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赤峰中考语文答案

2015赤峰中考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11 13:27:48

『壹』 2008年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

2008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 经典诗文积累(25分)

依据原文填空。(选做6个题,多做不加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清照《夜雨寄北》)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7) ,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8)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根据提示默写。(选做2个题,共4分,多做不加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 。

(2)李清照《武陵春》中感慨物是人非的两句词是:

, 。

(3)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表达雄心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 。

3、 默写课文选段。(共15分,(1)题必做,8分;(2)(3)题选做其一,7分。不写题目和作者)

(1)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至“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似与游者相乐。”

(3)郦道元《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至“良多趣味。”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阅读《夕照透入书房》,完成4----9题。(20分)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1)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2)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3)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部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家书》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4)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隽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棉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5)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6)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7)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①(注:(1)超出一般的想象)。

(8)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9)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10)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11)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选自《中外文摘》(2007年第2期)

4、找出第(4)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错别字: 正字:

5、第(3)段中的“咄咄逼人”本义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它在本段中是什么意思?第(10)段中的“大限在即”又是什么意思?(4分)

6、读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描写书房景物的。(3分)

7、第(7)段开头“离奇”的意思具体指的是段中的哪句话?(3分)

8、品析从第(11)段中摘录出来的句子,回答后边的问题。(6分)

(1)(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从这句对泥公鸡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第(3)段结尾提到了“可以永存”的《傅雷家书》,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从内容的角度说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2分)

(二)阅读《迷雾探踪》,完成10——14题。(14分)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0、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2分)

11、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

12、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13、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3分)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三)阅读《一根牙签能“走”多远》,完成15——18题。(14分)

一根牙签能“走”多远

怡然…

1读到一位同胞写的一个域外故事。他在波恩邀请一位德国朋友吃饭,餐毕使用牙签,用完后信手弃于碟中,待服务员来收拾。而德国朋友用完牙签后,则将其折断为三截,放入手帕,置于公文包内。何以如此?原来他要把牙签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我们的那位同胞大惑不解,处理一根小小的牙签为啥要如此郑重其事?德国朋友竟正儿八经地说出一套“理论”来: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我们剔完牙齿后放入盘碟中,服务员就会扔到垃圾袋里,于是就很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露出来,这样就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的狗呀猫呀的动物吃了,便很可能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会流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感染上细菌……

2天哪!这个德国佬的联想力如此丰富,亏他会想出那么多“可能”,对一根小小的牙签竟如此“小题大做”!可这无疑把德意志民族的那种严谨、精细、一丝不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感佩!更何况,这并非仅仅他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自做多情”。据说,许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要丢弃的小物件,都会被投入这种小机器里粉碎,然后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用以蓬松土壤。他们认为,这些来源于自然的东西,当然要回归自然。呵呵,真是利己利人利自然!

3“细节决定成败”,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其实,何尝不能说“细节决定和谐”呢?这些细节,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说“以人为本”,许多人就以为应该“以我为本” ---------- “我”就是人嘛,就是人民嘛,却很少为别人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后的逻辑顺序被颠倒过来,或者不要前半句而只要后半句。但是,倘人人只想着“人人为我”,而不愿意首先“我为人人”,何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政府、企业的责任,作为每个公民,也都要奉行“以人为本”-----------多想着他人,以他人的利益为做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一点,不正是“人人为我”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吗?

4从牙签之尖利,想到种种“如果”,种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由自己推及他人,以人类推及动物,以社会环境推及自然环境……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与“和谐”相链接,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全部涵盖殆尽。一根牙签能“走”得如此之远,足见人的素质和修养。不贪图一时的方便,不只考虑个人的眼下利益,而自找麻烦,“没事找事”,不是一种自觉自律,对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负责吗?太夸张、太过分了吧!似乎有一点,可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5一隅三反,由此及彼,既然一根牙签能“走”得这样远,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和谐,不就孕育于众多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及众人的举手之劳间吗?(选自《杂文选刊》2007年第5期)

15.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把垃圾袋戳出个窟窿( )

(2)可能卡住喉咙( )

(3)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 )( )

16.作者由“一个域外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观点?(3分)

17.细读第4段,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的“走”字加上引号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四)阅读下边的诗文,完成19----25题。(17分)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

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3、翻译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乙)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4、应用你的知识体验,说说前两句诗歌蕴涵了怎样的自然现象。(2分)

25、 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述表达效果。(3分)

三、写作(60分)

26、下边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写作。

(1)在前边读过的《一根牙签能“走”多远》中,德国朋友从牙签之尖利,想到种种“如果”,种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由自己推及他人,以人类推及动物,以社会环境推及自然环境……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与“和谐”相链接,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全部涵盖殆尽。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话题不是题目)

(2)在《夕照透入书房》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写出了在书房夕照里获得的独特的精神享受。因为他热爱生活,善解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视角,即使如蚂蚁、尘埃般平凡微小的事物,在他的眼里也都变得特别神奇。相对于被人们狂热追求的物质享受来说,这种对文化、精神、情感享受上的追求更能使人得到文化的积淀,心灵的净化和品位的提升。请调动自己在文化、精神、情感上的享受体验,以“享受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作文要求:1、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不写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8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经典诗文积累(25分)

1、每小题1分,共6分,8个小题全做者(7)(8)题不阅;填空每错、漏、添1个字即不得分。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满眼风光北固楼 (6)夜泊秦淮近酒家

(7)燕子来时新社 (8)晴川历历汉阳树

2、每小题2分,共4分,3个小题全做者(3)题不阅;默写每错、漏、添2个字即不得分。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3)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此题共15分,第(1)题为必做题,8分;(2)(3)题选做其一,7分。选做题全做者最后一道题不阅。要求按照原文的格式默写,每错(漏、添)2个字减1分,减到0分为止。总减分出现小数忽略不计。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注:“佩”也可写作“佩”,“澈”也可写作“彻”)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阅读理解(65分)

总体说明:凡是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都不求答案的唯一。只要考生的答案内容与参考答案意思接近,就要酌情给分,不强求语言形式上的完全一致;虽与参考答案有出入,但言之成理且语言通顺的答题也要酌情靠上给分。对卷面整洁,语言表达清晰,表现出良好书写习惯的试卷也要靠上给分。

(一)阅读《夕照透入书房》

4、“隽”改为“镌” “棉”改为“绵”

5、光线强烈,刺人眼目。 太阳就要落山了。

6、首先写了窗台上的藤草,跟着写了书桌上的玻璃灯罩,然后写了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或:按照夕阳穿窗而入所照物体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7、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

8、(1)对“泥公鸡”的喜爱、赞美。(2)对消失了的民间手工艺品的留恋和惋惜。

9、《傅雷家书》是傅雷给在海外留学的儿子书信的汇编。书中内容主要是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答出其中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得满分)

(二)阅读《迷雾探踪》

10、什么是雾(雾的定义)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

11、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答出其中三种即可)

12、时间顺序

13、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故详写。

14、(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三)阅读《一根牙签能“走”多远》

15、chuō qiǎ 掺 撒

16、“细节决定和谐”的观点。

17、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18、“走”字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走,而是指由牙签引起的联想过程。(或:是思想的行走)

(四)阅读下边的选文

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2、B

2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24、地理位置的差异,对花开的先后具有一定的影响。

2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归”“觅”“转”三个动词,赋予了春天具体可感的形象。(2分)

三、写作(60分)

26、作文参考评分标准:

一类文(55——60分):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凡是在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等方面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类。满分作文的标准: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的文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满分作文不少于作文总数的5%。

二类文(49——54分):较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病句不超过3处),有个别错别字,结构较完整,有条理。

三类文(43——48分):基本切题,思想尚健康,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欠具体;语言大体通顺(病句不超过6个),有少量错别字。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四类文(37——42分):不切题。思想不够健康,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语言不通顺,病句多(超过7个),错别字较多,不成篇,或少于500字。

五类文(36分以下):不切题,思想不健康,无中心,内容太空泛,语言不通,错别字多,文不成段,或少于450字。

说明:1、无文题扣3分。

2、每有一个错别字扣0.5分,扣够3分为止,一处标点错误扣0.5分,扣够3分为止。

3、字迹工整、美观的加1——3分;字迹潦草的扣1——3分。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http://www.ywzx8.com/zk/zkst/lbhb/200807/24112.html

『贰』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套题28套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
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
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四类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第五类文言文综合训练

『叁』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以及答案,在线等

你是哪个省的 我们黑龙江还没考 一般你找刚出的题 去考试网

『肆』 2015新语文活页中考专辑答案

你可以上邮局订,要么去书城,文化市场看看

『伍』 求语文2015领跑中考答案只要1-30

不知道你的题呀,看看是不是这个?\r\n1.盗牛折悔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r\n如果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就是这一段:间年⑦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⑧,或⑨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⑩,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r\n如果要概括,就可以简单说,盗牛者帮助老人挑担子,还帮助老人看着他丢失的剑,最后做了好事还不留名\r\n \r\n2.王烈引用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r\n \r\n王烈认为,办坏事的人只要懂的廉耻,如果给他机会,他一定会该过自新,甚至会比以前还要有道德\r\n \r\n3.写出几个能概括本文意思的四字短语\r\n \r\n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r\n \r\n4.解释词语: 得(抓住 )去(离开 )推(推究,推求 )\r\n \r\n附:译文\r\n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 \r\n\r\n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拿了剑后通过悬赏找到(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 老人提起衣袖,问他说:\\“你之前为我挑着担子,不告诉我姓名,现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剑,(我)还没见过有像你这样好心(的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要把这事告诉王烈。”(老人)一说完就离开了。 \r\n\r\n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样的善人,我却见不到。”然后让人去寻找,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陆』 2015年、2016年赤峰市中考总分多少

根据《赤峰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2016赤峰中内考时间为2016年容6月26日-29日,笔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共7个科目,具体2016赤峰中考考试科目及分值设置如下:

考试科目及分值

初中毕业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包括听力测试30分)、文科综合(思品80分、历史80分)、理科综合(物理 90 分、化学70分)共5卷7科,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各10分、信息技术考试10分,体育50分。蒙授考生加试汉语文150分。

初二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70分、生物60分,1卷2科。

中考总分数为各科实际卷面分数折合成上述规定分数的总和。

阅读全文

与2015赤峰中考语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