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职大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学习体会
《高职大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以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针回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结答构及思想特点,从“人文”与“职业”两大要素人手,为正在接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莘莘学子提供一份精神备忘录。《高职大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编写贴近真实生活,以文学、哲学、美学、民俗、礼仪、心理健康、文化、求职技巧、写作技能、口语表达十个主题为着力点,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高职大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每一讲都配有“经典案例”“知识导航”“阅读拓展”和“思考与实训”四个模块,每一模块都紧扣每讲的教学主题、着眼于锻炼学生能力,并能在课堂上引起专题式的讨论,以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几易校名,几迁校址,历风雨百年,育桃李万千。学院历办旧制师范、简易师范、普通师范,五年制小教大专班(1994年开始招生)等。1998年,成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分院。1999年,义乌师范学校并入人文师范分院。2000年,学院迁往现在的校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湖校区,并改名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学院。2003年,定名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学院以教学严谨、管理严格、毕业生基本功扎实而享誉社会,为金华、浙江输送了万余名合格的教育人才。而今,学院以教育“三个面向”为指导,努力实践“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采取“师范与非师范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共存、学校与社区教育兼顾”的办学形式,确立了“立足小教、做强幼教、探索职教、拓展新路”的专业建设策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力争把学院逐步建设成为金华市乃至浙江省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科研中心。
学院拥有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音乐表演、传媒管理与策划六个专业。另有成人教育专科、本科层次函授及短期培训。
现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2800余人,成教在读生近2000人。教职员15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40余名。实验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院内有专业教室、微格教室、心理实验室、多媒体素材制作室、幼儿活动设计室、教学观察实验室、音乐录音室、舞蹈房、钢琴训练房等实验实训基地,院外建立了以金华市小学、幼儿园为主,涉及全省7个地区的一百多个教育实习基地和30多家协议合作基地。拥有初等教育研究所、生化研究所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形成了多层次的科研梯队,实现了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
学院将发扬百年师范的优良传统,积极开拓进取,不断革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实现学院更快更好的发展。
❸ 十五从军征对高职学生人文情趣的影响作用
能让人们感受诗中老兵的心情,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习诗中辨析虚实写法
❹ 刍谈高职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语文教育不仅能对经典的人文知识进行深化,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开展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探索怎样将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融合。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将下文中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从而为今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当前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丰富,经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发现当前在语文教育模式中,一项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人文-审美-工具”这种模式,在此种模式的教育过程中,最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就是人文性。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学生人文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1] 。从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在开展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人们心灵的陶冶和性格的完善。这就要求在进行高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追中对语文课程教学价值的分析和挖掘,以便对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文意识进行激发,进一步对学生的品质和性格进行完善。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育在对人文教育进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教育改革工作落实以来,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笔者的实际研究中发现,我国高职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在对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的融合的过程中,问题更是明显,经总结,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没能实现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充分结合
从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上来说,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比较传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相对比较古板,很少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涉及到语文课程之外的人文教学。这就造成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进行充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停留在工具性的操作上,但是并没有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进行有效延伸。
2.互联网文化对于语文知识的渗透和冲击较为明显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的享受着互联网的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无法抵抗网络的诱惑,沉迷于网络世界。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较为严重,显得十分陈旧和乏味。很多经典的知识或是文章难以获得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容易丧失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二、对高职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融合的措施
1.在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环节中对人文教育理念进行融合
在语文教学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借助教育层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更需要对人文教育理念进行贯彻 。经过笔者对一些优秀学校的发展史上来说,人文教育理念不仅对语文学科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人文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理念进行融合,也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也要求教育改革要从教育改革的设计环节出发,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2.从人文教育特征出发,为学生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
对人文教育进行推进的过程中,要为学生配备具备优质人文精神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在对师资资源进行配置上,应该尽可能对高素质的人才和具备优异人文素质的教师进行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师,对于学生思想的启迪和引导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也有着十分特殊的影响,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对其开展人文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所以在对语文教师的配置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上出发,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3.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甚至关乎未来的发展,所以很多学生都显得十分不自信。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情况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判标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希望广大教师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重视程度,详细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通过在课堂中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想认知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的甄别能力也将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挖掘语文课堂的价值,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认知体系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停留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上,而是着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所以这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文学知识,这对于丰富学生精神领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希望在本文的研究下,广大教学工作者对于人文教育能有正确的认识,为实现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❺ 人文学科高职英语等级考试相关单词
把公共英语三的内容多看看就考过了,有余力的话看CET4的词汇也是可以的,常用词就那么点的。
❻ 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净化风气,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文素质内涵的诠释,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基础上,面对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学改革的需求下,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渐失落,精神境界也在逐渐降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科学,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养。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确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讨论。人文素质是以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主体的、内在的、本质的社会文化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较感性,深度不够,思考问题较简单,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做人做学问的根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较差。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仪表,沟通不讲技巧,举止随便。
(二)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过度重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薄弱。所以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是建构仁义济世、敬业乐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担负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思想教育中
偏重专业知识与技术,忽视人文知识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设置范围相对狭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单一,难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阐明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和内涵,指出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提高全体在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当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始终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探寻等。
三、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课内外结合,丰富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基础课程,精炼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范围。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传统文化不仅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生动记载了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学生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探访文化古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观摩 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大学教师,其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行为方式,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基础,提高整个学校文化品位。
(三)严格考核,广泛开展传统经典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薄弱原因在于读书少,学习习惯差,课余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是言情小说等,传统经典著作涉及很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严格的考核要求,倡导经典阅读,传播文化精髓,或者是通过探讨热点问题,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向上、文明、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发自内心热爱祖国文化,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通过组织书法、辩论、演讲、歌唱、戏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通过举办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系列讲座,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五)通过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礼仪的塑造
礼仪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行为,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素质涵养的体现。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的礼节,学习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达到内在文化修养与外在礼仪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引导,培养成为讲文明有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塑造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对审美情趣追求,在潜移默化和不断强化中培养个体综合能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更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沈湘平.人文素质与人的发展�1�7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111-123.
[2]王玉华,刘向波.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57-60.
[3]孙国强,彭旭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J].知识经济,2010(11).
[4]贾钢涛.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5]王伟萍.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齐莹(1972―),女,吉林四平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❼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文秘专业有没有一位宋林佳老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文秘专业宋林佳老师,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专处。
宜宾职业属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新村74号,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 。
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
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7年11月20日,学院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论坛的论坛人文关怀
论坛有着丰厚的人文关怀,让您找到家的感觉。新注册的用户,请到生日留言贴登记您的生日,每当生日到的时候,我们会集体为你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
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有哪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现有文秘(外秘)、公关与策划、电子政务、主持与播音四个专业,在校生人数年均达45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