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语文考什么内容。
1全国各省来中考语文试源卷结构大致相似,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内容包括:字音字形(4分);病句修改(4分);语文专题或综合实践活动(6分);名句默写(8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8分。通常包括:(一)散文阅读两个语段(36分);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16分);。文言文阅读16分左右。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 现代文阅读都是课外的,毫无疑问。如果中考考课内课文的话,就失去考察你对现代文理解能力的作用了。
⑵ 人教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
1.以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以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以近三年我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为基本标高,以水平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力求使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适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根据人教版统编教材内容,确定中考语文科考试范围。
五、内容目标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②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文学常识
(1)识记 A
①识记教材中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
②识记教材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个年级古代诗歌)。
(2)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①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意境。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现代文阅读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丙、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了解新闻、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探究 F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写作
能写生动、具体、感人的记叙文。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标点正确,书写工整3分,不写错别字3分(错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三分。书写工整、美观3分;书写清晰、工整2分;书写整齐,无涂改1分)。
(2)发展等级
①深刻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六、考试时间与形式
1.闭卷、笔试。
2.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水平测试为辅。
3.考试时间120分钟,赋分120分。
七、试卷特点与难度
1.试卷基本特点
(1)试卷整体结构与2016年5月适应性考试卷型基本相同。默写填空和语言运用题将设选做题。
(2)试卷主体板块为第一卷选择题31分和第二卷主观题阅读与写作89分。
(3)客观题31分约占全卷分数的26%,其余为主观题。
(4)保留学科综合性,增加开放性试题。
2.试卷难度及比例
(1)整卷难度值预设为0.65。其中难度值大于0.7的试题约为20%,难度值在0.60-0.65之间的约为65%,小于0.60的约为15%。
(2)作文50分,不设审题障碍,内容开放
八、卷型结构
板块安排。2016年中考试卷仍按三大板块安排考查内容。第一板块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兼及运用。第二板块主要考学生阅读能力,试题多为理解运用方面的内容。第三板块作文。作文只考一篇大作文。原则是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完试卷,考出较好的成绩。
九、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
1.积累:主要考查学生背诵默写掌握情况,内容以课内古诗文为主,兼及常见成语、熟语、谚语、歇后语等。
2.见识: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重要的宣传口号,特定的图画、标志,不能遗忘的重大事件。
3.拼音:熟悉拼音方案,了解普通话的基本常识,会依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拼音。
4.字词:会使用字、词典。了解汉字的部首结构和演变形态,能写一手美观工整的好字。掌握词语的基本构成形式,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区分词语的词性特点,正确运用词语组词造句等。
5.句子:掌握句式变换的多种形式,如单复句变化,句式的语气变化,句子的长短整散变化等。
6.标点符号: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重点掌握问号、破折号、引号、括号、冒号等。标点符号在作文中考查。
7.文章阅读:①以课本外当代的一些时文美文为考查内容,拟题时重点突出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容。②古文考查以教材内容为主,多考查对文章或语段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对常见实虚词的古汉语语法现象简要分析,了解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含义,品析美点,简要评价古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
8.诗歌欣赏:题型与2016荆门5月中考适应性语文试题考卷中呈现的考查内容相类似,2016年选出课本中的45首诗词作为中考诗歌鉴赏篇目的考试范围。。
9.综合性学习题:形式与以往荆门中考卷中呈现的考查相类似。注重语言的正确、优美及合乎事实与情理。加强材料分析与信息提炼、图表观察与分析、口语交际与表达、各类突出热点的综合性学习。
10.作文:要求写人形象鲜明,写事内容具体,写景生动形象,评述有理有据。记叙文务求生动,议论文不讲空话大话,说明文条理清晰。作文侧重记叙文的写作,以命题和话题作文为主,鼓励思维创新。下列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供写作时自我参考。
⑶ 苏州中考语文的考试大纲
苏州市2013年语文《中考说明》解析
一、评价要求
考生应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评价范围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及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
2、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其余的50%-60%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3、试卷形式:
1)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2)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
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用题、其他开放性试题
3)难度:7:2:1
三、重要考点说明:
(一)古诗文默写:
1、名言名句,不会避重点和以往考点。
2、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
3、涉及部分作者、篇目。
4、2013年中考默写篇目:见附录
(二)语言运用
1、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即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表达准确、流畅、简明、得体。
(三)名著阅读:
1、精读片段:课文中的所选语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
2、读好整本书: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3、2013年名著阅读考察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四)文言文阅读:
1、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实词、主要的虚词(之、于、而、以、为、乃))。
2)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句式的理解)。
3)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
2、课外:1)难度:一般的浅显的文言文
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翻译字字落实。
3、定位:课内文言文的迁移和再认识。
4、题型:翻译。
5、分值:4分。
6、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落实。
(五)课外现代文小阅读:
1、重点:筛选和整合重要的信息。
2、文体:议论文和科技说明文二选一。
3、关注: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关注图表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4、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述。
如: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思想。
3、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品味与揣摩: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
5、评价: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
5、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1) 修辞手法:哪些修辞格,然后根据修辞格的特点,并结合文体内容,分析其含义、作用。
2) 表达手法: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进行分析(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3)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4) 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脉络、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度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和结尾的方式,结合内容分析。
(七)文学作品的分析:
1、分析形象:
1)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体现某种具体的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具有典型性。
2)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什么形象,或形象具有什么具体的特殊含义,形象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3)通过字里行间,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饱满。
2、品味语言:
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是对作品的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3、课内现代文阅读要求:出新
变换角度,变出新意,避免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重新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说所说文章,较好的兼顾到题目应有的开放性。
(八)写作:
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现。
2、对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关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记叙和描写、议论和抒情),合理的顺序和详略,有特色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好的立意,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
议论文:初中阶段一般不作要求。
4、要求: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2)写作范围和内容更注重向生活开放,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写作平台。
3)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
4)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但不是不要文体,反对夹叙夹议的文章。
5、重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训练。
三、初三复习建议:
1、基础知识着眼于内化运用。
2、文言文复习要扎实。课外文言文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语言表达通顺。
3、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4、作文复习:关注生活、情感态度。
5、关于训练:
1)答题的规范性。
2)关注题干的审题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训练。
3)精选试题,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附录:
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古文: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出师表》 诸葛亮
4、《三峡》郦道元 5、《陋室铭》 刘禹锡 6、《小石潭记》柳宗元
7、《岳阳楼记》 范仲淹8、《爱莲说》 周敦颐 9、《与朱元思书》吴均
古诗:10、《观沧海》曹操 11、《饮酒》 陶渊明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3、《使至塞上》 王维
1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5、《望岳》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1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9、《赤壁》 杜牧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3、<登飞来峰》 王安石
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5、《游山西村》 陆游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28、《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2013年名著阅读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⑷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江苏省无锡市历年的中考考试说明doc,谢谢!
网络可以找到
⑸ 有没有一些适合深圳中考的网站(要能下载试题的..)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lassid=32
05-15·[中考语文试题]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 03-30·[中考语文试题]2008中考语文总复习 名著阅读 03-26·[中考语文试题]2008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03-14·[中考语文试题]2007年中考语文时事材料题... 03-14·[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类型与解... 03-14·[中考语文试题]二○○七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03-14·[中考语文试题]2006年无锡市考试语文试题 03-14·[中考语文试题]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03-14·[中考语文试题]2006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03-14·[中考语文试题]200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more05-15·[中考数学试题]东三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13套... 05-15·[中考数学试题]辽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5 03-14·[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数学模拟试题(8) 03-14·[中考数学试题]初三数学中考模拟试题(08) 03-14·[中考数学试题]2007年浙江金华中考数学试题 03-14·[中考数学试题]广西7市2006年中考数学试题课标... 03-14·[中考数学试题]浙江省2006年中考数学试题课标... 03-14·[中考数学试题]2007年江苏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 03-14·[中考数学试题]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题 03-14·[中考数学试题]北京市2006年中考数学试题大纲...
中考英语试题more05-15·[中考英语试题]2007年大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 05-15·[中考英语试题]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 05-15·[中考英语试题]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 05-15·[中考英语试题]辽宁省英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 05-15·[中考英语试题]辽宁省中考英语试题(新课标)及... 05-15·[中考英语试题]辽宁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0... 04-01·[中考英语试题]2008中考英语复习精选试卷 04-01·[中考英语试题]2008中考英语模拟训练试题 03-26·[中考英语试题]2007年济南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03-26·[中考英语试题]2007年温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 中考地理试题more05-07·[中考地理试题]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 05-06·[中考地理试题]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05-06·[中考地理试题]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300题... 05-06·[中考地理试题]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05-06·[中考地理试题]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选择题550题... 03-26·[中考地理试题]200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试题 03-26·[中考地理试题]中考地理专题复习题集 03-26·[中考地理试题]地理中考模拟试题 03-26·[中考地理试题]2006盐城市中考地理试题 03-26·[中考地理试题]2006年平度市地理中考试题及答...
中考历史试题more04-02·[中考历史试题]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03-29·[中考历史试题]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03-29·[中考历史试题]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03-29·[中考历史试题]200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03-29·[中考历史试题]2008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03-26·[中考历史试题]2008中考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03-13·[中考历史试题]2008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中考物理试题more05-15·[中考物理试题]重庆市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 05-15·[中考物理试题]扬州市物理中考试题 2006年 05-15·[中考物理试题]四川省中考物理试卷 2006年 05-15·[中考物理试题]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 05-15·[中考物理试题]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 05-15·[中考物理试题]南通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 05-15·[中考物理试题]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 2006年 05-15·[中考物理试题]上海中考物理试题 2006年 05-15·[中考物理试题]烟台市中考物理试题 2006 05-15·[中考物理试题]湖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2006年
中考化学试题more05-15·[中考化学试题]辽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 2005 05-15·[中考化学试题]辽宁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05-15·[中考化学试题]贵阳实验区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及... 05-15·[中考化学试题]辽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5 04-03·[中考化学试题]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03-27·[中考化学试题]07年汕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 03-27·[中考化学试题]南宁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 03-27·[中考化学试题]广东省汕头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 03-27·[中考化学试题]2007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及答... 03-14·[中考化学试题]2008年中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中考政治试题more03-13·[中考政治试题]中考综合练习政治试卷
中考生物试题more没有添加任何软件! 中考复习专题more05-07·[中考复习专题]地理中考指南(七年级部分)复... 04-02·[中考复习专题]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中... 03-27·[中考复习专题]中考化学综合训练及答案 03-27·[中考复习专题]全国中考实验探究型题精选(含答... 03-27·[中考复习专题]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03-26·[中考复习专题]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八年级 03-26·[中考复习专题]2008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与概... 03-26·[中考复习专题]08中考数学易错题分析 03-26·[中考复习专题]2008中考复习 动手操作型题 03-26
⑹ 中考语文大概考什么内容
1全国来各省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大致相似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内容包括:字音字形(4分);病句修改(4分);语文专题或综合实践活动(6分);名句默写(8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8分。通常包括:(一)散文阅读两个语段(36分);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16分);。文言文阅读16分左右。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 现代文阅读都是课外的,毫无疑问。如果中考考课内课文的话,就失去考察你对现代文理解能力的作用了。
⑺ 今年中考无考试大纲真的吗
慢慢的是要这么实施,没有大纲,都是自由发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灵活性。
⑻ 中考各科有考试大纲么。怎么能找到。怎么知道每一个部分知识点的分值分布。
你可以去做一下今年中考试卷,其实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而且看你在的那个地方今年有没有改革,因为改革了的地方,题型还是有点区别的。。。所以去实践的做哈题目
⑼ 中考语文的出题大纲是什么样的
如下: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
201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教育部
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各省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
识记:
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
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
运用:
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