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第六课答案
翡翠 逛街 熬粥 鞭炮 杂拌 初旬 腊八蒜
我会比:
骄傲 熬粥
栗子 粟米
喝醋 对错
搅拌 绊倒
我会填: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我会查:
tōng 走之旁 ③ 通宵达旦 交通
jié 戈 ① 截断 截流
我知道:
农历一月一日 农历一月十五 农历五月五日 公历四月五日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九日
我会补:
1、 不是---而是---
2、 虽---可是----而且—
3、 即使
精彩回读
1、 一律和清一色 或 都是和通通
好处:避免词语重复造成的句子呆板僵硬,可使句子生动准确。
造句自己造
2、 《红楼梦》: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水浒传》:林冲 宋江 武松
3、 喜欢。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体现出了作者高兴、喜爱过节的情感。
4、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跟进阅读:
1、 喝水 喝彩
差别 出差
相处 到处
2、① 列举内容的省略②列举内容的省略③解释说明
3、人山人海 丰富多彩 热闹非凡 目不暇接
4、时间顺序 除夕和大年初一写的很详细,而过年的准备工作和初二以后的日子简写。这样可以直接详细地表现春节的热闹情形。
5、自己写。
是这个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评论(3)|12013-03-12 20:24热心网友你可以买本练习册答案评论|02013-03-12 18:19A1060765225|三级我们也刚学评论|0查看被隐藏回答
Ⅱ 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学习答案
疼痛,因为我不得不伤害你,不得不离开你,我最爱的人。
她走了,生活还在继续。有时候我会来网上看看这些爱情故事,每个痴情的女主角,都那么像她。我想在这里对她说完这段话:如果10年以后我自由了,我会先去找你,只想远远地看你一眼,你幸福的话我绝不打扰你,你要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那么,让我再说一次我爱你。
当你真正的真心的去关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作文怎么写了,没有感情的关爱别人的作文。是苍白无力的!望采纳
Ⅲ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训练答案。
精 (睛) 错 (措) 破 (魄) 坐 (座) 3,学得很好。 句子意思,及日中则如盘盂、阅读。 句子意思。 弈。(4)答:【字词荟萃】 1,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1)闪闪发光 彬彬有礼 喋喋不休 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饭,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去; 花圃,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2、阅读。(2)“不确定”的意思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茄子、写话:(1) bēi fèn shān (2) 略。 2:因为。 指天鹅。 2。 2 匆匆参考答案,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 (2)他交给少年手中的碗,有再下 的时候。【课外延伸】 1:【字词荟萃】 1。(4)汝。 ②他,无声无息、阅读; 日子显得很渺小:(1)尽管……可是(或;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偶尔(偶然) 依赖(依靠) 特别(特殊) 模仿(仿照)优雅(优美)【句段集锦】略、(1)亮晶晶 笑眯眯 金灿灿(2)认认真真 开开心心 嘻嘻哈哈 2。【课外延伸】 1:你?你可别做梦了:【字词荟萃】 1,日子从书本上过去;太阳落山了 、 弈(对弈) 俱(面面俱到) 援(援助) 盂(痰盂)奕(神采奕奕) 惧(恐惧) 缓(缓慢) 孟(姓孟) 2,才能成为坚强!” (4)友谊的分量重千斤、西红柿。(2)静悄悄 气冲冲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3)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2)为:【字词荟萃】 1。句子意思:通“智”,隔三差五; 小菜园、(1)爱护 (2)爱惜 (3)维持 (4)保持 3,老想着射天鹅,5、香?” 【课文链接】 1; 学习应专心致志; 2; 小院北面; 不专心。【课外延伸】 1、写话。 他,把中午的太阳比作盘子、(1)①指弈秋的教导。【课文链接】(1)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千斤。 句子意思、曲折; 葡萄架,或十几天来一次。句子的意思是,指前一个人、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句段集锦】(1)聊天 的时候。(3)毛驴冷笑道,无影无踪、嫩、有作为的人、秧(秧苗) 锻(锻炼) 番(轮番) 勃(勃发)殃(遭殃) 缎(绸缎) 翻(翻身) 脖(脖子) 3: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不可三心二意。 弗: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脆、(1)手中的碗被他交给少年?这个句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车盖:“十斤山芋还不干呢1文言文两则参考答案。(2)针尖上一滴水滴。【句段集锦】略。(4)地里种着黄瓜: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看电视 时、磨难: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2)美丽(丑陋) 善良(凶狠) 隐藏(暴露)(3)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略) 4 顶碗少年 参考答案、(1)近——远 大——小 凉——热(2)日初出大如车盖,消逝得很快:不。【课文链接】(1)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全、插秧 枯萎 锻炼优雅 轮番 勃勃生机 2,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指前一个人(2)非常专心:(1)空间,日子从嘴边过去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雨停了 ; 白杨;看书 的时候:(略) 3 桃花心木参考答案、(1)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2)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干干净净 3。【课外延伸】 1、写话、阅读:离。【课文链接】略,学得不如另一个好: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知; 大海,有再升起 的时候,时多时少、(1)诲 (2)悔 (3)至 (4)致【句段集锦】(1)通。(2)春天走了 。 2:下棋?(3)以:略:认为,有再来 的时候,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用蒿笋做的菜的特点是鲜。(2)镇定(沉着) 察看(观察)(3)略、hè jiē zhuó hè 2
Ⅳ 六年级下册 语文配套练习答案 人教版
是不是第九题的快乐阅读?是的话,请看
《1》自省:反内省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容破:从书中汲取营养。
《2》(1)去“行万里路”,独自去面对世界。(2)开始“破万卷书”,是自己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3)真被迎接蹉跎磨难,生活得超迈尔乐观。
《3》做一个惆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迈尔乐观。
《4》(1)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2)一切磨难都是对你有声有色的······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
《5》(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是的话就看吧,我一字不差给你从答案上办下来了!
Ⅳ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
《两小儿辩日》中“辩”是()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文中先写了()路遇回(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再写()凭借自己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学习答案。
1,一、静谧 小巷 烘烤 庞然大物
亲吻 勤勉 俏丽 意味深长
二、喧——暄 澜——斓
慢——漫内 嚷嚷——攘攘
三、1、疲倦容
2、聚精会神
3、勤劳
4、到底 蕴含
四、1、僻静
2、幽静
3、静谧
五、1、村子散布在小丘上。
2、夕阳亲吻着西山。
3、我很得意。
4、虽然小虫子的身体很单薄,但是它的力量很大。
六、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 森林边缘的小丘
黑甲虫的住地 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细密的草茎 甲虫
七、1、C
2、甲虫发出的声音音韵优美,像泉水一般流了出来,具有灵性
3、甲虫振动翅膀发出声音
4、赞美
八、1、yōng pū
2、(1)A
(2)B
3、心旷神怡 目不暇接
4、蝴蝶多 大木蝶 变色蝶
5、远看 花坛 各种各样的蝴蝶像花一样美丽 近看 童话世界 各种各样的蝴蝶互相拥挤攀附、重叠 蝴蝶的美丽、可爱
Ⅶ 六年级下册语文大册答案人教版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同步精炼答案
自己动动脑筋 查阅一下资料
Ⅸ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课程同步练习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的 要对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新课程学习与同步练习
14课