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市2012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英语 最后一篇阅读翻译 要快啊!
没文章啊!
⑵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我也来正在做这张卷子 我是这自样回答的:小时候,“我”和父亲在每天的早晨便来到山上,开始采蘑菇,可是父亲每次都比我采的多,一顿饭的功夫,我们便采了一麻袋蘑菇,回到家,等一会,香喷喷的蘑菇汤就弄好啦,“我”的嘴都快馋死了!
不知道可以不......
⑶ 急需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质量测试样卷BCD卷)答案
(3)NaOH ; NaOH和Na2CO3 ; NaOH和Ca(OH)2 (本格共3分) 九、简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雪尽马蹄轻 2、淡妆
⑷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选择题。。
先报一下吧
⑸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质量测试样卷A-D卷答案 请发到[email protected] 帮个忙 谢谢!!
这个卷子的答案是很难买到的,多半是老师内部购买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你可以去网上看看,如果真的要找答案可以把篇名打进去搜索
⑹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质量测试样卷D卷答案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雪尽马蹄轻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出师专一表真名属世
4、匹马戍梁州
5、学而不思则罔
6、在乎山水之间也
7、酣睡
8、B
9、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12、说 获得,得到
13、A
14、“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16、佛 拂
17、“我”对《采桑子》剧组人员遇到生字就查字典的举动感到新奇
18、例证法 列举孙道临和巴金的事例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字典对人们学习及工作的帮助和人们对字典应持有认真的态度 字典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19、C
20、反映 揭示
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27、略
⑺ 上海市2010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1.31
⑻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2009上海中考语文评析
一.文言文(42分)
• (一) 默写(18分)
• 1. 柴门闻犬吠,__风雪夜归人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2. ___山光悦鸟性_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 3. 黄鹤一去不复返,___白云千载空悠悠__。(《黄鹤楼》)
• 4. 醉里挑灯看剑,___梦回吹角连营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5. 吾视其辙乱,___望其旗靡__,故逐之。(《曹刿论战》)
• 6. ___野芳发而幽香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 山居秋暝
•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7. 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作者自己_。(2分)
•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2分)
•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柳宗元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捕蛇者说 》。(2分)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不能够长时间的停留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鱼的姿态和情趣。
•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 福安居盛家园,蓄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偌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
•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 (1)而皆视为己子矣(当做,是 ) (2)竟复具一德( 具备 具有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 白者频来顾视之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
•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 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善良___有爱心__乐于助人___。(3分)
二.现代文(48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
•
• 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 )环境,( )性情,(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 (2)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
• (3)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 (4)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
• (5)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要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待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长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
• (6)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 (7)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观花类的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 (8)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必需。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 16.依次填入第1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C)(3分)
• A. 丰富 陶冶 美化 B. 美化 丰富 陶冶
• C. 美化 陶冶 丰富 D. 丰富 美化 陶冶
• 17.依据第一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C)(3分)
• A. 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 B. 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 C. 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 D. 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 18.第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举例子___,其作用是_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_。(3分)
• 1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 (2)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___;
• (3)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__;
• (4)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__;
20.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请根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的角度写出观赏效果。(6分)
花名
花期
花型
花色
菊花
12-5月
较小
白 黄
大丽花
6-8月
较小
白 橙 紫
一串红
5-11月
较小
红 紫
向日葵
6-10月
大
黄 橙
郁金香
4-5月
较大
白 黄 粉
水仙花
11-3月
较小
白 黄
香雪球
3-7月
较大
红 白 紫
• 选择花卉:(1)__郁金香____(2)__香雪球_____
• 观赏效果:__用红紫色变现出热烈喜庆的效果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4分)
• 在可可西里回头
• (1)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 (2) 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mao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的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
• (3) 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 (4)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 (5)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的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 (6) 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自愿者来到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 (7) 他说完了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 (8) 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着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 (9) 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径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
• (10) 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会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 (11)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 (12) 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把它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它挖的坟墓里。葬了羊羔之后,他们正心意难平时,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挖出来,放在母羊的面前。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的离开,他们才再次埋葬了羊羔。
• (13) 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 (14) 我试图转换一下话题,来驱散悲伤的气氛,于是搂着思贤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 (15)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 (16) 我一把抱住他,将她的哭声捂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的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水草丰mao ___茂___
• 22.第三段中“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感动”的原因是_远离家乡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___。(3分)
• 23.第八段中的 “这样”指的是_思贤回到家,家长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__。(3分)
• 24.第十五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__夸张(比喻)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生动的突出了思贤当时想念母亲的悲伤心情____。(4分)
• 25.对第十六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4分)
• A.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 B.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决定回家完成学业。
• C.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理解了父母,决定回家。
• D.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觉得无能为力,决定返乡。
• 26.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80字左右)(8分)
思贤的故事
• 一。思贤酷爱摄影艺术但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所以离家出走,来到可可西里成为保护藏羚羊的自愿者。
• 二。因为亲眼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悲伤,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从而踏上了回家的路。
⑼ 求上海市200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卷及答案
阿萨德我的
⑽ 上海市2010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语文试卷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 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4、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6、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 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 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查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 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 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 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 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6、第①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4分)
18、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 )(3分)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19、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2分)
(1)
(2)
20、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分)
篇名: (1) 作者:×××[来源:学+科+网Z+X+X+K]
出处: (2)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4)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6)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 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 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 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 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 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2分)
23、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来源:学,科,网]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
↓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落日故人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玉壶光转
4、白草红叶黄花
5、皆若空游无所依
6、政通人和
7、天空
8、D
9、北宋 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1、B
12、(1)日常在家时 (2)其实
13、A
14、《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15、豁达 勤奋好学
16、作比较 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17、“依次”是按顺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18、D
19、(1)结婚时贴红“喜”字;(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
20、(1)《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2)《科学画报》 (3)(物理学原理)光学
(4)红色说明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5)中国红是中国人聪明的选择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
21、满大街地去找工作。
22、我不来公司做保安,难道你会发现我的才能吗?
23、我找工作受挫回老家 没采到蘑菇,却采到很多山果 父亲用卖山果的钱买了蘑菇为我做汤
24、是个爱孩子,富有人生经验,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伟大父亲。
25、B
26、略
27、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