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语文第九版赤壁赋(宋·苏轼)是前赤壁赋吗
是《前赤壁赋》
一般情况下,《赤壁赋》指的就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要特别注明,不能直接说是《赤壁赋》的。
2. 大学语文[第九版] 急!!!
【本书从来教材中遴选了六十余篇课文进源行讲解评析,并将讲析内容划分为“背景简介”、“内容述评”、“艺术赏析”三个方面。“背景简介”立足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写作年代,写作缘起,作者的遭际、思想、情感等具体背景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总体背景。“容述评”一是通过归结层次或段落大意,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指引把握作品脉络的门径;二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其主旨,评判其思想价值、认识意义或欠缺不足之处。“艺术赏析”则依据、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择其主要,结合作品实际作具体的分析阐发,既注重各篇课文本身的艺术特点,也有意顾及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一些基本角度,并力图将方法渗透其中。另外,绝大多数讲析文章的后面,都附有“资料链接”一栏,辑录了古今的一些史料、评论、论著篇名以资参考查检。
3. 谁有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第九版电子版
大学文科必修课
1980年10月,徐中玉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在上海召开“大学语文教学内讨论会”,全容国二十多所高校参加,经过讨论,与会代表制定了教学大纲,拟定了教材篇目,成立了教材编审会,筹建大学语文研究会,并在上海、合肥、济南、杭州开了四次编选会。1981年2月由徐中玉和匡亚明在上海审定完教材,交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自此,全国部分高校逐渐恢复大学语文的教学。[3]
自1980年我国高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编写的华东师范大学版《大学语文》已累计印刷1700万册,使用的高校达千所以上。[5]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去年8月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目前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当中,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约占市场的30%
4. 有谁知道第九版的大学语文《谏逐客书》的课后答案从哪找到急需!谢谢!
1、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分论点是什么?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段的分论点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第三段的分论点“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联系:第三段紧承第二段“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来论述逐客的危害。
2、第二段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时,是如何曲折多变地展开议论的?
第二段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时,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此段所设比喻多种多样,意思分为四层。
第一层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这些东西一样也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只提出问题,不立即作答,但不答自明,显得耐人寻味。
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这一层同前一层不同,是从反面说并分两个小层次重叠错杂出之,把“心秦国之所生而后可”的严重危害说得很透辟,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
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近承上文,远承第一层的设问,可说是对前三层的小结,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标准,为下文转入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层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诽秦之人不如待诽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所轻视的是人才。这绝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候的方法。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推论符合逻辑、立意超卓不凡,具有一种高层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这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淳,为全文最精彩部分。
3、举例说明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的。
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于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地广粮多,国大人众,武器强而士兵勇,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因素。其中蕴含拥有人才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泰山、河海是比喻,“王者不却众庶。”是本意,由于连类设喻,显得很有力量。接着进一步地阐明此意: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外国,只要一年四季富足和美,鬼神也会来帮忙,这是五帝三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此处以古证今,说明只有象五帝三王一样不分地域,广揽人才,才是治世的根本,这里以五帝三王的治世方略说服秦王,很有说服力。“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里指出逐客的直接危害是等于借给侵略者武器,支援强盗粮食。这里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逐客是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统一有害的愚蠢做法。这里论证入理,雄辩有力。“物不产於秦,可宝物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重。”这两句呼应上文,“必秦所生然后可用”。“物不产于秦”回应第二段,“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重”呼应上文“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两句结论说明逐客对秦国的危害所在,这危害切中了秦统一大业的命脉,所以极有说服力。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5. 《北征》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九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版罗生杂橡栗。或权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鸮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好诗!
6. 大学语文第九版冯谖客孟尝君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嘱托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的门下去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觉着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粗恶的饮食。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敲击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像其他的门客一样。”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敲击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没有车!”周围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马,和其他坐车的门客一样待遇。”于是冯谖坐着车子,高举着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夸耀说:“孟尝君待我像客人一样!”又过了些时候,冯谖又敲击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知道后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就派人为冯谖的母亲提供吃的用的,不让他母亲穷困。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
后来,孟尝君出示了一则告示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告示上署了自己的名,说:“我能。”孟尝君见了署名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和他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说:“我田文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上我懦弱笨拙,整天埋在国事与家事之中,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反而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我愿意去。”于是为冯谖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让孟尝君感到很奇怪,他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我知道了,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铜。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各诸侯国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铜,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铜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湣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铜,驾着绘有文采的驷马车两辆,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道歉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全国人民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纤芥那样丝毫的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7. 去哪里下载大学语文(第九版),
去新浪共享上看专看属
http://ishare.iask.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