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一 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A 2.(3分)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1分)大家默认(1分)的社会约定(1分)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 3.(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4. (3分)C 5. (3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6.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二)(19分) 7. (3分)C 8. (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9. (4分)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题模式 4分 紧扣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全面而细致。 应答为③④,加上①②⑤中的任意一项。 3分 联系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较全面细致。 应答为③,加上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2分 有赏析,但不全面、不具体。 应答为③,或①②④⑤中的至少两项。 1分 有相关分析。 应答为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0分 所答内容与试题无关或分析错误。 非上述模式。 量表说明:答题模式中,‚①‛表示‚比拟‛‚通感‛中的任意一项,‚②‛表示‚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中的任意一项,‚③‛表示‚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④‛表示‚对‘我’触动很大‛,‚⑤‛一表示‚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0. (4分)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
8 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1.(4分)评分量表:
分值 整体印象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优秀 想象丰富,合乎作品内在情理;起到结尾作用,语言有意蕴。 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 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3分 良好 想象合乎作品内在情 理;有结尾作用;语言通顺。 (1)将那张记录着怨恨的纸条扔进了垃圾箱,然后向火车站走去。 (2)敲开了门……午夜的月台上,她向我挥着手,隐没在漫天雪花中。 2分 中等 想象基本合乎作品内在情理,结尾作用不明显;语言较通顺。 (1)想了想,转身走了。 (2)敲开门,看着她诧异又有些许不安的眼神,我告诉了她我的来意,不再愤恨,畅谈后愉快启程。 1分 较差 想象与作品内在情理不一致。 (1)但此时的我却已失去了再向她质问的兴趣了,这一场雪早就将这之前的怨气都吹得烟消云散了。 (2)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讨伐一番。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妇人的话。怎么办呢? 0分 很差 内容与作品内在情理 相悖或毫无关联。 (1)晕倒了。 (2)敲开了门。门后出现的竟然是那位老妇人。 (三)(6分) 12. (1)积善成德(2)俯察品类之盛(3)长安不见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随意春芳歇(6)必有邻(7)吹皱一池春水(8)都云作者痴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考生答案超过6空时,按前6空评分。 (四)(8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五)(18分) 16. (4分)(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 17. (2分)A 18. (5分)答案示例: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评分说明:‚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 (2分)评分量表:
9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分 准确概括画线部分反映出的心理状态 (1)胸有成竹(2)信心十足 1分 概括的心理状态与画线部分有关,但不准确 (1)欲雪前耻(2)争强好胜 (3)急于纠错(4)励精图治 0分 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2)任劳任怨 20. (5分)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1分),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1分),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1分),另一方面立学兴儒(1分),以德化人(1分),取得成功。 (六)(12分) 21.(1分)D 22. (2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分) 23. (2分)C 24. (3分)D 25. (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Ⅱ 今2016年四川省高考语文作文题多少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内(60分)
经历几年试验,容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急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Ⅲ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几套试卷
1、2016年高复考语文全国卷有新课标一卷制和新课标二卷两套试卷。
2、随着一系列高考新政的出台,年复一年的全国高考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5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2016年将有25个省份(新增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Ⅳ 天府高考 2016年高考冲刺卷 语文卷(一)
·语文(一) 第2页(共8页)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线处。(只填序号)(3分)
儒家认为,人的一生不只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 ①人的一生就是弘扬和实现仁义价值的过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 ②孟子提出,如果以肉体生命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那么人就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无恶不作。 ③而且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开拓、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④由此,孔、孟提出仁义价值高于生命价值,当仁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人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⑤后代儒家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观点 6.根据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选择其中一副对出下联。(4分) (1)赠给语文老师: 上联:品明月 叙情怀 吟诗作赋 下联:
(2)羊年春联: 上联:春满神州舒画卷 下联:
7.欣赏王献忠的漫画《到“网络”里转了一圈》,根据要求答题。(5分) (1)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2分)
(2)从这幅漫画的特点出发,简要地对它进行评价。(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在先秦美学中,荀子美学不但和老庄美学很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学也不同。与孔孟老庄美学相比,荀子美学有它的优越之处,但也有它的弱点。 荀子美学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它不像孔孟老庄那样讳言人的功利欲望的满足,它直截了当地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虽然荀子不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说的美决不排斥在符合礼义的前提之下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如荀子所讲的诉之于耳目的种种美,就同统治阶级的“养目”、“养耳”、“养口”、“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开。此外,荀子所说的美同后期奴隶主企图“富有天下”的种种积极的努力和实际活动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体地讲了富国强兵之道,讲了统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种种办法和措施,无异于为后期奴隶主提供了一个富国强兵、王天下的网络指南。而荀子所说的美,离不开这些富国强兵、王天下的实际活动。在中国美学史上,荀子第一次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如果说孔孟所说的美主 到“网络”里转了一圈
儿·语文(一) 第3页(共8页) 要是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状态,老庄所说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两者都基本上是内向的而非外向的,那么荀子却可以说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虽然荀子也照样在讲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并且也同样以此为美,但这并非荀子美学的主要特征。而且荀子讲人格修养处处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重视“积”,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是大异其趣的。对荀子来说,美主要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而不是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存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便是儒家最强调的“乐”,在荀子这里,也主要不是同个体人格的完善相联系,而更着重于它的广泛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说,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连荀子所写的《成相》和《赋》也都显示了这种特点。这应该说是荀子美学的又一贡献。因为美本来不应脱离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的活动,不应脱离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关系,不应脱离世俗的各种各样的生活。 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学表现其优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着荀子美学不及孔孟老庄美学的特点。这弱点在于荀子美学忽视了美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由的关系,忽视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征。在孔孟那里,个体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严,完全压倒了功利欲望的满足;在老庄那里,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欲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虑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锁,而必须加以抛弃。虽然孔孟讳言利,老庄主张超功利,都有消极作用,但由于具有肯定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压倒的崇高价值这一方面,便刚好开启了通向审美的大门。荀子则不然,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欲”同“礼”统一起来,使欲望的满足不违背“礼”。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庄相对要低一些,他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的把握也比孔孟老庄要差一些。 (节选自李泽厚《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 8.下面对荀子美学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但荀子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都不是美。 B.统治阶级的“养目”、“养耳”、“养口”、“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就是自然欲望的满足,与美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C.美是在富国强兵、王天下这些实际活动中产生的,一旦不能建功立业,不能获得富贵尊荣,就无 法获得美。 D.美不是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在精神的崇高之中,而是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荀子》为后期奴隶主指出了富国强兵、王天下之道,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把美空前地 世俗化了。 B.荀子认为人格修养要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积”,这同孟子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的 思想可以说异曲同工。 C.孔孟主张超功利,老庄讳言利,虽都有消极作用,却都肯定了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所压倒的崇 高价值,这恰好打开了通向审美的大门。 D.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比孔孟、老庄略低,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把握也比他们略差,所以,他考 虑的全部问题是统一“欲”和“礼”,使“欲”的满足不违“礼”。 10.相比于孔孟老庄美学,概括荀子美学的优越之处。(3分)
Ⅳ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关于创新可以
全国卷Ⅰ作文题目 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全国卷Ⅱ作文题目 关于“帮助” 给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 ;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 ,别人也帮助了他 。任选一个作文。 上海卷作文题目 必须跨过这道坎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陕西卷作文题目 (看图作文)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江西卷作文题目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 (二选一) 湖南卷作文题目 诗意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 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山东卷作文题目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江苏卷作文题目 怀想天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 湖北卷作文题目 湖北作文题: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 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 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 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 们每天都 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北京卷作文题目 春夜喜雨要求:刘长卿《别严士元》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好多人对这两句诗有评论,根据这些评论材料,写作文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福建卷作文题目 季节 天津卷作文题目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四川卷作文题目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 字以 上,问题不限(诗歌除外) 浙江卷作文题目 行走在消逝中: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辽宁卷作文题目 以“我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宁夏卷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黑龙江卷作文题目 创新作文,与学生说与创新有关。 安徽卷作文题目 提着篮子看妈妈 广东卷作文题目 要求: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重庆卷作文题目 酸甜苦辣说高考(根据恢复高考30周年来的) 海南卷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