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IE4.X:在〔查看(View)〕菜单中〔字体(Fonts)〕,然后选[简体中文(Simplified Chinese)GB2312]。 ·IE5.X:在〔查看(View)〕菜单中选〔编码(Encoding)〕,然后选[简体中文(Simplified Chinese)GB2312]。 在查看编码中是否可以选择更改编码方式,此外XP SP2补丁也可能引起部分网页浏览时出现乱码 微软的相关网页: www.microsoft.com/downloads/details.aspx?displaylang=zh-cn&FamilyID=e29e54c2-715e-4f04-b995-6e060ac7e5b1 微软下载地址: 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3/a/63a2d9a3-43c8-47ba-bab1-67ce70de52cb/WindowsXP-KB886677-x86-chs.exe
『贰』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07年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3分)
得分___________
一、知识积累(29分)
1、阅读下列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的注音依次填入相应的括号内。(5分)
张畈是旅游的好地方。周边与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站接壤。境内绝壁突兀( )的五猴山,风景绮丽( )的团山大峡谷,tàn wéi guān zhǐ( )的落钟潭,鬼斧神工的神仙洞等自然景观随处可见。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共有100多名先烈在这里抛洒青春热血,还有早在1934年成立的五星县六乡苏维埃政权。为让后人时刻“牢记历史,miǎn huái( )先烈”,张畈乡关工委2001年向全乡上下倡议,在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了一座烈士墓碑,已成为全县30处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勤劳纯朴的山区人民rè chén ( )欢迎大家前来张畈作客。
2、默写(每句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①—⑥题必做,⑦⑧两题选做一题)(10分)
①我喜欢读书。书引领我与中外文人墨客对话。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描述他的陋室,显示他的生活情趣。读书还让我学会做人。毛泽东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梁启超用“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什么才识人类理想的生活。
②《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③《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生活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学习了专题《叶》,联想过去学过的内容,请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叶”的古诗句,并阐述你喜欢的理由。(2分)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5、下列语段中划线部分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3分)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第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天净沙 秋思》按要求作答。(6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2分)
A 依恋 B 悲伤 C 惆怅 D 痛苦
⑵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⑶本曲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1分)
⑷本曲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写“小桥流水人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实践运用(5分)
7、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感悟,仿照下面语段中的两个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没有书,就像天空失去了阳光,鸟儿失去了翅膀。书给予我们的是无形的财富——知识和阅历。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我们增长了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7年5月,南通市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3分)
⑴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活动中有一位母亲与你探讨引导孩子读书的问题,你为她推荐了一本适宜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并说了你的推荐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傅雷家书(9分)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而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泪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9、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1分)
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1分)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2分)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3分)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11分)
①虽说和母亲同城而居,却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昨天下午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出望外,一定要上街买点好吃的,怎么劝也不行。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路,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很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里的一些生活琐事。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个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挂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纸厂上班。学校在城西,厂在城东,母亲担心我会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匆匆的人流,喧嚣的市声,那一幅母亲图显得何其平淡,却又何其伟大。
⑥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巳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捋头发一样一捋散,但永远也捋不去的是她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这不只是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失望、闪过疑惑、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4、第①自然段中母亲“喜出望外”的原因是什么?第⑦段中母亲的眼里为什么会“闪过惊喜”?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自然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⑥自然段中写了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读完本文,你认为最让你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或教育?(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亲的节日(8分)
□ 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8、请写出第③段“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一句中“有心人”所包含的两层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品读父亲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分)
父亲向“我”要书时,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最后写到:“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请说说“我”在沉默中想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试想,如果“我”带回了那个小男孩送给“我”的康乃馨,那么“我”会不会把它当作父亲节礼物送给父亲呢?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父亲节即将到来,作为儿女,你准备送父亲怎样的礼物呢?理由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习题。(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23、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衾拥覆 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笈从师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编茅为庵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翻译下列两个句子。(2分)
(1)录毕,走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3分)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路。”因为年轻,我们总是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我们碰壁。摔跟头,一路磕磕绊绊,走过许多弯路。有的弯路曲径通幽,让我们发现别样的风景;有的弯路漆黑一片,只能让人摸索到悔恨与痛苦;有的弯路看似花团锦簇,盛开的却是红罂粟;有的弯路荆棘密布,却能练就我们的钢筋铁骨……正是这些弯路,让我们一点点收获人生的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坦途。请以“弯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1.wù qǐ 叹为观止 缅怀 热忱
2.略
3.略
4.C
5.第①处 “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
第②处 “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
第③处 “ 迅速”和“一下子”任意去掉一个
第④处 “通过”或“使”去掉
第⑤处 “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
6.⑴ C ⑵ 断肠 ⑶ 寓情于景 ⑷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二、7.参考示例:在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利叶》里,我们明白了真情;在伊索《伊索寓言》里,我们学会了思辨;在巴金《家》里,我们懂得了自强
8.略
三、一 9.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10.儿子变成了朋友。
11.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12.(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13.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达。
二14.“喜出望外”的原因是儿子回家看望自己;“闪过惊喜”是因为听儿子说“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
15.“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16.对比;突出母爱的永恒深沉与伟大。
17.略
三18.①这孩子记着明天是父亲节,并为自己的父亲准备鲜花(礼物)
②这孩子看出了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让我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
19.一方面表现了父亲以儿子取得的成就为自豪,同时还能反映出父亲从来不认为应该向儿女索取什么,哪怕是几本书也觉得有些难为情。
20.①父母的爱是多么宽厚无私,令人感动。②和这份爱相比,自己为父母做得太少,心中不安③今后,一定要多关爱父母,用行动回报这份世间最伟大的爱
21.会。这一枝康乃馨虽小,但在这个父亲的节日里有特殊意义,能够代表“我”心。“我”借这枝康乃馨表达对父亲的爱。
不会。这一枝康乃馨并不是自己特意为父亲准备的。“我”了解父亲的性格,知道这一枝鲜花并不适合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我”意识到父亲的爱如此宽厚、无私,相对于父亲的爱,一枝康乃馨远远不能够承载儿女对父辈应有的回报之情。(此题答案并不要求周全,言之成理即可)
22.略
四23.⑴手指∕不可屈伸
⑵夫∕人好学
24.⑴汤:热水
⑵衾:被子
⑶负:背着
⑷为:做,做成
25.⑴抄完了,赶紧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⑵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
26.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四、略
『叁』 帮我出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热( ) 虐待( ) 执拗( ) 挑衅( )
2.按拼音写汉字
冥思xiá( )想 花团锦cù( ) 广mào( )无垠 正jīn( )危坐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四个)
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油然而生 胜气凌人
藏污纳垢 暗然失色 相形见拙 郁郁寡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 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 那教练是个科研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 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5.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改下列病句
a. 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b. 会场上显出一派欢乐的景象和雷鸣般的掌声。
7.假设同桌借了你的东西,忘了归还,而你又急需使用这东西,你有礼貌地暗示她应归还,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默写
(1)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亭亭山上松, 。
(3) 抽刀断水水更流,
(4) 剪不断,理还乱,是
(5) 《过零丁洋》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
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富含哲理的 诗句是
⑻ ,欲辨已忘言。
⑼李商隐《无题》中歌颂人的奉献精神的 名句是
⑽海内存知己, 。
9、阅读名著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是我们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你对它们有了哪些了解?试选择其中的一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及朝代或国籍:___________
你喜欢的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的人物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这部小说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肆』 深圳宝安区2012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的作文
八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含22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保管好;答题卷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每小题各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禁锢(gù)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B.憎恶(zèng) 栖息(qī) 随机应变 囊萤映雪
C.朔方(sù) 家醅(pēi) 孤陋寡闻 托泥带水
D.氛围(fēn) 提防(dī) 慷概大方 不可名状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课堂讨论,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但又要认真思考,不能信口开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②④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④②①③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D.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乘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小题,共6分)
7、(3分)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二某班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如果活动中的“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怎样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8、(3分)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请写出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副。
上联:
下联:
横批:
三、 阅读(本大题含9—21小题,共36分)
(一)(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9-10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1分)
10、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8、(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 )
12、翻译。(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①本文采用的写法是 。②文中的“伯乐”是比喻 ;
③“食马者”是比喻 。④本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
1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窦光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选自《网络知识》2008年第2期 有删改)
14、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2分)
15、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 “超软水”。(2分)
17、“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2分)
(四)(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8、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9、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5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为什么?(3分)
21、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3分)
四、写作(40分)
22、下面两题任选其一。
(1)半命题作文
写我们熟悉的人,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也是最容易写好。请你选择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人,以“我的 ”(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等)为题,用两三件事写出他们的特点。
(4)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若选(1),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座位号:□□
镇康县勐捧中学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全卷四个大题,含22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小题每小题各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匿名(nì) 禁锢(gù)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B.憎恶(zèng) 栖息(qī) 随机应变 囊萤映雪
C.朔方(sù) 家醅(pēi) 孤陋寡闻 托泥带水
D.氛围(fēn) 提防(dī) 慷概大方 不可名状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课堂讨论,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但又要认真思考,不能信口开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答案A(B句主语残缺。C句词序不当, “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应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D句动宾搭配不当,“降低”应为“减轻”)
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②④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④②①③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D.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远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4)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小题,共6分)
7、(3分)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二某班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如果活动中的“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怎样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答案示例: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的校园里悠闲地漫步,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中朗朗地读书,与我们同样年华的灾区伙伴们正忍受地震带来的伤痛。为了帮助他们重返课堂,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
8、(3分)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请写出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副。
上联:
下联:
横批:
三、 阅读(本大题含9—21小题,共36分)
(一)(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9-10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诗人的马鞭 。(1分)
10、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A、 (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
『伍』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教不起来了,有了电脑作弊啊!听我的,自己做,别生气,我理解你
『陆』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初二年级(语文科)
2009越秀区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指导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越秀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既是评价该年级整体教学质量和检验实施新课程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年级学业基本标准和是否能较好地适应新学期正常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这次阶段性(学段性)学业水平考试,重点检测年级教学质量要求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难度,能对教学起重要的激励、促进、诊断和监控作用,能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试题命制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语言教学与评价、考查内容与标准的命题原则,并按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语文课本后面的附录内容和指定背诵的诗词要求而制定。
二、测试范围、内容及要求
(一)测试范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能力要求
1、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掌握本册教材每篇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其组成的常用词的字音、字形及理解这些字词的意义。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了解病句类型以及句子的简明得体等语言基础知识。认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多义词的常用义及其近(同)义词,词的语境义。句子成分和句子的主干等语法知识,往往是以辨别修改病句的形式出现。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初步学会鉴赏诗歌,赏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课文规定背诵的诗句进行默写。
3、能阅读并鉴赏简单的文言文。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能够进行判断和翻译;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准确翻译重要的文言句子以及进行正确地划分节奏。
4、练习快速地默读文章,抓住文章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高尚的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会分析文章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表达技巧。分析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对文章进行分析并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透析文章的主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5、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切合题意、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生动的文章。
6、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能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本学期需积累有关“母爱”的格言与诗句;积累有关“春”的诗句;了解广州的名胜民俗及特点,并搜集一些名胜的对联;学会积累、品读古诗等。
(三)测试内容:
内容及相应的能力要求如下:
1、语言基础与运用 (范围:课内为主)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语言基础
1.字音
识记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里面的词语,课文注释里面重点的注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字形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归纳整理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似字。
3.词语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4.病句
病句:要求了解病句的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会诊断病因,修改病例。
5.文学常识
关注课文的注释①部分与“名著导读”部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语言运用
各单元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内容,语言的实际运用。
2、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1)默写
会背、默课文指定背的文段与诗句(包括“课标”指定八年级下册背诵的古诗文及附录在本册语文书后面的诗词)。
(2)诗词鉴赏
考查课文内容,非课后背诵篇目。对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3)文言文阅读
范围包括自读课和讲读课。考查学生朗诵诗歌时能正确划分节奏的能力。要求会解释重点词语(实词、虚词),会作一词多义的比较,古今异义的辨析,会翻译重点句子,概括课文大意和理解基本内容,具备初步的比较、分析、鉴赏的能力。
3.现代文阅读阅读(范围:课内两篇,课外一篇)
要求理解文章内容及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会分析文章结构,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归纳内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作文
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有真情实感。作文形式为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四、检测的形式与方法
全卷满分120分,形式为闭卷纸笔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
主观题和客观题。
(二)题量
共22题。
(三)结构
第Ⅰ卷
题型 题号 分值分布
选
择
题 1(字音) 3分
2 (错字) 3分
3 (词语运用) 3分
4 (病句辨别) 3分
5 (文学常识) 3分
6 (标点运用) 3分
非选择题 7 (综合实践语言运用) 8分
第Ⅱ卷
题型 题号 分值分布
选
择
题 8(1)默写 2分
10(朗读节奏) 3分
11(1)(文言文字词解释) 4分
13(课内文段内容理解) 3分
非
选
择
题 8(2)默写 8分
9(诗歌鉴赏) 4分
11(文言文翻译) 4分
12(文言文文章分析) 4分
14(课内现代文内容概括) 3分
15(课内现代文句意分析) 3分
16(课内现代文手法分析) 3分
17(课外现代文内容概括) 4分
18(课外现代文手法分析) 4分
19(课外现代文主题理解) 4分
20(课外现代文联想感悟) 6分
21(作文) 40分
附加题
(5分) 22(1)(2本名著)选择题或填空题 2分
(2)(2本名著)简答题 3分
(试卷结构以最终版为准)
(四)分值安排
第一卷约25分。第二卷约95分,其中作文占40分。
六、难易题比例
易题占60%,中等难度题占30%,难题占10%。
温馨提示
本学期两本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