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北校区二1班语文考试

北校区二1班语文考试

发布时间:2021-01-10 08:33:55

A. 三一班期中考试,有34人语文得a,36数学得a,语,数都得a的25人,如果每人得a,一共多少人

语数双抄a有25

双不A有8

34语文A——减去袭25=9

36数学A——减去25=11

25+8+9+11=53

(1)北校区二1班语文考试扩展阅读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B. 今年二年级一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未考试中语文考100分的有27人数学考100分的有16人语文和数学都

最少3人,最多16人。

让数学满分的16人语文都不是满分,还有24人,27-24=3。
让数版学满分的人语文权都满分,也就是16人。
可以看看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集合”,用Venn图做也可以。

求采纳!谢谢,

C. 谁有初一分班语文考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xún huán yùn niàng sì nǜe yě xìng nán xùn( ) (

) ( ) ( )

dǐng shèng ān xiáng dǎo gào zhāng guān lǐ dài

( ) ( ) ( ) ( )

二、选择。(10分)

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的一组是( ),你能将错别字改在后面的横线上吗?(4分)

A.不计其数 置之不理 三年五栽 昂首阔步 ____

B.应接不暇 聚精会神 欢呼雀越 万籁俱寂 ____

C.班门弄斧 泛滥成灾 盛气凌人 恍然大悟 ____

D.再接再励 默默无闻 拔苗助长 赞叹不已 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每个有理想的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B.陈老板穿了一身新衣服和一只新皮包,坐上了他的轿车。

C.小江见到夏明,他告诉他,他这学期评上了三好学生。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3、与“这个故事使我感动的流泪”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1分)

A.这个故事怎能使我感动的流泪?

B.这个故事使我感动的流泪吗?

C.这个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的流泪。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的意思是( )(1分)

A.现今的山东省 B.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C.大山的东边

5、“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瑟瑟”的意思是( )(1分)

A.碧绿色 B.灰绿色 C.蔚蓝色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解释为( )(1分)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不值得一提 C.可爱

三、完成句子练习。(共14分)

1、 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哪条名言或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把它写出来。

(2分)

2、我积累的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古诗名句有:

。(2分)

3、当人们在外地过节时,人们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

”诗句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4、“雨”是古代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景物,请写出两句描写“雨”的诗句:

。(2分)

5、用“欲知、五车书、千古事、须读”组成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2分)

6、仿写。(2分)

圆规: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

真可怜,你一生都与方正无缘。

橡皮:真可悲:

真伟大:

7、缩句。(2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

四、填空。(18分)

1、 成语接龙。(3分)

如释重负--- --- ---

浑身是胆--- --- ---

2、 课内外知识填空。(15分)

①( )东入海,( )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忘王师又一年。这首诗是( )时代诗人( )写的,诗中的一个(

)字表达了沦陷区老百姓对南宋王朝迟迟不来收复失地的失望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②《将相和》一文中的“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习到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 )和( )。

③《望庐山瀑布》中的“庐山”在现在的( )省。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 )朝末年起义的领袖,人称( ),后来被( )打败。

五、阅读部分。

(一)儿 子(8分)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上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强、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 ),这两个月来,( )汇款照样来,( )信(

)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 解释下列词语。(2分)

嘘寒问暖:

焦虑:

2、给第三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然而 但 却 B.于是 虽然 却 但

C.可是 虽然 但 却 D.可是 如果 但是 就

3、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 (1分)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4、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翁是( ) (1分)

A.老人 B.儿子 C.“儿子” D.小刚

5、指出下列引号的用法。(2分)

“解为民”: “儿子”:

(二)渔王的儿子(12分)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捕鱼技术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到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一个成语)(1分)

3、渔人的失误是什么?(2分)

4、“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2分)

5、“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

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6、从文中找出反映“渔王”教他的儿子们捕鱼技术的态度的词语。(1分)

7、你认为这则故事仅仅是在批评渔王吗?(2分)

六、作文部分。(30分)

题目: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要求:1、将自己想像中的中学写出来,可以从校园、教室、老师和学习情况等方面来写。

2、想像要合理,文章要完整,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

3、字数400字左右。

D. 二年级一班有30名学生、期末考试中语文得优的有24名,数学得优的有25名,而且每人都至少有一门得优

24+25—30=19名。

E. 四(1)班学生数学、语文期末考试成绩等级统计图(1)数学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2)这个班一共有多少

(1)答:数学在良等级的人数最多.

(2)9+14+3+2=28(人)
或7+16+4+1=28(人)
答:这个班一共有28人.

(3)7+16+4=27(人)
答:语文合格以上的(包含合格)一共有27人.

F. 五一班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15人,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有32人,两科都没达到优秀得人有6人

班上可分来为三类, 语文数学都源优秀的人, 语文数学中有一门优秀一门没有到达优秀的人, 两科都没有优秀的人
三类人加起来一共是45人
现在知道15+32=语文数学中有一门优秀一门没有到达优秀的人数+语文数学都优秀的人数*2
设两科都优秀的人为x
6+15+32-2x+x=45 三类人加起来一共45人
x=8
或是仅考虑得优秀的人
15+32-x=45-6
x=8

G. 1班有40人,2班有45人,期中考试时,1班语文平均分比2班少2.5分。2班总分比1班多515分,求2班平均分

答;二班123分

H. excle 中要求一班数学总分 一班英语总分 一班语文总分 同理还要分别求二班的各项总分。

选中一班或二班所有同学的数学、英语、语文成绩,然后用求和公式就可以求和了

I. 五1班有40人五2班有5 45人要比较两个班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两个本应该选什么数

393÷(45-40),
=393÷5,
=78.6(分);
答:这两个班数学的平均分是78.6分.

阅读全文

与北校区二1班语文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