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5年浙江高考考试内容有什么变化
2015年考什么?考试大纲怎么说的?与往年有啥变化?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增加了?《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已于近日公布,其中,语文、数学、文综、理综与2014年相比较,有较大变化,很多知识模块都做了删除,英语变化最小。金报也邀请了效实中学、宁波中学、余姚中学的10位一线教师作了详细分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本解读相对比较专业,你可以把我们报纸保留下来,给需要的高中学生看。记者章萍
语文考生复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范围扩大
效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朱俏
语文的“变”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与要求”有了一定的调整,需要引起重视。
今年的语文高考,最大变化是在“古代诗文阅读”第10点由去年“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变为了“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虽然看似只少了括号里的内容,但扩大了考生复习备考的范围。这一变化既出乎意料,又给所有人出了一个大难题。综合各方信息,猜测选文范围可能在先秦诸子(除孔子)散文中,文字难度不会太大,主要还是侧重对文字的理解与评析能力的考察。复习时除了了解先秦诸子必要的思想内涵外,根基仍然在于夯实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及“古代诗文阅读”这三块内容的总说措辞有了变化,可以说整体上提高了要求。比如“语言文字运用”要达到“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的高度。“现代文阅读”增加了一句“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阅读”则突出“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数学知识块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效实中学高级教师杜新牟三都
今年的数学考试内容与以往的考试大纲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理科数学由2014年的二十一块知识减少到十三块知识,其中,删去了“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数原理”和“概率与统计”;文科数学由2014年的十九块知识减少到十二块知识,其中,删去了“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和“框图”。
另外,文理科数学的“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增加了“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和“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理科数学中的“函数与方程”部分由“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改为“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空间几何体”中删去“会用中心投影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或直观图”。
英语考试内容要求、题型与去年相同
效实中学高级教师袁群波
今年英语高考的考试内容要求、题型与去年相同。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其范围一般不会超出《说明》中附录2“语法项目表”、附录3“功能意念项目表”和附录5“词汇表”的范围。词汇量仍然是2800个。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短文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生词量不超过3%),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第三部分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高考应有的“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这一性质不变。
理综考试内容有大幅度的调整和删减
宁波中学高三备课组长孔晓岚李闻霞王科慧
理综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大。其中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对2014年有大幅度的调整和删减:物理1删除“万用引力定律”;选修3-2删除“交变电流”;选修3-4变更为“18选6”自选模块。
化学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做了一定调整,考试范围涵盖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删除旧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两个模块。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新增了“了解键能的概念及其对共价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初步了解氢能的成因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删除“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理综生物考试范围为必修1、2、3模块的内容,删除了选修3模块;另外还有几处变动:1-4(1)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改为细胞周期;3-2(6)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改为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增加了2-6遗传与人类健康中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这个知识点。
IB的考试范围保留选修1,删除选修2,增加选修3。选修1的知识点与去年相同,选修3的知识点与去年理综中生物选修3的知识点相同。
文综考试范围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余姚中学高级教师马莉金珍卢永飞
文综相对稳定,但与前几年相比,变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政治,今年高考政治学科最明显的变化是《国家与国际组织》模块从文综卷转移到IB模块考查。题型也由往年的选择题转为综合题,模块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10分。另外,考试范围出现了一定的调整。比如《经济生活》部分与2014年相比,删去了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考点。《政治生活》部分把原有的两个考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意义”改为一个考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历史考试范围有三大变化:一是在现代世界史内容里增加了《非战公约》;二是两个考点的表述有细微调整,“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调整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调整为“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三是取消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相关考点,将其放在自选模块部分。
地理“变”主要是考试范围的变化,尤其是必修三部分做了较大的变动和调整:删除了第一章中“区域的含义”和第三章中“数字地球的含义”;对区域地理的考点进行了删减,只保留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并将其移至必修三第一章中。
⑵ 2014年浙江高考总分是多少
浙江来2014
理科高考总分是多少分?源
目前尚未正式公布。
与2013年比估计不会有变化。
以下摘自: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考试类别及科目
7.实行分类考试。
(1)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一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自选模块;
二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
三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二)分值
12.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13.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⑶ 2014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立意是什么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重视考核考生欣赏语言的能力和思辨性的合理回归。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继续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来开考。所选用的是一段既有哲理性又有诗化性的散文材料作为背景材料。对这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分三步来走。
第一个步骤是“品语义”。“门”,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路”词典解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很常见,同学们多懂。
第二个步骤是抓意象。该散文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审题时,我们可抓住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门”和“路”的意象,孰轻孰重,有什么联系或象征意义,从“门”的原始意义看,“门”作为家的一个成员,具有阻挡外来伤害,保护门内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门”、“门第”、“门望”、“豪门”等;从“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可以联想到思想或行动的方向,如“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等。
第三个步骤是析主旨。这一步,要找出并理解它们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第二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审题立意方向(仅供参考)
1. 把“门”理解为“成功与辉煌”,“路”理解为“人生之路”,“通行证”理解为“学习、探索、创造”。写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既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又要开拓创新,才能“入门”。如“佩戴通行证,拥抱辉煌”。
2.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求学之路上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满怀信心迈向终点。如“终点在于起点;起点之后在于坚持”。
3.行走在事业之路上,有的脚印“很浅”,有的“很深”,无论浅和深,只要走,便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走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获得打开大门的喜悦,因此要正视没有入门所带来的难堪、伤心,有勇气再找入门之路。如“无怨无悔,曾经徘徊在大门口”。
⑷ 求浙江省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历史
浙江省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历史,
可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
⑸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倚门>>
作文题:\r\n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r\n作文要求:\r\n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回活答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r\n 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⑹ 浙江高考语文考试时间规划
浙江高考语文考试时间规划: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50分钟左右, 12—20题50小时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
⑺ 浙江语文高考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1、《为政以德》——2.1、2.3、16.1章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到“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1页、第2页)
◎2、《克己复礼》——12.1、3.1、16.2、13.3章(第7页、第8页)
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章和18.7章从“子路曰”到该章结束部分
(第18页、第20页)
4、《仁者爱人》——1.6、5.26两章(第23页、第24页)
◎5、《君子之风》——15.9、4.16、6.11、7.16、7.19、6.23、8.7章(第28页、第29页)
◎6、《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第38页、第39页)
7、《诲人不倦》——7.8、11.22章(第53页、第54页)
◎8、《高山仰止》——17.4、9.11章(第58页、第59页)
9、《沂水春风》——从“点!尔何如?”到“吾与点也!”(第63页)
◎10、《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第67页、第68页)
古文背诵:
◎1、孟轲《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 第4页)
2、荀况《荀子》——《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第35页)
3、庄周《庄子》——《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必修五 第93页第一、二、三段)
◎4、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必修三 第101页最后一段)
◎5、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必修五 第74-75页第五、六段)
◎6、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必修四 第70-71页第二、三段)
7、韩愈——《师说》(必修一 第37页)
◎8、杜牧——《阿房宫赋》(必修二 第71页)
◎9、欧阳修——《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必修四 第73页第二段)
10、苏洵——《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必修二 第70页)
11、苏轼——《赤壁赋》(必修一 第84页)
(二)古诗词曲(12篇)
◎1、《楚辞》——《渔父》(必修五 第77页)
◎2、李白——《蜀道难》(必修四 第59页)
3、杜甫——《登高》(必修四 第61页)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第62页)
◎5、李商隐——《锦瑟》(必修四 第64页)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四 第66页)
◎7、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必修四 第66页)
8、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必修四 第67页)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 第75页)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四 第67页)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二 第76页)
◎12、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必修五 第50页第一、二支曲;第54页最后两支曲)
O(∩_∩)O谢谢
⑻ 2014浙江语文高考作文
题目中“门与路永远相连”的说法也许过于绝对,难道路的前方就不可能是丛专林、属悬崖或者大海?确切地只能说:“来时的路,永远与门相连”,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概括出“路,它让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而门,让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要奔跑、要奋斗、要发展,同时也要停歇、要休整,要回归!
而今年高考适合发散式思维,你的立意应该也算可以。
补充:门是目标,路是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所以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不要半途而废,不要放弃那扇或许会改变你人生的大门,坚持不懈举例;二是不要止步于打开一扇门,人生就是在不断顿悟和自我通关中成长。引入安于成就而走向失败的例子。上升门与路的抽象意义。世界本是无意义的,人只有努力去寻找意义,才能免于虚无地度过一生。故门与路是人类为自己的生命建立意义的象征,路代表着追求与探索,门代表着拯救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