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广东省中考总分是多少,每一科各几分
2016年广东省各市的中考成绩和科目分值都是不同的,以下是广东各市的中考总分及卷面分值。
2016年广东广州中考总分870分。全市统一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英语口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体育。各科单独设卷。语文、数学卷面分值分别为150分;英语和英语口语的卷面分值合计为150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00分,其中思想品德开卷内容分值为60分;体育考试总分值为60分。
2016年广东佛山中考总分820分。各科目卷面分值: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卷面满分各为120分(其中,英语科含听力考试25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四科卷面满分各为100分。体育60分。
2016年广东惠州中考总分860分。各科目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思想品德10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历史100分、体育100分。
2016年广东东莞中考总分720分。各科目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为120分(其中英语含听力题25分),物理、化学各为100分,思想品德考试卷面分值为100分,考生考试成绩按7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历史考试卷面分值为100分,考生考试成绩按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总分。体育与健康考试项目分值为100
分,考生考试成绩按60%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总分。
2016年广东韶关中考总分715分。各科目分值: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12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100分,思想品德、历史卷面各100分(各折算成满分50分加入中考总分),体育满分55分。
2016年广东湛江中考总分930分。各科目分值: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生物和地理两科安排在八年级考试。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各120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各100分,生物、地理各50分(卷面分值各100分,分别以50%
计入总分),体育70分。
2016年广东清远中考总分为820分。各科目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英语含听力25分),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各100分,历史40分,地理、生物各30分(历史、地理、生物卷面满分各为100分),体育60分。
⑵ 2016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语测
扮靓中考作文第一招——干净的文面中考作文不同于同学们平时的习作。一般来说,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文章必须要有“亮点”,而且能在半分钟内吸引判卷老师的眼球,否则难逃“一般般”的命运,得个“一般般”的分数。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从而取得高分呢?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仝晓娟老师,请她为广大初三考生支几招——— 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仝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扮靓中考作文第二招——醒目的标题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仝老师说,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扮靓中考作文第三招——亮丽的开头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仝老师说,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扮靓中考作文第四招——清晰的结构“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仝老师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扮靓中考作文第五招——自然的结尾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
⑶ 跪求2016重庆中考语文预测卷(万唯教育)的答案我只要预测卷四
如果你要抄答案的话,建议你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学习是为了自己,抄内答案只是容自欺欺人罢了,浪费了钱资又无所获。当然你如果是为了利用答案批改自己做的题目的话,建议去书店采购或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一般都会存有答案,只要你说明情况,老师一定会表示理解并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的。
⑷ 如何看待2016年深圳中考语文作文题《我的表情包里没有
Spring has come,on earth each quoin has filled the spring breath.
In the campus,everywhere all is the spring beautiful Lu elephant.The willow tree extracted the thin willow tree silk,above has decorated the clean faint yellow tender leaf; The grass brought the soil fragrant to drill,clump of,bunch of,also the tender green flower also stretched oneself,has had a yawn,has found out the small head; The children have all taken off the unwieldy winter clothing,has exchanged both facilely and the bright spring clothing; The birds flew from the family,is singing the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song,tells us:Spring came!
Spring naive has come,in the pond,in the field,in the sky,everywhere all is glowing the full of vitality.The nature scenery also becomes richly colorful.
⑸ 2016广东省中考总分是多少,每一科各几分
广东省复大部分中考各科制分数如下:
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20、历史40、地理30、生物30,政治、物理、化学共计100、历史40、地理30、生物30,合计760分。
但是广州市的总分不是760分。
(5)2016中考语文试卷广东扩展阅读:
中考,全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等。其中以报考普通高中为主。
⑹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6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的书籍
我是2012年中考考生!2012年教育局说了不考名著..但是2013年有可能会考,每年的考点都会有变化的!中考前一两个月你们就会知道考试范围了!考名著的话肯定是要看过才会答的,他可能会写一个必读名著的一段经典台词让你说这是哪本书的哪个个主人公说的。也可能问你某本书的作者是谁之类。有可能是填空题也有可能是选择...如果实在不想看书的话,梗概一定要看,大概了解人物形象!当然读原著最好不过的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主要途径,但经历和体验更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⑺ 中考各科的满分是多少广东省
广东省2017年参加全县统考的:
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20、政治、物理、化学各100、历内史40、地理30、生容物30,合计760分。
(7)2016中考语文试卷广东扩展阅读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等。其中以报考普通高中为主。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普通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⑻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材料作文)
2016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解析1、题目:我的青春里有——2、材料: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桶滴油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转角度看那个墨迹,随后,在墨迹上涂了几笔,墨迹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点评题目一:我的青春里有——这个作文题是很常规的记叙文,还是写人写事的文章,也是学生常写的话题,可以补充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补上“自信”、“坚强”等词语,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也不要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我的青春里有大自然》、《我的青春里有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点评题目二:材料作文首先需要审题。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其次是确定题材。个人认为这则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好写些。相关材料: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希望能帮助您
⑼ 2016初三中考语文,不是选择题,那些答题我用了蓝色圆珠笔做了,有分数吗
非选择题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题号规定的区域内
书写,超出规定的区域作答无效,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这是我从中考规则上看到的,不知道他所说的须使用是不是必须的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