兴趣了,这一场雪早就将这之前的怨气都吹得烟消云散了。 (2)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讨伐一番。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妇人的话。怎么办呢? 0分 很差 内容与作品内在情理 相悖或毫无关联。 (1)晕倒了。 (2)敲开了门。门后出现的竟然是那位老妇人。 (三)(6分) 12. (1)积善成德(2)俯察品类之盛(3)长安不见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随意春芳歇(6)必有邻(7)吹皱一池春水(8)都云作者痴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考生答案超过6空时,按前6空评分。 (四)(8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五)(18分) 16. (4分)(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 17. (2分)A 18. (5分)答案示例: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评分说明:‚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 (2分)评分量表:
9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分 准确概括画线部分反映出的心理状态 (1)胸有成竹(2)信心十足 1分 概括的心理状态与画线部分有关,但不准确 (1)欲雪前耻(2)争强好胜 (3)急于纠错(4)励精图治 0分 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2)任劳任怨 20. (5分)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1分),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1分),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1分),另一方面立学兴儒(1分),以德化人(1分),取得成功。 (六)(12分) 21.(1分)D 22. (2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分) 23. (2分)C 24. (3分)D 25. (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㈣ 海淀八模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三的答案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A都读lè。B“宁缺毋滥”中的“宁”读nì内ng;C“着数”容中的“着”读 zhāo;D“咀嚼”中的“嚼”读 jué。) 2.A(B.掠—略,C.再—在,D.制—治。)
3.A(B冒号管到“着火”,所以在“着火”后应为句号。C“摩登”和“摩登粑粑”都加引号。D“体温”后面的冒号应为破折号,因为后面的话是对“体温”的解释说明。)
7/9页
4.D(A“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权贵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名校的“抢手,热闹,火爆,红极一时”,是不恰当的。B“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C“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褒贬不分。)
5.B(A项,由语序不当造成的搭配不当,应改为“是美丽中国的表现文化”。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对好的文学作品进行奖励”、“对优秀的作家大力扶持”。D项,成分残缺,应在“基金会”后加“的”。)
㈤ 海淀八模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答案
孩子,你自己去网页上搜一下,我找到了,但是是图片我没法复制粘贴过来。
㈥ 2016银川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作文范文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参考答案(修改定稿)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A C A B D C B D A D B C38. 参考答案:(1)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3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3分)③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的增长。 (2分)。措施:①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政策,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扶持小型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每点2分,共6分)(2)中央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分)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3分)积极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3分)(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提倡“浙江精神”有助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走出困境。(2分)“浙江精神”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提倡“浙江精神”能够促进小型微型企业走出困境。(2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浙江精神”是对功利主义的辩证否定,体现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动力。(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9.参考答案:(1)优势:网络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作为现代传播媒介,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各种信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4分)作用: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霸权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分)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辨识和抵御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分)。③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2分)(2)不赞同。(1分)①矛盾普遍存在,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互联网的作用。一方面政务微博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滥用信息自由的问题。(3分);②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政务微博”促进政府行为变革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该官员所述理由是“政务微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上述理由夸大了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当然对矛盾次要方面也不应忽视,要积极妥善地予以解决。(2分)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参考答案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B C C A B D B D A A D A40. (25分)(1)汉代出现了两种思想倾向(1分):贾谊认为农业与商业是矛盾的,主张农业为本,商业为末。(2分)这一思想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将农业与商业对立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分)司马迁主张发展农工商业,让人们自由获得财富,倾向于经济的放任政策,不主张人为的干涉。(2分)其主张与古代的传统政策和汉代的官方思想大相径庭,有利于工商业发展,但未受到官府的重视。(3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发展的时代特征,其思想是进步的。(2分)(2)美国:通过改变土地制度,推广农业科技,发展农业教育等使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同步进行;农业革命充分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并为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粮食、原料、市场等)。(6分)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工业。(3分) 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工商业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发展农工商业需加强法律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保障,注重科技创新等。(4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41.(12分)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2、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3、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恐怖主义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0——4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5——8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9——12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45.(1)罗斯福新政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答出三点即得4分) 邓小平改革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2分)共同点: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敢于创新。(2分)(2)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等。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辟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时代。(3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4分)46.(1)制定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在广阔的地域上建立了新型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形式;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7分)(2)不同意。①美国独立还存在着种植园奴隶制经济。②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或:同意。①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国家。②赢得独立,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8分)47.(1)特点: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8分)(2)特点:①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②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③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3分)不利条件:腹背受敌,两线作战。(2分)影响: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2分)48.(1)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的国民主体意识不强;当务之急是培养国民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通过改造国民意识、增强国民精神来改造社会。(6分)(2)梁启超认为中国具体的政治退化,但国民的民族、民主精神在进步。(3分)梁启超认识到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2分)认识到了国民的觉悟是推动政治进步的重要条件,是正确的(2分)。但梁启超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如他对“五胡乱华”和“外族统治”的认识)。(2分)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D 3 B 4 C 5 B 6 A 7 A 8 C 9 A 10 D 11 A 二、非选择题36题(1)林业区分布在虚线之内(乙河流域)理由:地势相对平坦,靠近城镇,利于耕作;林业区分布在甲河流域(虚线之外),理由:地势相对较陡,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2)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对堆积;甲河流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3)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优化了产业结构;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37题.(1)(4分)a地由原来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附近城市进入了很多企业,人口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②近年来,是因为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大量耕地。(2)(14分)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2分),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装配、加工型外资企业进入(2分);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因为郊区地价低(2分),且东北方向离河流近,企业用水方便(2分),当地盛行西北和东南季风,东北方向与季风垂直,避免污染城市空气(2分);②从中期到后期,传统工业规模在缩小(2分),因为政策调整(制定“门槛”,动员搬迁)(2分),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2分)42.自然灾害(10分)冷空气从我国东北进入,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同时东北两侧高,中间低(平原),形成狭管效应,加快风速;危害:造成土壤侵蚀;吹毁农业基础设施(大棚);加快土壤水分的蒸发;易发生草原、森林火灾。43.环境保护(10分)南海的生活污水量远大于渤海;原因:南海海岸线长;人口总量大,生活污水排放量多;渤海的工业COD大于南海;原因:渤海工业发达;海域封闭,污染不易扩散;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44旅游地理(10分)选择B地;理由:B地为沙滩,景观的娱乐性强;位于主要景点的中间,地理位置优越;C地区为生态保护区;A地区建筑物多,环境容量小。
㈦ 2016金鼎一试卷语文模拟二答案!!
亲,网络作业帮上来有自8000本寒假作业答案,应该有你这本。扫描一下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出整本答案。手机搜索作业帮就可以下载试用下啦。还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作业帮单独拍照提问,一次一题,10万学霸在线帮你解决。
㈧ 求 2016年高考调研模拟卷语文二的答案,谢谢在线等
你如果直接发题的话我还能帮你做,这个真不行
㈨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的答案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测试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