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南宁语文中考答案

2015南宁语文中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09 12:49:14

1. 2006南宁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http://www.wjgx.com/e1/sj/cz/zk/yw/200608/702.html
自己下载

2. 南宁2015中考语文作文 全文

春天花来苞静静的生长,源带着我从婴孩走向花季的少年。 花苞开始绚烂的绽放,青春年华的岁月为我打开了人生不可缺少的使命——责任

年少的时光过去了,带走了幼儿的天真。带回开的是青春岁月,青春有提个伴侣,它随青春的脚步走向我们。它代表我们的年龄,它是青春的
主要精神,它是责

3. 2005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非课改)·语文
一、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怪癖(pǐ) 侥幸(xiǎo) 杳无音讯(yǎo)
B.喑哑(yīn) 祈祷(qí) 栖息(qí) 相形见绌(zhuō)
C.憎恶(zēng) 干涸(gù) 瞥见(piē) 岿然不动(kuī)
D.汲取(jí) 载人(zài) 供给(jǐ)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籍 颀长 震震有辞 挥洒自如
B.张皇 绵延 歇斯底里 安然无羌
C.派遣 炫耀 略胜一筹 执迷不悟
D.函养 淘汰 持之以恒 涛涛不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给农村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信息,让农民们获益匪浅。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谎言让他感到惴惴不安,终于,他鼓足勇气,走到了老师面前。
D.阅读文章遇到“拦路虎”时,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C.美国不厌其烦地宣扬“伊朗核威胁论”,目的在于不断对伊朗施压,迫使其就范。
D.位于小街小巷的中小学校长期必须派出巡警维护治安,防止不法分子借机作案。
5.根据上下文,将语段补写完整。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 ,就没有 。所以,面对世界万物,我们心里要常怀感激。
6.古诗文默写。
①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眺》)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彭端淑《为学》)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
, 。
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描写自己梦回沙场的诗句是
, 。
二、文言文阅读。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8.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
11.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二)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4.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4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l 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姜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肘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5.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2分)
16.“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分)
17.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方法。(2分)
18.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9.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二)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写话位置见第22题)。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11)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12)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20.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4分)
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 →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 `
21.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4分)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2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
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
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2分)
此时,车厢里
23.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分)
24.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三)成长不可无书
①在不久前,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②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③“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④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⑤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⑥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许有一批像上面这个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⑦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不可达成,而在于压根儿就没有目标。”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远在“放羊——下一辈子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⑧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用在此处不一定恰当,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⑨“工作再忙也要(甲) 书,收入再少也要(乙) 书,住处再挤也要(丙) 书,交情再浅也要谈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⑩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吧!终身相伴,将使你终身受益。
25.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3分)
甲 乙 丙
A.藏 B.渎 c.买
26.揣摩记者与放羊娃的对活,说说“放羊姓现象”为何“可笑可悲”?(2分)
27.本文筇⑧段运 论证的方法,论证了 观点。(2分)
28.“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你为这一论点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可以举事实,也可以引名言。(2分)
论据:
四、作文(50分)
29.题目:青春因 而精彩
要求:1.根据写作内容,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如:青春因奋斗(挫折、友谊……)而精彩。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4.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D
2.C(A籍一藉震一振B羌一恙D函一涵涛一滔)
3.B(炙手可热:手~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不能用于指商品。)
4.C(A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缺宾语,应为“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行为”。B缺少主语,删去“经过”,或者删去“使”。D‘‘长期必须”语序不当,应为“必须长期”。
5.示例:没有水源,就没有江河的流长;没有父母,就没有生命的滋长……
6.①山色有无中②沉舟侧畔千帆过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则难者亦易矣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无限山河泪 ⑦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⑧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7.A(A代它B把;因为。c被;给。D代它;的。)
8.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9.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10.B
11.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12.A
13.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14.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15.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人造石油。
16.点出成本低、利于环保即可
17.列数字和作比较
18.不能删去。因为之前已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油物质,前苏联科学家是在这个基础上证实了这一发现。“进一步”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9.D
20.一位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传递药瓶救治;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
地铁。
21.①“可贵”用得好。它写出了人们从慌乱躁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②“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谨慎”除了有“认真”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
22.示例:此时,车厢里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
23.要求回答具体,有简要的分析,如:对第五个片段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危难。
24.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灾难来临,一要冷静、镇定,二要团结协作,三要科学应对。
25.甲 B乙 C丙A
26.“可笑”是因为生命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循环;“可悲”是因为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愚昧。
27.“事实(事例)论证”或“对比论证”;论证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竞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的观点。
28.只要举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论点即可。
29.略。

4. 2015新语文活页中考专辑答案

你可以上邮局订,要么去书城,文化市场看看

5. 2015语文中考总动员答案

前面我不说了.
三、CADD.四、对错错错对.五抄书.
六、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梧桐树的树叶内开始飘落,玫瑰花的花容瓣开始凋谢,连一年三季都开的夹竹桃也都纷纷“下岗”,但是梅花却依然挺立枝头,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这样坚韧的精神值得学习与赞颂.
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
文章以省略号结尾,这样结尾的好处是给读者想象的的空间.
答:有时候,一些举动就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都像老人一样,无私帮助他人,这样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我哦!

6.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以及答案,在线等

你是哪个省的 我们黑龙江还没考 一般你找刚出的题 去考试网

7. 谁有2013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语文答案!如有,发给我!谢了!!

亲,你去网络搜索吧。。。

8. 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套题28套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
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
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四类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第五类文言文综合训练

9. 求语文2015领跑中考答案只要1-30

不知道你的题呀,看看是不是这个?\r\n1.盗牛折悔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r\n如果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就是这一段:间年⑦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⑧,或⑨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⑩,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r\n如果要概括,就可以简单说,盗牛者帮助老人挑担子,还帮助老人看着他丢失的剑,最后做了好事还不留名\r\n \r\n2.王烈引用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r\n \r\n王烈认为,办坏事的人只要懂的廉耻,如果给他机会,他一定会该过自新,甚至会比以前还要有道德\r\n \r\n3.写出几个能概括本文意思的四字短语\r\n \r\n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r\n \r\n4.解释词语: 得(抓住 )去(离开 )推(推究,推求 )\r\n \r\n附:译文\r\n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 \r\n\r\n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拿了剑后通过悬赏找到(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 老人提起衣袖,问他说:\\“你之前为我挑着担子,不告诉我姓名,现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剑,(我)还没见过有像你这样好心(的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要把这事告诉王烈。”(老人)一说完就离开了。 \r\n\r\n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样的善人,我却见不到。”然后让人去寻找,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阅读全文

与2015南宁语文中考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